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東北合眾國》第47章,大練兵
  之前李思齊曾經整編過連級部隊,但現在李思齊手下有二十多個牛錄,必須要擴大編制了。

  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約是150人。

  因此作為直接和底層士兵打交道的連級軍官應該要把人員編制控制在150人以內,以維持連級單位的高效運轉。

  遼東地區未來的敵人主要是建州和大明,他們的基層單位分別是牛錄(300人)和營(2699人)。

  如果將輝發的基層單位過度壓縮,面對大明和建州的時候反而容易處於劣勢,因此李思齊決定依舊以牛錄為基層單位,將連級編制壓縮至100人,作為牛錄的下級單位。

  每個牛錄都被分成三個連隊,分別是馬甲連,神射連和火器連。

  其中馬甲連由參領軍官親自帶隊,由每個牛錄最精銳的武士組成。裝備一匹黑龍江戰馬,和一匹蒙古馱馬。

  每人背小紅旗一面,持長矛一杆,鐵盔一頂,棉甲一副,鎖子甲一副,硬弓一張,弦兩根,重箭三十隻,腰刀一柄。

  神射連則是沒評上馬甲的步甲武士組成,一般都是步甲中射術和戰鬥力不錯的武士組成。

  每人持長矛一杆,鐵盔一頂,棉甲一副,硬弓一張,弦兩根,重箭三十隻,腰刀一柄,藤盾一副。

  火器連則是牛錄中弓箭射術不佳的武士組成。

  裝備鳥銃一門,通條一根,銃套一副,鉛子袋一套。備火藥三錢一發,共三百發,鉛子三百個,火繩五根。

  還有鐵盔一頂,棉甲一副,刺刀一把。

  另有巴牙喇武士單獨成軍,由馬甲中最優秀的武士組成。巴牙喇武士的主要對手大部分為重甲單位,因此武器也都是偏向破甲。裝備一匹黑龍江戰馬,兩匹蒙古馱馬。

  每人背小黃旗一面,持長矛一杆,鐵盔一頂,棉甲一副,鎖子甲一副,扎甲一副,硬弓一張,弦兩根,重箭三十隻,釘頭錘一柄。

  辛苦了半個多月,李思齊終於將自己手下牛錄整編完成,接下來就是操練這些武士了。

  練兵首先練膽氣,女真人常年在林中狩獵,雖然比種地的農民英勇一些,但是過度依賴弓箭的他們對於近身格鬥有一種天然的畏懼。

  女真人內戰之中,遠程互射總是能堅持很久,可一旦雙方近戰,很快就能決出勝負。

  要想讓這些士兵敢於近戰,就要用嚴苛的軍紀和艱苦的訓練來磨練他們。

  戚繼光的《練兵實記》將訓練軍隊分成了6大類:

  1、練軍紀

  2、練膽氣

  3、練體能

  4、練營陣

  5、練行伍

  6、練將

  多年的結隊狩獵,使得獵手們和後世的工人一樣具有高度的組織性,還有著大部分工人所沒有的健壯身軀。

  營陣,行伍和首領都有現成的制度,不需要再去重新創立了。

  但是輝發部落武士們的軍紀和膽氣還需要加強。

  李思齊參考後世軍隊的訓練方法,進行改良之後,制定了適應冷兵器戰鬥的訓練模式。

  軍紀訓練為:隊列規范(連、排、班隊列),集團負重越野;膽氣訓練則是實戰演習。

  後世一開始訓練軍隊,其實就是讓新兵接受軍姿隊列訓練,後世的很多人包括大多數學生都進行過這樣的軍訓。

  這種訓練雖然枯燥無趣,卻是軍隊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半月到一月的訓練,就能把一幫子烏合之眾揉捏出一絲軍人的模樣。

  除了隊列訓練,集體負重越野也是鍛煉軍隊組織能力的一種訓練。

  李思齊決定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把他們的軍紀意識和膽氣給提上去,訓練的方式就是每天上午站半天的軍姿,下午進行負重十公裡集體越野。

  臨時建立的軍營設立在城外,城外的曠野有的是地方供他們奔跑和站軍姿。

  為了循序漸進的訓練他們集體意識,李思齊規定:以連為單位參與越野,前十天,隻帶武器跑步,中間十天,要穿戴鎧甲奔跑,最後十天,還有帶上五天的乾糧奔跑,掉隊率超過一成的連要接受懲罰。

  這種高強度的訓練,訓練的不僅僅是士兵們的體能,更是鍛煉他們的意志,只有經歷這種高強度訓練留存下來的人,才是真正的精兵。

  不能適應這種訓練的,那就只能淘汰了,通通編到守兵裡面去當義務兵吧。

  為了彌補武士們高強度訓練帶來的消耗,也是為了盡快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陳李思齊將自己家裡的牛羊都牽了出來,保證武士們一日三餐,頓頓都有肉。

  除了磨煉集體意識的跑步和站軍姿以外, 李思齊也不會放松士兵們體能的訓練,武士們晚上還要參加仰臥起坐、俯臥撐等其他訓練。

  對於那些近戰能力不行,但是遠程射擊有天賦的士兵,李思齊也給他們準備了一條上升途徑。

  能在一百步的距離命中率達到70%的命中率的弓箭手和火銃手都會加封“哲別”的稱號,享受每年五兩銀子的補貼。

  李思齊還在軍隊裡推廣文化教育,鑒於屬下絕大部分都是一個大字不識的普通獵戶,李思齊決定開展識字教育,輝發小學畢業的學生必須進入軍隊教士兵認字,為期三年。

  要求每個士兵每天要認識五個簡體字,一個月後要認識至少一百個字。

  李思齊的目標是三年之後每個人都能進行簡單的讀寫,會讀寫一些日常對話,能用大白話寫書信。

  在軍隊中推行文化教育,簡直有些驚世駭俗,因為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會對士兵們進行識字的要求,在絕大多數軍隊將領嚴重,屬下的士兵越愚昧就越好管理。

  同時期的明軍不僅士兵不認字,連將軍都有很多不認字;反而是建州在軍官和貴族子弟中大力推行教育,讓大部分的軍官都脫離了文盲狀態。

  入關之後的八旗士兵大部分都能認字,前中期在各個戰場上的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

  自宋代以來,八旗軍的文化水平可能是最高的了。

  李思齊相信,一隻強大的軍隊必須要有足夠的文化底蘊和堅定的信仰,建州選擇的是儒家,輝發的選擇就是家國情懷作為自己軍隊的信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