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春秋大領主》第二百三十四章:小宋啊,你路走窄了!
,最快更新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

 作為老外交官的郤犨知道現在應該先穩住元華,說道:“右師,寡君已率中軍、下軍南來途中,豈會坐視宋國危局於不顧?”

 元華一聽,晉國的中軍和下軍在南下?

 他心裡多少穩了一些,只是覺得遠水救不了近火,說道:“楚、鄭、陳、蔡大兵已抵‘上蔡’。這……”

 這個“上蔡”就是蔡國的都城。

 而蔡國是一個小國,規模方面算是四流國家。

 像許國則是屬於不入流。

 陳國比起蔡國強了那麽一點點,算是一個三流國家。

 晉國與吳國會盟時,邊上有個徐國。

 這個徐國以當前的實力劃分來算是一個二流國家,也就是跟鄭國、宋國差不多實力的國家。

 既然是在邊上,徐國怎麽沒在晉吳會盟時摻一腳?

 他們現在奉行的是閉關鎖國的國策,誰愛跟誰怎麽樣就去,反正就是我不見、我不聽。

 如果考究歷史的話,會發現這個徐國比誰都要歷史悠久。

 相傳徐國是夏朝的分封國,商朝時期就是玩自己的,一直到周穆王時期才肯臣服於周王室。

 成為諸夏一員的徐國歷來跟誰都玩不到一塊去,搞得中原列國都快忘了有這麽一個國家;南方各國考慮到徐國不弱並且沒招惹到自己,還是不去挑釁了吧。

 這一次宋國病疾了亂投投醫,派了使者去徐國。

 人老徐家連接待都沒有,直接讓宋國使者滾蛋了。

 元華抱著十萬分的希望來到“雍丘”,就指望著晉國的上軍和新軍救命。

 結果?

 郤犨送走了元華,回到帳內,臉上泛著冷笑,說道:“宋人膽小。”

 不給好處就要俺們去拚命?

 想太多了!

 這個想法極度靠譜!

 現在是春秋中葉,國與國之間講究禮法,也追求實際。

 出兵肯定要奔著收益去的。

 可以是征戰時獲得戰利品,也能是獲得正治影響力。

 元華壓根就是找錯了人。

 晉國負責跟宋國外交的是范氏,不是郤氏。

 什麽好處都讓范氏拿了,等到要流血時卻是郤氏去流,沒這樣的道理!

 真的要救援宋國的話,怎麽救有很多需要說道和計較的地方。

 首先,老范家需要在國內讓出多少利益?

 國內的利益不讓,別希望大家能拿出多少力氣去拚。

 不想讓出國內的利益,外部的收益渠道總該拿出來一些。

 要不然,雖然說是國家的事情,但更是老范家的事,憑啥讓各家為了老范家的收益去付出!

 真的要這麽搞,別怪各家可勁地去瞎折騰,再來讓所有人為自家的利益東奔西跑。

 郤氏為什麽名聲能差到這地步?

 他們又為什麽在國內幾乎沒朋友?

 不就是郤氏平時真的囂張跋扈。

 可是,晉國好幾代“卿”中囂張跋扈的多了去了,沒有一家能像郤氏這麽的沒朋友。

 真正讓郤氏交不到朋友的原因挺簡單,他們動用國家力量來為自家泄憤!

 偏偏泄憤完,郤氏也沒對各家表示表示。

 現在是個什麽情況?

 無非郤氏雙標了而已。

 “楚國合兵三十余萬?”郤犨眉頭深皺,說道:“三‘軍’齊出,國之重臣皆至。”

 楚國一個“軍”有多少人,建制怎麽樣,跟周王室的諸侯國並不一樣。

 只是,楚國的一個“軍”絕沒可能達到十萬。

 他們的“軍”算是正經建制,該有多少戰兵就是多少。

 其余多出的人員是以各家貴族自成建制,人數方面沒有一個固定。

 比如,一個叫甲的楚國貴族帶來了五百人,他這五百人不被算在“軍”的序列裡面,自己就帶著這五百人玩;另一個叫乙的楚國貴族帶來幾千人,同樣是帶著自家的人玩。

 因為這樣,總是導致楚國無法做到令行禁止,很多次壞事就是壞在不處在建制的貴族私軍手裡。

 他們管這種現象叫“率部而戰”,也就是自帶乾糧率領部眾上戰場立功。

 往後數百年,以楚國人出身建立漢朝的老劉家,他們一直保存著上古先秦時期的楚國習俗,對外爆發戰爭的話,良家子也可以帶著鄉黨上戰場立功的。

 呂武真不願意在場聽郤氏的一叔二侄商議,找了個機會告辭離開。

 按照郤氏一叔二侄的意思,他們壓根不可能現在去救援宋國。

 不單單是宋國一毛不拔的關系。

 留在南方的上軍和新軍合起來也就四個半的“師”,軍隊的士氣不高,疲憊也真的是非常疲憊。

 拿三萬多士兵,又是這樣的狀態,去跟楚國的三十來萬軍隊拚?

 腦子瓦特了吧!

 停留在“雍丘”的上軍和新軍沒有動彈,只是做好了隨時開拔的準備。

 時間就這麽過了一個多月。

 期間,他們肯定是要關注楚軍那邊的動向。

 已經進入宋國地盤的公子喜所部,長久時間沒有異動。

 聚兵在“上蔡”的的楚共王一樣是待著沒動彈。

 在某一天,呂武得到了通知,說是國君率領的大軍已經靠近“雍丘”這個地方。

 他走出帳篷向西北面看去,果然看到了地平線上的大軍。

 長久待在南方的眾將士,看到己方大軍到來,忍不住爆發出了歡呼聲。

 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是一點都不想在南方待了,就盼著新的部隊趕緊過來,好讓自己能夠回家。

 歡呼完了,他們跑回自己的帳篷,什麽東西該收拾,不收拾還等著什麽?

 郤至對新軍的各級軍官進行召集。

 他沒有別的什麽廢話,要求將需要歸鄉的人,成建制地進行集結待命,決不能與到來的部隊造成衝擊。

 這個大家都懂。

 郤至需要強調,只是真的在南方耗太久,進行一次強調而已。

 新軍中的貴族大部分是出自郤氏,要麽就乾脆是郤氏的部將,算是外人的也就呂武一人。

 郤至特意將呂武留下來,問道:“今次陰氏作何安排?”

 這是問要不要繼續留在新軍,還是在問調來了多少輪換的部隊。

 呂武已經不是那個什麽都不懂的懵懂少年,說道:“留駐之兵,歸回大半。”

 要不要繼續留在新軍這種事情,要是能選的話,他真不樂意繼續待了。

 郤至又問:“新來所部可有著甲?”

 老呂家當然不是人人穿著鐵甲,甚至有些連皮甲、藤甲和木甲都沒有。

 郤至說道:“今次楚軍來勢洶洶,必有人建言避其鋒芒。我已決議主戰,你若有所抱負,當在我之麾下。”

 呂武很坦白地說:“溫子,武僅為‘中大夫’,難以自己。”

 其實,郤至也是明白這個道理。

 他更看出呂武來新軍服役是還人情。

 郤錡幹了什麽事情,想必呂武已經知道。

 新軍九成九是郤氏的人,呂武感到格格不入很正常,再加上郤錡上次的作為,但凡是個有自主權的貴族,誰還心裡沒點想法?

 “范伯屬意你往中軍,智伯多次言及你歸回下軍。”郤至半眯起了眼睛,不知道是不是在警告什麽,說道:“將往何處,由你自決。”

 呂武感受到了壓力。

 郤至揮了揮手,示意呂武可以離開了。

 新來的部隊離得近了。

 看去遠不止兩個滿編的軍團,更像是四個滿編的軍團。

 事實上呂武的目測沒錯。

 不止中軍和下軍滿編南下,人在南方的郤氏一叔二侄和中行偃,一樣從封地征召了數量足夠的士兵。

 只是不清楚郤氏和中行氏是想在征討鄭國時得到足夠的利益分配,又或者早預料到楚國會大舉北上。

 應該是前者居多?

 “主!”宋彬時隔一年再次看到呂武很激動,行禮過後說道:“家中一切安好。”

 封地裡更多的事情需要等一下再匯報。

 宋彬先稟告帶來了多少士兵以及輜重,士兵是個什麽成份,輜重裡面有多少物資和數量。

 原先呂武帶了七千五百士兵和將近三千輔兵南下。

 有四千多的士兵想要回去。

 輔兵沒有自主權,看他們是來自哪個武士的家裡,主人要走肯定也是跟著走。

 呂武新征召過來的士兵只有一千五百,再加上隨軍的輔兵,一共是三千多人。

 他這邊在進行安置,包括讓誰帶著想回去的部隊一塊回去。

 宋彬請求留下參與這次大戰,沒有得到呂武的同意。

 老巢不能沒人看顧。

 呂武自己出征在外,老呂家在軍事上值得信賴的只有宋彬這個家臣,壓根就沒得選。

 重新南下的國君剛安頓好就召集軍中的所有貴族。

 呂武算是比較早過來的人之一,剛到就被程滑叫到了一邊。

 等待貴族聚齊,國君過問南方是個什麽情況。

 郤錡沉著一張臉講述,主要講楚國的動作,再稍微提下宋國危若累卵的局面。

 他們本來是想南下打鄭國, 壓根沒想到楚國會大舉北上。

 幾個“卿”中的士燮、智罃和韓厥立刻眉頭皺了起來。

 郤錡還在繼續匯報,只是外面突然有人大聲求見,著實令他有些惱火。

 “報!!!”來人進入大帳,大聲喊道:“鄭國子罕率兵進攻宋國,宋將樂懼於‘汋陂’戰敗,退往‘汋陵’。”

 眾人一聽有些發愣。

 子罕是鄭國的執政,這個大家都知道。

 只是鄭國什麽時候這麽猛,能對宋軍一戰既勝了?

 最重要的是那個叫“汋陵”的地方,距離“雍丘”也就一百幾十裡。

 不得不讓晉國的一種高層多想啊!

 宋國這個小老弟,想幹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