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的第二帝國》第24章 施裡芬(6)
  我越來越相信創造美好的代價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後才是歡樂。

  ——梵高

  “陛下、元帥閣下。我接下來所說的話,希望你們能洗耳傾聽。”一代傳奇名將、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施裡芬將軍,他現在正站在威廉的面前,手中握著一根指揮棒,不斷的在那副世界地圖上“揮舞”。

  “首先,假設我是法國陸軍的實際統帥,我必定會按法國的國力、國情及國防來衡量打贏這場戰爭的可能性。但這場戰爭爆發之前,我必定會在戰略上先發製人。我會怎麽做?我不會祈求上帝憐憫法蘭西的悲催遭遇,因為那無濟於事。我會用幾十年的時間為這場戰爭打好基礎,擴軍、提高科技水平、國際外交手段……這一切都是有必要的。”

  施裡芬說著,他跨過了一條椅子,來到了地圖的另一邊方向,以便自己能更好的“紙上談兵”。

  “陛下,元帥閣下,我的話可能有些囉嗦,但我不得不說,希望你們能理解。”

  瓦德西與威廉幾乎同一刻點頭同意,這才讓施裡芬放下了心中懸著的石頭。

  施裡芬指著萊茵河、多瑙河一線,這兩條河皆臨近法國,其中萊茵河直接隔斷了法國與德國的國境。

  “我會讓成千上萬的法蘭西士兵駐守萊茵河邊境,防止德軍渡河進攻法國本土。因此,在駐扎大批士兵的前提下,我還會請求相關部門為這條漫長的國境線修建一條堅不可摧的防線——沿著150英裡的法德邊境,依靠著阿爾卑斯山。部分重要機密設施會半埋入土,成為一條被碉堡、戰壕、鐵絲網、重炮和士兵守護的秘密防線。外觀上不易看出。同時,疏散這片地區的法國平民,設立軍事區,禁止非相關人員進入,這樣可有效阻止德國人滲透進來。”

  “那要是法國人選擇主動進攻呢?”威廉饒有興趣地問道。

  施裡芬一愣,他頓時啞口無言。

  “進攻主義”是法國一戰前的戰略思想。一戰之後,幾乎死光一代人的法國不僅面臨債務的麻煩,還要面臨國內一片蕭條的經濟情況,加之法國的年出生人口率幾乎停止不變,愈發缺乏年輕勞動力。因此,一戰前崇拜進攻的法國,現在不得不選擇改變思路,以防禦為本。所以,在1928年法國以德國為假想敵,在馬奇諾的建議下,動工修建了一條幾乎隔斷整個法德邊境的軍事防線,最終1940完工,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奇諾防線。

  “假如法國人主動進攻……”施裡芬陷入了沉思。

  法軍自古以來就擅長主動進攻,在拿破侖戰爭時期尤為明顯。而普軍擅長防禦,但並不代表普軍不擅長進攻。

  法國在普法戰爭後逐漸形成了一種'攻擊主義'的軍事思想,擯棄一切有關防禦的觀點。這一軍事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國戰爭學院院長福煦。只有一個人在唱反調,他就是內定出任法軍總司令的米切爾將軍,他認為,德國只有利用比利時才能對法國發動一個具有決定性的攻勢,他要求重點設防之線,正是德國人後來的主要突破區域。由於他的計劃屬於防禦性質而被一致否定了,並由霞飛接替了他的職位。就在許多人懷疑法軍是否會按'施利芬計劃'起舞時,法軍的計劃亮相了,正如施利芬所預料的那樣,戰爭開始,法軍右翼主力便向德國佔領的洛林地區發動了進攻。

  為此法軍定製了許多計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十七號計劃》

  該計劃是法國在普法戰爭後擬定的戰略計劃,在1913年被法國國防部采用,目標是企圖重新佔領阿爾薩斯及洛林兩省,此計劃本身是攻擊性的,其戰略部署是動員四個軍,分南北二路進攻德國,南路目標是佔領阿爾薩斯及洛林兩省,北路則視乎德軍攻勢,在盧森堡或阿頓森林區迎戰德軍。

  此計劃強調並依賴士兵的戰意及進取心,並認為法軍的質素是優於德軍的,由於法軍深信英國對低地國家的重視會使德國不敢取道比利時攻打法國,故此法軍沒有在法比一帶邊界布置軍隊防止德軍西向,以令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軍采用施裡芬計劃便產生一大缺口,使德軍可輕易佔領比利時大部分及法國東北部。

  不相信的是,法國的左翼會被德軍通過比利時在默茲河以西迂回包抄,他們絕沒想到,'第十七號計劃'與'施利芬計劃'配合得竟是那樣天衣無縫。在進攻的神話下推動著的法軍

  作者:抱歉抱歉,更新太慢,理解大家的心情。作者君開學了(大學,開學晚),更新慢。作者君保證,最慢都是4天一更,最快一天一更。抱歉抱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