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能夠被朱由桹委以招撫大西軍的重任,那麽這使者,其實也並不是什麽無名之輩。
出使之前,這使者官職為從四品翰林院侍讀學士,其人大名喚作張同敞,字別山,湖北江陵人,乃是萬歷朝大明首輔張居正之曾孫,瞿式耜之徒子,錢謙益之徒孫……
顯然是一個有名有姓的人。
能夠派張同敞這個不算太小的官前去招撫,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朱由桹為了凸顯了對大西軍的重視。
其次,則是朱由桹聯想到了西漢時期成功出使西域的張騫姓張,而且張獻忠也姓張,天上的玉皇大帝據說也姓張,因此派一個姓張的去招撫大西軍,會比較吉利……
由於考慮到此番西去,路途遙遠,朱由桹還貼心地為張同敞配備了一些精銳護衛,其中還有幾個海宋人作為護衛軍官。
這待遇,和幾乎同一時間內,被朱由桹先後派去惠州府東北招撫李士璉的那兩名“無名”使者,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那兩位“無名”使者,果然也沒有辜負朱由桹給他們的待遇,哪怕路途比較近,在半路上,他們依然還是全都無影無蹤了。
對於朱由桹來說,那兩波派往惠州府東北的使者,到底去哪裡了,至今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言歸正傳,張同敞一行人自十一月從廣州出發,一直過了三個多月,才在貴州找到了大西軍余部,或許在一些有著高鐵、飛機、筋鬥雲等作為交通工具的旁人看來,這似乎有點慢,但張同敞肯定不會這麽以為,相反,在他看來這已經堪稱神速了。
畢竟,亂世之中,道路阻隔、匪盜橫行,出趟遠門實在不容易,在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張侍讀,之所以沒有物故在路上,還是多虧了他的那幾位出身南洋的護衛軍官的保衛、庇護和照料。
除此之外,張同敞在路上艱難跋涉的時候,大西軍正在四處亂竄,行蹤可謂飄忽不定,能夠在三個多月,就找到這樣一支一直在動態移動的軍隊,依舊還是多虧了他的那幾位護衛軍官指路。
張同敞對幫了自己大忙的幾位護衛軍官,可謂十分感恩,他覺得如此厲害的人才不可埋沒,心想若是此番有幸不辱使命,等到回去面聖之際,一定要把一路的艱難險阻向聖上訴說一番,為這幾位智勇雙全、德才兼備的護衛軍官請功。
他自然不知道,朱由桹對他這一路發生的事情,比他張同敞這個親歷之人還清楚。
張獻忠死後,面對強大的清軍,孫可望、李定國等四人本就多少有些想要聯明抗清的念頭,此時恰好朱由桹派過來使者招安,可當真是有些“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的意思,於是他們簡單商議一番,便有禮有節地接見了張同敞。
從使者口中,他們不僅得知了朝廷給出的諸如封官封爵、保全兵權等諸多,對於現在的大西軍余部來說,足夠算得上豐厚的待遇,還知曉了朝廷想要他們招安之後前往雲南平定沙定洲叛亂的意圖。
朝廷的意圖,和他們本來就議定好的進軍方向,可真是不謀而合!
於是乎,在聽張同敞說完來意之後,四人之中,對歸順大明最為意動的李定國,就迫不及待地首先站了出來。
李定國向他的三位義兄弟表示他們這些人雖然都是賊寇,但那都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如今中原和江南等地皆淪陷於關外韃虜之手,在這種漢家江山正處於危急存亡的形勢之下,他們這些祖祖輩輩都是大明臣民的人,更應當嚴辨夷夏之防,以漢家江山為重,聯合天下漢人共同抗擊外寇,不可再做那種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更何況,既然現在朝廷寬宏大量、既往不咎,主動前來進行招撫,他們自然應當抓住時機歸順朝廷,然後誠心輔佐天子恢復二京、蕩清海內,這樣的話,不僅可以洗清曾經做賊的汙點,或許還可以垂名於竹帛!
不得不說,因為受到此時代道德體系的影響,和相當大一部分農民軍將領一樣,對於自己曾經造大明朝反做流寇的經歷,李定國是視其為汙點的,並且他還經常會下意識地為此感到自卑。
尤其在如今清軍氣吞山河、張獻忠被殺的形勢之下,大西政權眼看沒有了任何改朝換代的希望,李定國實在不希望一直以一個賊寇的身份遺臭萬年,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遭後人唾棄。
在李定國看來,除非他們這些賊寇能夠改朝換代,建立自己的正統王朝。
不然的話,賊就是賊,他們就是都要遺臭萬年,以後世世代代都要被後人唾棄!
以李定國的見識,自然不可能會預料到,以後會有許多後人為他們這類的農民軍首領正名,將盜蹠、莊屩、陳勝、吳廣這些反抗者,視為流芳千古的人物。
無論如何,對於李定國這個已經混成農民軍主要將領的有頭有臉之人來說,身後名是非常重要的,能夠選擇當個大明忠臣流芳百世的情況下,他肯定不願意以賊寇之名遺臭萬年。
雖然之前他們四將軍已經決定了將雲南作為接下來的進軍目標,但李定國心中對於自己和大西軍的未來,還是感到前途未卜,在這種時機之下,朱由桹代表的正統大明朝廷向他們拋出橄欖枝,再基於樸素的民族主義思想以及對身後名的考慮,李定國理所當然地立馬化身為大西農民軍中的“投降派”。
張同敞這位大明朝的忠臣,基於自身的立場,在聽完李定國當眾一番想要棄暗投明的豪言壯語之後,他自然對李定國大加讚賞,直誇李定國深明大義。
李定國的一番話,讓張同敞明白賊窩裡面也是有好人的,他對此番不辱使命的信心,更加充足。
而接下來,劉文秀、艾能奇等人雖然不像李定國這樣激進地想要歸順大明,但他們也表示如今胡虜大肆入侵,闖王和義父接連去世,明朝三百年的正統,想來未必就會遽絕,這只怕是天意,歸順大明,共同抗擊韃虜,的確是符合道義的。
在四將軍之中,老大孫可望可能是對於賊寇身份最不自卑的,也是相對來說最不顧全所謂大局的,畢竟,在之前四人商議的時候,他就一度提出過要繼續和軟弱透頂的大明朝作對,去向東進攻湖廣和兩廣,看看殘明的所謂幾百萬大軍,到底是什麽斤兩。
到底能不能比得上四川和貴州這些地方的廢物明軍?
只不過由於當時李定國就激烈反對,劉文秀和艾能奇也對之興趣匱乏,孫可望雖然是大哥,但至少現在確實沒有能夠一言堂的威望,得不到三個義弟支持的情況下,他只能作罷。
此時聽了三位義弟的表態之後,孫可望則是主要考慮到若是打著明朝官方的旗號,前往雲南打沙定洲,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畢竟,大明朝無論怎麽說,也是三百年的正統王朝,在雲南本地士紳之中還是有著很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的。
況且,聽說朝廷要封自己為滇國公,而其他三個義弟都是侯,這讓孫可望認為自己可以借此來打壓三個義弟,從而徹底實現大西軍內部的再次統一,以大明朝的名義,平定雲南作為老巢,並且實現內部統一,在此之後再靜觀天下大勢,接著隨機而動,確實稱得上是上策。
總之,最終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覺得接受招安利遠大於弊的孫可望,也同意了歸順明朝。
於是乎,和早已經於隆武年間便在湖廣歸順大明改編成忠貞營等部的大順軍一樣,在貴州的大西軍余部同樣就地改編成明軍。
就此,繼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現在至少在名義上,同樣也成為了過去式。
……
第一時間在私底下得到孫可望等人歸順好消息的朱由桹,對此很是欣喜,在他看來,大西軍余部的受撫,標志著禍亂大明二十年的“闖獻之亂”,就此正式劃上了句號。
雖然這所謂闖獻之亂的兩個首領,其授首,都和大明朝沒有什麽太大關系,李自成直接死於地方民團之手,間接死於清軍之手;張獻忠死於清軍之手;但他們的主要余部,都歸順了大明朝啊!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大明朝平定了闖獻之亂……
所謂闖獻之亂,乃是大明皇帝朱由桹為自從大明天啟七年白水王二叛亂,之後一直到大明永歷元年的持續大約二十年的大規模農民叛亂,所定的官方名字。
既然他朱某人立志要讓自己成為唐肅宗、唐代宗、郭子儀、李光弼唐朝等帝王將相的“究極合成體”,像他們那幫人再造大唐一樣去“再造大明”,那麽類似“明末農民戰爭”、“晚明民變”、“明末民變”這類名字,肯定就是大大的不正確,堅決不能使用!
大明根本就沒有滅亡,“明末”、“晚明”這樣的名稱,從何說起?
以朱由桹為主導的明朝官方,對於“闖獻之亂”的定性,是和唐朝官方對於“安史之亂”的定性類似的。
哪怕在形式上,二者的名字也是類似,都是以為首的兩個著名叛亂首領命名的,分別是闖賊李自成、獻賊張獻忠;安賊祿山、史賊思明。
因此,在朱由桹看來,既然唐玄宗天寶年間不會被稱呼為“唐末”,那麽崇禎年間,也當然不應當被稱呼為“明末”。
與此類似的,還有大明朝廷對於“大清政權”的定性問題。
伴隨著清軍入關後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有相當大一部分人,甚至包括許多擁明人士,至少將大清視為了敵國。
朱由桹在登基稱帝之後,當即對於這種錯誤觀點,進行了嚴厲打擊和堅決糾正,在朱由桹看來,大明朝對於“大清”的看法,應當與唐朝對於安史叛軍建立的“大燕”的看法類似才對嘛。
總之,經過朱由桹糾正之後,現在的大明朝,對於“大清”的官方定性是:
這是由前大明朝龍虎將軍,建州酋長李如彘為首的叛亂分子,為了一己私利,不惜破壞和平、以下犯上,悍然發動叛亂之後所建立的偽政權,
雖然自從萬歷年間開始,此偽政權至今已經歷經三代,持續了大約三十年,並且對大明朝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但這些困難都是暫時的,在英明神武的大明天子朱由桹率領下,代表正統和正義的大明朝,最終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將邪惡偽清政權為首的那幫叛亂分子盡皆誅滅……
基於這樣的官方定性, 像“明清戰爭”那樣的名稱,在大明朝也不可以被使用,而是應當用“建州之亂”這樣的名稱取而代之。
所謂建州之亂,性質同樣同樣類似於安史之亂,甚至在朱由桹看來,相比較於完全就是內亂的闖獻之亂,建州之亂和安史之亂的相似程度,是更加高的。
安祿山既是大唐三鎮節度使,又是雜胡;史思明既是大唐平盧兵馬使,也是突厥人。
因此,在朱由桹看來,對於唐朝來說,安史之亂既是內亂,也是外患。
內亂,乃是從唐朝官員以下犯上,反叛大唐朝廷的角度來說的;
外患,乃是從夷夏之防、華夷之辯的角度來說的。
這樣來看,既是大明朝龍虎將軍、建州衛指揮使,又是女真人的李如彘,和安祿山、史思明乃是一個檔次的人物,其悍然發動的建州之亂,對於大明朝來說,自然同樣既是內亂,又是外患。
在朱由桹看來,建州之亂即是大明朝的內亂、又是大明朝的外患,這並不矛盾,相反,這是一種辯證的統一……
總而言之,在親自平定了“闖獻之亂”這一內亂之後,朱由桹志得意滿,將此視為他朱某人做皇帝之時的一種頗為了不起的政績。
與此同時,他還在幻想著改天徹底平定了“建州之亂”這一內亂外患、並且恢復大明朝對於全國各地的統治,初步實現再造大明的豐功偉績之後,他朱某人能夠與秦皇漢武、唐宗明祖這類帝王相媲美,從而躋身一流帝王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