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遠雖然不像董威那樣清楚,但也看得出來擊打的結果。
幾名裁判統計好結果,來到望樓前匯報。
這次由童遠親自公布結果。
“吾對每一位參賽選手都很滿意,大家不遺余力體現出新西涼軍和百姓們最有活力與朝氣的一面。雖然名次不是最重要的,但是這也是體現大家辛勞努力和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據。”
“兩隊最後結果如下,徐晃隊剩余七人,趙雲隊剩余六人,這樣是三十下差距。”
“陳溝被擊中十五次,戴陵十九次,其余四人共三十五次。”
“黃崖三次,朱蓋、公孫續各四次。其余三人共四十二次,加上之前三十次。”
“啊?現在各多少了?”
“數不清楚啊……”
許多人只會十以內的算數,倒是軍屯、民屯已經有半數以上熟悉一百以內加減法,初步學習算數書、九章算術者也近萬人。
有人很快算出來:“目前,徐晃隊被打六十九次,趙雲隊則有八十一次。”
“應該是大局已定,被多打倒一個人太吃虧了。”
“是啊,俺看看徐晃、趙雲互相有擊中,但加起來也不到十下啊。”
“這就是結果嗎?”
“嗯哼!”童遠出聲讓稍微出現噪音的觀眾們安靜下來。
“趙雲被徐晃擊中四次!”
兩人決戰時,至少分別有三名武藝不錯的裁判統計次數。
徐晃大斧沒有直接劈砍打到趙雲,但是依然有兩下力量很強的攻擊砸中槍杆,撞到趙雲。另外有兩下為大斧削到鎧甲。
童遠運一口氣,朗聲道:“趙雲擊中徐晃達一十九下!總數八十五低於八十八!”
“吾正式宣布,全甲格鬥獲勝團隊是……趙雲隊!!!”
徐晃和趙雲表情沒有任何變化,這個答案他們在結束時就已經心知肚明。
“不會吧?趙雲打了徐晃十九下,我怎麽看才不到十下?”
“是啊,我數的是七下。”
“不對,是十二下。”
“八下!”
……
其實三名武藝不錯,目不轉睛的裁判也得出不同結果。有人說是十五下,有人說十八下,還有一人說大概二十下。
童遠也讚歎不已,趙雲發力以後一槍快過一槍,縱然鐵棍無法使出長槍的殺傷,可是速率一點也不差。
有很多槍常人看是一下,其實刺了三槍,就算武藝高動態視力比較適應,也會在緊張持續的戰鬥中看漏或者看花眼。
童遠聚精會神,卻也因為有點距離,沒數清到底是十八到二十中的哪個。
“十九!虧你這些年一直努力練武,終究還是二流啊~”
董威鄙視他,卻也有這個實力。
場內徐晃隊選手歎息不已,卻也無比佩服趙雲的實力。
徐晃抱拳道:“子龍好厲害的槍法,這新西涼軍第一名,非你莫屬!”
趙雲亦抱拳道:“長槍大斧各有神通,也許單挑列陣是某的長槍佔優,但是破甲和山地戰,大斧無可比擬!更可況,團隊總成績,公明才是第一名!”
“哈哈哈!”兩人大笑收場,不過心中也更加下定決心,要更加努力互相競賽。
王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溫情地望著身旁英俊霸氣的童遠。
這就是他開創的未來,而今只是十年,就已經這般精彩,未來一定會更加輝煌吧。
童遠知道王異也想大顯身手,他的女人有多強,只有自己和敵人知道。未來要不要設置女性賽事,還是有些直接一起,他還沒想好。
見時機一到,觀眾們也從最終結果的討論中漸漸安靜。他朗聲道:
“這次夏陽運動會比賽已經結束,
最終各部成績後續公布通知。不過,吾在此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那就是推廣武藝和體育,並且依照此項開設武舉!”
“此武舉不分是士農工商兵皆可參與,表現出眾者可以為吏員可入屯田,屯田軍或吏員中優異者可入無畏軍。”
“初步以各鄉屯田為主,由各縣安排正規比賽,內容以這次運動會為例,再加上基本文字讀寫、數字運算能力。縣鄉試過者如上所述入屯田或為吏員。”
“縣鄉試以後,各郡安排訓練,各州組織正式賽事,州郡試過者如上所述升職,可入無畏軍。”
眾人安靜聽著童遠講述,心中十分期待卻也沒有太過意外驚訝。
頜陽侯注重人才,尤其是新西涼軍的人才,這是人眾皆知的事情。
現在用武舉將其正規化,縣鄉、州郡分別進行訓練選拔,這可是非常方便啊。
童遠繼續道:“具體的規則和內容也會逐步摸索完善,目前暫時計劃每兩年一次縣鄉試,五年一次州郡試。眾人在平時從事生產和訓練,本身也能有助於成績的提高。”
賈詡、馬日磾、衛覬、楊阜等士族對此也很支持。
他們本就在各種程度上影響著新西涼軍,這種選拔人才制度主要涉及軍中而非士子。並沒有直接侵害他們的利益,反而有助於他們
但是,那些壟斷著武官職位的士族們,估計會痛恨武舉。
只可惜,新西涼軍自組建整編起,就沒有給保守士族太多插手的機會,如今也不可能製造輿論阻止。
武舉,從各種角度來看,都符合新西涼軍的利益,而且支持童遠的士族也能在其中參與,在其轄區基本沒有什麽阻力了。
如果有阻力,那也好辦。
新西涼軍的屯田先搞起來,參與訓練也是他們,最後選拔人才也就輪不到那些七嘴八舌的家夥。那些人也根本無法插手屯田,如果散播謠言,肯定會被這些支持者痛打攆走。
主要的官吏任用,依舊是針對士族、寒門和豪強,察舉製和征辟製依然是主體,但是分科舉士一點點開始滲透。
這回是受新西涼軍熱烈歡迎的武舉,下回就是工匠開科舉士。
不論是工具還是兵器,現在新西涼軍都已經大踏步領先。馬均、韓暨這種熱衷於工具和技術的士族整體上還是被社會所輕視,更不用說工匠們了。
開工舉以後,士族本身就被團結拉攏一部分,這樣科舉推廣阻力會減小,後面再有農舉,專門提拔基本吏員和種田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