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光陰的故事1》第6章 五
  阿莫拉把牛奶和酥油倒進青稞粉裡攪拌後,反覆地在案板上揉搓,然後做成面餅狀放在木架上。阿波拉在院內把三個石塊擺成品字形,把“乾牛糞”放置在中間,從火柴盒中取出火絨草埋入牛糞末裡,把火柴擦燃後,輕輕地吹著火絨草的火星,不久就見青煙繚繞,火從石頭邊的縫隙裡冒了出來。他把茶壺放在石塊上,不一會兒,水壺就了出滋滋的聲響。

  阿莫拉用木棍攪動火灰,將攤好的面餅放在火灰上埋好,並不時的撥開火灰翻看著,大約一刻鍾時間牛糞火灰烙餅就做好了。

  牛糞在藏語裡叫做“久瓦”,藏民生活的一日三餐和取暖都要靠牛糞,所以牛糞是藏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我用手掰下一塊烙餅放到曉琳的嘴裡,她慢慢地咀嚼著。

  “不錯喲。烙餅又甜又香。”

  她聳聳肩,一幅怡然自得的樣子。

  “哪是自然,久瓦烤得自是不同凡響嘛。”我說。

  吃完餅後,我們起身告辭,來到賓館裡住下。我們在緊挨著的鋪位上打開行李包,把隨身攜帶的物品歸置好後,躺在鋪位上休息。心裡感到熟悉而又溫馨,一切又像是恢復到我們在剛認識的那一個晚上.....

  我征征地望著頭頂上的天花板問她:“你知道哪種感覺嗎?”

  “哪種感覺?”她側過身子看著我反問道。

  “一切都恰到好處...你用不著擔心明天,或者昨天,只是覺得心安理得,覺得一切都太過突然,可是又理所應當。”我說,“恍惚間我們又回到了原點,回到了我們最初認識的夜晚。”

  她嫣然一笑,點點頭表示認同。

  我起身把水燒上,接著拿出旅遊折頁翻看著:

  岡仁波齊位於東經81.3°,北緯31°,與梅裡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岡底斯山脈橫貫在北部昆侖山脈與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如一條巨龍臥在西藏西部阿裡廣闊的高原上。它高高揚起的頭,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藏民稱象“石磨的把手”),聳立在阿裡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藏語意為“山中之佛”。岡仁波齊東南西北發育出四條河流,分別是:恆河、印度河、薩特累季河和雅魯藏布江,宗教文明從這裡蔓延開來。岡仁波齊峰,長久以來,岡仁波齊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的神往之地。

  傍晚時分,我和曉琳步行來到東邊岡底斯山脈和巴嘎大草原接壤的“宗堆”山口。陽光從雲層的縫隙中透出灑向大地,給“塔爾欽”小鎮抹上濃濃的金黃色,舉目四望,它的北面是雄偉起伏的岡底斯山脈,南面是一望無垠的巴嘎草原。這裡是轉山的出山口,從山谷中出來的藏民不時的在山谷口的路標“瑪尼堆”跟前摘下禮帽合掌頂禮,將事先準備好的一塊刻有藏文經文的石頭,恭敬地放置在瑪尼堆上,祈求眾生平安、吉祥圓滿!

  注:藏族同胞由於居住在地勢險峻的高原地區,所以自古以來並不使用牛車和馬車作為代步工具。長途跋涉就靠兩條腿或以騎馬代步,所以凡是走到看不見路的地帶,就會用出現一簇簇的石堆。那些石堆就是行路者經過積年累月,一塊塊石頭堆集起來的,作為一種“路標“或“地標“而存在,從宗教文化來說表達了藏民們無限美好的吉祥祈願。從實用的意義來講,它們可以為行人指示前進的方向,標明行走的路線。這在人煙稀少、地域遼闊的高原,顯得非常重要。

  從山口回來後,我倆漫無目的走在小鎮的街道止。上個世紀90年代,這個專門為轉山而建的小村莊只有20多戶人家,是個地圖上都沒有標注的零散人員的聚集地。現在隨著轉山的人數逐年增加,街道上飯店、旅館林立。藏民們敞開胸懷,不斷迎接現代文明對這片貧瘠土地的洗禮。

  7點多鍾我們走進一家藏族餐廳,點了犛牛肉炒面、煎蛋和酸奶,飯後感覺高原反應正在消退,身體已經慢慢地適應了現在的海拔高度。我們預約了明天早上6點鍾的早飯,就離開了餐廳。出門後在街道旁邊請了哈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