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清平樂:從劉娥駕崩開始》第七十九章・中樞定位之爭
  四月二十八日,內閣。

  趙禎腳步輕快,心情愉悅的走入議事廳,三位閣老起身見禮。

  “臣等參見官家,官家聖躬安否?”

  “朕安,三位閣老請坐。”趙禎一邊說著,一邊走上主位,四人依次落座後,內侍們將今日需要議定的奏疏搬上長桌。

  趙禎拿出第一本奏疏,神情自然的開口道:

  “權禦史中丞范諷上奏:今設內閣議政之所,使萬事皆決於內,而不關二府三司徑自行下,時日一久,則是中樞之外又一中樞也。臣恐內閣集權日廣,終將對峙中樞,大弊朝廷,請官家罷免內閣判部差遣,使內閣定位議政,而使中樞盡執政之責。”

  趙禎放下奏疏,看向三人道:“朕以為范中丞所言不無道理,內閣成立的初衷就是為朕批答票擬,閣老們對於奏疏的內容也是各抒己見,形成決議後施行。”

  “然以內閣判六部,終究名不正言不順,中樞雖未明言,但積日久之,難免心生嫌隙,一旦二府三司與內閣爭權,形成實質對立,確實大弊於朝廷。”

  “三位閣老覺得,內閣是維持現狀好,還是徹底定位於議政之所好?”趙禎想聽聽三人的想法。

  呂夷簡率先開口:“官家,臣以為范中丞所言有理,內閣還是定為議政機構為好。”

  “國朝創設至今,天下之權理應盡集官家一人之手,內閣也好,中樞也罷,都是為官家施政的機構。”

  “內閣為官家擬策,二府三司為官家執政,諸司百僚為官家牧民,如此各司其職,天下有序,國朝才能長遠。”

  呂夷簡身為首輔,皇帝既然問了,他就不能不答,趙禎雖然沒有下決定,但話裡話外都是希望內閣能夠自我限權,呂夷簡自然不會當著皇帝的面說‘我不同意’,他這點眼色還是有的。

  趙禎點了點頭,繼續看向張耆。

  “官家,臣一介武臣,能為官家驅策已是天幸,官家希望臣如何,臣便如何。”張耆沒有那麽多廢話,直接表明了態度。

  趙禎笑著點頭,心道:“武臣果然直爽,沒有那麽多彎彎繞。”

  李諮聽完前兩者的言語,微微皺眉,拱手道:“官家,臣以為內閣所議皆由官家一言而決,內閣所擬皆為官家詔令,內閣之權本就在皇權之內,哪裡還需要集權?”

  “官家設內閣,命內閣判六部,其目的乃是為盡快厘清中樞各機構的權責,使百官能各司其職,各歸其位,各行其政。”

  “內閣成立至今雖不足月,然以六部統百司確已初見成效,若今日罷去內閣判部差遣,恢復二府三司統百司,天下又要陷入令出多門的泥沼。”

  “范中丞擔心內閣會成為第二個中樞,確有道理,那麽臣建議,不如改‘中書門下’為‘政事院’,使其與‘樞密院’一同定位執政,皆承官家詔令行事。”

  李諮態度鮮明的表示反對,這個往日裡最圓滑的閣老,今日竟一反常態的發表反對意見,趙禎思考了起來:

  世間安有萬世不易之法?趙禎認為沒有,不同時期要用不同手段。

  秦始皇麾下的丞相可以助其開創大秦基業。

  漢獻帝麾下的丞相可以篡漢自立為王。

  都是高度集權的丞相,為何會有截然不同的命運,究其根本在於統治者本人能力不行。

  那麽趙禎成立內閣的目的是什麽呢?

  以一個穿越者的眼光來看,不久之後,西北黨項一族崛起,會對大宋發起進攻。

  為了應對戰事,歷史上的宋仁宗選擇了提升宰相的權力,讓宰相一人身兼二府,擔任‘總判’差遣。

  此名創設伊始,開兩宋權臣當道先河,使宋初分權製衡以禦天下的制度建設,從此破壞。

  中書門下的主官為:平章政事

  ‘平章’意為評議辨別,引申為斷決處理。

  ‘政事’則是限權,意為評議范圍是政事。

  宋仁宗初命呂夷簡‘平章政事兼判樞密院事’,後得人建議,認為‘總判’之名太重,於是改為‘兼樞密使’,但無論改授何名,對於呂夷簡這種隻想做實事的官僚來說,只要事權到手,其他都好說。

  對於君主而言,同樣是為了打破事權壁壘,設‘總判’是一條路,其最糟糕的結果就是通向‘靖康之恥’;設‘內閣’是另一條路,其最糟糕的結果是通向‘吾非相,乃攝之’。

  那麽對於趙禎而言,選擇就很明顯了,他寧可扶植一個‘張居正’,也不想扶植一個‘蔡京’。

  ‘總判’站在了官僚階級的盡頭,‘內閣’則站在了官僚階級的對面,一步之差,天地之別。

  ‘權臣’也許只需哄皇帝開心就夠了,有沒有才能並不主要,因此其造就的示范作用就是天下百官都在想方設法的哄皇帝。

  而‘攝宗’卻不是隻哄皇帝開心就能夠的,他必須要做出成績,否則會被天下官僚彈劾死。

  且就算他做出了成績,百官同樣會彈劾他,這是制度設計所決定,內閣身為皇權的一部分,天然就要受到臣權針對,位置決定腦袋。

  簡單來說,權力就像一塊完整的蛋糕,總判是分得蛋糕最多的那個人,而內閣則是參與分蛋糕的人。

  從前只有皇帝能分蛋糕,現在皇帝願意問問內閣,他應該如何分蛋糕,這對於封建社會而言,是進步不是後退。

  趙禎只能保證自己勤快些,盡量做個賢能君主,但他無法保證自己的繼任者個個都賢能。

  有內閣為皇帝分憂,哪怕內閣把後世君主架空了,讓它當個吉祥物,也比亡國滅種強。

  畢竟‘靖康之難’後面還有一個‘神州陸沉’,自己來這一趟,總得做點改變。

  收攏思緒,趙禎開口道:

  “朕設內閣就是為了使令出一門,如今范中丞上奏,擔心內閣會成為第二個中樞,既然如此,就如李閣老所言:改‘中書門下’為‘政事院’;改‘權知中書門下事’為‘權知政事院事’;‘政事院’和‘樞密院’均由朕親掌。”

  三人心中大喜,起身行禮道:“臣等謹遵聖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