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光陰的故事1》前 文
  《長相思.冬至》

  當我迎著嚴寒/拾起落葉/意味著四季又更迭了一個輪回

  當我回首凝望/飛雁從天穹中劃過/意味著生命新征程的開始

  山長水遠/悄然兮/已行至中年

  輕蘸一縷墨香/書寫你我故事/不求長守惟願長依

  不願忘懷/情到深處/誰在午夜淺吟低唱

  2019年2月16日,早上 8點30分,我的意識在睡夢中自然蘇醒過來,無聊地看著窗外。從海上吹來凌厲的海風吹拂著室外榕樹枯裂的枝身,發出“嗚、嗚、嗚”的聲響,遠處“法華寺”的佛塔在一片空曠的土地上顯得靜寂安然,就是從這一刻起,我萌生了開始書寫此書的念頭。工作原因常年出差在外,閑暇之余才能伏案寫作,所以書寫進度非常緩慢,2020年1月份,疫情在全球蔓延,鎖住了我出行的腳步,所以才有大量的時間在家裡寫完此書。

  43歲的時候開始書寫20年前的故事,也許有些遙遠,但是卻讓我有足夠的時間來認真思考,以求把心中所想的完全的變成文字留存世間,以此紀念人生中那段最艱苦的青春歲月。

  魯迅先生曾說: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2000年4月2日,我從膠東半島的一個小城鎮“萊陽”踏上了風沙彌漫的大都市“北京”,並在政府職能部門工作了8年。在人生最重要的這8年時間裡,我學會了用長遠的視角來審視人生、規劃人生,我向這8年中結伴同行的兄弟們致敬。今天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每張熟悉的面孔卻已在我的記憶中刻存,永遠不會忘記。

  2009年,轉入教育行業,至今。12年的時間裡,我走遍了全國各地的高校,拜訪了中國最有才華的老師,結識了一生最引以為豪的朋友,他們都是每個行業裡的專家、教授、學者。正是在他們循循善導的幫助下,我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蛻變,成就了今天的我。書中很多故事情節,有他們的人物原型,和發生在我們之間的故事做題材。在此,真誠的說一聲:謝謝!

  人類是從海洋走向了陸地,在我們進化的過程中,捕魚是人類最早從事的一種職業。海洋的面積佔地球面積的71%,所以漁業成為人類最後的捕獵行為,漁民就是最後的獵人,只不過他們用的不是槍而是網,他們呼嘯的不是山林,而是星辰大海。

  大學畢業實習期內,我和我的同學王旭賓加入到了這個群體並成為了他們當中的一員。如果說海上的生活是如此的艱險而又不堪回首,但恰恰是那樣的生活成就了現在的我,給予我最夯實的生活基礎,讓我遇到困難能從容面對,更是在心靈與肉體上領悟了生命的意義。

  20年間,我會把故事中的小情節按照短篇的方式在QQ和微信上記錄下來,以保證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能夠通篇整合起來,這猶如記錄下人體某個部位的具體特征,能夠讓我在整個事件的敘述中更加詳細,不會留更多的遺憾給自己。但願文中的故事能走進讀者的心靈,產生共鳴。

  寫作的過程是極其困難的,為了找回對大海炙熱的情感,我時常在秦皇島海邊的書房裡冥思苦想;為保證充足的精力能夠完成此書,每天都要在凌晨5點出門跑步, 穿過市政府大樓沿著濱海大道向北戴河方向跑步20公裡,風雨無阻;為保證能夠記錄下隨時迸發的靈感,

經常是先口述錄音,再轉換成文字保存。寫作之難,可見一斑!  本文所寫的故事發生在“石島”,但其中的故事場景是按照秦皇島北戴河的環境來展開描述。石島位於山東省膠東半島東南端,瀕臨黃海。石島的海岸線長88.5公裡,與日、韓隔海相望,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漁港“石島漁港”。石島三面環海,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地勢西高東低,為山地丘陵,西有土步山,海拔411.9米,山峰陡峭,溝谷交錯;北有煙台頭子山,主峰海拔339米,岩石林立;東臨石島灣,灣內水面寬闊;南臨王家灣,灣內風平浪靜。

  石島漁業生產歷史悠久,清道光二十年編修的《榮成縣志》中曾有記載。大宋年間,有幾戶王姓的漁民發現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就在此設立港口村鎮,負責商船停泊與貿易等事宜。但隨著時間推移,水位逐年下降,灘地逐年擴大,港灣條件越來越差。明末清初,北來的南方商船發現土步山下的一塊退灘地,港寬水深,天然避風,加之風景秀麗,內地特產豐富,便一起經常停靠落腳,經營生意。由於此地背山面海,遍地皆石,故名為“石島”。

  如今,我生活在鋼筋混凝土鑄成的城市裡,已經聽不見那些熟悉的聲音。但大海的波浪聲、碼頭的喧囂聲、漁船的汽笛聲一直在我的夢中浮現,他們從來沒有離開過……

  董行友

   2019年2月16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