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清平樂:從劉娥駕崩開始》第七十四章・擬定內廷新法
  此番修建行宮、搬出宮外去住,趙禎只有一個目的:

  借移宮之事,對內廷開刀。

  趙禎前世翻看宋史時,時常對大宋繁雜的官職差遣制度感到頭疼,因此他剛醒來就想改製。

  還記得他與時任宰相呂夷簡的第一次對話,就是詢問其對‘寄祿官’和‘職事官’制度的看法。

  當時呂夷簡給他的答覆是:建議先在內廷施行,能把內廷整明白了,再來外朝折騰。

  趙禎聽出呂夷簡對新法並不感興趣,因此他沒有貿然行動,而是先放在一邊,解決起主要矛盾。

  趙禎初來乍到,主要矛盾是盡快熟悉政務,次要矛盾才是改革。

  在他來到大宋的這一個月裡,最大的動作就是設了個內閣,把原二府三司的主官薅進了內閣裡。

  每天跟他們討論政務,處理政事,在無數次填鴨式論答中飛快的積累著理政經驗。

  如今時間已經過去將近一個月,趙禎覺得,是時候對內廷開刀了。

  就如呂夷簡所言:先把內廷的人員和機構梳理清楚。

  這段時間,趙禎也一直在觀望身邊的內侍們。

  根據呂夷簡傳授的‘賢能論’:【能成事就用,不能成事就黜】的原則,趙禎在心中想道:

  “張茂則一身書生氣,心中有自己的堅守,是個適合主政一方的苗子。可惜他是個宦官,不能讓他去治理地方,讓他擔任我的助手,當個秘書就可以了。”

  “任守忠是個為了往上爬什麽都敢做的人,他心中對於權勢的渴望比一般人要重的多,利用得當會是把好刀。”

  “目前讓他勾當慎刑司就做的很好,在皇后失職的情況下,任守忠把宮裡浮躁的內侍宮女們治理的規規矩矩,幾乎不用再讓我操心內廷諸事。”

  “他是皇后舉薦的,如今皇后自廢,他在宮裡沒了靠山,近期可能會有動作,需要找個時間敲打一下,讓他不要病急亂投醫,只要他能做成事,我就是他的靠山。”

  “楊懷敏接觸的時間有些短,看不出心中所想,讓他勾當黑箱雖然有些冒險,但宮中最重要的幾項權力不能都放到一個籃子裡,他屬於佔位的人,不出錯就行。”

  “至於兩省都知,一個江德明,一個羅崇勳,都是宮中老人,能做到都知這個級別,跟外朝的聯系必定是千絲萬縷,不用問都知道有問題,更何況江德明確實犯下大錯。”

  “無論水銀之事是誰指使,實際承辦的人是他,那他就逃不了罪責,就算讓他戴罪立功,這次移宮也要把他們送去西京養老。”

  “移宮之前將宮裡的內官和女官們重新考評遴選一遍,挑出一些機靈能做事的帶到行宮裡去,授予他們新的官銜差遣。”

  “改製先從最好掌控的內廷入手,確實是個好主意,呂夷簡倒是沒有糊弄我。”

  趙禎將自己對內廷改製的想法整理成‘詞頭’,而後放到一邊,開口向門外說道:“去叫晏相入宮。”

  ……

  內廷是朝廷的一部分,對內廷改製乃是大事,趙禎覺得,這份詔書還是得找個有分量的人起草為好,所以他想到了晏殊。

  內閣是議政機構,負責制定各種政策。

  二府三司則是執政機構,負責承辦各種政策。

  中書門下不僅負責天下政務,還負責給皇帝起草詔書。

  前幾日郭氏三次自請廢後,最終的廢後詔書就是由晏殊起草,趙禎加璽,而後昭告天下。

  在內閣沒有設立之前,宋朝皇帝都是直接與宰相議事,兩人達成一致意見就可以下詔。

  如今皇帝不再與宰相議事,而是與內閣議事,商量好的政策也不再讓宰相起草,而是讓翰林學士知製誥起草,這就大大降低了二府三司的權重。

  因為昭告天下的聖旨上不再加蓋中書門下之印,只需蓋上‘皇帝之寶、翰林學士院印’兩個印章就能生效。

  中書門下的奏劄不再升格為禦劄,因此不再具有最高效力。

  宋朝的官職差遣制度已經夠複雜了,政策命令的運轉流程更複雜,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皇帝一個辦法,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花樣。

  趙禎的習慣是,事無大小,一律讓翰林學士院起草,他看一遍沒問題就蓋上皇帝之寶,然後就讓聖旨正式生效。

  其他的一切署名、加印、封駁之類的流程,統統放到議政階段去做。

  他只有一個要求,牢牢把控住最後一道程序,盡可能的精簡聖旨上的印章數量。

  什麽時候聖旨上隻蓋一個皇帝之寶的印章,什麽時候皇權就集權到頭了。

  “臣,晏殊,參見官家,官家聖躬安否?”晏殊進入大殿,只見趙禎正在書案後提筆發呆,於是出聲問安道。

  趙禎回過神來,開口道:“朕安,晏相終於來了。這是朕擬製的詞頭, 你先看看有沒有疑問。”

  趙禎將剛剛寫好的內廷改製詞頭遞給張茂則,讓他交給晏殊。

  晏殊接過,仔細的看了起來。

  趙禎所寫的內容不多,大概就是重新梳理了一下內侍和宮女的官名以及對應品級。

  晏殊看完詞頭,開口說道:“臣明白官家的意思,臣這便為官家起草聖旨。”

  趙禎疑惑:“晏相公沒什麽要問的嗎?”

  晏殊反問:“官家想讓臣問些什麽?”

  “……”

  趙禎無語,但他轉念一想,似乎也確實沒什麽好問的。

  詞頭上只是將內侍和宮女的官名和級別重新梳理對應了一遍,既沒有人事任命,也沒有設置新機構,稱謂而已,晏殊沒有意見也屬正常……大概。

  晏殊見狀,開口道:“官家,這內侍之製和女官之製沿用至今已經幾十年,為何突然改變?”

  趙禎滿意的開口:“朕發覺,內廷之中缺少磨勘制度,內官多因立功而升,與資歷無關。”

  “內官為求升遷,不惜主動找事,使得宮中風波不斷,內廷任職之人本應以穩定為主,但穩定無法獲得升遷,這就成了致亂之源。”

  “因此,朕重新梳理了內廷官製,增加了內侍和宮女的品級,定五年一磨勘,無錯者可升遷一級。”

  “如此也可讓內官對未來有所期盼,讓其能安心做事,不必日日盼著宮中出現變故,好趁亂立功等等。”

  晏殊拱手道:“臣沒有疑問了。”

  趙禎扶額,擺了擺手道:“好,那晏相就去擬旨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