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龍亭元年》第二十二章尚書右仆射府
  阿裡奇二十出頭,曾在軍中做了多年耶律章奴的帳中侍衛,為人熱忱。

  心中也想要幫老俞,可此事他一個侍衛伍長卻做不了主。

  趙嵩抬眼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問道:“現在是幾時了?”

  阿裡奇答道:“申時末,該快到酉時了。”

  “城西漏澤園在何處?去到大約需要幾時?”趙嵩追問道。

  阿裡奇撓了撓頭道:“我也不知,隻剛聽侍衛長說大概在金耀門外四五裡處。”

  “還有時間,走,去與耶律章奴借人。靠咱們兩人,到了也難順利救出老俞。”

  趙嵩說罷急忙往耶律章奴的住處跑去,

  “這邊。”阿裡奇叫了一句,領著趙嵩與田大反而向耶律齊的住處跑去。

  顧不得禮數,趙嵩來到耶律齊門前推門就進,裡面牙不裡、耶律章奴、耶律齊、賀重寶四人正在爭論著什麽。

  看樣子把牙不裡氣的不輕,好看的小臉上已經有些泛紅,雙手叉腰,正怒氣衝衝的對著耶律齊。

  見是趙嵩來了,隻撇了一眼就故意將頭扭到別處,許是對趙嵩的氣也還沒下去。

  趙嵩無暇再照顧幾人情緒,進屋對著耶律章奴就求情道:“我剛得了信兒,今夜有人要在城外殺老俞。可否借些人手,隨我出城救人?”

  屋中的幾人默不作聲,侍衛長賀重寶的臉上有些尷尬的抽搐。

  “你若不肯,回父汗那裡我定要告你與宋國朝臣勾結,收了不少好處。”牙不裡氣鼓鼓的又補了一句。

  趙嵩這才明白,原來幾人正是在屋內商量此事才有了口角。

  那該是侍衛得了紙條,先一步已經告知了耶律章奴和牙不裡。

  也不知道是誰授意,在還未決定是否要施以援手的時候,就先通知了自己和田大。

  倒是自己這麽一求情顯得將此人賣了,平白惹得耶律齊不快,好似驛館中只有他是存心不想救老俞之人。

  “既然趙嵩與他兄弟情同手足,去救人老夫定然是不攔著,可驛館中人若是出手,反而是將章奴插手禁軍邊軍的事做實了。”耶律齊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畢竟現如今他才是遣宋正使,說到底,沒有他的授意,眾人都是逾矩行事。

  “你倆也不用去了,現在要出城去漏澤園,怕是已經趕不上了關城門了。

  酉時城門一關,沒有開封府的出城文書,便只能等到明日卯時。”賀重寶出聲提醒道。

  趙嵩心知這是賀重寶變著法子在提醒自己,但不好在耶律齊面前出聲表達對賀重寶的謝意。

  反而問耶律章奴:“可知是何人送信?”

  “送信之人將紙條用飛刀插在門上,便混進人群中走脫了。

  但來人不難猜想,知道老俞被捉,還願相幫之人只有鴻臚寺,

  鴻臚寺卿張邦昌晌午時才來過,離開之後應是要去定王府報喜,只有蔡攸能知曉其中利害之後,礙於禮數,又不好親自前來。才用此法子傳遞。”

  趙嵩聽後了然,轉頭問向耶律齊:“今日張邦昌說要將我與牙不裡的婚事稟報定王與張相,所說的張相可是張商英?”

  耶律齊面露疑惑答道:“正是。你認得張相?”

  “不認得,但或可一試。

  老俞被捉那日田大逃了出來,當時並未瞧出端倪,昨日我們與耶律章奴同去鴻臚寺的路上,田大仔細辨認,捉老俞他倆的人身穿紫衫,與禁軍服色相通,但型製又有不同,並非是開封府的差役,更像是殿前司諸班直中人。

  那童貫雖是檢校太尉,可禁軍非出征不應由樞密院轄製,私自調用禁軍,還是京畿禁軍,已是犯了官家大忌。

  若真是如此,只需今夜救下老俞,拿了要殺害他之人為證,

  再讓我見到張相稟明緣由,自可以此彈劾童貫,有張商英支持,便是告到官家那裡,也可保遼使與老俞無憂。”

  耶律齊思考片刻,張商英任相以來,不願與遼國親近。近些時日又傳出,張相因處處節製朝廷花銷而與樞密院鬧得不快。

  就連各地送與官家的生辰綱之事都要上疏節製,令官家忌憚。

  如此機會倒是真可能讓張商英出手,只是不知這從邊軍禁軍中來的趙嵩是如何知曉。

  最重要張商英在時下獨攬相權,若是能為遼使之事與童貫再次交惡,或許能影響朝中許多官吏向遼國納歲幣態度,壓一壓朝堂上下跳脫取寵的小醜們。

  “章奴親自跑一趟吧,請張寺卿帶這小子去相府。”

  “不可,老俞本在守具所性命無憂,今日張邦昌來過一趟就出了意外,定是有什麽咱們不知道的事。”

  耶律齊眼皮一動,滿面的滄桑映照在燭火之下,心中對趙嵩高看了幾分,若是耶律章奴有宋人這小子的腦子,自己倒是欣慰了。

  “老夫隻為你寫個條子,至於你能否說動張相,我懶得去管,若是成了,自然是你兄弟福大命大。

  若是不成,一旦要牽扯章奴或是牙不裡,我自會親手將你三人綁了,送開封府定罪。”

  耶律齊說罷,牙不裡臉上寫滿了擔憂之色,自己這位叔汗看似謙和,但私底下是真能及時止損的人。

  趙嵩謝過耶律齊,讓田大與阿裡奇幾人換了黑衣,戴上襆頭,扮作今日來府上的鴻臚寺差役從後院側門出。

  自己則是問了相府的位置,估算了路程所需大約時間之後,靜坐在院中聽著街上興國寺僧人的報時。

  一直到亥時,都亭驛門前幾無路人,報時僧人敲著梆子,口中念著:“亥時二更,關門關窗,防偷防盜”。

  趙嵩才猛地睜開眼,去前門處與侍衛長賀重寶同上了一輛馬車往相府行去。

  ~~

  樞密院中。

  屋內門窗緊閉,童貫斜坐在太師椅上,孟冬的季節面前已經點上了火盆。

  一名小宦官身著綠袍,捧著個長卷軸,念著兵部打算明年開春要撥往各地禁軍的糧草數目。

  身後兩名奴婢一人手持長團扇,輕輕扇著風,以免火盆中的灰燼染髒了童貫的朝服。

  另一人手中端著一盤內侍省今日送來的新鮮果子,隨時候著給童貫取用。

  門外忽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又一名小宦官急匆匆的跑了進來,打斷了那與自己一同被童貫從內侍省調出的小黃門。

  “阿爹,都亭驛那邊的逃卒出來了,與遼人的侍衛長乘車一同往北,此時已經過了州橋,還往北去了。”

  州橋往北不遠就是禦街,除定王府、相府外,一乾朝廷重臣平日裡有朝會時都會在禦街外附近的官廨住下,免得耽誤早朝。

  若是去鴻臚寺,已是走過了才對。

  可明日未曾聽聞官家要開朝會,除了張商英的宅子在城外,自任相以來,多居住在禦街的官廨中,好隨時應官家召喚。

  童貫實在是想不通,一個逃卒,為何要深夜去那附近。

  今日用晚膳時,定王曾差人來知會了一聲,說那禁軍捉人之事就當不知,讓他自行差人去將守具所的逃卒處置了。

  本想用這逃卒留作人證,好為自己的謀劃鋪路,雖然不知為何定王會知曉,童貫也只能乖乖照辦,好在即便處死了那逃卒,只要留著頭頸,再教兵部造上些假名冊,也能證實此人曾是個賊配。

  其余兩個逃卒還在都亭驛,只要官家應允,不怕藏在驛館的兩個逃卒不現身。

  昨日童貫已經請托了內侍省的大黃門,在官家面前提起自己回京之事,只等官家召見就能成事。

  “再探,盯住他們今夜去了何處,我乏了,明日一早來向我稟報。”

  ~~

  張商英官廨的守衛並不如何森嚴,只有寥寥幾個禁軍手持斧鉞侍立在門外。

  趙嵩與賀重寶到了相府的時候,門房已經睡下了。

  朝中人都知道相府的規矩,無早朝時的每日上午,張相都會去尚書省視事,或是入宮至資政殿等待官家召對問政。

  午後在自家官廨議事,申時後,若非緊急,便不再見客。

  聽見門外亥時還有人前來叫門,門房心中不快,應了一聲,披著個絮衣,趿著鞋開了側門。

  眯起眼睛打量了一番叫門的賀重寶,倒是個生人,更是有些不耐煩。

  “何處野廝,可知道這是何人官廨,敢半夜來驚擾,還不快滾。”

  朝中三省六部大吏之中,別說沒有如此年輕的,門外的賀重寶還是一副武人裝束,一旁的趙嵩更是身著布衣,全沒有一點官老爺的樣子。

  兩人身後街面上停的車駕倒是豪華,想是哪家的仆役,找錯了門。

  趙嵩伸手遞過去一貫通寶,笑了笑說道:“都亭驛來的,有要事見張相,多有打擾。”

  說罷還不忘伸手指了指賀重寶腰間的金牌符。

  那門房皺了皺眉,伸手接了通寶,轉身扔進了自己的屋中,“可有名刺和帖子?”

  “來的匆忙,未帶這些身外之物。”

  “等著。”說罷讓趙嵩二人進了門,在內側屋簷下等。

  “侯院公,外面來了兩個都亭驛的遼人,說有要事急著與相公稟報,可讓他們進來?”

  一身穿交領錦衣的老者坐在案前,手中端著本志異故事,正看的津津有味,邊看還不忘捏兩個糖漬的梅子塞進口中嚼著。

  “遼人?都亭驛之人,不去找鴻臚寺,反而來找相公作甚,他們可說了是何事?”

  “隻說事重大且急,不曾言明,也未帶帖子。”

  侯院公戀戀不舍的放下手中的書,雙手拍了拍,還不忘將手指上的糖霜在案上的絹布上擦了擦。“帶路。”

  門房領著侯院公來到前面處,遠遠地就見趙嵩正盯著前院中的一處碑文看的入神。

  “二位可是遼使?”侯院公來到趙嵩兩人身後,執了一禮問到。

  “並非遼使,只是暫居都亭驛之中,我名叫趙嵩,這位是都亭驛遼使侍衛長賀重寶,見過張相。”趙嵩作揖還禮道。

  “錯了,我是這府上的院公,我家相公已經歇了,兩位深夜前來所為何事?不知明日一早可由我代傳?”

  趙嵩愣了愣,心道也是,張商英雖身後留了個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好名聲,但身居相位,如何也不該親自至大門迎人。

  “確有急事,事關檢校太尉,還有遼使遇襲之事,容不得明日再稟,還請院公見諒。”趙嵩說罷將耶律齊手書的信雙手奉上。

  “好,那勞煩兩位在客房稍待,我拿此信與張相稟報。”侯院公讓廊下的丫鬟把趙嵩兩人引到了前院的客房歇著,自轉去後院。

  一刻鍾後,侯院公推門進了客房“張相允了, 請兩位隨我來吧。”

  張商英的官廨並不算大,一大兩小三間小院,院中連池塘也無。

  侯院公帶著趙嵩兩人來到側院一間正屋中,推開門示意二人盡管自己進屋在蒲團上落座。

  屋內一名婢女剛續上了一炷香,一名老者披頭散發,閉目養神的在矮案後面坐著,口中輕聲唱著佛經。

  另有一人年紀輕些,約莫五十余歲的年紀,稍有白發,正在矮案上書寫。

  趙嵩進屋作揖還未張嘴,正在書寫的禦史中丞石公弼已經放下手中上好的毛筆,笑問道:“你可是韓國公主看上的駙馬?”

  趙嵩一愣,面前這人消息如此靈通,今日才定下的事竟然晚間已經在開封府傳開了。

  “是,晚輩趙嵩,見過兩位相公。”

  張商英睜開雙眼,眼球已是渾濁的有些泛黃,揮了揮手,示意趙嵩坐下答話。

  “何事半夜來尋老夫?不知與他國一應事務都要經鴻臚寺通傳?”

  “事出緊急,檢校太尉童貫私調禁軍,今夜要在城外坑殺京城守具所囚徒。我已讓人去城西漏澤園攔下,拿了行私刑的禁軍,還請張相做主,見證此事。”

  “你與童貫有仇怨?你和親之事還未妥當,為何要管這閑事?”

  “不瞞相公,那囚徒正是我的兄弟。”

  “我身為尚書右仆射,隻除政弊,不問軍事,他童貫行事與我何乾。”

  “童貫一心想要挑起與遼國邊事,指使雄州軍士截殺遼使,若張相不及時製止,戰事一起,百年之盟毀於一旦,到時候哪還有政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