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春秋大領主》第四百五十九章:國君出招啦
國君緊急召喚眾“卿”進宮並不止因為發生了一件急事,是多件大事一塊湊成了堆。

 首先是智罃正式提交辭呈,他在卸任元戎職位後,打算回去“智”地修養,不再居住於“新田”這個晉國的都城了。

 再來是韓氏通報韓厥生病,也算是為韓厥拒絕繼任元戎在進行鋪墊。

 先有智罃辭職,再有韓厥“適逢其會”的生病,倒是非常符合禮節。

 只是晉國一下子沒了元戎,中軍佐同樣無法接手軍政事務,導致出現了權力的真空期。

 這樣一來,國君的權力等於一時間沒有了壓製,有太多的操作空間。

 國君在將眾“卿”召喚進宮後,講了智罃和韓厥的事情,話題一轉說起了南方的變動。

 關於吳國戰敗的消息傳了過來,並且吳君壽夢明確拒絕晉國發出的會面要求。

 在去年(公元前571年),晉國再次邀請吳國到一個叫“雞澤”的地方會盟,用意是商討聯合針對楚國的策略。

 長久以來吳國並沒有給予晉國正式回復,倒是在今年(公元前570年)明確進行拒絕。

 吳國拒絕的背景是敗在楚國手中,並且還是連續兩場大敗,不但拒絕晉國的邀請,還從多項問題上指責晉國,其中就包括晉國沒有跟吳國結盟的誠意。

 到這一份上,晉國和吳國的結盟很像是個笑話,聯盟從實際上面臨瓦解的局面。

 說明白點就是,楚國用痛打吳國的實際行動,使得吳國認清跟晉國混一塊沒好處的事實。

 吳國在連續兩次戰敗後,屬於吳國人的小性子爆發到極致,還真不打算繼續陪晉國一塊玩,一方面又糾結著該怎麽報復楚國。

 南方發生的另一件大事是,陳國驅逐來自楚國的客卿,出兵包圍了一個叫“頓”的小國。

 這個頓國是周武王滅商後在淮水中上遊地區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子爵,亦稱頓子國。

 出兵包圍頓國的陳國並沒有實際上發起攻擊,不是陳國不想打,是陳國要打的時候,有五萬楚軍呼啦啦跑過來給頓國站台了。

 那五萬楚軍就是跟晉軍對峙突然撤離的那批,他們直接跑到陳國都城“宛丘”附近,再派人去見陳君陳午。

 這支楚軍的統帥就跟陳君陳午表達一個意思:趕緊特麽撤掉對頓國的包圍,要不別想有家能回啦!

 要是時間往前推個一兩百年,陳國才不鳥楚國,打起來鹿死誰手真不一定。

 關鍵是陳成公元年(公元前598年)的冬天,楚莊王以夏徵舒殺死陳靈公為由,帶諸侯之兵討伐陳國。殺死夏徵舒後,從晉國接回陳靈公的太子媯午,立為陳君,就是當前這位陳午。

 發生在二十八年前的那一次戰爭,楚國從實際上將陳國直接打得五勞七傷,將近三十多年過去還沒有緩過氣來。

 再則,陳君陳午是楚莊王熊旅(一稱為呂)立起來的國君,楚國長期也一直試圖控制陳國,無法完成控制就一直進行削弱,導致陳國別說恢復國力,哪怕是陳國恢復的巔峰時期,楚國也不是在原地踏步。

 殘酷的現實是,陳國一直在衰弱,楚國卻越變越強。

 遭到警告的陳國撤掉了對頓國的包圍,陳君陳午還很屈辱地派人去向楚君熊審道歉了。

 另外一件事情也值得晉國關注,也就是鄭國向晉國派出使節團。

 鄭國的正使是子駟,使節團已經在前來“新田”的路途之中。

 國君將幾件事情講完,詢問道:“諸‘卿’可有建言?”

 中行偃是上軍將,他在晉國沒有元戎和中軍佐無法理事的前提下,不能默不吭聲,說道:“吳國毀盟,需遣人予於挽回;鄭、陳受楚國背棄、欺凌,或可為我之友?”

 國君只是輕笑,沒有給出意見和評價,掃視其余“卿”鼓勵踴躍發言。

 士匄低聲說道:“鄭人多變,朝晉暮楚並無信譽,不可信也;陳遠離於我,盟之若陳有變,我若願救,千裡跋涉路途之遠,安能救之。”

 鄭國沒有信譽是出了名的事情,甚至多次發生早上投奔晉國,到了晚上又投靠楚國的例子。

 而陳國的確離晉國太遠,中間隔了一個鄭國,周邊的頓國、沈國、蔡國要麽是楚國的盟友,不然就是楚國的傀儡國。

 如果晉國將陳國收為小弟,可以預見將來晉國光是為了救援陳國就要被搞得疲於奔命。

 國君不知道那些嗎?他將一切都考慮了一遍,怎麽可能沒想到那些。

 士魴說道:“我猶記得元戎疲楚之策。若陳盟我,疲之我也。”

 國君的回應是笑了一下。

 說起來也是造孽!

 沒上台之前的智罃提出爭霸策略,上台後搞東搞西,獨獨沒將疲楚之策玩出什麽花樣。

 結果現在智罃已經退了,他曾經提出來的策略被拿出來成了一種“反面教材”似得警告。

 士匄和士魴都表達了反對拉攏陳國的態度,使得國君越加堅定接下來要乾的一件事情必須乾成。

 國君看向了魏琦和解朔。

 晉國之前有兩個陣營,以智罃為首的智氏、范氏和韓氏聯盟,陰氏、魏氏和解氏組成抵抗同盟。

 現在智罃退下,韓厥也表露退意,不代表智氏、范氏和韓氏的聯盟瓦解,只是接下來的事態發展肯定會起到新的變化。

 國君需要魏琦出來表達不同意見。

 魏琦沒讓國君失望,說道:“如今乃是我盼局勢有變,豈可顧忌太多?”

 先不說楚國搞陳國是不是在布局,楚國的“交際圈子”出現狀況是一種事實。

 如果晉國心懷顧慮采取坐視態度,是不是會失去很多機會?

 可是問題又兜轉回來,要是楚國故意給晉國挖坑,跳進去會增加未知風險。

 中行偃以中立的態度說道:“中原未穩,南方有變,如何處之?”

 這個也是國君不能忽視的問題。

 晉國只有穩住中原各國才能全力跟楚國展開較量,千萬不要國內到處失火,中原各國也沒臣服晉國,頭鐵地要跑去跟楚國一較高低。

 那麽,晉國內部會搞么蛾子嗎?國君有過很認真的思考,認為出現大亂的可能性沒有,各家族因為利益產生的衝突需要進行破解。

 國君決定先解決一個難題,說道:“晉襄公設六卿將三軍……”

 一大串歷史被提出來,講了晉國為什麽會設立“常務卿大夫”,過程中為什麽增設“常務卿大夫”的位置,一度有十二位“常務卿大夫”,後來又減少到八位“常務卿大夫”。

 大家一開始聽得比較迷糊,後來漸漸搞懂國君是個什麽意思了。

 國君有了下一批“常務卿大夫”的人選名單,只是事情好像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化?

 果然,就聽國君說道:“我之處境難也。卿大夫近來多變,亦有難履卿大夫之務實。”

 從晉景公開始到晉厲公兩代,晉國的“常務卿大夫”走馬觀燈在換,並且每一次出現卿位變動都是血腥味十足。

 前來宮城的卿大夫臉色開始變了。

 就當下而言,不管是增加“常務卿大夫”的數量或是減少,對他們這些在職的“常務卿大夫”都不是好事。

 畢竟,他們是利益既得者,出現任何變動都代表一次新的利益變更。

 其中以解朔感到最為緊張。

 解氏可以說是晉國“常務卿大夫”中最弱的那個,增加新的“常務卿大夫”比解氏弱,他們又無法從中得到什麽好處;一旦國君要削減“常務卿大夫”的數量,解氏絕對是要挨刀的那個。

 站在大殿一側的趙武臉色非常複雜。他已經從國君那裡事先得到消息,晉國在接下來會恢復“六卿制度”,只是不知道誰將失去卿位。

 按照實情和需要,解氏肯定是會被裁撤,理由都是現成的。

 解氏作為卿位家族卻無力履行義務和責任。

 只是一旦解氏被裁撤掉,晉國又隻設立六個卿位,趙武目前頂上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要不然,裁撤掉一個沒有卿位家族該有實力的解氏,頂上一個咬牙最多能出兵兩個“師”的趙氏,根本不符合國君去掉“雜質”存留“精華”的操作。

 國君拋出話題卻沒有給予答案,他讓眾“卿”回家好好想一想,再來是需要等呂武回國到“新田”,一些議題才能正式開始談。

 在一個月後,也就是初雪開始下沒多久,呂武帶著該上繳國家的戰利品來到“新田”郊外。

 他訝異地發現來迎接的“卿”和貴族有點多,國君的弟弟楊乾也出現在迎接的隊伍之中。

 這種歡迎當然不是什麽正式的禮節,西征歸來的軍隊連走“棘門”解散的儀式都不需要舉行。

 西征只是呂武帶著魏氏一塊去幹私活而已,給國家分一份純粹是國家承擔著“後盾”的角色,其余人要是敢開口討要點什麽,呂武就要用拿看乞丐的態度去對待了。

 中小貴族歡迎時講了該恭喜或恭維的話,隨後各自散去。

 楊乾本來要繼續跟著,卻是被中行偃趕走。

 事先已經收到一些消息的呂武看到這陣仗,知道接下來就是眾“卿”找個地方,開一場關門會議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