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帝國之虎視天下》第40章改革軍製
  最後朱高煦還是出聲應了下來,跟著小福貴出門,上了馬上,錦衣衛打架著馬車返回皇宮中。

  車廂內小福貴,朱高煦兩人面面相對,一時之間車廂內氣氛莫名起來。

  最終還是朱高煦率先出聲,打破了車廂內詭異的氣氛,說道:“福公公,那個朝廷上和皇上打算怎麽處理我和部下?”

  小福貴看了看朱高煦,道:“朝廷上文武百官和閣老們都是主張嚴懲逆黨王斌、朱暄等人。”

  皇上仁慈,只是把逆黨王斌、朱暄等這些人關押進錦衣衛詔獄內,免去死刑,待在監獄裡總比去死好了。”

  朱高煦聽到自己的這些部下免去死刑後,臉上緊張之色松了一大半,以為自己的這些部下全部被處死了呢!

  對著皇宮方向,下下跪行禮多謝宣德皇帝高抬貴手,不殺之恩!

  馬車一路行駛進入皇宮內,馬車停了下來,小福貴走下了馬車,向著禦書房方向走去,身後跟著朱高煦。

  一行人走了幾分鍾,很快就來到了院子裡,小福貴抬腳走進房內,朱高煦站在門外停頓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氣定了定神,也抬腳走進房間內。

  倆人來到了禦書房內,朱高煦見到宣德皇帝躺在椅子上,下跪行禮口呼罪民朱高煦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宣德皇帝微笑著說道:“二叔,平身吧!”

  朱高煦聽後,站了起來有點局促不安地看著宣德皇帝。

  宣德皇帝看見自己這個便宜二叔這般的緊張,不由說道:“二叔,朕此次叫你來是想和二叔說一說心裡話,那你看看桌子上這些奏折都是朝廷上文武百官上奏勸朕嚴懲的奏折。”

  二叔,你要不看看?

  朱高煦聞聽此言,更加的緊張了,來到桌子上拿起一個奏折看了起來。

  宣德皇帝就靜靜地看著,眼前這個二叔朱高煦不斷著翻看著桌子上這些奏折。

  越看越緊張起來,額頭上已經流出來了冷汗。

  朱高煦看完後,當及叩首道:“臣罪該萬死,惟聽陛下處置!”

  宣德皇帝說道:“朕就放過二叔一馬,二叔只要安心休息,等到了時機朕就給二叔尋一個封地,讓二叔你自己去開疆擴土,打下來多大都是二叔的,朕分毫不取!”

  朱高煦聽到宣德皇帝這般話,有點將信將疑,不過自己不被繼續追究責任那就好了。

  後面宣德皇帝說的那些話,聽聽就好了。

  秦始皇和漢高祖倆人好不容易這才把周朝實行的分封製給改為郡縣製,現在宣德皇帝輕飄飄的說要給封國給自己,很大概率就是忽悠人的。

  想想商鞅和跟著漢高祖打天下那些異性諸侯王的下場就知道了。

  想分封製那不可能,歷史已經證明了分封製已經不適合大一統王朝了。

  除非你想自己的國家經過幾代人之後,迅速進入春秋戰國時期那種分裂模式。

  但凡是正常的皇帝都不想自己的國家被搞成春秋戰國那種狀況。

  宣德皇帝一看自己這便宜二叔的表情就知道其不相信自己的話,不過自己也不在意這些,到時候就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宣德皇帝囑咐了一下,讓其安心在府邸休息,後便揮了揮手讓其回去。

  朱高煦見狀便告退出去,小福貴囑咐門口的太監讓其代替自己送朱高煦回去府邸中。

  小福貴看著朱高煦消失在院子內,轉身回去禦書房中,就見到宣德皇帝也走了出來。

  小福貴道:“皇爺,我們去哪?”

  宣德皇帝邊走邊道:“去幹清宮,把閣老和英國公張輔都叫過去。”

  小福貴示意一旁的小太監快去。

  小太監連忙點頭,跑開了。

  宣德皇帝率領著眾人走了幾分鍾來到乾清宮內,宣德皇帝坐在上首,靜靜地等待著眾人的到來。

  內閣眾閣老是最先來到的,距離最近,其次是英國公張輔。

  宣德皇帝見到眾人都到齊了,便說道:“此次朕叫諸位愛卿前來,是想對軍製調整一下,讓各位愛卿參謀參謀一下,查漏補缺。”

  眾人隻好點了點頭,答應下來。

  宣德皇帝說道:“朕仔細研究之前我軍作戰的戰報,發現若是該軍隊的總旗身亡,他麾下的士卒損失就會遠超其他部隊。這應該是由於失去了指揮人員導致的。”

  所以朕想要確立軍階補替制度。將總旗及其以下的小旗同一上司的同職位之間進行排名。

  比如說總旗陣亡,則其麾下的十名小旗中排位最靠前的負責接任總旗職務,以此類推。”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實行衛所兵製,幾個府為一個防區,設衛,衛的主官為指揮使。衛以下設千戶所、百戶所,所的主官為千戶、百戶。

  兵數大抵以五千六百人為衛,一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一百十二人為百戶所。

  百戶所有總旗二,各轄五十人,小旗十,各轄十人。兵士稱“軍”,世襲當兵,另編軍籍。

  宣德皇帝這小小的改變也會提高麾下士卒的戰力,宣德皇帝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麾下的軍隊還有何可以改進的地方。

  以前他已經改進了裝備、思想凝聚力,現在他又準備改進一下指揮系統。

  這事其實很簡單,在場的所有人稍微思考了一下就明白這種小調整的好處!

  英國公張輔大喜道:“皇上,此法大善!如此一來我軍麾下的士卒再也不用擔心長官身亡不知該聽從何人的問題了!”

  而且擴軍和軍官的提拔也省了不少的功夫。”

  英國公張輔畢竟是領兵之將,他對於這件事的好處了解無比。

  眾閣老也都點點頭,確實,此事有利無害,而且還能激起軍中將領之間的競爭力,誰都不願意同是小旗卻總被別人壓一頭。

  閣老楊榮道:“不過,皇上這些人該按照什麽標準來進行排行?”

  閣老楊榮一下子就考慮到了問題的關鍵。

  宣德皇帝道:“這個簡單,底層的軍官不需要什麽能力,能打就可以了。就先按武力排行,日後再根據戰績來進行排序。”

  宣德皇帝不假思索道。

  眾人聽聞後極為讚同的點點頭:“皇上所言有理。”

  宣德皇帝見到眾人對此沒有什麽反對,宣德皇帝又道:“剛剛我說的是對於軍隊管理的改進,既然你們沒意見!”

  那麽我們就來繼續討論討論對於軍製的改革。”

  眾閣老聞言眼睛一眯,他們知道重點來了。

  之前說到替補問題之時,眾人就知道宣德皇帝又要作妖了。

  招這麽多人前來,絕不可能僅僅是改良軍功制度這麽簡單。

  朕想建立醫院研究所,研究關於瘟疫的防治辦法。

  以及地方惠民藥局都要改變一下!

  百姓們容易得的病無非就那幾種,太醫院的太醫們將這些病例整理起來,將基本的醫治方法先交給大明各地方的惠民藥局提領和官醫們。

  讓其試一試效果怎麽樣?

  至於醫不好或者說是其他的疑難雜症,就可以到省會城市中的惠民藥局那裡看看,那裡宣德皇帝準備安排一些在民間征召的醫術高超的中醫。

  若是還治不好,就直接來京都這裡治療吧!

  京都這裡的太醫們總能解決了吧?

  歷史上明代瘟疫其集中於明後期,以崇禎朝最烈,這是小冰期肆虐以及政府賑災機制崩潰的結果。

  崇禎九年(1636年),鼠疫開始在陝北的榆林、延安肆虐,但由於陝西已經人口流散嚴重,鼠疫並沒有大規模蔓延到關中地區。

  崇禎十三年(1640年)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則是瘟疫在華北毀滅性席卷的五年,尤以河北最為嚴重。

  崇禎十六年,(1643年),京師大疫,死者在20萬人以上,而當時北京人口為80萬到100萬,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死於鼠疫。

  差不多京都百姓家家掛白陵!

  前些年很火的歷史電影《大明劫》,就描述了當時華北鼠疫蔓延的慘狀。

  這裡,我們就要講明末瘟疫中湧現的一位名醫——吳又可,也就是《大明劫》的男主角。

  按照影片裡的說法,吳又可的《瘟疫論》所記藥方“達原飲”對於抗擊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做出了貢獻。

  明末鼠疫時,醫生們使用傷寒法治療,即張仲景流傳下來的方劑,往往無效。

  這說明兩個問題,其一是傷寒法過去長時間內是有效的,其二,漢末大瘟疫在內的舊時瘟疫應當並非鼠疫,因此傷寒法對於鼠疫的效用有限。

  江蘇吳縣名醫吳又可面對崇禎後期瘟疫在華北瘋狂爆發,甚至蔓延到南直隸地區(現代的安徽和江蘇)。

  瘟疫爆發時“一巷百余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的慘狀,深有感觸,寫下了醫學名篇《瘟疫論》。

  吳又可認為,瘟疫非風非寒,非暑非濕,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於天地間存在有一種異氣感人而至。

  吳又可在《瘟疫論》中指出,雖然張仲景《傷寒論》中提出時行之氣有傳染之說。

  但據實際情況,有時行之氣未必有疫,故而時行之說不可使人信服。

  人之是否得疫病,是由於厲氣所致。厲氣是雜氣中之一,每年都存在。

  疫氣的存在盛衰多少,與地區、四時與歲運有關。感受疫癘之氣之後,可使老少俱病。

  這是在張仲景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瘟疫的傳染性,並猜想到了病原體的存在,比歐洲要早近200年。

  列文虎克在17世紀就發明了顯微鏡並發現了微生物,然而歐洲仍然到19世紀才提出病原體學說。

  首先提出微生物導致疾病的醫生塞麥爾維斯,甚至被當做精神病不被認可而抑鬱自殺。

  列文虎克在17世紀後期就發明了顯微鏡。

  由吳又可的研究觀之,如果沒有清朝的閉關鎖國,顯微鏡快速流傳到中國,中醫是有可能自發發展出近現代醫學體系的。

  吳又可又明確指出,瘟疫由口鼻侵入,通過呼吸傳播,強調與病患隔離的意義!

  並發明了治療鼠疫頗有療效的“達原飲”,成為中國溫病學的開創級人物(溫病,即瘟病也)。

  到1644年,清軍南下,吳又可因拒絕剃發,遭到殺害,妻兒隨之自盡。

  但他的醫學成果,在清代得到葉天士、薛生白等人的傳承,發展成為完整的溫病學體系,中醫在清末鼠疫流行時與西藥一同發揮了重大作用。

  清末大鼠疫爆發於雲南,而傳染到世界各地,但中國死亡200萬人,而印度死亡多達900萬。

  所以為了以防萬一,宣德皇帝便想建立疾病研究院,研究瘟疫這些傳染性疾病防治之法。

  各位愛卿,你們覺得可行否?

  在坐眾人整齊劃一的點頭答應,跟誰過不去,別跟自己的小命過不去啊!

  瘟疫可不管你是百姓還是高官, 一旦不小心傳染上了瘟疫,那你基本上就是涼涼了。

  除非你是張仲景這種神醫才有的救,明朝最出名的神醫李時珍還沒有出生呢!

  行既然各位愛卿都同意,那就讓太醫院的院使來做這個疾病研究院的醫長好了。

  自行招募人手,組建疾病研究院。

  中醫太過複雜了,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沒有十年以上的積累是不可能的。

  但是宣德皇帝換了個思路,另辟蹊徑。

  給醫生們提了個建議,就是

  閣老楊榮出聲說道:“啟稟皇上,臣認為刑部尚書胡濙更適合做這個疾病研究院院長。”

  宣德皇帝挑了挑眉頭道:“說一說理由?楊閣老!”

  閣老楊榮,道:“回皇上,刑部尚書胡濙乃是醫家之人,著有醫書《衛生易簡方》《芝軒集》《律身規鑒》等。”

  宣德皇帝道:“可以,那就讓刑部尚書胡濙任疾病研究院院長。那刑部尚書位置由誰來擔任?”

  內閣首輔楊士奇道:“皇上,兵部侍郎陳山,為官清廉可堪當大用。”

  行,下旨兵部侍郎陳山升任刑部尚書!

  宣德皇帝轉頭對著一旁的小太監說道:“去把八部尚書叫過來。”

  小太監點頭,出去叫人去了。

  宣德皇帝又說道:“在太醫院下設置一個軍醫院,招收軍醫也叫醫務兵。”

  按照宣德皇帝的計劃,讓太醫們在學堂或是民間招聘識字之人,高薪聘請他們作為學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