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日月鍾情》第一百七十三章 受人尊重的能工巧匠
  一次,他家前院的“仁和堂”藥店掌櫃來同他閑聊,無意中說起他家人撣家時不小心打破一隻祖傳青瓷大花瓶,十分惋惜。

  鄭崇文猛然想起自家涼房裡有釘盤碗的工具,說他給釘補吧。藥店掌櫃心想反正花瓶已碎,此人心靈手巧,說不定真能釘好,就答應讓他試試。

  鄭崇文拿了他家一把曾釘過的茶壺,反覆觀察螞蝗釘的形狀和釘法;又找出那套塵封多年的工具,仔細琢磨各自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經過幾天的鑽研和試驗,他理清了整個釘補工序並掌握了最難的鑽眼方法。

  他把大花瓶的各個碎片的茬口用雞翎刷子刷洗乾淨後,用細繩把砌好的花瓶縛住箍緊,用墨筆標好鑽孔的位置和距離,用粗銅絲切製好了狀如訂書釘的螞蝗釘。

  為了保險,他先在一隻破瓷碗上試釘,釘住以後,滴水不露,用力掰也掰不開。

  他把“仁和堂”掌櫃的藥店掌櫃的大花瓶釘好後,消息不脛而走,鎮裡家有破碎青瓷家具的人們便都拿來讓他釘補,從此,人們再不用等待內地來的匠人。

  他的定盤碗技藝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螞蟥釘的布局也安排得像花枝葉片一樣巧妙,很快便蜚聲全縣,成為獨一無二的釘碗匠。

  這門手藝成了他剛解放時的主要經濟來源。人們誇讚說:“鄭崇文手藝實在好,補住的壺壺漏不了,即便別處打爛了,釘住的地方也開不了。”

  再說補毛衣。60代以前,臨水縣普通百姓很少有穿毛織品的,穿精紡線毛衣褲更是鳳毛麟角。一因解放前精紡線太貴,本縣又沒有賣的,一般人無力購買;二因1953年後,棉毛產品成了統購統銷物資,憑證供應,有錢也難買到。

  那時候,精紡線毛衣褲是高檔衣物,擁有這樣一件衣服,平時大都舍不得穿,多在過時過節或走親會友時才穿。

  年長日久,領口、袖口、下擺、肘部難免出現斷線或破洞。當時,一般家庭婦女都不會編織毛衣,隻好將破處用布補住,很不雅觀。

  名中醫侯貴是清禦醫後代,解放前隻身一人來到臨水縣行醫,給“仁和堂”坐堂,常來鄭崇文家串門。

  鄭崇文見他的駝色毛衣肘部有兩個洞,便說:“我二哥留下一件與你這顏色一樣的破毛衣,我拆上些線線給你補一補吧。”

  侯大夫疑惑地問:“你一個大男人,還能補毛衣?”鄭崇文調侃說:“你沒聽人們常說,‘光棍漢,光棍漢,不會縫補叫誰乾?’”因為妻子瘋瘋癲癲,他跟光棍相差無幾。

  他用輻條做成毛衣杵,把舊毛衣經過拆了織、織了拆的幾次試驗後,終於學會了單、雙、鉤、挑、掛等針法,把侯大夫的毛衣補得光滑平整,與沒破一樣。

  他能修補毛衣的消息很快傳開,前來補毛衣的人不斷增多,人們交口稱讚鄭崇文:“毛衣補得真日能(巧妙),從哪補的看不清。”

  還有打製魚鉤。臨水鎮西面的黑河,水面很寬,河裡的魚類有鯉魚、鯽魚、白魚、蛇魚、鯰魚等等。傳統的捕魚方法有扎包、喂窩子、撒旋網、下麻套、拷河網、拉網、砸乾鍋、拉冬網等。

  但上述捕魚方法在黃河裡使用收效甚微,唯有在平水灣的邊上下串鉤才能鉤到大魚。

  漁人們在一根豬血浸過的細繩上拴上鉤,間距約二三尺,少則十來個、多則幾十個,做成串鉤,拴在結實的釣繩上,然後在岸邊釘一木樁,把釣繩固定好,把蓧面魚、螻蛄、螞蚱、小蛤蟆等餌料扎在魚鉤上。

  頭一天晚上把釣鉤下到水裡,第二天早上起鉤,摘下被鉤住的魚後,再拴上餌料重新下到水裡,傍晚再起鉤,如此循環起放。有的漁人一下就是三五串甚至十來串釣鉤。

  這種釣鉤都是大鉤,起碼能釣動一二十斤重的大魚,不釣一斤以下的小魚,當時縣裡無人能打製,得到二三百裡以外買。

  有一次,鄭崇文在仁和堂抓藥時,在和一個從村裡來買藥的漁民閑聊中了解到跑遠路買魚鉤很難,心裡一動,覺得這也是個不錯的掙錢門道。

  然而他根本沒見過魚鉤是什麽樣子,於是到河邊找到一個釣魚的,說了他想要試做魚鉤的想法,釣魚的聽了拍手稱好,高興地對他說:“你要是能製成,我們以後就再也不用跑遠路去買了。”

  臨走時,漁人送給他兩個規格不同的魚鉤,做為樣品,讓他拿回去照著打製。

  他叫一個老鐵匠打了一把純鋼鏨子, 用鏨子在鋼絲上剔倒刺,又到修車鋪要了些廢輻絲條做鉤材,然後在一塊硬棗木墩上用小釘固定了一個魚鉤形狀的框架。一切準備就緒後,就動手製作起來。

  可是剛做成的魚鉤,雖然形狀與樣品完全一樣,讓漁人試用時,卻總出現脫鉤或鉤被大魚扯展的現象。

  他反覆琢磨,不斷改進,通過無數次淬火試驗,終於打製成了比外地鉤還好用的“鄭崇文魚鉤”。

  “鄭崇文魚鉤”的優點是:

  其一不脫鉤。魚越想甩動身子想脫魚鉤,鉤就刺得越深。魚若太大,掙扎得力量大,即使把魚嘴撕裂,魚身逃掉,魚鉤仍牢牢鉤著魚嘴。

  其二承受力大。有好奇之人做試驗,別人的魚鉤,掛上十五斤重的東西便被拉展,這樣的鉤魚嘴會輕而易舉地退脫;他的魚鉤掛上三十多斤重的一桶水也絲毫不動,若再加重量,即使鉤被折斷,也不會扯展。

  由於“鄭崇文魚鉤”比外地的又好又便宜,因此,每年從開河到封凍這段時間,來買鉤的漁人絡繹不絕,常常供不應求。

  在這段時間內,鄭崇文的院子裡,整個白天爐火通紅,“叮叮當當”的敲打聲不斷。有人給編了一段順口溜誇讚道:“郭三的魚鉤就是好,釣住魚兒跑不了;扯不展,脫不掉,再大的魚兒也能釣。”

  鄭崇文的手藝遠不止上述幾種,還有洗麻將、打三棱針、做秤、修配銅眼鏡框、修補算盤、鑲旱煙袋嘴、修鎖子配鑰匙等等。

  總之,為了生存,學會了很多絕活兒,成了臨水縣極受人尊重的一位能工巧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