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諸天影帝》第436章 朝會
在短短幾日之內,中原大地上,處處狼煙,道道烽火。

昔日六國舊地,趙,韓,魏,楚,齊,燕紛紛複辟,聚集萬眾,意圖重現戰國亂世。然而,在這看似紛亂的背後,有很多城鎮都是風平浪靜,沒有一點波動。

那些燃起戰火的地方,都是昔日六國的國都或者重鎮。

但在六國舊地的其他地方,幾乎沒有六國遺民站出來相應。

天下承平已久,人們已經習慣了平安祥和的生活。在這世上,能夠簡簡單單的活著,便是最大的幸運。

遍數歷代王朝,都是因為人們生活不下去了,才會奮起反抗。無論是秦末,漢末,還是元末,都是如此。一個個鼎盛的王朝在百姓的怒火下成為了歷史。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外如是。

但現在的大秦,只要遵守大秦的法律,服了徭役,就能很好的活下去,既然能活下去,誰又會陪著你冒險?

緬懷,沉浸在昔日六國輝煌的民眾畢竟是少數。他們沒有那麽強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隻想活著。

除了六國貴族和那些野心家,沒有人想要叛亂。

“父皇崩逝,六國余孽欲在各地為亂,裂土稱王,諸位可有計策?”李玄常端坐帝位,眸光平靜,清冷而不失威嚴的聲音響徹大殿,傳得很遠很遠。

“六國叛逆打著複辟六國的旗號,勾連地方守備,佔據城府之地,雖無影從之眾,單薄帝國嬴施以雷霆手段,震懾天下。”丞相李斯站出來,沉聲道。

“臣等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群臣之中,忽有人高聲而道,接著,便是一片山呼之聲。

殿中再度平靜,李玄常淡淡說道:“諸卿當各歸府邸,廝守其職。軍中一應事,各複如初。軍騎巡邏,各守關隘。關中但有敢為亂者,立斬不赦。”

“令諸將緊守四關,諸郡守,丞,尉各衛其境,緊防盜匪作亂。若有作奸犯科,趁亂起事者,嚴懲不貸!”

“謹遵陛下之令。”眾臣心中一凜,知道新皇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

事實上,帝國的諸位大臣都沒有將其放在心上,因為上將軍蒙恬很快就要回轉鹹陽,坐鎮藍田大營。

有蒙恬將軍出馬,六國叛逆還不是土崩瓦解。

況且,再讓他們多活幾天並非壞事,昔日暗藏的叛逆這一次應該差不多都會跳出來。趁著始皇新喪,帝國動蕩,他們才有這次機會,一旦過去,就只能將仇恨帶入地下。

“大秦一統天下已有十七年之久,諸位大臣皆是朝廷棟梁,但對於昔日六國的舊地,帝國的掌控還是略有不足。”

“先皇東巡車架,竟然在博浪沙遇到刺殺,而現在各地遊俠劍客,多是不法之徒,理應嚴厲打擊。各地官員與當地皆由千絲萬縷的聯系,畢竟天下之大,光靠老秦人治理是遠遠不夠的。”

“昔日孝公立招賢令,山東大才皆入秦,現如今,諸子百家尚在觀望,招賢令雖在,但卻不複當年之用。”

“朕以為,應當另尋途徑,廣納天下賢才為帝國所用,諸位愛卿以為如何?”李玄常冕旒輕晃,扶著腰間的天問劍,站起身說道。

聽到李玄常的話,殿上諸位大臣的心思開始活絡起來。任命地方官吏,廣納賢才,事關政務,都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不論是王室貴族,

還是朝廷新貴,此刻他們都想著如何在這件事上分一杯羹。“陛下,微臣以為,應當讓地方官員推舉賢才,待驗證考核之後為帝國所用。官員在推舉任職之後,可以得到嘉獎。再施以任官回避制度,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地方宗族為禍一方,又能讓有識之士入朝為官。”李斯反應很快,幾乎是刹那間就想出了一個不錯的辦法。

而且,這其中還有很多能夠操控的環節,對於貴族和大臣們來說,權利的小小任性不過是家常便飯。

秦法雖然嚴苛,縝密,但再詳細的律法都有漏洞,被人利用。知法犯法,不外如是,沒有一成不變的律法,也沒有完美的律法。

一部律法之所以能夠順利實行,是因為他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韓非子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法的實行要與時俱進,不能遵循守舊,墨守成規。

事實上,李斯提出的這個制度被後世稱為“察舉製”,在漢朝實行。但李玄常也是當過皇帝的人,怎能不清楚其中的利弊。

察舉製雖然短期解決了人才來源, 但很容易形成壟斷,被世家大族所利用。

況且,科舉製能從隋唐延續到後世的新世紀,就代表了其中的優異之處。在某些方面雖然尚有漏洞,但最大的程度上保證了公平競爭。

“陛下,微臣以為,相國大人所言不妥。若是地方勢力相互勾結,利益交往,這帝國選拔人才的制度豈不是成為了一句笑話。況且,由下自上的推薦很容易為地方勢力把控。還請陛下三思。”這時,陳平站出來,反駁了李斯。

陳平工於心計,很容易就看出了這套制度的缺陷,一旦帝國實行,很容易造成上下阻塞,政令不通。

“本相的提議你認為不妥,那不知你陳平又有何建議?”李斯不著痕跡的看了他一眼,將皮球提給他。

此人可是陛下的心腹重臣,不是李斯可以惦記的。他這個丞相,不知還能做多久,現在,他是能過一天,就算一天。

不僅是陳平,還有蕭何,此人精通律法,極為能乾,現在已經成了左丞相,朝中誰不知道,蕭何就是陛下用來準備接任李斯的。

“此事非同小可,帝國選拔人才乃是關乎千秋大業,豈能輕易下論斷,微臣建議,此事還需從長計議。”陳平不卑不吭,沉聲道。

“此事容後再議,你們下朝了把你們想到的寫成奏折交上來。退朝!”說完之後,李玄常便拂袖離去。

這件事本來就不是一場朝會可以解決的,科舉制度雖好,但也需要做調整,方能適應時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