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1978開始追風逐浪》第六章 記不起內容,隻記住名字有用嗎?
  頂著油燈,趴在老三看書用的木箱上,宿建平醞釀了半天,結果一個字也沒寫出來。

  失策了!高估了自己的記憶力。沒有外掛和金手指,書好像抄不出來啊!

  好歹也是科班的中文專業出身,宿建平本以為自己不說對當代文學耳熟能詳吧,最起碼也能記個七七八八,主要學的不就是這?

  現實卻是是一部完整的小說他都沒記下,腦海中有的就是那些書名和大致內容。

  還抄個毛線書,光憑著名字和大致的內容,能掙來稿費?

  沒有鱉出一個字的宿建平,最後只能無奈的吹滅油燈躺回炕上睡覺!

  抄書大業就這樣胎死腹中了?躺在炕上的宿建平輾轉反側,左右是睡不著覺。

  翻了幾次身後,他又點起了煤油燈,拿著老三寫字用的草稿紙發呆。

  盯著草稿紙看了半天,沒有從中看出吃人二字,不過他倒是想出了點眉目。

  記不起具體內容就記不起內容吧!好歹還能記得名字和一些經典小說的基本框架和故事核,這比完全的原創要容易一些。

  風口就在眼前不搏一把單車變摩托,實在是不甘心啊。這麽說來,自己也不是完全抄書,怎麽著也算半個原創吧?如此抄幾本書,對真正的原作者負罪感好像也能少一些,咱可沒有把你的飯碗搶光,還是給你留了一口飯的。

  有了想法後,宿建平開始認真思考起接下來的創作方向。

  今年以及接下來兩三年最流行的風口應該是傷痕文學,筆墨當從時代,不符合時代的作品注定是難以出頭的,作為一名要靠寫小說掙快錢的人,更是得緊跟時代潮流。

  《班主任》《傷痕》?這兩本小說應該是不能抄,估計它們都已經發表或者是在發表的路上了。除了這兩本以外,能記得的傷痕小說好像沒幾本了。

  主要是這波風口太短暫,到了80年以後由於大風口的變化,傷痕小說很快被主流拋棄,成了時代的塵埃。雖然跟風的傷痕小說並不少,但能被寫進當代文學史教科書的實在不多,遠沒有先鋒文學和尋根文學那影響樣長久!

  《靈與肉》?能記得的好像只有這一部,要不抄這個?

  想了想,宿建平艱難的放棄了。好像這部小說是有原型人物的,張先亮之所以能寫出這個作品,是因為原型人物就生活在銀川。

  再說這個故事離自己一個農村青年太過遙遠,以自己的身份寫出這麽一個故事,是很難自圓其說的。

  想到自己的身份,宿建平突然發現好像傷痕文學並不適合自己?傷痕是人家城裡人受迫害下鄉受的傷,咱農村青年有資格傷痕嗎?

  就沒有一部符合自己身份的傷痕可抄?注定要與這個風口無緣了!

  不對、咱也受過傷啊!被身為知青的未婚妻拋棄算不算?

  剛從高中畢業的時候,由於前途太過光明,村裡將知青點的女知青李雪源介紹給了宿建平。

  一個是落難的城市女知青,一個是前途光明優質農村青年,從年齡到相貌兩人都很般配,很快這門親事就定了下來。

  結果風雲突變,知青回城的政策松動,宿建平的前途變得暗淡無光,李雪源在77年初的時候回城探親,一去不回,在年中的時候還是家裡人過來幫著把戶口遷了回去。

  對於李雪源這人,原主的記憶倒是很深刻,好像人長的挺漂亮,再就是家庭條件可以。

  所謂的家庭條件可以在現在的宿建平看來,其實也一般,不就是父母是省城石油化工廠的雙職工嗎?又不是領導幹部子弟,失去了就失去了,大丈夫何患無妻?

  事實上真正的大領導幹部的子弟,即使落難成了知青,也不會和普通知青一樣的待遇,燒冷灶搞感情投資的意識農民和基層幹部們也被熏陶過。

  寫自己被回城女知青拋棄的故事?這是反向傷痕啊!如此逆潮流的作品,怕是不會被發表。

  變變思路,咱不能寫被拋棄,得寫雙方是有愛的,只不過是被時代傷害,最後一對深愛的人無奈分離。

  無奈分離?好像有一個很有名的電影,對、伊朗電影《一次別離》的名字就很好聽,可以一用。

  《一次別離》名字就這麽愉快的決定了,一部好的小說,必須要有個好名字,這是成功的第一步。

  具體的故事怎麽發展?構思了一會之後,宿建平不由的想到了《一次別離》的電影內容,別說、這部電影的故事核貌似是能夠借用的。

  咱不寫什麽狗屁倒灶的分手,這玩意太過老套和爛大街,衝突也不夠。咱就直接寫離婚。好像截止現在,國內還沒有一部以離婚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啊?這就叫蠍子拉屎獨一份。

  從城裡來的女知青與農村青年相互欣賞墜入愛河,兩人結婚生子。 後來政策變化女知青可以回城,但他在村裡的丈夫沒法回城,當下很多城市的回城政策好像就是這樣,所以從事實上來說是符合的。

  女知青為了回城,在家人的建議下,選擇與丈夫離婚,帶著兒子到城裡去上學。丈夫受家庭和社會環境以及自身深愛著女知青的影響並不想離婚,最後兩人在公社打官司離婚。

  基本的故事核這不就有了?剩下的就是結構和寫作語言的處理。

  結構首先不能太平,人物得有變化,要突出每個人的複雜性。比如女知青這塊,不能簡單的將其處理成為了回城不擇手段的人,得讓她有愛,要將其在時代洪流下的無奈顯現出來,這不就是傷痕?尤其是結局不能一離了之,這太簡單粗暴了,如此收場有人回跳腳的。

  文學語言上不能陳舊,太過老套就沒特色,是不能讓編輯們眼前一亮的。咱得搞點出奇製勝的特點出來。比如將敘事的時間線打亂,借鑒一點意識流和魔幻現實的敘事語言。

  太過意識流也不成,國內沒有意識流文學的基礎,寫出來之後不光讀者不接受,有著文學審美的編輯也接受不了。咱就是玩個概念,又不是真的搞文學創作,有那麽點意思就行。為了掙錢認死理可不成。

  結局就弄成開放式的,兩人離婚後一年,男主人公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和一家三口的合影,坐上了女主角所在城市的火車,在火車上讀著女主角寫的信?這個處理應該是能讓當下掌握話語權的主流接受吧?

  抄個書還抄的如此小心翼翼瞻前顧後,果然不是一個真正的作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