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收到大秦位面秦始皇的萬金催更打賞,附加消息:……”
“您收到大漢位面漢武帝的萬金催更打賞,附加消息:……”
林晨發布視頻沒多久,就收到叮叮當當的系統提示聲音。
他眼前一亮,收米的時候到了啊。
秦始皇的要求很簡單,讓林晨多給一點實用的技術。
畢竟現在大秦剛一統,百廢俱興,唯有實用,才能穩固統治。
林晨思考了一下,覺得煉鋼方法可能比較適合,就把相關資料發給秦始皇,還有後世改良的一些農具製作方法也給了他。
漢武帝的要求和秦始皇類似,畢竟兩人相差不過百年的時間,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開發江南。
林晨把給秦始皇的煉鋼方法和農具製作方法,同樣給了他。
這波是一魚雙吃,秦始皇摸電線,贏麻了!
劉備的要求是,想知道自己以後的事情。
這個簡單,一本三國志,就能滿足他,想著不能虧待劉皇叔,林晨把那套農具製作方法第三次送了出去。
李世民想知道日本的情況,以及如何進行大航海。
這不巧了麽,之前給朱元璋的洋流圖和世界礦產資源圖,再次利用上了。
至於李隆基表示,他準備除掉安祿山,請求未來幾個月的視頻中不要出現安史之亂。
林晨這才知道,原來自己這個世界一天,在古代就是一個月,幾天不發關於安史之亂當然沒什麽。
雖然只有這一個要求,林晨還是找了一本新唐書給李隆基,讓他知道自己搞出來的安史之亂到底影響多大。
趙光義想要富國強兵之策。
看到這個要求,林晨倒是有點犯難了。
根據歷史書所說,宋朝最大的問題是,冗官冗兵冗費。
宋朝因為重文輕武,對文臣的優待,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他們搞出了一個特奏名制度,特奏名是針對多次參加科舉考不上的人,在累積一定次數,達到一定年紀,可以通過附加考試,賜予同進士出身。
因此南北兩宋進士總數達到了驚人的十萬,明朝進士數量不到兩萬五千人,清朝不到兩萬七千人。
除這些人之外,朝廷還給一些朝中大臣的子孫恩蔭官。
朝廷的官位是有定數的,要當官的人卻那麽多,因此大宋給那些沒有實權的人授予散官。
散官也要發俸祿,宋朝的俸祿之高,能讓明朝的官員饞哭。
以縣官為例,宋朝七品縣令年薪加補貼折合白銀一千多兩。
明朝七品縣令,年薪九十石,按照朱元璋指定的標準,一兩白銀換一石米。
宋朝官員俸祿是明朝的十倍還多!
除了冗官之外,就是冗兵。
仁宗時,全國軍隊數量達到了一百二十多萬,其中禁軍八十二萬,這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的由來。
禁軍工資俸祿加兩世,一年折合白銀將近三十兩。
單單禁軍,一年就需要兩千多萬的支出,全國軍隊加在一起,差不多要達到三千多萬。
養這麽多的軍隊和官員,冗費的問題自然就出現了。
這三大問題,直接導致宋朝深陷泥潭,一直爬不起來。
林晨將查到的三冗情況,發給了趙光義,如何富國強兵,想必他心中也有數。
宋仁宗沒有打賞,林晨有些驚訝,不是說他這個人對人挺好的麽?
好在這個時候,趙光義發來消息,仁宗還沒有親政,手中沒有權利,也沒有辦法打賞,希望上仙不要怪罪。
林晨這才明白怎麽回事,仁宗此時還不如劉備。
劉備雖然隻佔據幾個城池,可自己能說的算,宋仁宗完全就是一個吉祥物啊。
林晨將仁宗一朝的文臣武將堪用之才得名單,發給了趙光義,讓他轉給宋仁宗。
看著這個名單,趙禎感動的不行,雖然裡面一些人趙光義都已經跟他說了。
可這是上仙惦念他,讓太宗轉發的。
他真的我哭死。
“禁軍在你手中達到了八十余萬,全國兵力一百二十余萬,你怎麽解釋?”
可還沒等他哭,接著收到了趙光義轉發的三冗問題。
“太宗,您說的我並不知情,況且災荒之年,將流民納入軍隊,也不是本朝獨有,古來有之。”
趙禎有些懵了,我還沒有親政呢,你總不能因為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怪罪我吧?
再說了,就算事情發生了,將流民納入軍隊,也是自古就有的傳統。
看到趙禎的回復,趙光義一愣,對啊,自己這孫子還沒有親政呢。
一想到他的廟號是仁,趙光義多少明白了。
肯定是趙禎心慈手軟,出現災年有了流民,下面大臣一忽悠,他就將一部分流民充入軍隊中了。
“我不是在怪你,只是那麽多的軍隊,每年要消耗幾千萬貫的錢糧不說,這也導致軍隊兵源良莠不齊。”
“若是朝廷不加以重視,好好訓練,長久以往,戰鬥力可想而知。”
“我估計後世軍隊戰事不利,於此有很大的關系。”
趙光義籌措了一下語言,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太宗教訓的是,孫兒以後一定注意加強軍隊的訓練。”
趙禎心說, 當初太祖留給您的禁軍戰鬥力那麽強,您不是照樣吃了敗仗。
當然這話是斷然不可能說出來的,否則的話,太宗沒辦法對付自己,搞不好自己老爹要倒霉。
“孺子可教也,我這裡有上仙給的大宋一些問題。”
“士兵太多是一方面,還有就是特奏名錄取的進士數量也太多,咱們大宋官位有限,很多人都是隻拿俸祿的散官。”
“不過特奏名乃太祖所創,朕也不好修改,你可有什麽好辦法麽?”
趙光義看到趙禎的回復,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小子的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接著又問道。
“回太宗,太祖也是好意,畢竟黃巢就是落第秀才。”
“孫兒想著,是不是可以給他們找些事情做,比如官府在各地設立書院,讓這些人前往擔任先生。”
“或者,咱們大宋一直重文抑武,也可以讓這些人前往軍隊,教授士兵讀書識字,讓他們知道禮義廉恥、忠君報國。”
趙禎顧忌趙光義的面子,沒說重文輕武。
“言之有理,讓這些文人多培養一些讀書人,也是一件好事。”
聽聞此言,趙光義眼前一亮,文人看不起武夫,無非覺得他們沒有文化。
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教授這些武夫讀書識字不就好了。
此外,大宋以後也是要進行大航海的,等大宋地盤多了,這些官員也不算什麽了。
至於說三冗問題,在自己這個時期還沒有出現,倒也不必過於擔心。
至於自己好孫兒那個時代,這不是還有上仙在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