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清平樂:從劉娥駕崩開始》第二十九章・舊茶法
  四月六日早,強大的生物鍾把趙禎喚醒。

  他輕輕拉開被子,拿起衣服,動作很緩慢。

  但侍奉到半夜的尚菁菁睡得很淺,趙禎動作雖輕,卻還是將她吵醒了。

  “奴服侍官家穿衣。”尚菁菁溫婉的聲音有些喑啞,強撐著坐起身,似乎扯到了痛處,眉宇間輕輕皺起。

  她伸出一隻不著寸縷的藕臂,拉過被子蓋在胸前,神色很是疲倦。

  “不用麻煩,天色還早,朕要去晨練,你再睡會吧。”

  趙禎見她醒來,笑著摸了摸她蓬松的秀發,而後不再刻意輕手輕腳,動作麻利的穿好衣服,離開了寢殿。

  ……

  晨練還是一如往常的練習五禽戲。

  趙匡胤雖然創造了太祖長拳,但其適用對象是軍中兵卒,拳法固然精妙,但要想練出真功夫,卻不是每日晨練就夠的。

  趙禎身為皇帝,出行時四周都是武力強橫的親從護衛,有這些職業就是殺人的武夫在旁,趙禎就算練上十年的拳腳功夫,也沒有用武之地。

  因此趙禎晨練五禽戲的目的就很單純了,就是為了長壽。

  趙禎每日都要帶著三千親從官出宮巡營,檢閱兵馬,人身安全方面還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

  晨練結束,趙禎用過早膳後,於辰時四刻(8:00),準時出現在垂拱殿中。

  今日召見的大臣是三司使李諮。

  三司又稱‘計省’,是三個機構的總稱,包括:鹽鐵司、度支司和戶部司。其主要職能是負責朝廷的財政收支,具體來說:

  ‘鹽鐵司’主管全國鹽、鐵、茶專賣以及征稅事務,同時負責山澤之貨、關市、河渠、軍器等方面的管理;

  ‘度支司’負責全國財賦的統計與支調;

  ‘戶部司’負責田賦的征收與酒的專賣,同時管理各路、府、州、軍、監的財政和相關考課。

  三司的職權范圍非常廣泛,可謂無所不包,因此三司使又叫‘計相’。

  “臣,三司使李諮,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李諮一身紫袍金帶,躬身行禮。

  “朕安,來人,賜座。”趙禎點頭示意。

  李諮有些受寵若驚,再次答謝後落座。

  宋朝自太祖始,臣子與皇帝在殿上議事便沒了座椅,除非皇帝特賜,否則只能站著說話。

  “今日召計相入宮,是朕有些財經方面的問題,想向計相請教。”

  李諮拱手道:“官家請說,臣知無不言。”

  為皇帝答疑解惑,這可是帝師才有的差遣,而趙禎的三位老師分別是張士遜、夏竦和晏殊,他李諮並不在帝師范圍內。

  “朕近幾日一直在想,要如何為朝廷開源節流,朕仔細的梳理了一遍天聖元年至今所有關於財經方面的政令,發現茶法或許可以作為開源的途徑之一。”

  李諮的眼神逐漸變得熱切,他曾經親自主持過茶法改革,可惜隻推行了一年便因反對者眾而不得不停止,這實乃他人生一大憾事,如今官家開口提及茶法,這簡直是瞌睡送枕頭。

  趙禎看了他一眼,繼續說道:“我朝茶法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為榷貨務山場製;一為貼射法。不知計相認為朕說的對不對?”

  李諮點頭:“官家所言極是,我朝自太祖乾德二年定立六榷貨務和十三山場始,榷法已經實行至今。貼射只在淳化三年及天聖元年實行於淮南之地,不久即廢。”

  趙禎問道:“朕對這‘榷貨務山場製’很感興趣,不知計相可否為朕解說?”

  李諮拱手說道:“那臣就卻之不恭了。”

  “計相請說。”

  “這‘榷貨務山場製’又叫‘交引法’或‘入中法’。”

  “雍熙二年(985年),因對外用兵,北部邊防糧草缺乏,遂讓商人自運糧草繳納給邊防各地。邊地收到糧草後,按當地市價及商人運送路程之遠近計價,給予一定優價,再發給商人‘交引’。商人持交引到京城領款,或由京師榷貨務批引後,到解州、江淮地區領取茶葉,這就是‘入中’。”

  “此法可省卻朝廷轉運糧草之勞費,充實邊方芻粟儲備。而對茶商而言,既可獲取販茶之權,又可獲取厚利,可算公私相補。”

  “聽計相所言,這是個好法子,為何後期卻敗壞了?”

  “回官家,這茶商入中沿邊州軍,到各場務請購茶葉,有一個作價問題。官府急於為沿邊籌集糧草,因此必須優價鼓勵商人入中。”

  “而官府購買糧食時是用交引支付,其購買價由‘實估’和‘虛估’兩部分構成。為了獲得足夠的入中糧草,就必須多給交引、提高虛估。”

  “交引發行越多,結算機構越無力及時兌現,最終導致交引的票面價值向實際價值回歸,極大的降低了入中者的積極性。”

  “而一旦入中糧草減少,影響了軍需,延邊購買機構只能更進一步提高虛估。但作價不合理,又導致各場務要多付茶葉。且入中商人多半與邊地官吏相勾結,故意高估入中貨物的價值,從中漁利。虛估之弊使朝廷蒙受嚴重損失。”

  趙禎點了點頭, www.uukanshu.net翻開一本奏劄,看著上面的數據說道:“這是去歲河北沿邊十六州的奏報,明道元年一年,單用於購買糧草的花費便高達114萬余貫。”

  趙禎又拿出一本奏劄,翻開念道:“這是計相主持茶法改革時的情況,新法雖然僅實行了一年,但京師榷貨務的收入增加了104萬余貫,邊地馬草增加了1169萬圍,軍糧增加了213萬余石。各地所余,少的有兩年之需,多的有四年之需。計算增加的收入和減少的開支,合計約650萬余貫。這還僅是新法實施不足一年的情況。”

  “朕覺得,既然新法如此有效,不如繼續施行,計相可願重新主持茶法?”趙禎把一新一舊兩本奏劄遞給小黃門。

  李諮接過小黃門遞來的兩本奏劄看了看,隨即起身:“官家,非臣不願主持茶法,而是臣位卑言輕。茶利甚厚,獲利者眾,僅憑臣一人之力,恐難推行。”

  趙禎手指輕輕點在書案上,問道:“說說你的要求,朕能滿足的盡量滿足。”

  李諮拱手行禮道:“臣鬥膽,想請官家下詔,以皇命推行新茶法。”

  趙禎微笑著說:“只要能解邊地糧草之困局,朕可以下詔,但現在的形勢和當年畢竟不同,當年之法不一定適用於當下,還是要有所更易。”

  “官家所言極是,臣當年實行‘見錢法’確實有些考慮不周,而今臣有新法獻上,請官家過目。”

  “哦?計相這是早有準備?呈上來,給朕看看。”

  意外之喜來的太突然,小黃門接過李諮的奏劄,遞給趙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