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致富能手》第148章 都來要合作
  說了北莊村的規劃,張國棟大舅有些急了,這10個大棚就把30和工作崗位要去了,而且不全要青壯,如果村裡的女人能在自己村裡賺到工資,那大家家裡收入就能增長一半。

  “大舅你先別急,等我說完劉家村再說你們趙家原。”

  “劉家村在西大路邊上,位置比你們兩個村都要好不少,你們村建大棚水果,先種草莓、葡萄、西瓜這三種水果,草莓、葡萄建五個兩畝的小棚,西瓜建五個五畝的大棚。”

  這兩個都是張國棟請教過農科大專家的,農科大會負責這次大棚建設,種子也都是他們找最好的種子。

  “至於大舅,你們村就建一個樹苗花卉培育基地,張家嶺村這兩年可是種了數百萬顆各種樹苗,一棵樹苗少說也要幾毛錢,果樹價格更是幾塊以上,花卉以後可以賣到秦都和長安去,張家嶺每年七月七已經成為了固定的節日,到時候也可以擺放。”

  聽到外甥真的說張國棟大舅笑得裂開了嘴,雖說這只是張國棟把大棚建在了他們村裡,但是可以預料到自己村裡將來不必在死咬著土地等食了。

  三個村子和張家嶺村關系最好,把大棚建在他們村子也方便管理,兩天后張國棟就詢問了農科大李教授的意見,與三個村簽了合同。

  沒想到的是,當三個村子的村民聽到與張家嶺合作建大棚種植後,興奮的四處張揚,幾個村子已經開始大力統籌這大棚該給哪裡建了,村裡最好的地迅速被規劃出來,就等著大棚建造隊伍快速到來。

  甘井鄉其他村子聽到這個消息後坐不住了,同樣是甘井鄉下屬村子,為啥劉家村、北莊村、趙家原就能得到這樣的好處。鄉政府每天都有村幹部帶著村民找鄉領導說理,竇錦鵬用盡了渾身的辦法也沒有說服他們,整個甘井鄉村民都看著呢!

  最後沒辦法隻好電話打到張國棟這裡,大家有如此熱情是好事兒,張國棟答應十二月一日去甘井鄉與各村村長一起討論這個事兒。

  普通農民不看富不看貧,只看自己比別人多拿了或者少拿了,如果甘井鄉其他八個村子最後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麽這次大棚種植就算成功也得不償失。

  十二月一日這一天,下午兩點開會張國棟一點就到了,沒想到其他村的幹部比他到的還要早,有些人一大清早穿著大衣就在鄉政府門口等著。

  看到張國棟到來,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圍了上去,張國棟看著一眾委屈的村幹部表現沒想到簡單的合作變得這麽複雜。

  “張村長,北莊村、劉家村、趙家原一下子多了50畝大棚地,你不能厚此薄彼啊!都是一個鄉的我們村很多村民窮的粗糧都接不上呢!”碑石村的村長今年有60歲了,他是個性格很外向的人,平時也和張國棟說的來,拉著張國棟就說到。

  “就是的,張村長!我們村村民這天天給我家,說是人家劉家村都要建大棚發財了,我這村長也是沒有辦法,這不只好求你了!”

  “是啊!我這幾天都不敢回村……”

  幾位村長你一句我一句,張國棟好幾次都沒插上話,他這才知道竇錦鵬的不容易了,這些村長們大多都是沒有多少文化,話說的都很直白,能作為村長他們也都是一心想讓村裡人過的好一些。現在的村民們還都非常的純樸。

  好不容易來到會議廳,大家這次安靜下來,張國棟看見竇錦鵬坐在會議廳主席位置上,旁邊是鄉長何海生,副書記曹海洋,

還有一個中間空位是給自己留得。  甘井鄉實際上已經是雙鎮架構了,曹海洋如今在縣上和竇錦鵬一樣擁有常委席位,很多鄉裡的事情都是要雙方商議著去解決。

  “張村長來了,大家心裡有什麽話就直接說,我是沒有錢。鄉裡也沒錢,你們要是能說服張村長想要什麽都有。”竇錦鵬也是置氣,最近他被這幾位煩的不行了,甘井鄉升鎮剛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這事兒鬧得楊書記已經對他有意見了。

  張國棟靜靜的坐著,台下十一位村長表情不一,張國棟大舅等三位村長一臉驕傲的樣子,其他村的村長心裡不服但也沒人敢開口說話。

  “你們不說其實我也知道!”

  等了一會兒張國棟見大家都安靜下來,便開口說到。

  “把磚廠遷移到東邵村那是張家嶺村委會的決定,北莊村、劉家村、趙家原的大棚養殖現在也還只是一個嘗試,我知道大家都想讓村民過的好一點,這裡我有一些想法,如何辦大家自己討論。”

  “我也是希望我們甘井鄉能夠全部富裕起來,比永康縣都富裕才更好!既然大家鬥願意和張家嶺合作,我有幾個項目大家仔細聽下。第一個還是大棚種植,我打算在我們鄉建一個大蔥、大蒜種植園,你們誰願意接這個活。”

  張國棟說完所有人都舉起手,就連東邵村、北莊村四個村的村長也不例外。

  一些村長看到這裡心裡又不平衡了,直罵四人貪得無厭。

  “你們也別吵,還有其他的你們聽完再吵!著大蔥、大蒜種植也是50畝規模,管理要比種植其他東西要省事很多。”

  聽到這裡大家就知道這東西用不了幾個工人,那麽搶到這個也就是村裡賺一些土地使用費用,不由安靜下來等著張國棟說其他項目。

  “第二個是青飼料加工廠,張家嶺養殖的牛冬天如果隻吃乾草飼料肯定會掉膘,影響牛的生長與肉質,張家嶺村打算開建一家青飼料加工廠,其實就是幾個大的地坑用來埋藏青草用於發酵,收草的時候也是需要不少人,到時候誰家中的玉米不用掰棒子直接賣給我們,一畝地飼料廠願意出100到200元不等價格收購,大家村裡有無用的地現在就可以利用起來了。”

  如今玉米一斤價格已經升到了一毛二,一畝地產量平均有800斤左右,這樣一年收入也就一百不到,張國棟願意一畝地最少給100塊還省了農村後續勞作,這可是難得的打好事兒。

  “張村長,是我們所有村子都收嗎?”一名村長開口問到。

  “所有村子的玉米杆都收,但必須是剛長出玉米粒的嫩玉米,飼料廠不但收玉米,還收苜蓿草,你們誰家願意種苜蓿草,一斤兩分錢,半個月可以割一次,一畝地一年收入在300元以上。”

  苜蓿是養牛最好的草料,張家嶺養牛場也是在種苜蓿草,到了秋季為了牛冬天有青草吃,就必須早早的割草埋藏發酵,不過割草可是個麻煩的事兒,沒有專業的割草機,兩個勞動力最多也只能經營十畝苜蓿園。

  農民對於苜蓿草並不陌生,大家都在討論這種植苜蓿草和玉米哪個利潤最高。

  “哪個村子苜蓿草種植規模如果大了,張家嶺村願意給予一定經濟補助來購買割草機,還有種植玉米我建議大家都種地膜的,產量高效益更好,在張家嶺村購買地膜可以賒帳,等來年嫩玉米杆賣了再給錢。”

  這兩個都是張國棟給的福利了,他又沒說要多少,那就是越多越好了,幾個村長頓時沒有爭鬥的心思了,都在自己盤算自己村適合種植什麽。

  “第三個項目,就是種植紅富士蘋果樹了,我打算在甘井鄉建一個千畝的蘋果種植基地,到時候種植樹苗、澆灌、剪枝、打藥、摘花等都是你們村自己來,每年我會支付土地使用費用,所得利潤我拿九成,你們村自己拿一成,如果蘋果樹照顧的好,每年最多還有一成利潤的獎勵。”

  當張國棟說到這裡,所有村幹部眼睛都紅了,這蘋果樹是必須種了,給村裡分紅這一天可是吸引人的很,為啥張國棟在村裡聲望那麽高,還不是他能給村裡掙來錢,村集體有錢了啥事兒不好辦!

  張國棟說完三條就不再開口了,大家都知道他們需要在這三個項目裡面做選擇了。

  首先是飼料廠,張家嶺村的飼料廠多掙錢大家又不是不知道,到時候不但需要用到他們村的人做工,廠子建起來他們村也要更繁華很多,不過要想爭得這個資格可不容易。

  “我覺得青飼料廠可以建在我們村裡,我們村距離甘井鄉主道路只有百米距離,到時候運送到張家嶺也方便!”落安村是最近兩個合並的村,這名村長也是高中畢業年紀不大,在為自己村爭利方面也是好不手軟。

  “距離大路進有什麽用,你們村才多大面積,到時候青飼料廠建成你們能種多少玉米、苜蓿草?我看我們賀王村是最適合接青飼料廠這項目的。”

  賀王村地處甘井鄉最西北邊,和張家嶺一樣背靠群山,它是今年五個小村子合起來的,以賀莊、大王村、小王村人數最多,最後合並成了現在的賀王村,全村一百多戶,人口超過五百,只是交通非常不便,甘井鄉本是計劃明年才開始給他們村通一條石頭路的。

  對於賀王村村長的話,大家都沉默不語了。確實,要說甘井鄉面積最大的村就得屬賀王村了,除去不可利用的大山等地方,耕地面積超過2000畝,賀王村是整個甘井鄉最窮的村子,全村經濟收入全部來自種地。

  “竇書記,你看要不我們就把青飼料廠定在賀王村吧!到時候去賀王村的道路是應該修一修了,致富路上咱們可是一個都不能拉下啊!”

  張國棟回頭給竇錦鵬說到,賀王村村長聽到這裡臉上露出欣喜的神色,自己村子終於有翻身的機會了。

  “好吧!不過這賀王村建了青飼料廠石頭路可能不太行了,張村長是不是也得補貼一部分修路費用,鄉裡資金也是不充足了!”竇錦鵬當然想把鄉裡每個村鬥建成柏油路,趁著這個機會拉下張國棟的秋風。

  “那我以個人的名字出50萬吧!”

  從張家嶺到賀王村一路向北上坡,有個10多裡路程就到了,修成柏油路也就一百多萬,張國棟直接承諾出五十萬,這讓大家不由都招募起賀王村了。

  青飼料廠建成容易,不需要複雜的機器與工人,只需要20名青壯收嫩玉米杆和苜蓿草就行,而且一年中也就收玉米之前最忙活,張國棟現場與對方說好合同內容,一切青飼料勞動工作都交給賀王村自己處理,飼料廠只派遣一名專業技術人員,到時候每噸青飼料完成支付賀王村10元錢。

  張國棟計算過,一畝玉米每年大概可以出青飼料兩噸左右,整個甘井鄉每個村出500畝地種玉米或者苜蓿草,總共就是一萬噸左右,冬天牛喂養需要精飼料、粗飼料、青飼料混合著喂,青飼料佔比大概30%,這一天就需要15公斤,小牛需要的少一些,一頭牛一年就是1.5噸,一萬斤的青飼料大概只夠7000頭牛使用,賀王村一年就能收入10萬元。

  平均到每一戶就是一千塊,再加上他們村自己肯定會種苜蓿草和玉米,一年下來少說也能有三千以上收入,穩穩超過永康縣平均家庭收入一大截。

  賀王村村長搶到了最好的一個項目,高興的坐在一邊不再插話,種植大蔥和大蒜的項目他不摻和,蘋果樹到最後他還是有加入的權力的。

  最後張國棟把大蔥養殖放在了西貝村,這裡地勢平坦距離甘井鄉最近,適合大蔥種植,大蒜交給了落安村,落安村村長乾勁十足。

  剩下的五個村子村長有些失落,張國棟與他們簽訂了最少200畝的蘋果園種植合同,其他村子最多也只有50畝,這200畝蘋果樹培育每年也是需要人照看的,一年也得好幾萬,加上他們村玉米、苜蓿草種植,每戶年收入也會達到2000元左右。

  會議室所有村長都心滿意足的回去了,這次回村還有誰敢說自己不為村裡爭好處,誰家要賺錢就自己種苜蓿去,懶一些種玉米也能賺到錢,最主要村大隊每年土地租賃費用都有數千塊錢,這錢在村裡可能辦不小的事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