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隻想安靜地抄書啊》第五百九十二章 蒙上陰影的前景
這幾天躲在東南亞拍攝,杜采歌得以暫時不用面對媒體的狂轟濫炸,偷得一分清閑。

 雖然還是有相熟的記者打電話來詢問他,想要做個電話采訪,但杜采歌都推說拍攝工作繁忙,沒空閑聊,暫時不接受采訪。

 辛婉之事,目前看來,對劇組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相當大的。

 不管怎麽說,她出事的時候,是“武林”劇組的演員。

 這會連帶著讓觀眾們對“武林”有一個不好的印象。

 但逐夢互娛的新媒體部門,自然會努力運作,嘗試消除不利影響。

 雖然逐夢互娛在這部電影裡的投資已經全部撤回,但杜采歌好歹也是大股東,幫股東做事,天經地義,更何況韓藝還是杜采歌的嫡系。

 只是,這些負面影響也沒法在短時間內消除。

 更讓人詬病的是,之前舒宜歡開拍“武當”時,導演和四位主要的演員,現在已經全部離開了劇組。

 當初的主創團隊是如何強大!

 有舒宜歡這位不管怎麽排位,都能排進當代國內導演前五的大導演。

 有兩位影帝,兩位影后。

 陣容太強大了!

 所以大家都對“武當”報以絕大的期待,認為這可能會是一部能名留影視的佳作。

 可是在真正開拍以後,劇組卻不斷曝出負面消息。

 一會兒是導演和副導演的矛盾,一會兒是資金問題。

 然後主創人員一個接一個地離開。

 最早是舒宜歡說因為身體原因離開。

 然後是劉馳不想和杜采歌合作,選擇離開,接著瞿宏也去追隨舒宜歡的新片。

 然後前幾天羅恆佐因為拿不到男主角,知難而退。

 現在辛婉又出事,演藝生涯可以說已經基本結束了,以後就是劣跡藝人,不太可能有翻身機會。

 在外人看來,這個劇組還真是多災多難!

 目前整個主創團隊,已經全部換人。

 看看現在的主創團隊吧。

 女主角許清雅,女二暫時空缺。

 男演員柳芃飛,薑佑曦。

 至少從名氣上來說,比原先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這樣一部電影,真的值得去電影院看麽?許多觀眾都會天然帶著懷疑。

 最初大家有多看好“武當”,現在就有多看衰“武林”。

 許多人就算嘴上不說,心裡也覺得,海明威的這幾億投資怕是要打水漂了。

 當然,海明威有錢,虧個幾億也不算什麽。

 杜采歌自己當然不這麽看。

 誰說自己這部電影一定會賠本?

 誰說許清雅就一定不如劉馳?

 他對手底下這幾個演員還是有信心的。額,除了柳芃飛。

 柳芃飛目前還在閉關,他也不知道這家夥究竟能不能扮演好。

 至於原本辛婉的角色,嚴元儀,只能回國再挑選演員了。

 如果這部電影實在趕不上暑期檔,那也沒辦法。

 總之,還是要精益求精,拍一部好電影出來,不能為了趕檔期,就本末倒置。

 ……

 在一處海邊莊園裡,劇組正緊張忙碌地運作。

 杜采歌在反覆檢查幾個機位的設置,不斷做出微調。

 動作指導粟芸和趙哲昆在抓緊時間對薑佑曦、許清雅做解說,不時踢腿抬手做出示范。

 劇組雖然忙碌,卻有條不紊。

 其實辛婉的事情剛剛被曝光時,劇組裡人心惶惶。

 那時候劇組剛剛抵達東南亞,還沒開始拍攝,就聽到這個消息,簡直是晴天霹靂。

 因為這件事注定會給電影的前景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

 每個人都壓力很大,迷惘,擔憂,焦慮。

 不過杜采歌立刻采取措施,壓縮了拍攝時間,原本預定7天的拍攝任務,他要求在4天內拍攝完成。

 這就讓劇組每個人都忙忙碌碌,根本沒空去瞎想。

 效果挺好,人心反而安定了下來。

 一切準備就緒,演員就位,恢復到上一個鏡頭末尾的站位和動作,杜采歌才喊道:“開始!”

 薑佑曦和許清雅立刻打鬥起來。

 這一段,是劇情裡霍玲兒向王超討教。嘗試還原封於修殺人時所用的功夫,以此來推測封於修的身份。

 這一段的動作設計,也是編劇組、趙哲昆和粟芸花心思最多的動作之一。

 別的幾場打鬥交手,只要設計得好看,打鬥得精彩就行。

 而這一段交手,是有明目的,要和台詞對得上。

 比如編劇寫到,王超說“這一招‘攬雀尾’,發力的方式是武當的。至於具體是武當哪一派,還有待商榷。我覺得,應該是松溪派,或者軼松派。另外幾派雖然也有這招秘技,但是發力方式有細微差別。”

 那麽趙哲昆和粟芸在做動作設計的時候,就不能胡亂設計,必須得設計一招攬雀尾。

 但又不能和平時大家看到的攬雀尾一樣,那樣就顯示不出這招秘技的高明。

 為了設計這個動作,他們可謂大費苦心。

 花好幾天時間,設計出短短幾個動作。

 實際拍攝,不過十秒鍾。

 “停!”

 杜采歌專心致志地看著監視器。

 這段戲,他安排了5台攝像機。

 其中2台固定機位,一台軌道移動機位,兩台手持攝像機。

 從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來拍攝這一段鏡頭,最後通過剪輯,剪出最好的視覺效果。

 在旁人眼中,這只是一段花拳繡腿,看著效果非常一般。

 但在他腦海裡,已經能浮現出成片的樣子。

 反反覆複看了幾遍,杜采歌宣布:“這條不錯,先保一條。我們調整一下機位,再拍一次看看效果。”

 大家自然不可能有異議。

 拍攝動作片,機位的選擇相當重要,同樣的打鬥,從不同的角度來拍攝,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早期的功夫片,比如李小龍版本的“精武門”,拍攝時用的廣角鏡頭,場景看上去很大。

 在李小龍挑戰虹口道場那一段,日本人在外圍站成一圈,不斷移動,跳來跳去,像是煞筆一樣。

 然後一個個衝上來,被李小龍一拳一個、一腿一個打飛。

 觀眾就有疑問了,他們為什麽要一個個衝上來,使用這種添油戰術,而不是一擁而上?

 鏡頭給到李小龍揚威的時候,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余的日本人都站在外圍,成為背景板。

 這些日本人是煞筆嗎?不懂一擁而上嗎?

 當然不是。

 而是當時的拍攝技巧、拍攝理念的限制,一場打鬥,如果參與的人員太多,配合就容易出問題。

 而一個人出問題,快一點或者慢一點,就會導致整個鏡頭報廢。

 如果拍攝一群人一擁而上,那一個鏡頭或許拍攝很多天都拍不好。

 所以只能不得已而為之,讓大部分小嘍囉充當背景板,一個個地送菜。

 可是後來拍攝技巧進步後,對於這種多人的打鬥,就有了不同的處理方法。

 比如程龍的電影裡,有時會有十幾個反派嘍囉追打主角的鏡頭。

 這樣的鏡頭,卻處理得有條不紊,忙而不亂,精彩刺激。

 程龍電影裡是怎麽處理的?

 就是通過機位的巧妙架設,鏡頭裡同一時間隻呈現主角,和一兩個反派嘍囉。

 當主角程龍打倒這兩個嘍囉後,從鏡頭的邊緣才又出現另外一兩個反派嘍囉。

 這時切換到另一台機位拍攝的鏡頭,來展現這一段新的打鬥。

 而先前的反派嘍囉,以及別的準備入場的反派嘍囉,他們是處在這一台攝像機鏡頭之外的。

 最後剪輯出來的效果,就是視角不斷地變化,程龍不斷騰挪、奔跑,不斷打倒反派嘍囉。

 這裡正面打倒兩人,然後同時背後又兩人偷襲,他立刻轉身踢倒這兩人,側面又有三人來襲……整段鏡頭顯得非常緊湊,節奏非常緊張、快速、激烈。

 這就是通過巧妙架設機位,然後將不同機位拍攝的畫面進行巧妙地剪輯,來展現精彩紛呈的打鬥過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