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武安大唐》第22章:別李2
  李世民的兵馬終於整備完畢,要出發了,隨他一同走的還有房玄齡、秦瓊和梁建方等人,孟槊因為皇帝出巡,要在旁邊護衛,無法和他多說話,就早早遣人將一張紙送到秦王手中。

  李世民騎馬開拔時,才將紙打開,他只是看了一眼,就抬起頭來遠遠看著李淵行轅附近的孟槊,眼眸深邃,不可見底。孟槊見李世民看自己,就偷偷給他揮揮手,算是送過別了。

  李世民看著這個舉動,又想起紙上的字,就也學著孟槊的樣子和他揮了揮手,然後回過頭,高呼一聲:“走了”。旁邊的房玄齡好奇紙上寫了什麽,就將紙拿過來,看李世民沒有反應,依然是一副興致高漲的模樣,就打開紙,只見上面寫著一首詩:

  別李二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房玄齡看完,忍不住吟哦出來,頓時誇道:“好詩,好詩啊,想不到孟縣伯還有如此大才!”

  “只是,這才八月,哪裡來的雪呀,該不會是這小子從何處抄來的吧。”秦叔寶也好奇地湊過來道。

  “前兩句說的看似是景色,其實是在說殿下如今的境遇,孟縣伯的意思是,不用擔心不被世人所支持,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是英雄啊。”房玄齡鄙夷地白一眼秦叔寶道。

  “是啊,父皇多次許我太子之位,又屢屢食言,現如今更是防范我,將我調出長安,豈不正是‘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李世民也感慨道。”

  “還有一層意思,殿下,臣認為孟縣伯還有一層含義,莫愁前路無知己,他就是您的知己啊殿下,恭喜殿下,又得一大才。”李世民也想到了這一點,心中不住自得,笑聲也更加豪邁起來。

  此時,這位孟縣伯早已跟著李淵走在回京的路上,騎著棗紅馬,時不時偷吃一口彩衣為他準備的燒雞,在八月炎熱的大太陽底下再喝一口冰涼的葡萄釀,頓感人生如此美好。孟縣伯還不知道,他隨意抄的那首詩,陰差陽錯成了他這些年收益最好的一筆投資,他也不知道,那首《別李二》,已經在李世民的有意無意之下,傳揚了開來。

  李淵從龍輦窗戶的縫隙中,盯著那個膽大包天的小子,又感覺有些好笑,自己當初怎麽沒想到可以偷吃東西呢。想到這裡,李淵伸出手:“小子,把你身上藏的東西拿過來!”

  孟槊被現場抓包,有些尷尬,隻好對著李淵尬笑一聲,將懷中的葡萄釀和燒雞遞進去,李淵伸手一接酒壺,就發覺有點不對勁,喝了一口,一股沁人心脾的涼意直衝他的四肢百骸,頓時眼含深意地拉開窗簾:“小子,八月份,朕的宮中藏冰都已經用完了,你哪裡來的冰,說!”

  孟槊看見李淵的眼神,以為他要怪罪,聽到他說這個,放下心來:“陛下,此處不便展示,回到宮中,臣給您做。”

  “是你做的?放肆,孟槊,你是不是以為朕老糊塗了,還敢愚弄朕!”

  孟槊麻爪了,真是說變臉就變臉啊,心裡腹誹道,臉上卻露出一副諂媚的小人嘴臉:“陛下放心,若是做不出來,您砍了小子的頭。”

  李淵聽他這麽說,好奇心也被勾了起來,回到宮中,就迫不急待地找來孟槊:“變吧!”

  陛下,“臣需要硝石、水盆、水等物。”

  內侍很快就將東西備好,孟槊就在,太極殿內忙活起來,只見他將硝石放入一個盛了一半水的缸中,又將一盆水放在缸裡的水面上,不多時,盆中的水就開始結冰。

  神奇的場面看得李淵眼中異彩連連:“小子,這是怎麽回事,難道你真的會施法術不成?”

  孟槊搖頭否認道:“並非如此,陛下,這只是硝石遇水吸熱的正常反應。”

  “何解?”

  “嗯······”孟槊憋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索性編道:“說實話,臣也不知,這法子只是臣小時候娘親教的。”

  “你娘親教的?”

  “正是,之前的那句話也是娘親說的。我娘當初還說,以前夏天,每當酷暑難忍的時候,附近的人家都會買來硝石,冰鎮一些東西來消暑。”

  “朕也能做到?”

  “當然。”

  這麽一說,李淵也來了興趣,他打算親自試試,他照著孟槊做的步驟,依次將東西放進去,就見盆中很快就鋪上一層薄冰,還冒出絲絲冷氣。

  看到這個情況, 李淵隱隱有些失望,他原以為自己真發現了仙人,現在看來,不過是民間消暑的法子罷了,頓時失去了興趣。小子,算你製冰有功,狗頭暫且寄存在頸上吧,朕也不白要你這祖傳的法子,賜錢千貫,今天幸苦,朕再準你一天假。

  說罷,不等孟槊答謝,轉身就回了內殿。

  孟槊暗暗松了一口氣,這臉變的,還真是伴君如伴虎,一刻也不願多留,走到馬廄牽出驚虹,直奔皇宮外而去。

  八月過後,長安的天氣逐漸轉涼,孟槊還是如往常一樣,騎著驚虹去皇宮當值。

  家中的錢財被彩衣拿出兩千貫來擴充了那座早先李淵賜給的農莊。府上原來的下人被孟槊送回了秦王府,為這事兒孟槊還親自跑了一趟,解釋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孟槊拍拍懷中依然熱氣騰騰的包子,隻覺得,如果能不當值的話,人生該是多麽美好。

  在秦王與太子兩黨的互相攻訐下,各州的度量衡依舊沒有統一,兩派在軍國大事上很懂事,但在這種民生問題方面卻是互相寸步不讓。李淵龍顏大怒,轉而任命太府寺調查各州度量衡的輕重大小。

  最終,太府寺確定:長度以北方秬黍中等大的為準,長一黍為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一尺二寸為大尺,十尺為丈。重量也以秬黍中等大的為準,容一千二百個黍為龠,兩龠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鬥,三鬥為大鬥,十鬥為斛。權衡也以秬黍中等大的為準,一百黍的重量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三兩為大兩,十六兩為一斤,歸入唐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