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紅樓翰墨》第107章 乾興實錄
  六月十八日,陸璟正自整理前朝史書,忽聞掌院學士張元傳召。

  陸璟到後,看到趙賢也在,向張元行禮後,站到趙賢身旁。

  未幾,翰林院侍講學士彭初,庶吉士魯洐和段子彥三人,依次到來。

  待人到齊後,張元指著滿是灰塵的一堆書冊道:“這些書冊就是你們接下來的工作,想必你們都聽說過《乾興實錄》,本官亦不複贅言。”

  彭初、趙賢等人聽到這四個字,頓時色變,陸璟神情亦頗為凝重,沒想到剛進翰林院就碰到這樣一個要命的差事。

  《乾興實錄》是延康十五年時,延康帝命當時的翰林院大學士崔博,總領編撰的一部史書。

  當時延康帝留下‘務實從錄’的指導思想,要求崔博對本朝先烈的豐功偉績,和重大的歷史問題,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判。

  崔博深感責任重大,亦未辜負延康帝看重,謹遵聖諭,秉持史家公正客觀的態度,秉筆直書,最終花費盡十年,披肝瀝膽,憔神悴力,玉汝於成。

  只是《乾興實錄》成稿不足一個月,崔博便因耗盡心力,而溘然長逝,但也因此,身後留名,使得此書備受讚譽,翰林院眾人集體上折子,請求為此書刻石立碑。

  當時上皇南巡未歸,主持政務的皇太子,為了籠絡翰林院眾人之心,便批準了此事。

  立碑後,來往人群,絡繹不絕,紛紛駐足觀看,《乾興實錄》亦因此影響力大增,不少士林名士,官場清流亦得聞此書,求閱後,對其多有讚揚。

  延康帝南巡歸來,看過此書後,便尋了一個借口,將石碑撤去,並命人重新修訂此書。

  雖然延康帝並未明說,但不少人都猜到,恐怕是《乾興實錄》第一冊中的有些部分過於寫實,將太祖皇帝創業初期,篳路藍縷,艱難困苦的那段經歷,如實的記錄了進去。

  如果不是延康帝顧忌影響,而崔博又因操勞此事而逝,恐怕他少不了要被延康帝尋個借口下獄問斬。

  延康帝下令重新修訂後,翰林院中幾乎沒人願意接這個差事。

  一來崔博在士林中,本就名聲卓著,又因耗盡生機,留下此遺世佳作,使其聲名更上一層。

  二來翰林院眾人對此書,都極為推崇,其內容亦廣受好評,得到諸多讚譽,若是重新修訂,不僅會留下諂媚奉上,沒有節操風骨的罵名,還將自絕於士林。

  當時凡是被延康帝點名修訂的翰林學士,大都以各種理由拒絕,有不少人因態度激烈而遭受貶謫。

  而願意接這個差事的,都是些聲名狼藉之輩,沒什麽公信力,即便修訂,亦不會被認可。

  此事鬧得沸沸揚揚,最後延康帝命人將此書暫時封存。

  如今離崔博逝去,還不到二十年,風波猶在,沒想到張元竟然舊事重提,還將這個差事派了給他們,幾人看向張元的目光,頓時變得不太友善。

  張元看到陸璟幾人的神情,對他們的想法一清二楚,無奈解釋道:“這是禮部尚書許大人上本,上皇親命,本官亦曾據理力爭,奈何被上皇駁回。”

  “此事已成定局,皇上的態度也和上皇一致,上皇給了你們十年期限完成此事。”張元目帶憐憫的看著幾人,歎息道。

  陸璟、趙賢等人聞言,臉色更加難看,要耗在這本書上十年,那他們的仕途前程,基本上就廢了,上皇這是在逼迫他們做選擇。

  陸璟心中想法更多,尤其得知是許承敬促成此事,感覺此事是衝著他來的。

  “伯修,此事由你任總纂官!”張元歎息一聲後,對彭初道,心中卻覺得此事非常蹊蹺,上皇若是真想修訂,找誰也不該找彭伯修。

  陸璟幾人回到待詔廳後,便聚在一起商議。

  彭初掃視幾人一眼,率先道:“老夫素來敬重崔大學士為人,當年亦有幸拜讀過一次,《乾興實錄》堪稱史書佳作。”

  “老夫把話放在這,即便是被罷官,我也要請聖上收回成命。”

  “你們中有本屆狀元,探花,呵呵,有著大好前途!”彭初冷笑一聲道,“人各有志,你們若是誰想修訂,老夫亦不阻攔,但老夫的筆鋒不會留情。”

  “諸位好自為之,莫要為了一時之利,而留下千古罵名。”彭初說完,也不理會陸璟幾人,便肅容離去。

  聽完彭初的話,趙賢、魯洐、段子彥三人,臉色更加難看,紛紛將目光投向陸璟。

  陸璟同樣一籌莫展,先不說修不修訂的問題,單彭初的性格,就會讓此事橫生波折。

  彭初是延康二十三年的進士,從選中庶吉士起,便一直待在翰林院,素以性格耿直、嫉惡如仇、直言犯諫而著稱。

  “我先向幾位道歉,恐怕諸位都是受了我的牽連,才牽扯進此事。”陸璟起身拜道,打算先解決內部矛盾,與其等待被對手曝出,還不如坦誠一些。

  “恐怕還有我的原因!”趙賢亦臉色難看的開口道。

  回鄉前,許承敬想要將他招攬至麾下,被他婉拒了。

  魯洐和段子彥對視一眼,隨即意識到他們雖然沒得罪過誰,但這屆庶吉士中,就他們兩個屬於寒門子弟,為了顯示針對之意,沒那麽明顯,恐怕他們二人成了湊數的犧牲品。

  沉默一會,魯洐率先打破僵局,苦笑道:“大家都是時運不濟,也沒誰牽連不牽連誰的,要說得罪人,恐怕彭大學士得罪的人更多。”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如今咱們都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還是想想如何同舟共濟,共渡難關才是。”段子彥亦無奈道,如今形勢如此,指責也改變不了結果,倒不如大家齊心協力,應對危機。

  陸璟和趙賢兩人再拜後,回到座位,幾人都皺眉苦思起來。

  久思未果,到了下班的時間,幾人便各自回府,繼續苦思冥想對策。

  金桂坊,禮部尚書府,後花園,碧琅玕裹幾亭台,萬朵芙蕖照水開。

  “老師,張凌源已經按上皇的吩咐,將此事交給彭伯修幾人,弟子看他們出來時,都是如喪考妣。”嚴斌神色恭謹的稟報道。

  對自己老師的睚眥必報和狠辣, 有了更深的認識,陸璟、趙賢僅僅因小事得罪過老師,便被老師用一本塵封的史書,不費吹灰之力的廢掉。

  “呵呵,幾個小卒子而已,還不值得老夫如此興師動眾,費此手段!”許承敬冷然笑道,絲毫未將陸璟、趙賢等人看在眼裡。

  “請老師賜教!”嚴斌忙言辭恭敬道,他是元雍初年恩科進士,當年殿試後便拜許承敬為師,得益於許承敬的提攜,兩年前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

  “最近的朝議你可知道?”許承敬問道。

  嚴斌點頭道:“聽說戶部和茜香國簽訂了絲綢大量訂單,朝廷要派欽差,前往東南主持此事。”

  “呵呵,訂單只是幌子,依我看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許承敬冷笑道,去年皇上利用鹽政動了江南,今年似乎有意要借織造對江浙動手。

  嚴斌聞言,面色更加疑惑,東南的事和陸璟他們修史有什麽關聯。

  許承敬並未向嚴斌解釋,而是將翰林院的後續事宜交代給嚴斌,隨後囑咐道:“依彭伯修的性子,想必明日便會上本,你靜待時機,不要出了差池。”

  嚴斌聽到許承敬的計劃後,渾身打了一個冷顫,忙回道:“學生定會謹慎行事,不會誤了老師的計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