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哥是誰?”
這個問題,讓觀眾、讀者錯愕。
這不是明知故問吧?
莽哥,當然是《大俠盧小魚》、《萬萬沒想到》,兩部火爆短劇的締造者。另外還是,《三毛從軍記》電影的導演。
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還有什麽疑問嗎?
真有!
比如說,在拍短視頻之前,他到底是幹什麽的,有什麽經歷,基於什麽理由,才從事導演這個行業。在成名之前,是不是經歷了什麽不堪回首的辛酸歲月?
許多人對於名人背後的八卦,總是充滿了興趣。
可是目前,各家媒體資訊。
把主演、配角的身份,挖得個底朝天。
但是對於導演“莽哥”,談不上隻字不提,卻吝嗇筆墨,並沒有多提。
這明顯不對。
要知道,一部電影除了主演以外,就導演最受人關注了。
特別是火爆、賺錢的電影,導演的存在,肯定備受矚目。只要電影中,沒有大牌明星藝人的存在,那麽誰也壓蓋不住、搶走不了導演的風頭。
這是社會的現狀。
盡管大家都明白,很多事情的成功,基本是集體的功勞。
但是作為帶頭人,最容易獲得鮮花與掌聲。
就好比《三毛》電影之中一幕。
三毛立功受獎,與大人物合影。在攝像師的指揮下,他把錦旗高舉過頭。最終刊登報紙的照片上,只有大人物與錦旗的存在。
這個情形,不僅是諷刺,更是現實。
更諷刺的是。
八卦的大眾,似乎忘記了電影中的一幕,直接把電影的成功,全歸功於導演身上,開始探究他的來歷。
可是……
媒體啞火了。
怎麽回事?
大眾不明白了。
你們狗……不,娛記。平時不是很能耐嗎,各種醜聞、不雅照之類的,都有本事爆出來。
怎麽正常的采訪、報道,反而寫不出文章來?
一幫娛記哭了。
打開後台,密集的提示聲,意味著什麽,他們非常清楚。
這是……焦點,巨大的流量。
錢呐。
只要一篇報道,就可以輕輕松松,收割一大把韭菜。
可是沒人敢動筆。
畢竟他們不是小編,不可能瞎編胡謅一篇沒有半點乾貨,更沒有任何意義的空洞標題黨文章來。
對於著名娛記來說,官方號幾百萬、上千萬的關注,都是可以反覆收割的流量,他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一旦出錯,韭菜們紛紛取關,他們豈不要心痛死。
一個小群中。
某個著名娛記,忍不住吐槽,“這個莽哥,真像是從石頭裡迸出來的……我聯系了十幾個影視城,找了上百個群頭挨個問,他們都不知道這個人的底細。”
“同。”
另外一個娛記,也覺得奇怪,“我找之前跟他合作過的群演打聽了下,這些人也不確定,莽哥本名是什麽。”
“草莽工作室,注冊的法人,不是他,而是程梓。”
又有人冒出來,感歎道:“這人有病,自己一手締造的基業,居然拱手讓給別人。”
“就是呀,沒有製衡的手段,那個程梓跟他翻臉,完全可以把草莽工作室搶到手,踢他出局。”
“……職場傾軋,陰謀亂鬥什麽的,大家可以緩一緩。當務之急還是調查這個莽哥,他到底是何方神聖,幹嘛這樣神秘。”
“……二代?”
“在逃案犯?”
“黑戶?”
“……”
一個個娛記腦洞大開。
不要以為,他們是在瞎猜,自娛自樂。事實上,這樣的可能性,並不是不存在。
需要邏輯,生活並不需要。
娛樂圈太亂了,流動性也很強,魚龍混雜。
很多人趁機“隱”於其中。一些小有名氣的演員藝人,往深裡扒一扒,說不定有驚喜呢。
扯了半天,還是沒有結論。
“電影爆了,導演卻消失了,這是什麽操作?”
一個娛記,非常的煩悶,“那他拍電影,到底是圖什麽?”
“圖個蛋!”
“圖個樂子!”
“藝術追求?”
“……”
一群人沒轍了。
電話打不通,又找不到人。
可謂是束手無策。
一個人上火了,拍桌子叫道:“逼急老子,我……報警!”
“咦!”
其他人眼睛一亮。
“報警,好主意啊!”
“想法不錯,有前途。”
“可以試試……”
叫嚷的人愣住了,有幾分遲疑,“我這是氣話,你們當真了?報假警,後果蠻嚴重的。”
“廢話,我們當然知道。”
“這件事情,怎麽可能是自己動手。”
“當然是……”
嘿嘿!
另外幾個人,相視一笑,紛紛下線。
旋即,一個小道消息,立即在大大小小的網站、論壇浮現,再席卷全網絡。
“誒,聽說麽了?《三毛從軍記》的導演出事了。”
“出什麽事?”
“聽說被車撞了,橫死街頭。”
“聽說被綁了,撕票!”
“聽說他得了癌症,這是遺作!”
“失蹤了……”
“怎麽找,也找不著。”
“哎,好慘,死無全屍。”
“不知道得罪了誰……”
“……”
幾十個版本的“陰謀論”,讓幾個娛記怎舌。
他們敢發誓,除了最開始的幾個“謠言”,是他們悄悄地散播以外,剩下的“揣測”,絕對是“謠言”在傳播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變異”,以訛傳訛。
最終,就好像滾雪球,越滾越大。
業界震驚,民眾嘩然。
多數人看到這些“小道消息”,第一反應是懷疑、不信。
可是當各種“謠言”慢慢發酵,逐步流傳開來。大家卻沒看到,莽哥站出來辟謠。
這下子,一些人難免起了疑心,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都不需要幾個娛記推動、引導。
就有一些影迷,在驚慌之下,選擇了報警。
當然不是直接打電話,而是在社交網上,圈起了各地方警察的官方號,向他們求助。
乾得漂亮!
幾個娛記歡呼,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有人帶頭,其他人紛紛跟上。
一時之間,幾個警察官號負責人,哭笑不得。這樣的“警情”,他們接不是,不接也不是,只能向上級匯報。
與此同時,一些極端的人,圈起了余念。
這些人腦子少了根弦,他們聽信了網上的“分析”,也認為《三毛》是《定鼎》的直接競爭對手。
如果《三毛》導演出事。
那麽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定鼎》。秉承誰受益,誰是凶手的理念,這事自然與余念脫離不了乾系。
這樣的邏輯……
許多人啼笑皆非。
他們理智,知道這“邏輯”站不住腳。
因為電影上映之後,就與導演無關了。說句不好聽的,不要說導演出事,哪怕一群演員“陣亡”,也影響不了電影的票房。
說不定,票房成績還受此刺激,大漲一波。
所以電影競爭,就要“乾掉”導演的邏輯,本身就不成立。
問題在於,真有人的腦子不好使……或者居於某些理由,一直在余念宣傳《定鼎》的動態下“搗亂”,強烈要求余念為這件事情,給一個解釋,自證清白。
哪怕引發了群嘲,這些人都不罷休。
狗皮藥膏一樣,十分惡心。
“腦殘!”
“滾!”
余念的粉絲大怒,開始了舉報的模式。
雙方大戰,反正把余念的官方號,搞得烏煙瘴氣。
大家以為這件事情,不是不了了之,就是社交網官方看不下去,來個大屏蔽術,各打五十大板。
沒想到,在爭端最厲害的時刻,余念的社交帳號上,出現了一條新動態。
眾人驚愕,連忙點開觀看。
一行文字,以及一張照片,映入他們眼簾。
“你們猜對了,人已被我綁在家裡,準備著手炮製!”
文字下,照片很昏暗。
大家可以模糊的看到,一個人翹著腿,愜意窩在沙發上,手裡還端著一杯酒。身影、面容,隱約在黑暗中,根本看不清楚。
眾人一怔,隨之失笑。
大家覺得,余念的回應,其實是一種嘲弄的反擊。
沒人當真,反而認為,余念真生氣了。
他的一個粉絲,更是憤怒斥責,“大家不要忘記了,那個什麽莽哥,在拍電影之前,就處心積慮碰瓷余導,現在電影上映了,又故意藏起來,朝余導身上潑髒水,簡直無恥。”
“對……太不要臉了。”
“咒他真掛了,天下太平。”
“這是行業中的敗類,建議封殺……”
封殺是不可能封殺的。
實際上,當《三毛從軍記》的票房,在市場上高歌猛進的時候,行業大小娛樂公司,紛紛聚焦在這部電影上。
私下觀摩、學習就不必多說了。
他們對於這電影的導演,更感興趣。
作為行業精英, 他們看了電影,也和之前的余念一樣,感歎電影拍攝技法的創新。
偽紀錄片風格,在嫻熟的剪輯之下,巧妙融合在一起,稱得上是天衣無縫。
黑白、彩色鏡頭的自然轉換,更沒有哪個觀眾覺得出戲,反而身臨其境,根本沒有察覺那些黑白“紀錄片”,只不過是調色而成,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風貌。
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加上隱藏在兒童喜劇外衣下的超高立意、內涵,讓許多人意識到,拍這電影的導演,絕對是天縱之才,難得一見。
不用說了。
拉攏,必須拉攏。
花再大的代價,也要將其收於麾下。
在各大影視公司,包括奔騰、山海等巨頭,蠢蠢欲動的時候。一個解說視頻的發布,讓大家瞠目結舌,眼睛跌了一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