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查找最新章節!
與嚴嗣同就量子力學討論了很久,後面還把另外幾位對量子力學有研究的編輯喊了過來,一起討論。基本都是在聽杜恪講解,這裡杜恪的量子力學造詣最深。
“我認為傳送這種傳說中的操作是可以實現的,宇宙中肯定還有一種我們摸不到看不到觀測不到,但它真實存在的力量……不對,應該是幾種力量。就我自己的推測來看,一種是暗物質類型的力量,還有一種是精神類型的力量。我懷疑我們地球的暗物質可能很少。”
杜恪始終懷疑本質之力是不是暗物質,暗物質分布也不是均勻的,甚至有可能魔球不僅僅是魔球,還是一個物質與暗物質混合的星球。
每年夏季,動物都會潛入毒域進行躲藏。
在杜恪看來,這些毒域、幽暗地域之類的空腔,很可能就是暗物質堆疊的地方。因為暗物質不與普通物質發生作用,所以才會看不到摸不著感受不到,哪怕堆滿了暗物質也跟虛無一樣。而暗物質過於集中,就有可能誕生本質之力,從而間接與普通物質發生作用。
“暗物質佔據宇宙中全部物質質量的85%左右,你們想一想,會不會形成暗物質星球,暗物質生物?”杜恪說道。
“這……倒是有可能,不過以現在的技術手段,很難獲得這方面的資料。”一名編輯搖頭說道。
嚴嗣同忽然說道:“超級環項目應該已經快要完成了吧?”
超級環項目還是鬧出過一陣大動靜的,不過因為涉及到可控核聚變的光籠約束器,所以大部分資料都被保密了。杜恪索道:“超級環有些技術是國家保密級別,所以不方便透露太多,王院士和高能所那邊一直在跟進,具體完工時間,大概還要一年半載。”
“真希望超級環完成後,能夠找到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找不到暗物質,找到其它粒子也好,一旦找到新粒子,現在的標準模型怕是又要重新修訂。”一名編輯笑道,自從上帝粒子找到之後,標準模型的粒子已經充分。
然而只要沒有統一四大基本相互作用,標準模型越顯得完美,就越證明其中有巨大的缺陷。
“現在大家不是又熱衷起來找無菌中微子嗎?還有人認為無菌中微子可能就是暗物質,引力子找不到,找到暗物質也是巨大進步了。”
另一名年輕的編輯則說道:“找到新的粒子意義還是不大的,我始終堅信,所謂標準模型粒子,就像是幾百年前人類認為原子是最小物質,不可分割一樣。等我們的技術進入下一個裡程碑,肯定可以將粒子進一步分割,然後找到真正的‘原子’。”
原子。
物理學上指的是組成物質的一種基本單位。
而哲學上的原子,指的是組成宇宙一切物質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
“那你這不又是回到了超弦理論嗎?”
“弦論不會死的。”
“扯淡,弦論已經發展成純數學了,多少學霸嘔心瀝血研究弦論,最後研究到華爾街去搞金融了。”說話的編輯語氣中也不知道是鄙視還是豔羨。
很多當初的物理天才,沒能在物理領域綻放光芒,反而在華爾街叱吒風雲。
也算是一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說不好這樣的人生是好是壞。
堅持弦論不死的編輯,又高喊了一句:“數學才是宇宙的本質。”末了還詢問杜恪:“總編,你覺得宇宙中最小的原子是什麽?”
杜恪想了想說道:“不是標準模型中的粒子,也不是弦理論的弦,我認為是思維。
宇宙中的一切,從大爆炸開始,應該是一個偉大意志的思維體現。”嚴嗣同怎舌:“杜恪,你可別學牛頓,你還年輕,還沒到晚年,可別犯糊塗去研究什麽神學。”
“哈哈,老嚴你的話有兩個錯誤。第一個錯誤,我不研究神學,偉大意志就是宇宙本身,沒有什麽好說的,我們還看不清它到底是什麽,存在又有什麽意義。第二個錯誤,牛頓可不是晚年才研究神學,他一切的研究都是為了找出上帝創造世界的證據。”
很多人認為牛頓年輕時英明神武,只是到了老年之後,才開始研究神學變成一個神棍。
這是謬誤。
牛頓從小就相信上帝的存在,不過他跟神棍最大的不同是,牛頓認為上帝設計了宇宙,留下了十分完美的運轉機制,這麽強這麽牛的上帝,又怎麽會干涉宇宙的運行呢。所以當時大部分科學家,就抱著尋找上帝的動力,去研究科學,二者是緊密結合的。
至於什麽無神論, 什麽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抱歉,牛頓他們壓根沒聽說過。
牛頓的墓志銘上刻著的是——自然的法則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出世吧,於是一切豁然開朗。”
所以人家壓根就不是晚年才變成了神棍,人家只是為了尋找上帝的存在證據,才努力研究科學,一不小心就成了物理學殿堂的一尊巨人。
杜恪略帶自得的吹噓道:“我認為宇宙的誕生即便是源自於一次隨機事件,但冥冥之中一定有偉大的意志想要自我體現,才會有如此繁榮的景象。而我,也是偉大意志造物的一員,或許偉大意志就是要靠著我,找出它的存在,然後證明宇宙的一切,證明偉大意志的偉大!”
啪啪啪。
不知道是哪個編輯帶頭鼓掌,其他幾位編輯,也跟風似的拍了拍手,這反倒是把杜恪弄得有點不好意思——這幾年被恭維太多了,不知不覺就自大起來。
當然。
大家都是在開玩笑而已,笑笑之後,繼續聊回到量子力學,進行學術上的交流。
隨後幾天時間裡,杜恪得到一個消息,自己的那篇論文《量子時空通道的模型分析》成為網站下載量第一的論文,並且下載量遠超其它論文。
其中境外下載數據,更是遙遙領先。
還有好幾家期刊發來信息,想要翻譯並轉載杜恪的這篇最新論文,對此,杜恪倒是沒有敝帚自珍,欣然應允國外期刊的翻譯與轉載。
他倒是希望全世界科研人員都能投入到量子時空隧道,這種注定要耗費無數資源、無數時間的偉大事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