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致富能手》第244章 基礎決定高層
“重生致富能手 ()”查找最新章節!

大爺爺催著張國棟趕快離開,他知道張國棟事情多,不想他在這裡這裡耗費時間。

張國棟與姚清轍、歐陽俊義出了大爺爺家,三人走在街道上,遊客們看見張國棟都拿出手機高興的拍起照,三人最近雖說經常在張家嶺村,但見面的機會也多,每個人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忙。

“我們轉轉吧!去南英路。”張國棟提議到。

張家嶺把主城區南部大學、中小學區改名英才路,張家嶺第一小學就在南英路上,這裡一般不許遊客遊玩,比較清淨一些。

“好!我們剛好有一些事情想跟你說。”姚清轍說到。

過了老大隊部遊客數量就變得少了起來,幼兒園裡孩子們正在操場上愉快的玩耍著,如今的小孩相比以前都是白白淨淨,大家生活條件高了最能體現的就是一家小孩。

“最近振華集團在市裡22所小學成立8家足球訓練中心,正在與各學校洽談合作的方案,可惜學生家長對這個事情比較反對,說是踢足球影響孩子學習,這個事情是你要求做的,可是難度確實比較大。”姚清轍有點苦惱的說到。

“體育強國是國家提出的戰略方陣,如果我們的孩子一個個都得滿分卻是個病秧子,那麽作用能有多大,把體育鍛煉與教育相結合是未來必走之路。咱們市如果搞不下去,全國其他地方就更難了!”張國棟也皺眉說到。

華國乒乓球世界稱霸,但大球都不太厲害,尤其是足球需要系統的球員培養體系,這要在華國建起來任重而道遠。

“市裡是如何打算的。”張國棟問到。

“現在也只能在學校做宣傳,先讓學生了解體育訓練的重要性,然後多舉行一些小的活動,偶爾發一些小獎品。”歐陽俊義說到。

“這力度還是不夠。在小學組建足球訓練中心只是第一步,今年我們在市各初中也要成立的足球隊,高中建立專業的足球隊。這些市裡必須足夠重視起來,咱們可以每學期把體育課成績加入最終考核,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體育課成績比例加大。”

“這樣…不知道省裡會不會同意……”歐陽俊義有些擔心的說到。

“這些我會先和爸通口氣,省裡的工作我來做,咱們還要加大學生家長的思想宣傳工作。另外,多聘請一些有能力的專業教練,有大型的比賽咱們可以讓市委領導也多參與觀看,盡量多組建咱自己的聯盟比賽,有機會我也會去看看。”張國棟想了下說到。

“這樣最好!足球訓練中心已經在建設中,初中校足球隊也在籌備當中,振華已經在計劃成立咱們自己的專業足球隊,爭取兩年內參加專業聯賽,組建兩到三所青訓營。我想那時候咱們市足球氣氛定然會變得濃厚。”姚清轍說到。

三人走進張家嶺實驗中學,這裡是秦省最好的中學之一,每年升學分數錄取線一直都是秦省最高的,能進這裡的學生都是各課成績非常優秀的。

學校門衛看見張國棟三人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他愣了一下竟然給張國棟敬了個禮。

“村長好!”

門衛說完也感覺有些不對勁,傻笑一聲撓了撓後腦杓。

張家嶺很多保衛人員都是退伍的職業軍人,他們大多都是來了許多年了,張國棟笑著對對方揮了揮手表示沒事兒,讓他放松。

“我們就是隨便看看,需要登記是嗎?我們等級進去。”張國棟說到。

門衛停了下為張國棟打開門,歐陽俊義還是自覺登記了一下,這時候另一名保安已經把學校校長叫了出來。

“村長,你今天怎麽有時間來學校…姚書記…歐陽市長,歡迎領導來考察工作……”

張國棟走進學校,感覺這裡的學習環境比後世很多城市中學一點不差,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飯堂獨立存在,乾淨而整潔,操場上一些零散幾個學生正在大籃球。

“咱們學校也快到了放學的時間了吧?怎麽今天沒有多少學生上體育課?”張國棟向一旁的校長問到。

“咱們學校學習任務緊,很多學生都是體育課回教室了。”校長回到。

“哦?這教室上體育課咱們學校還有專門的體育教學課本?”

“那到不是,只是大家都想多學一些東西,在教室裡上自習呢!”校長這才感覺有些不對勁。

“金校長,咱們這樣可不行啊!以後學生為了學習一個個身體素質跟不上,這讓他們在社會上怎麽體現價值,體育課作為教學大綱裡必須有的一門課,咱們可不能給收沒了!等過幾天咱們市裡會對各中小學體育教育做出改革,每周最少舉辦一次校內體育活動,每天每個班裡必須有一次專業的體育課學習。”

張國棟還沒說完金校長就要開口解釋,但看到張國棟的眼睛還是收住了話。

“好的,村長!我現在就讓體育老師們把學生都叫出來,以後咱們學校每一節體育課都會特別安排,體育老師也要開始備課,對所有學生體育成績、身體素質有一個專項的了解。”

金縣長不虧能夠成為省重點中學的校長,他很快離開張國棟後就去安排學生們上課,對於這一點張國棟還是挺認可的。

“國棟,這不是這裡一個學校的事兒,差不多張家嶺全市都是這樣,如今家裡經濟情況比以前好了,孩子教育重視程度也就高了,大家心思全都孩子考試成績上。”歐陽俊義說到。

“既然如此咱們就提高體育課成績,從小學開始把所有體育課成績計算在學末成績內,而且還是主要科目。我們還可以給學生提供專場分數,比如一門一門專長分50分,這就達到主科成績的一半,加上體育成績,最終將佔據很大比例,如果我們每周、每月、每學期舉行的各種比賽能有一定學末積分獎勵,到時候體育成績特別優秀的人可能會多加很多分數。這樣就能夠讓父母在體育上給孩子更多的支持。”

張國棟想了一下說到,華國如今的教育體制還是應試教育,這使得所有人過份重視學生的成績,其他方面給予了忽視,甚至一些小時候某一方面很有天賦的小天才,也因為要成績,最終淪落成了平凡之輩。因此張國棟決定在張家嶺最先展開教育改革,以他現在國內的聲望,一個張家嶺教育改革試點還是能夠輕松拿到,再說國家這幾年也是一直提倡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說到這裡幾人又聊了聊張家嶺建立足球俱樂部的事情,成立俱樂部當然要踢職業足球了,這個場館需要選擇一個好的位置。

只要張國棟重視起來全市體育教育改革的事情,整個張家嶺市很快就做出了改變,不出三天秦省下發文件,《關於張家嶺中小學體育教育改革試點的通知》文件下達到市政府,市政府不到兩個小時就把文件下達到每一個鎮。

起初老百姓還沒當回事兒,結果有人傳言張國棟在實驗中學說的一些話,大家這才知道原來體育好的也是好學生。

張家嶺市一區十九鎮總共上百所小學,20多所初中隻用了一天時間就發出全面通知,整個張家嶺教育以後將會發生很大變化,擁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必將在學校擁有更高的分數,有些人說張國棟獨愛藝術類人才,整個張家嶺逐漸被人們成為藝術之都。

張家嶺市的轉變在老百姓群體裡引起了很大的反應,大家都開始忙著給孩子找課外輔導班,張家嶺很快就出現十多家藝術輔導班,其中最受大家歡迎的還是足球培訓中心。

小學生愛足球,中學生打籃球這和身體發育狀況關系很大,所以要想培養優秀的足球運動員最好還是從早抓起。振華投資集團在張家嶺20多個小學共建立8個足球訓練中心,公司從華國各地剛聘請來一些有資質教練員,讓他們對所有孩子從最基礎的興趣培養開始,練習基本功,然後隨著年紀的增長再不斷學習其他技能。

張家嶺在兩年前還是個村子,要說有啥對足球的興趣愛好一點也談不上,幸虧今年有來到張家嶺的各大公司外國職員,他們連同家屬也全部帶了過來,這樣大家就會發現小學生足球訓練中心裡,有大量的外國小朋友在帶球奔跑,華國小朋友能帶球的人還很少。

張家嶺中小學生體育成績佔比增加,特長愛好得到學校提倡與支持,這在整個秦省乃至全國都是一個不小的話題,而在張家嶺老百姓看來這好像再正常不過,以前張國棟要做的事情也沒有多少他們能看的懂的,最後反正跟著做就行了,有新來的即使感覺的詫異也都會選擇慢慢去接受,張家嶺名聲在外,有點特別的東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這一天振華投資集團給張國棟電話匯報張家嶺市中小學體育文化推廣結果。整個張家嶺市總共建立起了27個小學生足球訓練中心,一個月內已經有4600名學生報名參加訓練。

另外全是打算成立6所足球訓練營,等同於歐洲的足球青訓營,當然該有的文化課一點也不會少,振華集團花費巨資成立了專業的訓練營配套設施。

“老板!張家嶺各足球、籃球、乒乓球等體育項目已經在所有中小學校普及,其中繪畫、音樂、表演等藝術內培訓班也興起了不少,就是俱樂部球隊的建設如今有些困難,國內稍微有點名氣的教練都拒絕來我們球隊,如今我們主教練位置還屬於空缺之中,還好在球員方面發現了很多不錯的好苗子,俱樂部已經在慢慢接觸。”

負責張家嶺這次學校體育推廣的振華集團負責人是一名年輕的外事經理,這次讓他負責這件事情也是公司有意培養他。

“主教練沒有就去國外找,先讓球隊組建起來開始能踢上球賽,你上次說要建足球場的事兒,我這裡是完全同意,一切多與市政府溝通,辦事兒一定要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張國棟回說到。

“外國有名的教練可能很難願意來我們球隊,我們現在可是什麽都沒有,即使一些歐洲三四級聯賽的主教練,聽到我們是華國新建業余球隊,開出了條件也都高的離譜。”

“錢要的多也不一定是壞事兒,咱們可以靈活運用,比如一年達到什麽成績給出多少錢獎勵,比如完成多大近步給予俱樂部多少權力。 只要說的好沒有不能談的,還有俱樂部負責人。咱們別派一名什麽都不懂的人瞎攪和,與足聯的交往要謹慎,一切事情不要著急。”

這次談話過後,秦省“振華俱樂部”很快建成,俱樂部剛成立就從瑞典請來一支實力非常不錯的教練團隊,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3名歐洲球員。

振華俱樂部的成立在老百姓當中沒有引起多大關注,只是張國棟親自參加俱樂部成立大會大家才稍微注意了點。所有張家嶺老百姓對足球雖然不懂,但是他們知道張國棟費勁心思坐這些是為了讓小孩從小就開始鍛煉,讓他們擁有一個強壯的體魄。

一個國家的強大展示在他的方方面面,華國雖然經濟在近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在人才培養、學生特長引導、運動系統培訓等方面還是差西方發達國家太多,張國棟注重優秀人才培養,在張家嶺首次試行人才德智體發展真道路,這也是時代的一種需要,張國棟包括張家嶺市,在華國本就是承擔著探路的角色,於是上面對於張家嶺的發展很多時候都是大開綠燈,只要你自己做的到位就行。

而張家嶺也是從未讓省裡失望過,一次次的嘗試帶來的是一次次機遇,這使得張家嶺20年時間從一個小山村變成了如今人口過60萬的經濟大市。

華國不缺少研究張國棟決策的人,當他們看見張國棟這次出招,就知道張國棟在為祖國做夯實基礎的工程建設,這工程量非常之大,很可能需要華國很多代人去完成,但是沒有一定的能力與思維,沒有人敢去做出嘗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