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國家大事,丞相做主就是,不必給我這個老太婆說,能夠在晉陽安享晚年,心願已足!唯一的願望,就是看著侑兒,政兒長大,成家立業!”蕭太后笑著擺擺手。
“太皇太后一定會見到的。只是陛下最近在建立冬季大棚,沒有時間回來,等年後把春耕弄完,第一階段就差不多了,日後就可以安心在晉陽做那些事情。”鄒羽聽出了蕭太后的意思,不由微微松一口氣,笑著解釋道。
“冬季大棚?那是什麽?”蕭太后意外的問道。
“當年臣在遼東,因為食物困乏,因此在冬季種植糧食!只不過當年因為沒有玻璃,只有使用草席等物件,能種植的東西有限;現在有了玻璃,所有糧食,蔬菜,都可以種植,所以陛下正在實驗,以便於推廣給百姓!無論是大棚種植,還是糧食種子的改良,都是有利於百姓的事情,日後定然名留青史,說不定能蓋過先帝!”鄒羽笑著解釋道。
“名留青史?蓋過先帝?先帝還有何名聲?都說蓋棺定論!李淵一個煬字,將讓先帝遺臭萬年!”蕭太后慘然一笑道。
“是非功過,自然有後人評說,其實臣認為越王做得對,先帝應該叫明帝才對。”鄒羽嚴肅的說道。
楊廣有三個諡號,一個是李淵加的煬;一個是越王楊侗加的明;另外一個是竇建德加的閔。
“煬——重昏暴”、“明——重功業”、“閔——重悲哀”。
鄒羽的話一出,蕭太后非常意外,愣了一下問道:“你認為先帝沒有做錯?”
“先帝做事,對錯兩說,不過修建運河溝通了南北,舉辦科舉打破世家人才壟斷,征討遼東消滅一個威脅最大的鄰居,這些事情即便當代不受益,也是利在千秋!無論繼任者是誰,都得承這個情。”鄒羽嚴肅的說道。
“想不到,最理解先帝,居然是一個他素未謀面的人!如果先帝聽到你的話,一定死而無憾!”看著四周動容,沉思的眾人,蕭太后熱淚盈眶,感激的說道。
“臣不過實話實說罷了!先帝勞民傷財,急功近利,這是事實,雖然這些事情,許多都是世家在其中逼迫,爭鬥!也掩飾不了先帝不理解百姓的事實!任何一個帝王,不理解百姓之辛苦,他就做不了一個好的帝王。官員也是同樣如此,因此我才要求,無論大小官員,都要先做基層!沒有做個基層的官員,不得入中樞!”鄒羽毫不掩飾,朗聲說道。
“丞相英明!”陪同的李靖,房玄齡等人,心悅誠服的拱手彎腰施禮。
“丞相事務繁忙,老太婆就不打擾了!”蕭太后起身含笑道。
“恭送太皇太后!”
“這天下,有你!先帝無憾!老太婆也支持。”走了兩步,蕭太后停下來,頭也不回的感歎道!有鄒羽今日一席話,即便再怎麽樣,
繼續閱讀!楊廣也只是毀譽參半,別人再怎麽詆毀,也沒有用,楊廣這個隋煬帝的諡號,算是摘除了。
這古人,視死如生,對於身後事的看重,超出了想象,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死後的名聲!鄒羽在如此多心腹將領面前,評論了楊廣,這也算蓋棺定論!至少說這天下,只要不被李淵奪得,楊廣就不會被史書記載成煬帝!
“恭喜王爺!”蕭太后走後,房玄齡笑著說道。
“何喜之有?她認不認同,都是一樣!”鄒羽無所謂的說道。
“這不一樣的!至少名聲要好許多,也更容易讓人接受!”房玄齡微微一笑道。
“名聲!你說的是日後留下的名聲?那玩意還不是當權者寫給後人的!”鄒羽不屑的說道。
“那不一樣吧,即便修改史書,也總有人記得的。”李靖遲疑了一下說道。
“史書也是人寫的!自然有寫的人自己的喜好在內!時間長了,這世人就當真了!即便有那麽三五個,一小撮,知道真相又能如何?
帝辛征討東夷,國內主力不在,被周所滅;秦始皇三十萬大軍守長城,六十萬大軍守南越!百萬精銳鎮守邊疆,無始皇令不得返回中原,結果六國余孽趁機反叛,劉邦奪了天下;哼哼!結果如何,帝辛,始皇被說成暴君!你們說說,真實的情況,真如史書記載嗎?”鄒羽不滿的說道。
“”屬下以為,帝辛其天資絕代、聞見甚敏、神武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撫梁易柱之力。即位後,重視農桑,任用賢能,開疆拓土,國力鼎盛,終以王權勝壓神權!只是和先帝有些相似,急功近利,以至於功虧一簣。”房玄齡想了一下說道。
“嗯,據說夏商之時,尤重鬼神!祭祀之事,不但名目繁多,而且祀品非常重!”裴世清點點頭讚同道。
“這並不是急功近利,而是被人所迫!任何一樣變革,必然觸動部分人的利益,這樣難免有人不滿,這就需要想辦法平衡!”鄒羽淡淡的說道。
就像他的集體搬遷,從新分配土地, 世家就非常擔心,特意沒有去動盧家,王家的地,當然,也沒有給他們修水渠,水車。今年收成一下來,不但是盧家坐不住,就是那些佃戶都坐不住了,本來鄒羽就要重新分配土地,有自己的土地,那個還願意做別人的佃戶。
世家雖然有些不滿,不過鄒羽在商業這一塊,讓步不少,因此他們賺得更多,加上平時鄒羽有意無意露出口風,天下太平之後,貨物賣得更遠,利潤更大。
就房玄齡統計那裡,現在世家幾乎都把土地交出來了,畢竟不交出來,也沒有人種,而且優良種子這些,也沒有他們的份,交出來還有補償。
說實在的,雖然他們隻留下了很少一部分,也有好幾百畝上等田地,按照新的種植方式,收入減少並不多,唯有佃戶沒有了,
繼續閱讀!這才是難題。
原本的家奴只是作為下人,打手的存在,現在沒辦法了,種地去吧!這也是無形中削弱了世家,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盧家雖然家大業大,不過現在人才兩分,大房帶著二四房的去了長安,三房投靠鄒羽,後來鄒羽多次要人才,又出來不少年輕人,人才確實不少,不過沒有武裝力量,地盤又在鄒羽治下,還不是任由拿捏。
鄒羽話中的難免有人不滿,這就是說的現在的世家,裴世清等人明白,不過並沒有變大不滿,畢竟這其中就像鄒羽說的,關鍵還是平衡!一味的打壓,當然會引起反彈。好在鄒羽這方面一直做得不錯,很願意讓別人嘗到甜頭,對待下屬,百姓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