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的曙光》
《聯邦日報》以《勝利的曙光》作為頭版頭條在新一年的第一天,一月一日,刊發了有關北方大決戰的情況。
從合圍,到縮小包圍圈,一直到現在,實際上戰鬥一直都在發生。
只是這種戰鬥的規模不大,可能只是開幾槍,戰鬥就結束了。
在聯邦政府和國防部的要求下,馬裡羅方面進度保持著一定的水準,始終在有條不紊的執行國防部的計劃。
他們不要任何俘虜,並將馬裡羅反抗軍逼向了塞納斯城。
這看上去,好像是馬裡羅反抗軍主動匯聚在塞納斯城要和聯邦打一場大決戰,實際上它是多方面工作成果最好的表現!
登記制度的全面鋪開很快就讓馬裡羅人認識到了什麽叫殘酷,當一個又一個以家庭甚至是家族為單位的群體被公開處刑之後,總會有人害怕!
也許有些人不怕,但,總會有人害怕。
然後開始有人私底下舉報,他們未必是想要害誰,他們可能只是單純的不想死,僅此而已!
有人舉報,就有更多人在公眾的面前被處死。
如果聯邦實行的只是高壓政策,也許馬裡羅的問題不僅不會轉好,反而會越來越麻煩。
可有趣就有趣在聯邦人不是一味地高壓,在高壓的另外一邊,就是懷柔和胡蘿卜。
只要服從聯邦人的管理,並且能夠得到足夠的“功勳”,這裡麵包括舉報其他人參加反抗軍的舉報行為,或者積極勞動,配合聯邦政府政策的落實等。
總之只要站在聯邦人這邊的,只要做得足夠好,能成為表率乃至榜樣的人,就有機會得到一些獎勵。
他們可以去更暖和的南邊,並且會被分配到房子,還能夠從聯邦人手中得到一份工作。
種植經濟作物,或者為聯邦人付出勞動力換取報酬。
更重要的是,只要功勳足夠多,表現積極,還有機會加入聯邦國籍,移民到聯邦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聯邦人!
那是一個沒有戰爭,沒有死亡,沒有鮮血的地方!
每個人的臉上都是化不開的笑容!
補貼,救濟,撫恤……
一整套措施下來,實際上站在聯邦對立面的人已經不多了!
馬裡羅亂了這麽多年,現在連國外勢力都加入其中,一些人也終於厭煩了這一切。
聯邦政府又很好的解決了“種族矛盾”,大部分馬裡羅人還是向往著平靜的生活。
這一切,都讓反抗軍活動的范圍越來越狹小。
人們從一開始的不太好意思去舉報,到爭先恐後的害怕別人先舉報了的連夜匯報消息,其實沒要多久反抗軍就越來越被動。
馬裡羅的中南部看的很緊,沒有他們活動的機會,而聯邦人又佔領了港口,開始進行合圍。
四面壓力越來越大,沒有戰略要地可以固守,也沒有一個完整戰略措施的反抗軍,就像是褲襠裡的蛋蛋。
你往左邊撥,它就到左邊去。
你往右邊撥,它就回到右邊去。
始終沒有什麽自己的意見,只能隨波逐流,從高壓地區向低壓地區移動,最終匯聚在了聯邦政府幫他們挑選的一塊大墓地——塞納斯城。
這座城市之前已經基本上清空了,馬裡羅中北部城市到了冬天本身就沒有什麽人。
極端的惡劣氣候讓人們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期的生存,加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南逃,人口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由北向南的遷移。
聯邦政府都沒有怎麽動員,塞納斯城中最後的居民在號召下,也都快速的離開了這裡。
這裡已經成為了廢棄的城市。
當號稱二十萬的反抗軍進入這座城市中的時候,並沒有能夠找到任何可以幫助他們對抗聯邦人的東西。
這裡沒有食物,沒有什麽工業基礎,更造不出子彈。
其實一些外國人,也包括一些有頭腦的馬裡羅人都很清楚,敗亡是他們唯一的下場。
如果不是聯邦人不要俘虜,也許反抗軍早就開始瓦解了。
從這裡,實際上也能看得出聯邦人對反抗軍的不滿。
他們打算用號稱二十萬人的反抗軍的死亡,來做一個長期存在的警鍾,警告那些還活著的馬裡羅人,別他媽沒事找事!
當然這麽做可能會為聯邦政府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不過沒關系,負責馬裡羅方面大戰略的陸軍中將已經做好了上軍事法庭的準備。
他會被軍事法庭審判,判刑,然後在必要的時候,重新回到軍隊裡並被授予上將軍銜。
海軍中將閣下成功的摸著石頭過河,給後來人留下了可以遵循的前例。
這也是《聯邦日報》這麽報道的原因,從國防部的說法來看,不超過一月十五日,馬裡羅方面戰區就會迎來和平。
聯邦也能夠抽出更多的精力,去對付納加利爾戰場上的侵略者。
這篇報道在聯邦社會引發了巨大的反響,特別是報紙中稱,聯邦政府和馬裡羅新政府已經完成了一系列的談判。
聯邦政府將承接馬裡羅一些地區的重建工作,以及新建六條鐵路,接連目前已有的一些斷斷續續的短途鐵路,最終形成一個鐵路網絡。
重建和新建的總投入大約在六十億聯邦索爾到一百億聯邦索爾之間,由於目前馬裡羅新政府沒有這麽多錢,所以他們打算把這部分費用拆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用馬裡羅境內的自然資源,比如說北方那些生長了幾百年上千年的原始樹木,以及地下未經挖掘的礦產資源作為支付方式。
用來支付總投入的百分之四十,不低於二十五億聯邦索爾,不高於六十億聯邦索爾。
第二部分是馬裡羅未來的稅收和公共收費項目,以往年馬裡羅中央政府征收到稅作為一個計算標準,在未來三十年裡,馬裡羅所有的稅收征收工作,將由聯邦稅務局和馬裡羅稅務局共同征收。
征收上來的錢除了維持馬裡羅新政府和各地政府的日常開銷,以及撥劃預算外,其他的全部用來支付這次重建總投入的百分之四十。
第三部分是從馬裡羅國內征召民兵和工人和婦女,在聯邦提供的保障體系中為聯邦工作。
這些人的收入中的百分之三十五將拿出來用於支付重建總投入最後剩余的百分之二十,當然這種征召是按家庭進行的。
每個家庭都要有人受征召,換句話來說就是全民為重建還債!
除此之外聯邦政府和馬裡羅新政府,以及他們未來的大總統,在布佩恩簽訂了《布佩恩二十四條》協議。
其中包括全面對聯邦開放市場,承諾為聯邦在馬裡羅建廠的聯邦商人提供減免土地使用費用和稅收等一系列的外交協議。
馬裡羅將會成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餐包,之所以只是餐包,因為在它之前,還有一個納加利爾。
納加利爾才是主菜!
這麽多的消息一經曝光瞬間就點燃了聯邦資本家心中的火焰,就連很多普通人似乎都受到了命運的感召,做好了前往馬裡羅“淘金”的準備!
納加利爾他們沒有趕上,那只能說他們的眼光還不夠合格,不能說他們太蠢。
可如果有馬裡羅的例子在前,這個時候還不主動一點,要是再被這個時代留下,就不是眼光的問題了。
那是腦子的問題!
一篇報道激發了聯邦人對大決戰狂熱的期待,似乎是受到了民眾們心聲的委托,在一月三日開始,包圍圈開始全面收緊,轟炸機開始對城市外圍進行地面清理工作。
塞納斯城內還有不少防空炮和機炮,這些都是反抗軍不斷轉移過程中沒有丟掉的。
聯邦軍隊在空軍方面的能力格外的出色,他們不敢把防空裝備丟掉,一旦沒有了防空裝備,那些飛機就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的在他們頭上飛來飛去。
別看防空炮實際上打不下來幾架飛機,但它可以有效的驅逐飛機,不讓飛機過分的靠近自己!
飛機的轟炸,地面部隊的協同推進,帶著鋼盔的戰地記者忠實的將這裡的畫面轉播回國內。
黑石電視台作為第一個派出戰地記者全方面播放前線戰況的電視台,在這段時間裡獲得了空前的關注!
只要有利益,就一定能驅使人們去冒著巨大的風險做些什麽!
當那些原本不出名的記者,攝影師開始頻繁的出現在媒體和社交內容裡時,其他的電視台也開始派遣敢死隊一樣送記者上前線。
可這個時候上去,他們受關注的程度已經完全不如黑石電視台了。
人們看著畫面中記者頭上的鋼盔不斷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似乎已經能夠感受到前線的慘烈。
那是爆炸揚起的塵土在風的作用下落在他的鋼盔上的,他一開始不太習慣,但現在早就習慣了。
“……從目前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第四,第七,第十一,第十五師,已經開始從東面發動進攻。”
“目前我們遇到了頑強的抵抗,但這一切都在軍方的考慮之中,從前線指揮官方面我得到了一個重要的信息。”
“我們有可能會在一月中旬,徹底結束這邊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