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46再造大明》第32章 朱囂張?朱校長!
  根據朱由桹的打算,這邸報的發行,就暫且按照五日一次的頻率。

  這第一期邸報,朱由桹力求在正月初五之前,就製作完畢。

  其實,大明朝本來就有邸報,通政司就算是專門出邸報的部門,擁有專門管理邸報出版發行的職責。

  這邸報,又稱邸抄,既然有“抄”這個字,至少說明其原本有很大一部分,就都是由人手工抄錄的。

  不過,到了崇禎年間,邸報便已經基本上從原來的手抄或木刻印刷改為活字印刷,發行規模也稍大了些。

  但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朱由桹,還是覺得這舊邸報的發行規模,仍然不夠大。

  朱由桹想要的邸報,自然不是原本的舊邸報,那種邸報發行量少,而且受眾狹隘,只有少量的官員、士紳去閱讀。

  這新邸報,在朱由桹看來,應當擴大發行量,擴大受眾,成為廣大官吏、學者、識字平民都能夠閱讀的報紙。

  雖然這年頭的人識字率很低,但朱由桹覺得這還是有必要去做,他認為這事情有關他的大棋,乃是為長遠考慮之舉。

  按照朱由桹的意思,這第一期邸報上面的內容,主要就是吹噓他朱由桹在鳳河戰役中的卓越表現,以及今日他在大朝會上放言“三年滅虜”的豪情壯志。

  顯然,今日一早,在大朝會上的那一番話,在朱由桹看來,是很好的宣傳材料,可以向天下士民體現他這位大明天子的抗虜決心。

  朱由桹自以為,不同於這些和皇帝比較熟、讀書比較多、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朝廷官員,那些和皇帝比較生、讀書比較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市井百姓,在聽聞當今聖上在大朝會上的這一番“三年滅虜”的豪言壯語之後,肯定便會有更多比例的人能夠受到鼓舞,然後大大提振保家衛國、抗虜複明的決心。

  這樣,也就不枉費他的一番苦心。

  ……

  除了發行邸報進行官方宣傳之外,在接下來的一二個月之中,在朱由桹的領導下,朝廷做了許多方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和北伐有關的,畢竟,朝廷現在是在全心全意地為朱由桹的北伐做準備。

  這些事情之中,便有正式建立軍校這一事情。朱由桹也不太確定,這是否能夠算做是北伐準備活動的一部分。

  總之,朱由桹認為他的軍隊在經歷了實戰之後,已經是時候可以從中挑選一些優秀的自然人青年才俊,來當做軍官苗子好好培養了。

  朱由桹對於收服主時空歷史上的名人,有點興趣,但興趣總歸不算是很大。

  他非常信奉“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這句話。

  所以,他更感興趣的,還是自己親自從基層提拔培養人才,朱由桹認為這樣的人才,對他的忠誠度會更加高。

  等到六七年後,在絕對忠誠的海宋人消失之後,他們就可以派上大用場了。

  經過斟酌考慮之後,關於所建立軍校的名字,這一回,朱由桹終於沒有再選擇尊重傳統,起個廣州武學之類的名字。

  他直接了當地將軍校的名字定為“大明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陸官”。

  朱由桹打算,在這個正月,便把第一期學生給湊足,人數初步定為二百五十,主要是從他的二萬近衛軍中挑選,再輔以少量將門子弟。總之,這些學生,必須要足夠以百裡挑一稱之。

  雖然“二百五”這三個字常常被用來罵人,但朱由桹並不在乎這些。

  按照他獨特的品味,這二百五十可真是個非常吉利的數字。

  這二百五十軍官苗子,自此便是與他朱由桹有了師徒的名分,作為正兒八經天子門生的他們,要在陸官進行為其一年的短期學習。

  之所以這二百五十軍官苗子,能夠有著“天子門生”這一尊貴的稱號。

  當然是因為在朱由桹看來,這個大明陸軍軍官學校的校長,舍他其誰?

  正所謂天地君親師,先拋開天上地下不談。

  畢竟,朱由桹就算再囂張,也知道那是玉皇大帝和閻王爺的地盤,至少目前,他還沒這個膽子去和那兩位大佬搶。

  隻說這歸朱由桹管理的人間,那便只剩下君親師了。

  朱由桹作為大明皇帝,已經佔了這個“君”字。

  再加上朱由桹“敢為天下爹”,一向就是以天下萬民的父親自居。他說起來話來,經常張口老子閉口老子,就是這一點的體現。

  所以,朱由桹自認為他就剩下個“師”字沒佔了。

  建立大明陸軍軍官學校,他親自擔任校長,成為史上最囂張的校長。

  那麽,他自然就把剩下的這個“師”字也給佔了。

  將君、親、師這三種人間尊貴的身份都集齊,能夠讓朱由桹的內心充滿成就感。

  朱校長對他的二百五十位學生,充滿了期待。

  他認為這二百五十人,在經過了海宋將領的培養之後,其中一定會出現名將, 而且是他朱校長親自養成的名將。

  朱由桹認為,這世界上的名將,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從來就沒有什麽天生的名將。

  哪怕是霍去病那樣年少成名的所謂天才將領,朱由桹也覺得,都是靠著漢武帝後天培養出來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朱由桹看來,若是把霍去病從三歲開始,便綁在一塊耕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必須一刻不停地乾十個時辰農活,堅持十五年,等到他十八歲的時候,直接讓他率領八百精騎打匈奴,霍去病也肯定不會打得過匈奴人……

  這就是朱由桹得出“名將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這一結論的獨特邏輯。

  至於這大明陸軍軍官學校的校址,由於考慮到這二百五十人著實不多,再加上馬上就要出兵北伐,時間倉促。

  所以,朱由桹便只是把東校場東邊不遠處的永勝寺借用,暫且作為大明陸軍軍官學校的臨時校址。

  雖然是借用,但作為皇帝的朱由桹,借東西自然可以不還,這是天經地義的。

  在借用了這永勝寺之後,皇帝陛下就立即把門上的牌匾,從“永勝寺”換成“永勝軍校”,大概是想要以此來彰顯他借廟不還的態度。

  之所以不換成“大明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實在還是因為是那門太窄,而且還有朱由桹不喜歡寫小字的緣故。

  當然,對於永勝寺裡面那些慷慨大方的和尚,宅心仁厚的朱由桹也不會置之不顧,他大發善心,給了他們些許補償,並將他們安置到別處寺廟,並且還命人告誡別廟和尚不許欺負他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