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清點,俘虜三十一人,其余都被擊殺,繳獲馬匹五十余匹,刀槍劍戟數十隻。董家傷亡不大,共十一死,四十三傷,因為盔甲裝備精良,所以多數人只是輕傷,重傷和戰死較少。
無論童遠解釋多少遍那人是冒充的,董白都追著問斬殺呂布的事情,畢竟是殺掉自己祖父和家族的仇人,董白是多麽期望他慘死,但也希望他還活著,能讓她親手報仇。
不多時,一個略顯富態的中年胖子被帶到董白、童遠身邊。“爺爺、奶奶饒命啊!”被四十多歲的大叔這樣稱呼,涉世未深的童遠、董白都有些不好意思。
童遠無奈地說道:“你只要說出你知道的一切,就饒你不死。”
這人介紹,他們是長安以北的祋祤縣大族,為了投靠王允而專門盯著縣內西涼軍的情況,所以之前就發現了李震秘密練習車隊的事情,立刻向上匯報。而那冒充的呂布是他的侄子,這一招在對付第一、二屯的時候非常管用。
不過,李肅並沒有把在長城關隘發現李震首級的事情告訴他,反而自己休整,讓他和那假呂布來追殺。
這一點童遠就想不通為什麽,考慮這批追兵殘害了之前留守關隘的士卒,所以車隊一行殺了全部三十一名俘虜,以告慰戰死的同伴們。
不過最令童遠驚訝的是,追擊者竟然是李肅。童遠回憶起後的《三國演義》,書中李肅其人智勇雙全,曾協助華雄,戰敗了十八路諸侯中最敢戰江東猛虎孫堅,機智說服呂布等行動頗為出彩,只是不知為何,在遊戲中數值不佳。
然而童遠不知道的是,歷史中的李肅官位更高。李肅與牛輔、董越、徐榮同為中郎將級別,高於幾年後叱吒風雲的李傕、郭汜等人的校尉。
在董卓時期,軍製官位還十分嚴格,西涼軍能做到中郎將已經是頂天的大官了。不過,李肅和呂布同為出身並州五原郡九原縣,按今天算是內蒙古包頭人。他不是西涼董卓的嫡系,而遭受排擠,最終選擇和呂布一同政變擊殺董卓,也是有跡可循。
這將是童遠第一次面對歷史上留名的敵人,還是武力出眾、頗具謀略的李肅。雖然李肅率軍不多,只有五百騎兵和一千步兵,但奉天子之詔,氣勢極盛,童遠可沒有任何信心能陰掉他。
不過,董白聽後卻躍躍欲試,聲道:“李肅,乃戕害祖父的主謀之一,定當生擒活剝之!”
想到這裡,童遠就不住頭痛。明明董白可以逃得更遠些,卻偏偏回來廝殺,現在又要這樣。還有那個董威,殺氣那麽強,打仗的時候一直見不到人。
童遠眼睛轉了一圈,說道:“今夜我軍已經疲憊,最好渡過河流休息,多多準備火種,有追兵到了放,山火阻攔。然後快些離開,敵人人馬眾多,日後還要把王允、呂布一一乾掉,不用現在就與李肅拚命。”
董白聽了,也隻好同意,還說童遠壞點子多,放山火這種招數都想得出來。
童遠撓了撓頭,這還不是《三國演義》教的,那個最聰明的就愛用這招。然而童遠不知道的是,小說與現實往往有很大差距。
車隊過河之後,尋找一處靠山風小的地方,並在南邊道路方向上準備好火種和人員進行警戒。認為一切妥當之後,車隊休息補充體力。
經過多日的逃亡,近兩天的廝殺,疲憊不堪的眾人倒頭酣睡如泥,不曾想危險正悄然而至。
才過了半個時辰,崗哨也已經放松警惕,認為這辛苦的一夜會這樣安穩過去,
誰曾想河對岸突然傳來了陣陣馬匹嘶鳴的聲音。 睡在營帳內的童遠也聽到了哨兵示警的聲音,雖然他的身體一萬個不願意起來,但內心最深處一發狠,死死扣了自己大腿,霎時間衝了出去檢查情況。
只見眾人一團慌亂,雖然大多已經醒來,但是並無鬥志,組織渙散。哨兵趕緊跑過來說道:“對岸來了一百騎兵,全部是重甲騎,目前正在嘗試修複橋梁過河。”
“辛苦了,你們不要與他們交手,得等到他們修理橋梁到一半的時候,把火種點燃,阻礙敵軍追擊即可。”
這些重甲騎裝備精良,即使埋伏也沒有什麽把握。放火燒山之後,迫使敵人繞路,但他們披甲過重,渡河必須依賴木質橋梁,所以能夠甩得掉。
於是,除了二十名哨兵之外,其余眾人紛紛整理行囊,立刻出發。兩柱香的時間之後,哨兵點起火種,車隊的正南、東南、西南方向燃起大片火海,任何敵人無法在一天之內穿過這片區域追擊。此時風向也是北風或東風,火勢不會追逐車隊帶來危險。
約莫半個時辰之後,車隊東側的山丘之上竟然是一座幽密的建築, 四周彌漫著沉重的氣氛,月光照在岩石灰暗的平面上,眾人看不清那裡建築的輪廓,只是有許多雄偉的柏樹筆直地侍衛著那。
原先一直沿著陡坡有一條清溪流下,直入河谷,而此刻只剩下涓涓細流在褐色的河床上流動,在附近有一條破碎斷折的小徑,曲曲折折的沿著古代道路的遺跡蜿蜒前進。這裡曾經有個偉大的國度,是華夏文明重要的故鄉之一。
在西漢的時候,這裡並非是黑漆漆的死域,而是充滿了光明和美麗的聖地,甚至到了後世,這裡的故事還在淵源流傳。
一名第三屯來自上郡的士兵十分崇敬的說道:“這裡是橋陵,是聖人軒轅黃帝的陵寢。”但接下來卻滿懷悲傷地說道:“這裡和我的家鄉在武皇帝的時候還非常繁榮,現在已經荒無人煙了。”
後世位於橋山的黃帝陵,歷史上就稱為“橋陵”。漢高祖劉邦當年頒詔於天下——“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祀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在橋山西麓建起“軒轅廟”。
之後漢武帝親自祭祀黃帝陵,《史記》記載,“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萬,還祭黃帝塚橋山,釋兵須如。”漢武帝領軍專程改道橋山,築台祈山,祭奠黃帝陵寢。
然而東漢末年,邊關五郡漸漸淪喪,朝廷的並州刺史、度遼將軍先後被叛亂殺害,各地郡守自保尚力不能及,更不用說保護百姓了。中華第一陵——黃帝陵也就此實際淪喪國土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