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的時候,想必觀眾們你們都已經知道了。】
【這位大明最後的忠臣。】
【想要拯救大明正統的的忠臣良將!】
【正是中亞地區歷史上著名的征服者!】
【帖木兒,俗稱跛子帖木兒!】
明朝。
朱元璋在看到帖木兒這個名字之後,先是一愣。
然後突然笑了。
朱元璋還當是誰呢?
原來是帖木兒這個人。
朱元璋對帖木兒和他創立的帝國還算熟悉。
他給大明進貢了不少的貢品。
表現的還是比較恭順的。
在洪武二十年的時候,帖木兒就派人過來進貢。
是第一個承認大明為中華正統的西方國家。
帖木兒還寫了一些跪舔的書信,朱元璋也收到了好幾封。
不過朱元璋也知道,帖木兒是狼子野心之輩。
和大明交好,也只是為了取代蒙古人在草原的統治。
不過畢竟他遠在天邊。
對自己的大明應該是不構成威脅。
所以一直以來,朱元璋對帖木兒也沒鬧什麽矛盾。
各過各的日子!
他帖木兒願意給個面子,給朱元璋的大明朝貢。
算是不錯了。
朱元璋也沒真的把他當成大明的從屬。
而現在天幕竟然說帖木兒,是大明最後的忠臣?
還要發兵幾十萬來討伐叛亂的朱棣?
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哼,朕當是誰呢?原來是帖木兒這個野心家。”
“他如果真的發兵幾十萬,來進攻朱棣的話。”
“那我看拯救大明匡扶江山,只是一個名頭。”
“他的目的,怕是想要學那蒙古人,再次入主中原吧?”
理論上講。
萬裡之遙,過來就是白送。
當年的耶律大石何等人物。
東征金國還不是不了了之?
不過朱元璋仔細一想。
感覺如果真的按天幕所言,帖木兒起兵40年從無敗績的話。
那此獠倒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畢竟別的國家不說。
像察合台、金帳這些蒙古人留下的汗國,他們的戰鬥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可以確認,帖木兒確實很能打。
並且兵力雄厚。
如果他打著討伐叛賊朱棣,恢復正統皇帝的旗號來進攻大明的話?
說不定還真的能夠籠絡一些人心?
朱元璋思考著自己知道的局勢,打算近段時間多派人去了解帖木兒那邊的情況。
不得不防啊!
……
天幕
【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造反成功之後。】
【帖木兒覺得征服明朝,重現蒙古帝國榮光的機會到了。】
【啊不好意思,是效忠大明正統,拯救大明河山的機會到了。】
【帖木兒召見明朝使者,宣布:】
【你們大明的豬可汗叛父害侄,是一個大混蛋!我要去討伐他!】
【經過多年的準備,帖木兒率軍二十萬,號稱七十萬!發動遠征!】
【只不過在半路上,帖木兒病死,臨終遺言:不要向敵人示弱!拿緊你們的……劍!】
【但很顯然,帖木兒的兒子們對遠征大明不感興趣。】
【所以帖木兒和他的繼任者們,沒有達成拯救大明江山的目標。】
……
看到天幕說帖木兒死在了半路上,朱元璋是松了一口氣。
畢竟老四造反是老四的事。
如果讓外族趁虛而入,那可就真的是個大問題。
雖然朱元璋對自己兒子的軍事能力,以及大明士兵們的戰鬥力有信心。
但畢竟天幕也沒交代,朱棣到底是怎麽上位的。
萬一朱棣和允炆的內戰,打了個兩敗俱傷?
最後讓外族蠻夷給摘了桃子?
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
現在看天幕說帖木兒死在半道上。
無論其到底打不打得過,最起碼大明是免去了一件大麻煩。
天幕。
【這就是網絡上所謠傳的,大明忠臣帖木兒,討伐叛賊朱棣的故事。】
【帖木兒以朱棣這個叔叔,欺負自己的侄子,搶了皇位為理由討伐朱棣。】
【但回旋鏢很快就來了。】
【帖木兒死後,國家也陷入了內亂之中。】
【最後同樣是帖木兒的四兒子沙哈魯,擊敗了他的侄子,成為了帖木兒帝國的統治者。】
【同樣是四叔搶了太孫的皇位。】
【而我們的永樂大帝朱棣,也發揮了讓大家樂一樂的精神,送去了書信一封。】
【“爾從子哈裡鎖魯檀(蘇丹),實爾懿親,當務敦睦,宜信朕言,恪遵所命勿替。”】
【朱老四教導沙老四,要叔侄友愛,不要以大欺小。】
【只可惜,這封信送到的時候,沙哈魯那邊應該沒什麽侄子給他叔侄友愛了……】
【這就是歷史有趣的地方了。】
天幕視頻到此結束。
而彈幕也紛紛為這一有趣的歷史典故而瘋狂湧出。
《朱棣教叔侄友愛?把爺給逗樂了!》
《有帖木兒此等忠臣,太幸運了,大明!》
《鐵杆精羅+精明,真正的做了實事的精羅,真正的做了實事的精明。》
《之前看有人說過,帖木兒是鐵杆精羅和鐵杆明粉,我還不信,但現在我信了。》
《說真的,帖木兒如果打過來的話,你們說朱棣能扛得住嗎?》
《呵呵!帖木兒來了,朱棣給他頭套薅一地!》
《真當永樂大帝是吃翔的啊?》
《可惜了, 帖木兒如果過來的話,朱棣估計可以把他抓到北京去當一個北京舞王。》
《饒了他老人家吧,七十歲了,瘸了一條腿還跳舞?》
《我承認帖木兒也很強,但他來了只能送人頭。》
《朱棣!永樂大帝!大明最會打仗的皇帝!給你開玩笑呢?》
……
明朝。
朱元璋看了這段關於朱棣與帖木兒之間故事的天幕視頻之後。
心裡依然對朱棣篡位耿耿於懷。
不過火氣是稍微小了一點。
畢竟朱棣沒有把大明的江山給白白送出去。
“永樂大帝?”
“難道老四這家夥造反之後乾的還行?”
“不行!我知道老四有能力,但造反就是造反!”
“朕不給老四的,老四不能搶。”
……
秦朝。
嬴政笑了,不屑的笑了。
在一開始的時候,看到後世的大明統一了華夏大地,意味著大秦沒有延續到千年之後。
嬴政是有些惱怒的。
但剛才三國時期的鋪墊,讓嬴政多少有了一些心理準備。
可能讓大秦千秋萬代,終歸只是奢望?
所以看到大明王朝,確認大秦沒能千秋萬代之時,嬴政還是壓製住了自己的怒火。
而看到後面。
看到那後世取代了大秦的大明王朝,竟然是開國皇帝去世之後,二代就把江山給敗了出去!
更是讓嬴政對後世的王朝不屑一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