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時代之巔》第二千零九章 黑白1張嘴
最新網址:

決策就這麽定了,通知庫裡安。

讓他馬上啟動。

接下來,國內外的團隊會整合在一起,都聽他的調派,要全力地推動紫微雲數據庫的迭代、改進、成長,要搶在亞馬遜雲數據庫之前,成為全世界的首款商用的雲原生數據庫。

事情還沒完。

怎麽樣才能撫平國內團隊的心理創傷,減少他們的失落感,並讓他們願意積極地配合庫裡安的工作,才是最關鍵的。

周不器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動之以利,曉之以情,許之以願。

動之以利,就是加薪。

倪強的這個數據庫團隊的所有人,因為工作上的調整,都會漲薪25%,來鼓勵他們跟庫裡安搭檔合作;

曉之以情,就是需要周不器以及許多核高管出面了。

決策委員會之後,周不器又跟張一明、賀陽、郭鵬飛、王小船、程秉皓、季子安、梁儒波、聶才俊、裴瑤、孟厚坤、王建等一批集團高管一起,主動上門去了紫微雲大廈,跟倪強博士帶領的這個122人的技術團隊見面。

講道理、擺事實,讓他們感受到公司的真誠和歉意。

公司做出這樣的決定,不是因為對他們的忽視,恰恰相反,重視技術人才是紫微星的一貫傳統。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完全出於現實考慮。

現在的形勢很緊迫。

紫微雲和亞馬遜雲正處在爭奪雲原生數據庫領頭羊的緊張關口。

但是,紫微雲這邊遇到了一些麻煩。

紫微星還沒有上市。

在財力和規模方面,都不如亞馬遜。如果讓庫裡安放開手腳,在矽谷大批量地招聘數據庫領域的工程師,那在未來兩年裡,至少要增加10億美元的開銷。

這是一筆太過巨大的開支。

實在有點承受不起。

紫微雲的投入已經夠大了,連庫裡安都不好意思張口擴招。

在當下這個困難時期,國內的團隊如果能夠頂上去當後援,就可以為庫裡安起到巨大的幫助。

等過幾年,紫微星國際那邊上市了,財大氣粗且紫微雲的海外業務蒸蒸日上,扭虧為盈能夠每年能創造出幾十億美元的利潤了,到了那時候,庫裡安那邊就不需要國內的幫忙了,他就可以在國際市場搭建起真正的嫡系研發團隊了。

這就說到重點了。

倪強博士代表他的團隊,問道:“等庫裡安的團隊不需要國內的團隊援助了,我們這些人做什麽?”

這其實是唱雙簧。

因為剛才的決策委員會上,倪強博士受邀列席了,他知道怎麽回事。這次的詢問,其實就是一次裡應外合的穩定軍心的辦法。

最後一招:許之以願。

周不器擲地有聲地說:“繼續做我們該做的事!我相信在座有很多人,也都參與過飛天數據庫的開發。當年,楊振坤博士當年做飛天數據庫的時候,就提出了要開發出一款頂天立地的產品,這樣的信念,要延續下去。”

張一明笑著予以解釋,“這些天我也聽說了,我們內部有很多猜測,說我們會放棄國內這一版的數據庫,轉而去支持庫裡安。原因剛才已經說過了,我不贅述。但是,有一點傳言是錯的,決策層從來就沒想過放棄國內這版數據庫!”

“不放棄?”

這話一出,就多少有些騷動。

放棄了,就一定是失敗;不放棄,就意味著還保留了希望。

張一明接著說:“國內的這一版數據庫,會暫時封存。時間估計不會太長,最多也就是2-3年的時間。我們這個團隊會借調給庫裡安,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習、成長、積累經驗。”王建博士是首席CTO,也是紫微雲的奠基人,就很有權威,他補充道:“我們都知道,我們在這些底層技術方面,跟海外的研發團隊存在著怎樣大的差距。國內的數據庫領域人才凋敝,這令人唏噓。跟庫裡安合作,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次難得的西天取經的機會。”

然後,他就詳細地語重心長地說了一番當前國內數據庫行業的現狀。

周不器此前還不太了解,聽過了之後,也扼腕歎息。

國內的高校裡,每年培養出來的數據庫人才少說也有10萬人。

可是,大部分都是應用層人才。

他們的學到的是如何使用數據庫,而不是如何開發數據庫,這完全是天差地別的兩個方向。

就好像汽車。

汽車公司製造出了汽車,可是,沒人會開車啊,怎麽辦?

這個時候,大學裡就培養出了一大堆的司機,他們畢業進入職場後,就以司機的面貌出現在各大公司裡。

沒有司機,有車也沒用。

所以司機就變成了很受尊重,看起來高大上的職業,被認為是汽車領域的人才。

國內絕大部分的數據庫人才,其實都是司機。

就出現了很多聳人聽聞的現象。

比如一家公司想要使用某款數據庫,想使用數據庫,首先得安裝。這時候,就要找數據庫安裝人才來幫忙,就跟安裝熱水器似的。

可是,安裝熱水器是體力活,那才幾個錢?

安裝數據庫軟件是腦力活,一次的費用15萬都算少了,規模大一點的,50萬、70萬都有可能。

數據庫安裝好之後,數據庫怎麽使用啊?

這又是一個難題。

所以,公司還要花重金,聘請一些數據庫運維人才,讓他們來使用這些數據庫產品。

隨後還會有其他的問題。

數據庫裡的數據都非常重要,需要經常備份。一旦出現了服務器或者數據庫故障,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數據恢復。

這又是另一個技術方向了,一般的數據庫運維人才,根本就不會數據恢復。

這個時候,又需要從市場中找數據庫的數據恢復專家來幫忙,一次收費少說也要200萬,500萬、600萬也是稀松平常。

安裝人才、運維人才、數據恢復人才……其實都是應用型人才,他們都是在別人開發好了數據庫之後,他們去學習著使用。

其實就都是汽車司機。

國內數據庫行業裡的人才,99%都是這種。

可是,司機也算人才嗎?

真正的數據庫人才,應該是把數據庫研發出來的那些人!就像汽車,能夠生產、製造汽車的人才叫汽車人才,會開車的人那叫司機。

這就非常令人唏噓。

國內的高校裡培養出了太多的“司機”,卻缺乏這種真正的數據庫人才,也就只有清華北大等幾所高校,會涉及數據庫底層開發的精深課程。

而這些懂數據庫底層技術的真正人才,畢業之後,擇業方向是什麽呢?

做底層嗎?

沒機會啊,國內根本就沒有放得上台面的自研數據庫。

那就只有兩條路可以選了,要麽轉型做應用,跟別人一樣也去幫別人安裝、維護、恢復數據庫;要麽出國,去微軟、甲骨文、思科、Sun、谷歌這些真正有著數據庫的大公司裡,從事著底層的開發工作。

也就是說,要麽在國內當司機,要麽去國外造車。

倪強這些人從美國回來,就是因為他們想回國“造車”,開發出本國的數據庫。只有開發出了本國的數據庫,那些擁有底層數據庫技術的大學生們才會在國內獲得就業的機會,才不會像老一輩的人一樣只能出國。

這是一個很有追求的理想。

紫微星一旦放棄了,他們回國的意義又是什麽?

好在王建博士說得很清楚。

只是擱淺,沒有放棄。

想造車,非常難。

國內在這方面缺乏經驗,最好還是先別急著上手造車。先去西天取經。而這個取經的目標,就是庫裡安,這是多麽難得的學習的機會?

學個兩三年的時間。

到時候,紫微星國際上市了,紫微雲在海外市場也創造大量的利潤了, 紫微雲的商用原生數據庫也上線了……

這個時候,庫裡安就不需要國內的援軍幫忙了。

恰好,經過兩三年的學習,倪強的團隊也能積累到足夠的經驗,在技術領域也有了大幅度的成長,也就可以重啟造車之路了。

這番話一說完,很多人就當場愣住。

我去?!

領導果然是領導,水平就是高啊,真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好事壞事全在你一張嘴啊。擱置了國內這一版數據庫,讓國內的團隊去給庫裡安打雜……竟然變成了一件好事?

這時,老資格的技術大佬程秉皓開口了,淡淡地道:“技術騙不了人,做技術,一定要謙虛,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我們的團隊,跟庫裡安的團隊在技術上有巨大的差距。倪強博士、鄭萌霄博士、李高銘博士都是留美歸來,他們最有發言權。雲數據庫是一個大工程,單靠他們這幾個留美歸來的高手,做不成這麽大的項目。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著大量的本土的科研人才。可是,我們大家捫心自問,包括我在內……我們真的了解世界最前沿的技術思路嗎?我們了解矽谷的技術潮流嗎?我們通過二十年前的課本學習的編程知識,真的能開發出一款走在時代最前沿的雲數據庫嗎?把心態放平,先學習。在人成長的過程中,最不浪費時間的選擇就是學習。”

倪強表態,“我們的團隊,都需要向海外團隊學習。從產品上也能看出來,庫裡安的團隊開發出來的那一版數據庫,比我們開發出的這一款強太多。這是一個求取真經的機會,九九八十一難也不能阻擋我們的信念!”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