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一言不合就種地》第95章 宣戰
1月24日,除夕之夜,一支128人的援助醫療隊在廣東迅速集結,連夜出征前往湖北;截至2月14日,廣東派出支援湖北的醫療隊人員已達1939人,在全國各省市區中排在前列。對口支援的醫院包括武漢漢口醫院、武漢協和醫院等。

作為武漢市首家被確定為定點醫院的綜合醫院,距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僅4公裡的漢口醫院承擔著巨大診療壓力。大年初一,廣東醫療隊從漢口醫院醫護人員手中,接過了嚴重透支的病區。之後,廣東醫療隊在這裡重建秩序。

面對漢口醫院的一些患者,羅少華曾感到痛心、無力,覺得“能做的有限”,“很多患者不僅是一個人患病,而是一到兩個、三個,甚至一家人都有問題,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難”。看到網絡上的一些消息,羅少華會忍不住落淚。“很複雜的情緒,我都經常和我的同學說,年紀大了,眼窩淺了,藏不住淚了。”

在嚴密而厚重的防護裝備之下,藏不住淚的還有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護士朱海秀。22歲的她大學畢業半年多,是中山三院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醫療隊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朱海秀也是除夕夜來武漢的,當時她沒敢告訴父母。“但是前幾天我父母知道了,然後給我打了電話,那是我第一次見我爸哭,在我面前,22年來我爸第一次哭。”

厚厚的護目鏡之下,朱海秀的眼睛濕潤了,“我不想哭。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乾不了事情了。對不起。”說完這句話,她轉身離開,投入了忙碌的日常中。

“廣東菜好吃啊,病好了我一定去吃。”

2月12日,在漢口醫院中臨近午飯時間,廣東省人民醫院護士孫喜元與同事一起向患者派送午餐。“開飯了!趁熱吃。”病房響起了她輕快的聲音。“我們現在一個人的角色有很多。護士、運輸隊、清潔阿姨、發飯的食堂阿姨。技多不壓身。”孫喜元告訴南都記者。

“37度,正常。”當天,南都記者去漢口醫院的一個病房探訪時,廣東醫療隊的一名護士正在給病床上的陳澤華測血氧、量體溫。一場疫情讓年近60歲的陳澤華和母校重新聯系在一起。負責護理陳澤華的醫護人員中,有不少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而陳澤華曾於1979年進入中山大學中文系讀書,在這裡生活學習了4年。

數十年來,陳澤華在武漢從事出版方面的工作。他感慨,“走南闖北一輩子,最後解決問題的還是近40年前畢業的母校。這一次沒有中山大學,我的命就沒了。”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援漢醫療隊隊長周宇麟向南都記者介紹,陳澤華剛到醫院時病情嚴重,氣喘厲害。單純的製氧機的流量對陳澤華來說不太夠,醫院就給他上了儲氧面罩,增加了氧氣的濃度,讓他更容易吸到氧氣。在一旁的陳澤華補充:“相當於增加了半個肺”。

陳澤華向南都記者形容,自己是被醫生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的人。“希望這個災難快點過去,能早點回家。”陳澤華說,“廣東菜很好吃啊,還有廣東早茶。這病好了我一定去吃。”

天色將暗,武漢協和醫院也迎來晚飯時間。廣東醫療隊醫護人員的手推車擺了熱騰騰的晚飯,親自送到每個患者的面前。這天的晚飯是雞蛋、肉丁炒玉米、土豆等等。一位患者一邊吃,一邊告訴南都記者,“菜還不錯。”

不是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護士們送來的飯菜。這天,65歲的陳慶希望能回家吃飯,

但無法如願。陳慶1月29日入院,目前情況依然嚴峻。他連接著生命監測儀器,帶著呼吸機,說話艱難。面對提醒他吃飯的護士,他用手輕輕抬起了呼吸機,發出了含混不清的聲音:“回去吃。”“你回去可能沒有那麽快,先吃一點。”護士勸說道。但床上的陳慶只是一直擺手。

廣東醫療隊醫務人員在武漢漢口醫院為患者測試血氧飽和度。南都記者趙明攝

“好多天沒有喝到有味的東西了”

漢口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志芳說,一些患者沒有胃口,醫院會給他們送飯,送酸奶、牛奶,讓他們多喝點雞湯、肉湯,強迫多吃點東西。“配合治療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從年初至今,53歲的蔡志芳已經在一線奮戰了一個多月。最多的時候,每天要面對近百名確診患者。隨著廣東醫療隊等陸續增援漢口醫院,以及更多定點醫院的設立,蔡志芳和同事的壓力減輕了不少,但她還是堅持每天到病房查房。

在督促患者“多吃點”的同時,“吃”卻被醫護人員們盡可能地簡化。

南都記者探訪漢口醫院時曾發現,在醫生辦公室,有幾瓶鹹菜、腐乳、辣椒醬。蔡志芳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吃盒飯吃了二十多天,“吃得沒胃口了,正好家裡人送了一點這個過來”。

來自中山二院的醫生陳茗則告訴南都記者,他工作前一般隻吃兩個士力架、不喝水,因為這樣不需要上廁所。

當“吃”變成一種奢侈,以往尋常的味道,也給醫護人員帶來了更大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因為喝到一瓶脈動,漢口醫院一位護士下班走出醫院時開心地叫了出來,“我好多天沒有喝到有味的東西了!”

2月9日,漢口醫院一名患者安全出院,病床進行紫外線消毒。南都記者趙明攝

“湯圓慢熬,日子也是,終究會甜。”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漢口醫院住院近兩周的37歲民警劉宇說, 每年這個時候,妻子都會親手做寧波湯圓給他吃。“今年我在病房裡,就吃不到了。”劉宇感慨。

劉宇是在大年初二的晚上進入漢口醫院的,剛進醫院時,他“幾乎不能呼吸,連從凳子上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此前,他已在家等待了10天。“前3天只是無力,沒有其他症狀,緊接著高燒3天,第7天開始退燒了,但一天比一天呼吸困難,我就知道可能是中招了。”劉宇說。

治療期間,比起擔心自己,劉宇更掛念他的家人。他告訴南都記者,父親在買菜的時候被感染,比他晚三天入院,現在正在另外一個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妻子一直在醫院陪護,4歲的孩子托老丈人在帶。

2月12日是妻子的生日,他沒法準備禮物。妻子端了一碗拉麵來病房,兩個人一起吃了“長壽面”。

“所以我不害怕,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得撐過來。這個家還需要我。”劉宇說。

劉宇撐過來了,2月14日,他進行了CT檢查,結果顯示恢復良好,已經出院。“回到家裡,哪怕是一碗面都是好吃的。”劉宇說。除了照顧家人,作為民警的他還打算盡快返崗。“所有同事一直都沒有休息。大家全部下沉到社區一線,配合各個社區開展防疫工作,我想我也會第一時間過去。”

“這次挺過來之後,我就覺得,日子就像在家裡做湯圓一樣。湯圓慢熬,日子也是,終究會甜。”劉宇感歎。

(陳澤華、劉宇、陳慶為化名)

采寫:南都記者吳佳靈趙明劉威

編輯:張亞莉,劉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