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諸天影帝》第351章 儒家
隨後嬴政便在朝會上提出要立法廟,供奉法家先賢。

 沒有太大意外,朝臣便通過此項提議。因為這是極其重要的舉措,具有濃重的政治色彩,雖然李斯對韓非成為法聖的事情頗有微詞,但他並沒有反對,反而極為讚成。

 畢竟,韓非已經死了。給他法聖的名頭又如何?自己現在是帝國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了這點小事惹得嬴政不悅,不值得。

 接下來的兩個月裡,秦國上下開始修建廟宇,規劃郡縣城池。

 全力運作的大秦就像是上了發條的機器,開始有條不紊的執行計劃。攻滅六國,得到六國繼續數百年的財富,這些事,全部都由少府出錢,在民間雇傭勞役。

 在此之間,秦律也開始實行下去。

 新法,自然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但嬴政是何人?千古一帝。何人敢纓其鋒芒?在他的強壓之下,由李斯開始推行秦律。

 當年,韓非在秦國教授的幾十名學生這些年內在秦國開枝散葉,為帝國培養了無數精通秦律的官員。

 再加上任官回避制度,這些人紛紛上任六國郡縣,初到之時,雖然對人員,境地都不熟悉。但有秦軍的配合,以及始皇帝的威望。

 比起關中故地,六國之地的秦律反倒是迅速推行下去。開國初年,沒有人敢來送死。

 桑海之地,小聖賢莊當中,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翻閱著手中的書卷,老眼之中隱隱有淚光閃動。

 這是韓非的遺作,秦律。

 他便是當今儒家輩分最高的荀子,也是儒家最有威望之人。

 “這孩子,苦了他了。”荀子放下書卷,喃喃自語道。

 他身為儒家碩果僅存的一代宗師,新秦律為何,他研究數日便已知曉。

 韓非這是將帝國的耕戰體系弱化,漸漸走向依法治國的道路。秦法嚴苛,所以,韓非的秦律反倒是寬松了許多。

 想到這裡,荀子看了看手上的書卷,感慨萬千。之前,對於徒弟的死,他對李斯頗有怨恨,甚至一度仇視。但現在,他明白了。

 韓非的死,與李斯無關。

 這部秦律,應該就是嬴政和韓非的私下交易。

 而且,秦國在各地建立法廟的事情,已是人盡皆知。帝國想要收買民心,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其主要的目的卻是為了打敗諸子百家。

 在後世,有人說因為嬴政“焚書坑儒”,所以,諸子百家都被滅掉了。

 但實際上,嬴政燒的不過是六國的史書而已,留下了醫卜星象等書籍,而且中央還都有備份。

 這是儒家給始皇帝扣黑鍋而已,滅亡諸子百家的罪魁禍首,不是嬴政,正是儒家。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一統儒家內部,使得儒家確立了正統地位。而其余的諸子百家,除了兵家之外,其余的,皆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失去了傳承。

 沒有了政治地位,諸子百家除了道家遁入深山,成立道教之外,其余的,皆逃不過覆滅的宿命。

 漢朝初立,還能使用黃老之術治國,而到了後面,則是儒家橫壓兩千年。甚至有些時候,借著儒家的皮,行法家之事。

 在漢武帝之前,尚有法家,但漢武帝之後,已經沒有法家了,因為法家的已經遊離於朝堂之外,不為君主所用。

 “師叔,伏念求見。”正當荀子陷入回憶當中時,屋外想起了一道溫潤平和的聲音。

 “進來吧。”荀子稍稍一愣,便讓他進來。

 自從齊國投降之後,小聖賢莊的掌門人伏念的師傅就因病逝世,伏念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儒家的掌門人。

 事實上,荀子也很給力。直接搬到了小聖賢莊的竹林內,不問世事,一心研究學問。

 但現在,伏念不得不前來請求荀子了。

 因為,他,或者是整個儒家都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韓非,師出儒家荀子,卻被尊稱為法家聖人,還制定了帝國法律。

 整個儒家,都成為了諸子百家中的笑話。

 “師叔最近可還安好?”一進門,伏念便躬身一禮,畢恭畢敬的問道。

 “你現在執掌儒家,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來我這個糟老頭子這裡幹什麽?”荀子一向不喜歡伏念的刻板循禮,倒是對智慧絕倫,從容大方的張良頗為關照。

 “師叔說笑了,伏念現在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現在大秦帝國初立,卻在各國建立法廟,又頒布秦律。儒家的未來以及小聖賢莊的未來皆在伏念身上。伏念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恐辜負了恩師的囑托。”伏念面色一肅,沉聲道。

 “哼,你就是心思太過高深,儒家,做好自己的學問便是,跟帝國有什麽關系?他立他的廟,你讀你的書,這有什麽好為難的?”荀子搖搖頭,不悅的回道。

 “可是······”

 “行了,你先退下吧,我要休息了。”

 當伏念還想說什麽,卻被荀子一口打斷,緊接著,他便閉目養神,絲毫不理伏念。

 見此,伏念只能輕輕一歎,轉身關上門。

 門外的池塘邊,水波蕩漾,脆嫩的蓮葉逐漸冒出,一副生意盎然之態。

 “師叔到底是什麽意思?難道小聖賢莊真的要變成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人嗎?”伏念看著涓涓流水,喃喃自語。

 良久之後,他眼睛驀然一亮,朝著荀子所在的方向遙遙一拜。

 而此時, 帝國內部,正陷入爭論當中。

 現在的大秦已無太大戰事,內地雖然保持著高壓政策。但除了邊關四十萬大軍,亦有藍田,南陽兩大營,合計一百多萬軍隊。再加上各地都城駐軍,秦軍已經維持了差不多兩百萬的軍隊。

 這是極其龐大的數字,若不處理好,帝國遲早會掀起兵災。

 歷史上,大秦攻打六國後,並沒有剩下這麽多部隊,光是對楚一戰就消耗了二十多萬部隊,再加上其他國家的,加起來差不多有四十萬。

 隨後,駐守長城的長城軍團,四十萬。在南越開墾的部隊,也有四十萬,南北兩處,將帝國的大軍都掏空。

 面對秦二世時候的叛亂,帝國的精英部隊基本上都不在內地,也正是如此,偌大的帝國便轟然覆滅。

 對於目前的秦國,如何處理這些軍隊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所以,朝堂的袞袞諸公正爭論不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