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轉折》第114章 批建水長城
  “娘娘,三哥!”趙元佐趕緊上前給李皇后和三弟行禮。

  “大哥,你想了一個什麽好辦法?”趙元侃很是興奮地問道。

  李皇后微微歎了一口氣,其實她也好奇,滿朝文武都想不出辦法來,這個趙元佐出了一個什麽好主意呢?不過她知道這是國家機密,也不會自討無趣去動問。趙元侃雖然已經18歲,可還是有些孟浪了。

  果然趙光義冷哼一聲道:“這是國之大事,在沒有徹底的定下來之前,不宜宣之於口!大郎好不容易來一趟,咱們一家人今天不談國事,只是敘敘家常。”

  “是!”眾人趕緊答應一聲,有宮女給端上點心和茶水。

  大家坐在一起聊一些家長裡短,氣氛到是是風的輕松。趙元侃說的興起道:“大哥,我府中新來了一對表兄妹。那個女子名喚做劉娥,最善於鼓兒歌(搖撥浪鼓唱歌),有機會請大哥到我的府上去聽聽。”

  趙元佐沉吟一下道:“三弟,你是皇家貴胄,還是不要和這些風塵之人有太多的糾纏。

  我也聽說過此人。她出身貧賤,早就嫁給一個銀匠。她嫁給一名年青銀匠龔美。劉氏嫁夫隨夫,跟著龔美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謀生。那劉氏隨夫拋頭露面擊鞀賣唱掙錢,自有美名在外。那個龔美得知是三弟選姬,不願放棄這個機會,改稱是劉氏的表哥,讓劉氏入王府。

  這個人將自己的妻子都能送人,必有所圖,請三弟三思!”

  哪知趙元侃像是被踩了尾巴一樣,嗷的一聲,大叫了起來道:“不可能!劉美不是這樣的人!他為人和善,對我忠心耿耿,怎麽會做這樣的事情?大哥一定是聽了什麽風言風語,我告訴你那都是別人嫉妒劉娥,造謠中傷。”

  趙元侃的臉色鐵青,看起來有些嚇人。趙光義見了勃然大怒,啪的一拍桌子,將茶杯震得掉落在地上,摔得一個粉碎。

  “我也聽你的乳娘跟我匯報過這件事,一直認為你這麽大的一個人了,應該知道怎麽處理。沒有想到你竟然為了一個風塵女子指責自己的大哥。真是讓我失望!”

  李皇后也被嚇了一跳,趕緊上前道“官家息怒!官家息怒!三哥畢竟年輕,官家還是好好地教導他才好。”

  趙元佐也沒有想到這幾句話就惹出這麽多的事情,也趕緊上前求情:“爹爹莫要生氣,三哥也是一時受了別人的蒙蔽。我看三哥已經到了成親的年紀,以後遠離這個女子,爹爹再給他介紹一個良人家的女子為妻,讓他收了心,也就好了。”

  “嗯,大郎言之有理!傳旨將劉氏驅除出京,永不許她再回來。忠武軍節度潘美的八女兒,十六歲的潘氏賢良淑德,可謂佳媳,封為莒國夫人。賜婚於韓王。”

  趙元侃愣了半晌。一句話也沒有說。李皇后見到趙光義的臉色又變了,連忙拉了一下趙元侃底底的道:“你還不趕緊謝恩!”

  趙元侃有些倔強的沒有說話,不過見趙光義冷哼了一聲,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起身謝恩道:“多謝爹爹!”

  趙光義這才冷哼一聲,不在多說。趙元侃暗暗的低下了頭,表面上是臣服了,不過心中卻十分的氣。當然他的氣憤,不敢對著趙光義的發作,只能暗暗的怨恨趙元佐。

  我好心的請你聽鼓兒戲,你卻在父親面前告我的狀;我們是同胞兄弟,你因何要這害我?

  雖然趙元侃點頭答應下來,但是心中憤憤不平,兄弟間的嫌隙也從此產生。

  本來挺好的一次家庭聚會,

最後成了這個樣子,趙光義也是很不高興,匆匆的結束這次聚會,讓他們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天趙光義在朝堂上拋出了水長城的這個建議,不過卻被眾位大臣看成這是有史以來最不靠譜的提議。

  趙光義目視楚王,趙元佐邁出班道:“啟奏官家!臣請掛河北路地圖於大殿上,容臣為眾人解釋。”

  趙光義點了點頭,有兩個內侍舉著一張巨大的地圖在兩邊站立,眾人的目光都盯在了上面,趙元佐邁步而上,準備為大家講解。

  趙元佐咳嗽一聲輕了一下嗓子道:“官家,眾位大臣,我們若於宜川縣西開易河蒲口,導水東注於海,東西三百余裡,南北五七十裡,資其陂澤,築堤貯水為屯田,則可以遏敵騎之奔軼。

  我們這個計劃稱之為水長城計劃,他西自保州西北沉苑泊(今徐水縣東北),東到滄州泥沽海口(今天津泥沽)

  完成之後:其水東起滄州界,拒海岸黑龍港,西至乾寧軍,沿永濟河合破船澱、灰澱、方澱為一水,衡廣一百二十裡,縱幾十裡至一百三十裡,其深五尺。東起乾寧軍,西信安軍永濟渠為一水,西合鵝巢澱、陳人澱、燕丹澱、大光澱、孟宗澱為一水,橫廣一百二十裡,縱三十裡或五十裡,其深丈余或六尺。

  東起信安軍永濟渠,西至霸州莫金口,合水汶澱、下光澱、小籣澱、李子澱、大蘭澱為一水,衡廣七十裡,或十五裡或六裡,其深六尺或七尺……自保州西為合雞距泉、尚泉為稻田、方田,衡廣十裡,其深五尺至三尺,曰西塘泊。自何承矩以黃懋為判官,始開置屯田,築堤儲水為阻固,其後益增廣之。凡並邊諸河,若滹沱、胡蘆、永濟等河,皆匯於塘。

  眾位大人都知道雄州,瀛洲一代多是荒廢的鹽鹼地,如果用水灌溉,就可以種植水稻,反而會多出萬畝良田,補貼軍用。”

  眾人聽了紛紛上前來觀看尋問。

  趙元佐一一為他們解釋道:“眾位大人,我提出這個水長城的方案,還有幾點考慮。

  其實早在漢匈戰爭時期,漢武帝就曾動過改造黃河取代長城,抵禦匈奴騎兵的戰略構想,但無奈漢代施工技術太低,隻好忍痛作罷。三國時代的孫權,也曾以十萬人力的規模在江蘇六合修築水塘,成功扛住了魏國鐵騎的衝擊。

  相比於以前,我們施工水平已經大大的增加,而且這個方案工程量比較小,只要把現有存在的河流湖泊沼澤挖通連片即可,再輔以少量堡壘即可。

  而且它實施起來也比較隱蔽,給遼國人的印象是在興修水利種田,而不是大修防禦工事,因此不會引來敵人的騷擾和破壞。

  第三就是我剛才提到的,這些地區多鹽鹼地,本來不適合種植旱地作物,如果引水淹地,改種稻田,還可以大興屯田,補貼軍用。”

  趙光義聽了趙元佐的講解,大喜猛地一拍龍書案道:“複幽薊,滅林胡有日矣!”

  雖然有了趙元佐的一番解釋,但是大家還都是有些疑惑,不過他們也並沒有出來再反對。趙元佐除了去年夏天的那次北伐,可是從來沒有到河北任職。他怎麽會想出這個計策?分明是官家的決定,只不過是讓他提出來罷了!

  果然趙元佐趕一說完,趙光義就表態了,官家這是要獨斷專行,誰也阻擋不了!

  “擬旨任命彰武軍節度副使何承矩為製置河北沿邊屯田使。命周圍州城府縣征調勞役,駐守各州之禁軍,邊軍輔佐,預計2萬人修建水長城。”

  何承矩?這又是一個不沾邊的人。歷史上其實是他提出並指揮修建成的水長城。關煒已經把人家的觀點提前了2年,這個主建的功勞還是還給人家吧!

  趙元佐得到了關煒的推薦,到是了解過這個何承矩。此人卻是一個文武全才。目前隨著米信在邢州為彰武軍節度副使。米信不識字,行為暴橫,隨為彰武軍節度使,邢州都部署,不過根本不熟悉政事,全靠何承矩來主持大小事務。

  當時邢州實行方田,這大小屯田的事情,都由何承矩來負責,讓他去主持建造水長城和主持屯田到是正合適!

  這個關煒,他是怎麽發現這麽一個合適的人選的?

  見眾人沒有疑義,趙光義接著道:“擬旨,升宜川縣為安順軍,降雄州為瓦橋關,另建立安順寨。加楊延昭為安順軍知軍,兼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三關防禦使;牛全忠為安順軍通判。”

  “詔河北各地,抽人丁填充,每戶十丁者,給田百五十畝;七丁者,百畝;五丁者,七十畝;三丁者,五十畝;不及三丁者,三十畝。昭告眾人沒種子沒耕牛,可以找政府借;開荒五年後,政府才收租稅。”

  趙光義顯然是早就想好了,一道道的聖旨頒布下來,大宋又開始運轉起來。

  關煒這幾天比較清閑,八姐和九妹也把這個都頭的職位辭去了,請楊箕做了這個都頭。其實他認為應該是黑虎來跟好,不過黑虎畢竟從軍的時間短,而楊箕則是老軍旅出身,明顯更加的合適。

  八姐和九妹在這裡學藝也已經有三個多月,本事也是噌噌的上漲,而且經過了生死間的搏殺,更是圓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