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
聖誕三百一十一年冬
一年多前,欣伯琦受了風寒,提前回到欣宮養病,留下公子深統領軍隊駐扎偃國。
欣國甲士們怨聲載道。
偃薊之地苦寒無比,時刻還要面臨山戎人和殷人的侵擾。
而且由於沒有直道,欣國本土的物資難以運輸到前線,許多將士只能吃野菜度日。
這一日,一個重要的消息傳來。
【國君病重,大公子正在準備即位儀式。】
公子深安插在欣邑的探子發揮了作用,帶來了最新的情報。
與此同時,欣伯琦發出十二道金牌,派遣自己的親信前來接管軍隊,要求公子深交出兵權。
“國君病重的消息看來是真的了,否則,偃薊的戰事尚未結束,君上不會急著調回軍隊。”
一旁的謀士提醒。
公子深稍微有些擔憂:“軍心可用否?”
謀士提醒:“可散布消息,國君要讓大軍繼續駐扎偃薊之地三年,若群情激奮,則軍心可用。”
“嗯。”公子深同意了這個建議。
萬一國君沒有病重,到時候,也可以讓謀士背鍋,說是謀士妖言惑眾動搖軍心。
謀士其實也是在賭,他在用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一個前程出來,如果國君果真病重,他就是從龍之功,將來就能從一個普通士人,搖身一變成為貴族卿大夫,如果國君沒有病重,那就只能身首異處了。
隨後,謀士在軍隊中散布消息,國君下令讓全軍將士繼續駐扎偃薊之地三年,不得擅自回國。
這個消息一出,軍營瞬間沸騰。
“什麽?!還要待三年?”
“我們已經在這裡待了三年,吃了三年的野菜根,國君卻還想讓我們再待三年。”
“聖帝(聖祖)啊,為什麽我們的國君如此不體恤自己的將士。”
“二公子體恤士卒,我們去找二公子尋求幫助,讓他寫信給國君為我們求情。”
這些年,由於常年的軍旅生活,公子深跟士卒們的感情非常深厚,以至於許多甲士隻知公子深而不知國君。
軍隊的沸騰讓公子深有了信心。
“公子,軍心可用啊,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謀士也很激動,他雖然也是聖祖後裔,但家道中衰,如今只是個落魄士人。
隨後,公子深站出來安撫軍心:“奸臣假傳國君旨意,予不忍將士們被奸臣陷害,決定帶領將士們回到欣國看望父母。”
“不願意跟我回國的,可以留在偃薊之地。”
公子深沒有直接說自己要造反,也沒有找清君側的借口,怕將士們一時不肯接受。
畢竟,甲士們雖然對國君有抱怨,但還不至於反叛。
聽到不願意就得繼續留在苦寒偃薊之地,甲士們都願意跟隨公子深南下清君側。
能夠成為甲士的,最低也是國人,他們無不是聖祖血脈,生來就免除賦稅徭役,只需要承擔兵役。
為了保證國人的忠誠度,欣國的國人是不用服徭役和賦稅的,男性國人生來就是甲士,女性國人生來就是基層官吏。
只有平民才需要服徭役和繳納賦稅。
這個時代,任人唯親才是德,任人唯賢反而有可能是暴政。
武王討伐紂王的理由裡,就有紂王不重用宗室貴族,反而重用小人(身份地位卑微的人)。
這是很正常的事,作為部落時代的落日余暉,部落首領不重用自己部落的親人,反而重用其他部落來的外鄉人,當然會被部落族人們認為是暴政。
公子深帶著五百甲士,以及五千遂師,向南而行。
起初,他緩慢行軍,讓士兵們充分休息,同時也繼續打探欣邑的情報,確保欣伯琦真的病重。
如果欣伯琦沒有病重,到時候,恐怕難以拿下欣邑,屆時,跟隨自己的這些甲士,也有可能臨陣倒戈,那自己就只能逃亡邢國了。
自從欣國與邢國建立外交關系以來,幾乎每次欣國發生內戰,內戰失敗者第一個想到的避難之處便是邢國。
等到大軍行至“陳橋”時,欣邑的密探再次帶來消息,確定國君已經奄奄一息,大公子番正在提前操辦喪事和即位儀式。
陳橋是“鮮水”的一座木橋,因為這裡曾經有個叫作“陳鷺氏”的氏族,這座橋也是陳鷺氏建造,因因而這座木橋被欣國改名“陳橋”。
接到這個消息,他才讓謀士對甲士們宣布一個不幸的消息:“大公子聯合奸臣弑君篡位,還給我們定了謀反的大罪,要將我們全部人貶為奴隸。”
“如今,奸臣陷害我們,說我們擅自南下,肯定是要謀反,大公子相信了奸臣的讒言,懷疑我們造反,我們就算不造反,也是死路一條。 ”
“今,進亦死,退亦死,唯有追隨二公子,鏟除朝中奸佞,我等才能活命!”
嘩嘩————
此話一出,全體嘩然。
此前,甲士們雖然擅自離開前線,跟隨公子深南下回國,但他們從未想過造反,只是思念家鄉,不願意待在苦寒之地繼續吃野菜。
如今,到了真的要造反的地步,他們很多人都很恐慌,茫然不知所措。
公子深給大公子番扣了個弑君之罪的帽子,讓甲士們造反有了大義名分,這就叫出師有名。
同時,他又捏造一個奸臣出來,把甲士們逼到絕境,如果不造反,就是死路一條。
最後,他又向甲士們許諾,鏟除奸佞後,所有甲士的津貼都能得到提升,作戰勇敢者,可以獲得財富和女人。
大義名分、被逼無奈、利益誘惑,這三個手段三管齊下,終於讓大部分甲士都站在了公子深這邊,他們表示願意跟隨公子深“清君側”。
當然,僅靠這三個手段是不夠的,能夠成功策反軍隊,也離不開公子深平日裡愛兵如子,跟將士們建立了深厚友誼,使得將士們願意相信公子深的謊言。
“鏟除奸佞,肅清朝堂!清君側!”公子深朝將士們大喊。
旋即,將士們紛紛大喊:
“鏟除奸佞,肅清朝堂!”
“鏟除奸佞,肅清朝堂!”
“鏟除奸佞,肅清朝堂!”
終於,五千多欣國大軍在陳橋正式舉起反旗,加快行軍速度,殺奔欣邑。
這一天,公子深剛滿三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