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致富能手》第20章 碾麥
  傍晚張承林回家,自行車後綁著一個嶄新的架子車,二隊所有人看到後都在和他打招呼。

  “爸,買回來了!”

  “恩,車軲轆55,車架子26。”張承林從自行車上下來,張國棟上前扶住自行車,張國棟把架子車從後架上取了下來。

  這車軲轆放後世也值不了50塊,而用光滑楊木做成的車架子,全身無一鋼釘都是無縫鏈接,竟然隻值25塊錢,這個時候人工價值低的可憐。

  到第二天,趙家原村已經開始收割了,張家嶺還是沒有人開始割,張國棟與父親把所有鐮刃都磨了一遍,明天早晨就要開始收麥了。

  張國棟從母親那裡拿過100塊錢,說是自己要去鄰村探探銀元收購情況,便騎著自行車帶上乾糧一路向北駛去。

  收古董有個講究,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在自家附近收,張國棟連續騎了一個多小時,一直順著西溝大路走,很快就出了甘井鄉。

  來到一個不小的村子,張國棟對這裡也不了解,下了車子便扯開嗓子喊叫:“高價收…銀元、金元、元寶、古玩意了!”

  這個時候農民每家多少都是會有一些金銀玩意兒的,這些東西大多都是當年打土豪藏起來的,一般不會輕易識人,但現在國家政策已經放開了,以前的事情已經不在追究,很多人家裡窮的過不下去就會悄悄的把東西賣掉。

  “小夥子你收銀元的?我家裡有幾個你給多錢?”

  “普通銀元2塊錢,你要是多的話我給你算兩塊二,如果是孫中山-地球銀元,光緒丁未雙龍等珍惜銀元我這裡統統一百塊錢收。”

  張國棟說的那些銀元在整個華夏都是比較少見的,只是孫中山-地球銀元在秦省還能多一點,這種被稱為銀元四大天王的銀元在98年以後會逐漸盛名,不過這個時候價格已經比普通銀幣高很多了。

  “2塊錢太少了!人家縣城收銀元的都是5塊收。”

  “大爺,你聽誰說的,縣城有5快錢收的我都不知道,有幾個真的賣掉了,您誠心賣的話我給你三塊錢一枚。”

  很多農村人一輩子沒去過縣城,讓他們去縣城賣銀元,不說他們有沒有那個膽,就算真的賣掉了很大可能是被收銀元的那些人把錢坑回去,農村人對城市的恐懼是一次次吃虧得來的。

  “那行,小夥子你稍微等一會兒,我去回家拿銀元去。”

  在80年代敢下鄉收銀元的沒有不賺大錢的,看到村裡竟來了個收銀元的,很多村民都為了上來東一路西一路問了起來。

  “小夥子,收畫不,我家有個從孩子老爺傳下來的字畫,那可是*都讚賞過的大畫家花的。”張國棟挺是好奇,等那大媽從家裡拿出來,就是一幅清末仿品,沒有一絲收藏價值。

  “大媽,我只收銀元,這畫是不錯,您等懂畫的人來了再給他看吧!定是價值不菲。”大媽有些不高興的把自己的寶貝畫收了回去。

  村民們每家都有奇特的玩意,但是他們大多也都只是問問沒有賣掉的意思,偶爾有人拿出一兩個銀元張國棟最後都是3塊錢收了,這個價位在鄉裡已經算很高了。

  在村子待了一個小時,堪堪收了12個普通銀元,張國棟推著自行車擠出人群,在無數村民期待的眼神中跨上自行車離開了村子,到了村口他找了一個槐樹停下車,收東西要有技巧,技巧就是接下來的事兒了。

  張國棟看見剛才村子有一些村民追出了村子,

在看到他在遠處大樹下歇著後都轉頭回去了,過了半個小時,一個40歲左右婦女走了過來,手捂住口袋位置,四處張揚慌張的向他走來。  “我這裡有16個銀元,還有一個金的,你能給多錢?”女人小心的問到。

  “這銀元保存的都還不錯,一枚3塊給你算,一共48塊,金元30,我總共給你80塊你看如何?”張國棟拿著這枚小金元,確認所有東西都沒問題後說到。

  “行,八十就八十!”

  拿了錢女人數了兩遍沒有村,便騎車離開了,後面一老人追上來的時候張國棟已經不見了蹤跡,收寶貝有個規矩,一個村子收了大東西就不能再出手,否則麻煩肯定到來。

  已經做好了今天顆粒無收的準備,張國棟沒想到一個小時一百塊錢就收的差不多了,銀元古玩市場在秦省偏遠地區還沒有展開,小心一些他做個幾年小的銀元生意也是可以的。

  這收銀元的生意就是這樣,運氣好一年賺幾個月的,運氣不好了一切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今天張國棟出來完全就是探下情況,既然任務已經完成,那就回家吧!

  回到家裡剛好過了過了兩點,一家人飯還沒吃,帶去的燒餅原本不動的又被他拿了回來。得知張國棟一天就收夠了100塊錢的銀元,張承林與胡月娥為兒子計劃的順利很是高興,但同時也是心有一些惶恐,這一行業他們一竅不通,大兒子既然決定他們都會無條件的支持。

  6月10日,張家嶺終於開始割麥了,天還沒亮很多人就背著水壺、乾糧去地裡收麥,農村人家裡鐮刀與架子車都不充足,很多人都只能幾家合在一起收,這樣把工具給最強勞動力夏收能快一些。

  張國棟全家也在月亮還沒消失的時候已經來到地裡,就連小弟也都被帶了出來。

  18畝小麥放在往年張國棟不在家,一個星期收完兩個星期晾曬乾就已經不錯,但今年胡月娥退出了主力收麥行列,由國棟父子三人作為主割手,母親與三妹、四妹專門用架子車把割好的麥捆往麥場送。

  當太陽從官路口慢慢升起來的時候,張家嶺到處都是收麥的人群,這個時候無論大家家裡過的怎麽樣,心中總是歡喜的。張國棟父子三人已經收了2畝多地了,母親與妹妹們已經給麥場堆了一大堆麥捆了,從麥場大路走過的人都不由讚揚他們家收麥速度快。

  農村人每年收麥從速度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勞動力,如果一個家庭割麥速度太慢,村裡人都會認為這家子人勞動力少,人軟弱,所以這個時候大家都是會拚盡全力的去搶收。

  “國瑞,你把你二哥後面的麥穗都拾回來。”母親指導著小弟,小國瑞都在麥田裡拾取掉落在田間的麥穗。

  “爸,我們今天碾一場麥子吧?不然麥場也放不下!”張國棟看著大片麥子被割完,堆在麥場角落母親還要把他們一個個堆高,不然後面麥捆放不下。

  “那行,麥捆堆一起放久了也會發潮,中午割完我們把這一場粘了。”一邊收一邊碾普通的家庭可是承受不起的,碾場那可是比收麥還嚴重的體力活,非大勞力乾不了。

  早晨十點媽媽回家把鍋裡準備的早飯取了回來,張萍與張小月兩個人一車車麥捆裝的雖然不多,但也一直沒有歇著。

  很難想象這個時候的孩子在這麽炎熱的天氣下能夠幫家裡做這麽多事情,後世生活在大城市裡的孩子在太陽下曬個幾分鍾都算吃苦了。

  張國棟吃了早飯,一大碗稀飯加兩個臊子加饃,臊子是他做的素臊子,最近家裡吃麵夾饃都用他。

  “為什麽我們村裡沒有其他地方的麥客來,這麥子多的要乾到什麽時候,去外面給別人收麥的時候沒有感覺這麽累,給自家收怎麽這麽累!”張國濤吃完早飯,帶上媽媽帶來的草帽,一邊割麥一邊叨叨到。

  “放在去年要是村裡來麥客了咱媽舍得請嗎?”張國棟捆好一個麥捆,放在地邊。

  “就咱家這地還算差不多的,麥捆比起長安城附近的麥子根本沒法比,唉!咱們這裡為什麽就這麽命苦呢!”張國濤去了一次外面世界,對他的影響很大,張國棟也逐漸發現他想逃離這片貧困土地的渴望,但這輩子哥回來了,你就更別想走了。

  “怎說是命苦呢?我就感覺咱們村挺好的,東邊是官路口,甘井鄉西大路的終點,西邊是山溝,能放牛能放養,風景多好的!”

  “算了哥,你別說了,當我沒說好嗎?”張國濤急忙舉手投降。

  張國棟知道二弟現在的想法其實是現在大多有志青年的想法,他們待在這裡每天無所事事,聽著外面世界多麽的美好,這些人將會是未來華夏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華夏奇跡的開拓者。

  “二弟,你知道我為什麽要回到咱們村子裡嗎?”張國棟突然向弟弟問到。

  “為啥?”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張國濤,他知道哥哥的能力離開村子肯定是大有作為,但看樣子他不想離開這裡。

  “城裡再好那不是我的家,嫌家窮我們努力讓他富起來就行,你相不相信我能讓咱村子富起來?”

  張國濤第一次看見哥哥說話那麽自信,似乎這一切都是很容易似的,他突然有些羨慕自己的哥哥,為自己家鄉拚盡一切又有什麽不好,不拚怎麽知道自己就一定比別人差。

  “哼!”張國濤扯著鼻子一副鬼才相信你的樣子,到張國棟知道弟弟一顆心已經安靜下來了。

  下午2點多鍾,媽媽帶四妹與小弟回家休息,他們年齡小,忙活一天也是累的不行,其他人把最後一車麥捆卸下來,丟在麥場中間擺放成一個圓形形狀,然後在用鐵衩把麥捆弄開攤松,麥捆中的濕氣被太陽光快速的蒸發著。

  等吃了午飯過後,張國棟父子三人把麥場邊的石轆柱拉了過來,這是要碾麥子了。

  農村麥子收割完成後都是用石轆柱把所有麥子碾壓十多遍後,一邊攤松壓過的麥穗,一邊繼續碾壓,到最後才能把麥子與麥穗一起從麥稈上弄下來,勞動異常辛苦,過程也想當複雜,不是後世那種收割機走過只收麥粒,一兩畝和幾十畝沒有多大區別都是一天全部收完。

  石轆柱在農村都是人拉,少部分也有牛拉的,牛拉有個不好的地方就是牛隨地大小便,弄到麥堆裡很難收拾。

  “我們鄉裡也沒有個有拖拉機,要是有拖拉機就不用這麽費力拉轆柱了!”

  超過500斤的大轆柱在麥草上碾壓而過,張國棟與二弟拉的滿頭大汗。父母還有三妹還要不時的用鐵叉揚起麥草把裡面的麥粒與麥皮抖下去。張國濤已經累到不行,最後基本都是張國棟一個人在使力,一直粘了40多分鍾這才粘麥結束。

  “明年,明年咱們村就有拖拉機了,沒有我們家買。”張國棟一個人把轆柱拉到麥場邊,結果母親手中的鐵叉翻起麥子來。

  其實這個時候買個拖拉機是個不錯的主意,一個夏收過去掙個大幾百不是問題,平時拖拉機還能幫家裡乾很多的農活,弄的好一年能掙好幾千。

  張承林聽著大兒子的話心裡一陣舒坦,今天在收麥第一天就能碾一場麥子這讓他很是自得。張國濤也是知道如果村裡要買拖拉機,大半也只有哥哥買的起,給他時間他就能爭來錢。

  第一遍碾過的麥草還不能算乾淨,很多農民都會碾上兩遍或者三遍。

  一家五人勞動把所有麥草又攤在麥場邊上,麥場中間就全剩下麥粒與麥皮的混合物,張承林拿著這把木掀,把糧食丟到半空依靠風的吹力吧裡面的麥皮,短麥稈段吹出去,這是個技術活兒,丟的不好了幾次也無法把麥粒分離出來。

  幸得下午3點以後風大小還合適,一個多小時後所有賣力基本都喜人的躺在麥場中央,母親拿著簸箕與篩子教三妹如何把麥皮中不多的麥粒分離出來,農村人夏天的每一粒糧食都整體無比。

  “爸,這些大概能有多少斤?”張國棟看著地面的糧食問到,農民一年辛苦最高興的就是這一刻。

  “我看能有1200斤左右,這是4畝2分地的,今年如果收完大概有5400斤左右,麥草碾第二遍還能再收200多斤。”張承林看著地上的麥子想了想說到。

  農村幹了一輩子農活的人,只要稍微看下麥穗的情況就能大概估計一年的收成,張承林預估麥子收成在5600斤誤差也不會大於一百斤,胡月娥聽後不由的露出一絲微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