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不必如此憂心,也許鑄就天子之劍的不世英才已經出現!”
“當年秦國孝公時期,為變法圖強,衛鞅入秦!”
“當年秦國惠文王時期,為開疆拓土,張子入秦!”
“當年秦國昭襄王時期,為驅內患,外禦敵國,范雎入秦,而今,列國之中有能夠匡諸侯、一天下的只有秦國,再等些時日,或許便有人為大王獻上天子之劍!”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是為時勢而動,聽得出秦王政言語深處的悵然之意,蓋聶上前一步,一禮而言,任何一段歲月都有獨特的英傑。
列國孱弱,秦國獨強,就算有鑄就天子之劍能力的英才在他國,亦不會功成,只有秦國有能力鑄就,只要那人有洞悉天下的目光,不受俗事的侵擾,便不會選擇他國。
“蓋聶先生所言甚是,是寡人太過於心急了,說起來,秦國自身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完美解決,就算有那等英傑出現,一時也不會掀起驚濤駭浪。”
“呵呵,不提這些了,蓋聶先生可曾聞玄清大師所著《開天辟地》、《龍漢劫》之語?”
聞蓋聶之語,秦王政深深的呼了一口氣,而後一邊舒展著筋骨,一邊向著殿中的一角走去,那裡趙高剛將道家玄清子送來的《聖人劫》放下。
觀秦王走進,身側的宮奴與侍女避退,面上微微一笑,抬手便是將最右側標注卷一的竹簡拿在手中,同時看了不遠處的蓋聶一眼。
“自是聽得。”
“《開天辟地》、《龍漢劫》出,對於道家天宗與人宗來說有莫大的裨益,甚至於陰陽家都可以從其中獲取不少的好處。”
“百家之中,道家的弟子雖然不多,但都是取其精華而教,玄清大師所著現世,就連諸夏民夫都能知曉一二,數代之後,道家傳承亙古矣!”
三代以來,奇異不說不絕,但都是七零八落,不成體系,個中又夾雜著令人晦澀難懂的陰陽五行之說,故而只是在列國上層小部分群體流傳。
而道家天宗玄清子所著,卻是另辟蹊徑,追朔天地之本源,強賦其名,加持道理,體系自成,在有著數百年前道家祖師老子的遺澤。
蓋聶自襯,那在《開天辟地》而出的元始天王與道家祖師之間必有牽扯,否則不合玄清大師所著之意,更不合道家傳承之要。
“哈哈哈,道家天宗雖超然物外,但畢竟身處於諸夏之內,凡俗侵擾,傳承乃是要事,百家學說亦是你我爭鬥,所謀者不外乎亙古傳承。”
“不曾想,於道家來說,卻是被玄清大師以如此奇異之語解決,就是不知道世間真的是否有那長生不老之仙人,萬劫不加之真人!”
靜靜的站立於條案之策,手持卷一《聖人劫》,雙目凝視其上,口中緩聲回應蓋聶,思緒卻是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
無論是《開天辟地》中的元始天王,還是《龍漢劫》中的萬千神祗,均是擁有一等一的神通,一等一的長生之妙,只可惜自己身為凡俗至高,卻不能夠擁有他們所無視的最簡單之力。
若得長生,列國何足懼?
若得長生,大秦國祚無窮盡矣!
若得長生,終有一日,那些諸神也必將匍匐於大秦的軍陣之前!
“道經者,元始天王乃元氣之祖,萬道之祖先,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太無之中,凝自然之真而為體,廣大無邊,應化莫測,非陰非陽,能微能彰,不古不今,不存不亡!”
“常於無量劫運之端,陰陽造化之初而顯,天地初開,龍漢而出,歷盡劫數,飛禽鳳凰、走獸麒麟、水族真龍不顯於天地。”
“續億萬載,至陽之神太一者,至陰之神望舒者,於日月之上立神庭,統轄諸天,蒼茫大地之上,三族殘留、萬物生靈,本能匯聚,謂之為妖,至此神妖並立!”
“……”
卷一的內容很快就翻閱完畢,秦王政不自得,外物不侵,將手中卷一放下,而後拿起《聖人劫》卷二,每一卷不過數百字,雖均雅韻之語,但卻通俗。
一邊翻閱著,一邊的腦海中自動升騰萬般奇異之象,在本該威能無窮的飛禽鳳凰、走獸麒麟、水族真龍因爭鬥,逐漸趨於消亡。
寰宇深處,秉承盤古真人而出的神祗靜靜成長,於三族之後,建立統轄無量的神庭,雖有大地之上的萬靈之妖對抗,但彼此之間,亦是如同這戰國紛爭,殺伐不絕。
但是,神庭雖出,萬靈之妖雖出,卻不得道經所言之妙,於其內,秉承盤古真人真靈而出的鴻鈞道人率先登臨聖人無名的層次, 號曰:鴻鈞道尊!
其後,秉承盤古真人神力而出的道德真人亦是登臨聖人無名,號曰:道德天尊!昔年莊周有雲,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如此,可相對應矣。
未幾,神祗之中有一神,生而有靈,號曰:媧皇,與不周山下行造人之事,化先天之物為人族,造化無窮,天地有感,登臨聖人無名,號曰:媧皇天尊!
又有西荒蠻夷之地中,有先天金蓮之神,參悟寂滅,發大宏願,登臨聖人無名,號曰:接引天尊,有先天菩提之神,參悟大極樂,發大宏願,登臨聖人無名,號曰準提天尊!
五尊而出,鴻鈞道尊秉承盤古真靈,執掌天道權柄,令神掌天,令妖掌地,其四位天尊中,有道德天尊憐憫眾生,一化三清,為太清天尊,教導諸神,為玉清天尊,教導新人,為上清天尊,教導靈妖。
然則,劫運有數,天尊雖曉,卻難攔阻,億萬載後,神庭愈大,靈妖愈強,資源有限,而族人無限,彼此相爭,不周山斷,媧皇補天。
相爭有恨,恨意無窮,又億萬載,神庭之內東皇太一身隕,靈妖之中,十二位大妖亦身隕大半,於其後,神庭沒,靈妖隱匿,此為《聖人劫》。
統共一十五卷竹簡,秦王政看的癡迷,想不到《龍漢劫》後的《聖人劫》亦是這般結局,回想三代以來,無論是大夏、大商、大周,似乎均是如此。
從誕生、崛起、鼎盛、衰落,仿若一個輪回,難不成大秦日後也會經歷這般?手持最後一卷,目光彌散其上,嬴政沉吟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