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生活在唐朝》第34章 初至油坊鄉
  “油坊鄉,原名清河鄉,蓋因佐近一條河得名。”

  “顯慶年間,屆時天皇大帝尚在位,鄉中老農忽覺本鄉土地極宜種胡麻,鄉民遂多改種胡麻榨油做生計,自此改名油坊鄉,時人謂之清河油坊鄉是也。“

  “本鄉產得好胡麻油,莫說附近鄉裡,便是在那廬陵縣城,也是極有名!”

  一路上,老管家於慶熱情地給李南和觀雲僧兩人介紹起油坊鄉的風土人情起來,倒是讓李南對於油坊鄉了解了個大概。

  按照於慶的說法,油坊鄉因為附近的土地極為適合種芝麻,所以榨油賺了不少錢,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地方,不少的女人都想嫁到他們那邊去。

  通過這段時間各種明裡暗裡的套話,李南總算是對他最關心的唐朝的戶籍制度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唐朝四家為鄰,五家為保,百戶為裡,五裡為鄉,再上面就是縣,府,州,道。如果說他之前穿越而來的那個村子只能算是裡管轄下面的一個村子的話,這個油坊鄉,已經是後世鄉鎮級別了。

  在唐朝,雖然有鎮這個說法,但是跟後世的鄉鎮不太一樣。鎮這個級別是很大的,用來特指局面不是特別安穩,隻用軍隊來羈縻坐鎮的區域,簡單來說,就是軍管區域,屬於節度使制度興盛後的產物。所謂安西四鎮,其實面積堪比唐朝好幾個州。

  古人用字都還是很講道理的,正因為因為統治力薄弱,行政力量難以劍及履及,才需要軍隊駐扎去“鎮”嘛。

  來油坊鄉看看的主意是李南定的,他也知道此時女團尚未成型,不宜出現在唐人面前。但是他一來想試探唐人對於女團傳綸音這種事情的態度,以便收到反饋後及時改進。女團遲早都要面對這些,先拿一個鄉試錯總比在一個通都大邑滿是見過世面的讀書人的地方試錯要安全些。

  二來是他們在野地裡行走多日,女團也需要交易補給,他也想給自己和藥娘置辦一身行頭,總不能一直穿著皮鞋休閑褲吧,特別是藥娘,連雙鞋都沒有,李南每天看著藥娘赤腳踩在各種石子土坑裡,都替她覺得肉疼。

  不過藥娘走得很輕松,似乎她覺得官道平整的土地比她之前在山裡遍地荊棘毒蟲的道路不知好了多少也就是了,但是李南還是想送她一身新衣服一雙鞋,免得她每次看到女團小姐姐身上的華麗衣裙就自卑地低下了頭。

  三來是李南覺得此地無非一個鄉鎮而已,派人去縣城要一天一夜才能往返,就算自己這邊被人看出破綻,那些改成沙彌尼的女侍衛也有足夠的武力和能力逃跑或者反抗。

  總之,去油坊鄉這個行為雖然有些冒險,但是利大於弊。

  關於以上種種,李南給春十三娘和觀雲僧講過之後,兩人都表示無異議,反而讚歎郎君放在古代就是蕭何一流的人物,端的心細如發。

  急急忙忙行走了半日,天色快黑之時,李南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油坊鄉。

  額——站在油坊鄉唯一一條大道上,李南表示這一切還是沒有逃出他的心理預期。

  因為之前村裡那糟糕的環境,所以李南也對油坊鄉的環境抱多大的希望,當看到真正的油坊鄉的時候,李南還是覺得比自己想的情況要好一點。

  雖然也不多就是了。

  街邊都是低矮的房屋,不少房屋都是木頭屋頂上搭茅草,瓦房很少,有點像後世日劇裡看到的那種老式房子,看著都十分破舊,不少還有被火焚燒過的痕跡。不知道是哪年遭到火災後重建的,

李南看到好幾棟木屋都是新舊木料摻半,且不少木料都是焦黑的。  街上依舊很髒,塵土少了很多,也有青石板鋪路,但是隨處可見人和牲畜的糞便,在和煦暖風吹拂的春日裡,味道也是不小。

  跟村裡不同,街上有兩間獨立的小房子,據說就是公廁,騎在馬上的李南在路過的時候,都聞到一股可怕的味道。

  這尼瑪糞坑似乎都堆滿到發酵了,聞道一股極其刺鼻酸臭味道的李南,甚至看到露出的那啥和上面白花花的蛆蟲。

  “呵呵,本鄉貧瘠,請不起雞肆,亦無糞掃,故此髒臭不可聞,郎君若想出恭,還請至寒家茅房便是。”

  看到李南連忙捂鼻,一副我沒見過、真受不了的貴人做派,看出這位郎君有些身嬌體弱的於慶連忙解釋道。

  雞肆?糞掃?這又涉及到李南的知識盲區了,連忙扭頭望向和尚,和尚也心知這位“山中郎君”有些不通人情世故,很快便好心地低聲解釋起來。

  原來唐朝木有下水系統,很多人隻好在家裡挖個坑當做茅廁,而街上也有公廁,但是古人視糞坑為汙穢之物,自己不遠清理,只有請人來清掃並且運到城外,這種掏糞的工人就叫做糞掃。

  而雞肆就是從事這個行業的統稱,雖然不明白,但李南大概想來,應該就是收拾雞圈很重要一個工作就是清理雞糞,故以此為名。

  據觀雲僧說這個行業十分賺錢,很多都被地方的遊俠兒所把持,為了爭奪糞便還出了不少人命,通過這個遂至巨富的也不在少數。

  不是,遊俠兒就乾這個?說好的白衣飄飄一諾千金,兩斤烈酒一碟熟牛肉再用人頭佐酒呢?大唐的黑道們混得有些慘啊,李南覺得對於大俠們的幻想有些破滅!

  還有,誰特麽說古人不吃豬肉不養豬的?一路走來,李南看到好幾個跟豬圈相連的茅廁了,依稀聽到裡面的豬吃得很歡的聲音。

  事實上,豬肉是古代規定的三牲之一,地位還真不低,連聖人都要吃冷豬肉呢,在戰國時代只有士族能吃。我國古代偉大的勞動人民怎麽會棄而不養,只是在明朝皇帝忌諱殺“朱”才不讓養。

  不過此時豬肉大多野豬馴化,味道腥臊,口感發柴,在富裕的唐宋,買得起羊肉的貴人和文人們不愛吃罷了,勞動人民還是很愛吃的,所以才有“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川人嗜此肉,家家養豬,杜詩謂‘家家養烏鬼”,因為豬叫聲像是烏鬼,此時的豬叫做烏鬼或者黑面郎,得到了廣泛的養殖。

  富含油脂的豬下水都廣受喜愛,將其視作“醃臢之物”那是貴人,而不是缺乏油脂的老百姓,比如藥王爺發明的葫蘆頭就是大腸做成的小吃,廣受三秦之地的唐人喜歡。

  所以,穿越客過來搞豬肉養殖或者鹵肥腸這種東西讓貴人們驚為天人大吃一驚的事情,還是省省吧。

  騎在馬上的李南,心中又在《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毫無破綻的唐人》小本本裡面,其中關於發財篇的內容中又記了一筆,將通過炒回鍋肉魚香肉絲獲得貴人賞識的計劃給劃掉了。

  這太可怕了,回過神來的李南在看著街上的剛剛發生的事情,死死地捂著鼻子。

  剛剛走過一個街角,李南就看到街邊居民院牆邊挖出的一個洞裡,正好奇是幹什麽的呢,結果裡面正有一股焦黃騷臭冒著熱氣的液體排出,如果不是他騎在馬上,鞋上就要濺到了。

  這也太——李南甚至考慮將《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毫無破綻的唐人》改名為《如何成為一個不講衛生的唐人》。

  “其穿垣出穢汙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主司不禁,與同罪。”還好,作為一個外交官,精通唐律的春十三娘及時給李南補上了這一課。

  作為使者,提前了解對方國家的法律幾乎算是每個使官的必修課了。

  唐朝的法律不準老百姓往街上倒髒東西,發現了就是六十板子,但是明文規定“出水”好像可以,於是很多挖大唐封建主義牆角的小市民,為了讓家裡空氣能夠好點,就無恥地佔了公家的便宜。

  反正有專門的糞掃嘛,又不是我一個人尿,別人尿得,我尿不得?

  這個習俗後世屢禁不絕,鞭子王朝的時候,官府是允許老百姓街上大小便的,有些大字號商家例如同仁堂,每天還會將附近的糞便搜集起來放在自家後院,謂之“集人氣”,後來聯軍佔領京城,實在受不了這鮮活滿滿的“人氣”,就不準隨地大小便,抓住了就毒打罰錢,引起了老百姓巨大的反彈:“街上都不能撒尿了,洋鬼子還有沒有王法了!”

  在這個充滿味道的主乾道行進了一半,在於慶的帶領下,李南一行人拐進了旁邊的支路,此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面有菜色的行人匆匆而過,看著李南他們的隊伍,又看著老管家於慶,看了一眼後低頭紅著臉繼續走,只是眼睛不停地偷瞄小姐姐們。

  偶爾一輛牛車從他們身邊路過,拉車的老牛和趕車的老漢看著都同樣搖搖欲墜,瘦骨嶙峋,用土話跟於慶打招呼。

  街邊某個當壚賣酒的某個婦女穿得很單薄,操著李南聽不懂的口音,竭力招攬行人,看樣子似乎是在推銷著什麽。

  見到小姐姐們過來,那婦女也是漲紅了臉,或是覺得自己沒有她們穿得單薄華麗,於是換了一副看同行的赤裸裸仇恨眼光,狠狠地啐了一口然後繼續提高了音量, 不知是罵還是加大招攬力度。反正從老管家於慶有些局促不安的臉色看來,想必不是什麽好話。

  之前進鄉的時候,本來還有不少小孩子跟著李南一行人前前後後地跑,唱著不知什麽童謠,結果此時也都不見了,想必是被大人叫回去了。

  女團又往前走了一百多米,向左拐了個彎,來到一棟大莊園前面,看著上面寫著於宅,李南心知到了地方,同時感歎這首戶當真是有錢,看這家裡佔地,怕是半條街有余。

  不知道這家有沒有父保高速或者媽廚高速?看著起碼佔地幾十畝的於家,李南有一搭沒一搭地想著,於慶立刻停住,先朝和尚和李南分別行禮,而後又做了個團圓揖。

  “大師與尊客少待,老仆這便去稟報家主人。”

  “老檀越請便。”和尚雙手合十,行了個禮。於是李南也翻身下馬,等著對方前去通報。

  很快,於家的大門大開,從裡面就走出一個三四十歲,身穿湖綠色絲綢圓領袍帶著同款綠色襆頭,面白短須的中年人。

  “原來是高僧當面,有失遠迎,曉懷慚愧無地。”面前這位有些微胖的男人一臉惶恐地對眾人行禮。

  “老僧觀雲(南)見過檀越(於郎君)。”和尚和李南一人雙手合十,一人作揖,對著對面的男人行禮。

  “曉懷乞大師度牒一觀,可否?”名為於曉懷的男人看著李南一行人,笑吟吟地對和尚說道,言語客氣,帶著淡淡疏離。

  “合該如此。”和尚從懷裡掏出度牒,同時遞了過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