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女君記》第14章:李繼隆和楊8妹
  十一月又稱為冬月,意味著隆冬來臨。因為真正地入冬了,天氣逐漸變冷,氣溫驟降,早上寒霜凝冰,寒冷的北風呼嘯著吹過大地。此時,宮女們即使是在有無限銀絲碳供應的坤寧殿,也開始穿上厚厚的棉衣在外殿擦拭地板。

  只聽得“嘩啦”一聲,就知道皇后又砸東西了,眾人只有把頭低的更厲害,唯恐觸了這個主子眉頭。

  “娘娘,我的三姑娘,您息怒。”這一聽就是皇后的乳母常山郡夫人康氏再勸了。

  李皇后不過二十二三歲,正是如花好年紀,鵝蛋臉,丹杏眼,櫻桃小嘴。很符合當下人的審美,但是架不住此刻面含怒色,再好的顏色也減了三分。

  “官家對我有幾分恩寵,嬤嬤您自然是清楚。現在竟然連哥哥也為了一個外人來難為我。”李皇后說著,眼淚簌簌留下來,“到底我跟他不是一個娘肚子裡出來的。他怎麽會真心為我考慮呢?”

  康氏看了一眼四周,確信周圍都是信得過的宮人心腹,這才柔聲勸道:“我的好聖人,您可千萬不能這樣說。老奴雖然不過問政事,但也知道咱家大郎君深得官家信任,是您在宮外最得力的依靠。您又怎麽真能因為一個外人而和自己的親兄長離了心呢?”

  她這話說的沒錯。開寶八年晉王妃符氏去世,趙匡胤長兄為父為弟弟趙光義選聘李處耘女李深秀為王妃。不巧納幣時,趙匡胤駕崩,趙炅作為弟弟和繼承人必須守孝。直到太平興國二年七月方才入宮,初封德妃。當時宮中孫貴妃有寵,是以雖然禦史李至上疏,認為李妃乃太祖先帝冊立之正嫡,不該居於妃妾之位,趙炅也充耳不聞。

  也就是在這幾年間。李深秀生有一個兒子,卻不幸夭折,受到后宮嬪妃們的欺負。

  但是后宮畢竟與前朝還是有關系的。李處耘雖然已經去世,李繼隆卻早年憑借恩蔭補官,在先帝時參與攻滅南唐、北漢。並在第一次幽州之役中頗有斬獲,成為那一次潰敗宋軍忠保全有生力量最多的主要將官,受到趙炅大力褒獎,以功授鎮州都監。

  具體來說,北漢滅亡後,李繼隆作為先鋒參加了第一次幽州戰役,與郭守文領先鋒軍擊破遼軍數千人。包圍幽州時,又與郭守文擔任先鋒,敗遼軍於湖翟河南。此時,高粱河之戰中趙炅受契丹名將耶律休哥的反擊,變身車神,宋軍遭遇慘敗,各路人馬都慌忙敗退,還有要擁立皇帝的。只有李繼隆所屬部隊且戰且退,安全撤離,耶律休哥看後也大吃一驚。

  當年,遼軍隨後轉入反攻,遼主派出耶律休哥和大將韓匡嗣帶領大軍直抵滿城。宋軍按照趙炅的部署分為八陣對峙,但有明白人提出八陣的部署力量過於分散,應該靈活機動,大將崔翰深知趙炅什麽德行,不敢表態。當時身為監軍的李繼隆當場表示“事有應變,安可預定,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

  有了李繼隆拍胸脯,宋軍於是大膽的做了違背趙炅那天才戰略意圖,靈活變陣,在徐河擊敗了遼軍。

  面對如此優秀的親戚將領。自知在軍隊威望遠不如其兄的趙炅自然要加以拉攏。這除了賞賜食邑和增加散光,那就只有把李深秀立為正宮了。

  於是開寶五年六月。趙炅趙告太廟正式冊立德妃李氏為皇后。

  李皇后自然也知道哥哥對於他的重要性,不過是跟心腹抱怨幾句,抹幹了眼淚,道:“兄長的意思,讓我勸說官家。那兩個公主去宮學讀書可以,但至少每三日回南宮一趟。但官家的心結在那裡擺著?我又不得寵,他如何會聽我的?”

  這事的確難辦,但是李繼隆難得提出請求,康氏思量片刻,沉吟道:“大郎君的書信,娘娘給老奴看了。那意思好像是要從八字上找原因,萬一哪位公主妨礙宮中貴人,自然不好久留。”

  李皇后冷笑道:“就算和我的八字不合,那還有孫貴妃,還有方妃……”說到這裡,她猛然醒悟,眼眼睛都瞪大了,跌足道:“哥哥真是糊塗了,這樣的主意也敢想。雖然家裡在太常那邊有點兒人。但是自古宮中有多麽忌諱,這個他也知道。當真是為了一段舊情,連整個家族都不顧了嗎?”

  這話康氏就不敢接了,只能道:“官家的意思是。先選伴讀,再定好講學,先生怎麽著也要十二月份再讓兩位公主入宮,娘娘還有時間想辦法。”

  李皇后歎息道:“伴讀定了,成國公主的是李繼捧的女兒李華孟,永國公主的則是楊業的八女兒,叫什麽來著。”

  此時,南宮正殿裡,趙邦媛不可置信,道:“讓楊八妹給我當伴讀,嬢嬢,您說的是真的嗎?”

  “什麽楊八妹?人家是有名字的,叫楊淮橘。”宋皇后心裡有事,沒好氣道。

  橘生淮南,倒是一個好名字,不一定是誰給取得。不過看著低頭不語的姐姐趙舜華,邦媛還是替她問了,“那李繼捧是什麽人?”

  宋皇后看過了準備好的拜師禮, 想著既然上學已經不可避免,就不得不多做些打算,解釋道:“難怪你們不知道,此人是今年才歸順大宋的。他本黨項首領、定難節度使李光睿的兒子,今年來開封府朝覲,授彰德軍節度使。其族弟李繼遷叛亂,自封定難節度使。官家自然要千金買馬骨,於是將他賜名趙保忠,冊封宥罪侯,賜第於京師,遷右金吾衛上將軍。不過他家兒女還是姓李,聽說挺有禮數的,夕顏和人家好好相處。”

  趙舜華忙行禮道:“兒謹遵嬢嬢教誨。”

  趙邦媛則抱著宋皇后,撒嬌道:“嬢嬢怎麽隻叮囑姐姐,也不吩咐我兩句?怎麽也得說不要惹事兒,好好讀書什麽的呀!”

  這些日子,她已經摸清楚了。宋皇后雖然對三個孩子都很疼愛,但趙德澤和趙舜華都是好幾歲之後才抱到嫡母這裡,對各自生母已經有了記憶。自然不如繈褓中就歸了她的趙邦媛親近。

  宋皇后沒好氣的,“你不惹事就已經是萬幸了,我叮囑再多有什麽用?我估計宮裡也是這個意思,才特地給你選個武將家的女兒。”

  我倒是願意,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楊八妹啊。

  ———

  李繼隆真是北宋初年第二批的名將。在數次對外戰爭中都取得勝利,而且提出了相當正確的建議。最後是神主配享真宗之廟的功臣,連寇準都沒這個待遇呢。

  其實李皇后是端拱二年封後,為劇情提前了。但李繼隆在兩次北伐中的戰功絕對是她的依靠,所以她不敢得罪李繼隆。

  ————

  繼續厚顏求推薦票,投資和打賞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