“重鑄剛明 新()”查找最新章節!
這一場宴會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才宣告結束,眾人才吃飽喝足的走出皇宮。
還別說這這些東西雖然算不上很好吃,但是吃起來有一種新奇感,味道很是獨特,即便是平日裡吃過不少好東西的文官們,此時也是心滿意足。
眾將領說說笑笑的往住處走去,回到住處後,他們也就歇息了,長時間的趕路的確很累,現在吃飽喝足,洗個澡眾人也就入睡了。
另一邊,十數位高階文官們也是回味無窮,尤其是那種辛辣味,真是不錯。他們倒是並沒有回去,而是全部都去了文華殿。
“徐大人,經過今日之事,本官才確信這新的糧食定然可以澤被萬民,今日這幾道菜有繁雜美味的,又有簡單可口的,再加上這土豆、紅薯如此高產,果然是天佑我大明啊,這東西也不知道能夠挽救多少百姓的性命啊!”,周應秋由衷的說道。
“是極是極,周大人所有有理啊!”
“徐大人,今日大家都在這裡,不如給我等說說現在的新作物的種植情況,南方的春耕基本已經結束了吧,北方的小麥再過一個月也就該收獲了,到時候也就該種植紅薯了,現在想必工部已經有準備了吧。”,黃立極開口詢問道。
徐光啟略微思考一下,這才開口說道:“既然諸位大人都這樣說了,那本官就說說今年的新糧食推廣情況。
諸位大人也知道,新糧食品種有很多,但是像西紅柿、辣椒這一類只能算作是菜,不是朝廷的重點。
對於那個玉米,它雖說可以作為主食,但是它的產量實在是太低了,因此朝廷也沒有重點推廣。這幾種都是那些大戶願意種植一些,朝廷也是提供了一些種子,這些就不提了。
重點就是紅薯和土豆這兩種了,目前長江以南的春耕工作基本已經結束,現在這個季節是種植土豆的時間,而現在南方各省已經開始紅薯的育苗工作。
原本土豆今年南方的種植量已經接近五百萬畝,經過皇上次的提點,此次通過信達商行向百姓們售賣種子,還別說百姓的積極性都很大,很多人都在抱怨種子朝廷給的實在是太少了。
據估計這五百萬畝中有三百萬畝都是普通的百姓種的,另外兩百萬畝是一些士紳、宗藩、勳貴種植的。
半個月前,皇上為了支持西南幾省的恢復,又特意向四川、貴州兩省撥了近一百萬畝的種子。
因此土豆南方的種植量大約有六百萬畝。
至於紅薯的種植,各地的育苗工作正在進行,北方主要是在兩個地方,一個是陝西的秦王府所擁有的土地上進行,這裡將負責陝西、山西、河套、河南等地的種植,因為陝西的旱情尤為嚴重,因此北方的重點朝廷放在了陝西,預計單單陝西就能走四百萬畝以上的種植數量。
另一個是皇上在北直隸的皇莊中育苗,這裡主要是提供北直隸、山東、遼東等地的種植。
如此基本上可以保證北方六省的種植。至於南方,今年紅薯的種植量不會太高,畢竟他們的土地都拿來種植土豆了,剩下的土地他們恐怕不太願意拿出來進行這種大膽的嘗試。
眾人聽的連連點頭,情況現在看來很不錯,大約有三百萬戶種植了土豆,每戶朝廷限額一畝,就相當於一千余萬人種植了高產作物,這樣的數目很不錯了。
“如此,今年若是功成,徐大人定然功莫大焉,定然可以名留青史,我等可是十分羨慕啊。”
“諸位大人就不要取笑我了,此次能夠推廣成功,全靠皇上的功勞,一方面今年實行考成法,將新糧食的推廣納入其中,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另外少府的信達商行遍布全國,這一次信達商行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不然的話,事情恐怕要推遲很多。”,徐光啟苦笑道。
提到少府,眾人都是有些沉默,以前他們都認為皇帝不應該參與所謂的經商,這既浪費精力,又與民爭利。然而這一次信達商行發揮的巨大作用在場眾人都看到了,這讓他們極為驚訝。
之前沒有信達商行參與時,在南方,糧食種子大多數都進入了宗藩、勳貴們的手裡,真正能夠進入普普通通卻極其需要這些的大明百姓手裡的數量極少。
而信達商行的加入徹底的改變了這一狀況。
“諸位大人,信達商行此次功勞甚大,原本工部預計今年的推廣至少要花費五十萬兩銀子,然而現在因為信達商行這筆銀子已經賺回來了。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很令人驚訝的是這數月來竟然有近兩千戶隱戶請求加入大明戶籍,這絕對算得上是意外驚喜了。”
“什麽!”,這個消息眾人還是不了解的,隱戶的問題絕對是一個大問題,然而他們卻一直沒有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只能一拖再拖。
難道這信達商行真的有這麽大的作用?
眾人陷入沉思之中,良久都沒有回神。
……
轉眼間,兩日過去,第三天早晨,隨著鍾聲響起,宣告大朝會的正式開始,早已準備好的眾臣魚貫而入。
然而這些人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很高興,幾乎所有的勳貴這個時候都不甚高興。
先是剛剛結束的一個月時間裡,大明京城勳貴數十人經過李邦華考驗的才區區十人。大多數都是沒有通過,這讓他們情何以堪。
尤其是第一天皇帝還在場觀看,皇上當時陰沉的臉色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
不僅僅如此,考核的場所是在右鑲軍的大營之中,在數萬人面前他們的臉幾乎都要丟光了,以後他們還如何指揮軍隊?
之後的情況果然如此,整個京城都知道他們這幫勳貴中誰誰有真本事,那誰誰都是無能之輩,他們簡直是羞憤欲死。
現在皇帝新冊封的一名勳貴終於回京了,這人定然和他們不對付,就像他們靖難功臣和那些開國功臣不對付一樣。
更何況他們這些勳貴現在聲名狼藉,就連南京的一些勳貴都專門寫信嘲諷他們。他們堅信自己這些人定然和這朱燮元關系好不了。
甚至這一次這朱燮元恐怕又要得到賞賜了,說不定爵位還能升上一級,弄不好再來個世襲罔替,事情就麻煩了。
“宣朱燮元、秦良玉、杜文煥、侯國柱等平定西南有功將領覲見。”王承恩的聲音傳來。
果然,這一次突然召開的大朝會就是對這些人進行封賞的。
這時眾人才發現皇上穿的竟然是戎裝,這是開天下之先河啊,怎可如此?禦史都在那裡?怎麽不說話,結果才發現現在大殿中的禦史僅剩下寥寥數人罷了。
很快身穿武官服侍的朱燮元、杜文渙一行人走進大殿。
“臣朱燮元(杜文渙、秦良玉…)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點點頭道:“諸位將軍平身。”
“謝皇上!”,看著皇上一身戎裝,眾人不由得感到又和皇上親近了幾分。
朱由檢略微停頓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他站了起來說道:“自天啟元年以來,西南永寧宣慰司奢寵明、水西宣撫使安邦彥趁我大明西南精銳部隊入遼東抵抗外夷之時,赫然掀起叛亂,端不為人子!
因為四川兵力空虛,奢寵明一路攻城拔寨,重慶、瀘州、遵義、富順、內江、資陽、簡州、新都、龍泉先後失陷,天啟元年十月十八,成都被圍,時成都內守軍只有兩千余人,四川危亦!西南危亦!
幸而時任四川布政使的朱燮元臨危不亂,召集四川兵馬救成都,石柱宣慰使秦良玉,貴州巡撫李標派總兵張彥芳等援救四川。
……
三個月間我大軍大小百余戰收復四川失陷諸城池,次年正月二十九,解成都之圍!
……
三年,克永寧,定四川!
……
天啟二年,安邦彥趁貴州大軍馳援四川之際,起兵造反,十萬軍隊圍貴陽達十月之久,時貴陽外無援軍,內無糧食,城內竟然淪落到人相食的地步。
……
……
前後歷時八年,現在這場叛亂終於平定。
而在此戰中,四川巡撫徐可求戰死,貴州巡撫張彥芳戰死,繼任貴州巡撫王三善戰死,貴州總兵李標戰死在貴陽城下,總理川、貴、湖廣軍務的魯欽戰死……
將領士卒傷亡近十萬,貴陽城內十五萬百姓十不存一,西南八年叛亂百姓傷亡近百萬,朝廷軍費花費數千萬兩白銀,數千萬石糧食。
諸卿,自從土木堡以來,國朝何時有過如此之損失!”
說到最後,朱由檢幾乎是吼出來的,有些聲嘶力竭。
“臣等死罪!”。
朱由檢說道一半時,下方的群臣早已面色凝重無比,再也不複初進殿是的笑容滿面。
他們心中皆是沉重無比,是啊,這次叛亂損失實在是太大了,數位朝廷重臣戰死,就連遼東建奴叛亂也沒有出現這麽嚴重的情況。
貴陽保衛戰的慘烈他們也知道,沒想到皇上竟然當朝說出來,朝廷的臉面何存,哎!十數萬軍民十不存一啊!
若不是有西南之亂,朝廷也不至於加征遼餉,朝廷也不至於在遼東處境愈發艱難,兩線作戰太難了。
越往後聽,很多其實對於西南之戰了解不夠的低階文官、諸位勳貴們心中越感覺沉重,百萬軍民的傷亡實在是太慘重了,怪不得皇上如此重視朱燮元等人。
當聽到朱由檢那略帶沙啞的聲音,眾人仿佛驚醒過來,連忙跪下請罪。
而從西南而來的朱燮元等人更是感同身受,這幾年他們可是親眼看到四川、貴州等地的凋零,往日的繁華完全消失不見,路邊原本肥沃的土地現在長滿荒草,墳頭那是一個接著一個。
這些都是他們一一經歷過的,有的將領甚至兩眼間流出淚水。
半刻鍾後!
“都起來吧,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就要查漏補缺,為什麽西南之亂會發生,數十年前的楊應龍叛亂也才剛過去不久,這才多久,西南怎麽就又出事了?”
一片沉默。
一刻鍾後,朱由檢才緩緩坐下,“今日不提這些,僅僅是給諸位提個醒,今日朱燮元、秦良玉等有功將領回京了,是個好日子,王承恩,宣旨吧!”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天啟元年,有奢、安之流反叛與西南,毀我良田,燒我城池、傷我百姓,此惡徒也!
幸我大明得諸位賢臣良將,歷史八年之久,解成都、貴陽之圍,破永寧、水西,殺奢誅安,功莫大焉。
現西南已定,當論功行賞。
欽此!”
“朱燮元、秦良玉、杜文煥……聽旨!”
“吾皇萬歲!”
“朱燮元,天啟初為四川布政使,守成都有功,升為四川巡撫,後統四川大軍,連戰連捷。
……
因功封定南伯,西南五省總督,現平定西南之亂,汝當居首功。
現加封朱燮元為定南侯,擔任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同知,賜京城府邸一座,…,白銀萬兩!
欽此!”
“臣朱燮元叩謝皇恩!”
其他人皆是羨慕的看著朱燮元。
“秦良玉,雖是女人,但其忠肝義膽,為國立功極多,家人數人都為國捐軀,可謂是一家皆忠臣!
秦良玉在奢寵明反叛之時最先反應過來,平定瀘州截斷奢寵明退路,後又在平定重慶府立下大功。
……
此後轉戰四川、貴州,在此次平定安邦彥時,更是立下首功!
……
故其在此戰中所立功勳僅次於朱燮元,雖為女流,到不可不重賞。
現改白杆兵為左驍軍,兵額三萬人,加封秦良玉為四川總兵,為左驍軍指揮使,統領左驍軍,一品誥命夫人,賜京城府邸一座,賞銀萬兩!
欽此!”
話音剛落, 滿堂皆驚,皆是驚愕的看著跪在中間,身穿武服的女子。
秦良玉感覺身體都顫抖,“臣…,臣接旨!”
“杜文煥……
“侯良柱……”
“林兆鼎……”
“王國禎……”
……
……
足足半個時辰後,聖旨才算是宣讀完畢。很多將領此次沒有進京,但聖旨還是念了出來,之後再送往西南宣讀。
“退朝!”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00章 再開加開大朝會(求訂閱))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重鑄剛明》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