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讓大漢再度偉大》第四十三章 意與張純謀
  “你自己來的?不可能!是甄舉讓你來的吧?”

  劉順想要掙開張純的鐵掌,但卻掰不開其手指。

  “張國相可願相談?”

  張純本欲嘲笑劉順不過一小屁孩,但見其目光尖銳,遂緩緩松手。

  “有什麽好談的?”

  劉順拍了拍衣襟道:“張國相不願知道是何人指使的山匪嗎?”

  張純並沒有表現出驚訝或感興趣的神情,“就這事兒嗎?”

  劉順略感詫異,問道:“張國相不想知道?”

  “哼!”張純冷哼一聲,“就算知道了又如何?你能替老子殺人不成?何況,指使那群賊人的狗賊,老子也能猜到是誰。不是甄舉,就是那張炳!”

  劉順真是低估了張純的聰慧程度,又或者,是他太過高看自己。

  “看來張國相對於如何擺脫困境,心中已有定計。是小子多慮了,小子這就告辭。”

  說完,劉順對著張純一禮,轉身就要走。

  張純再次伸出大手,將劉順撈了回來。

  “來都來了,不如陪某多聊兩句。”

  劉順轉過身來,站住腳跟,“張國相想聊什麽?”

  張純眼中閃過寒芒,問道:“甄舉,還是張炳?”

  “張炳。”

  劉順的回答沒有任何遲疑。

  張純歪著頭,死死盯著劉順雙眼。

  “你小子沒有扯謊。”

  劉順笑了笑,“小子從不打誑語。”

  張純又問道:“因為我讓那狗賊失了顏面?”

  劉順聳聳肩,“想來是了。”

  “這狗賊......哈哈哈,哈哈哈!”張純大笑起來,“你小子就是來告訴我這事兒的嗎?”

  劉順搖頭道:“非也。小子想告知張國相一‘反將’之法。”

  “哦?說來聽聽。”

  張純扔掉披在身上的被褥,終於露出興致盎然的表情。

  “張國相只需在被押到京師,接受廷尉審訊時反咬張炳一口即可。”

  “怎麽個‘咬’法?”

  “咬死一點——張炳通過中山從幽州購買馬匹進行販賣,您新官上任,剛剛調查清楚,正準備在那場婚禮後堵住張炳,捉拿審問。多的不要說,不要牽扯其他人,也不要明說是張炳聯系的中山賊。只需咬死僅張炳參與販馬,不談除了販馬以外的任何生意,這樣自然會有人跟著往張炳身上潑髒水。若張國相足夠幸運,甚至可以因此從輕發落,少出些錢財贖罪。”

  劉順的法子確實可取,張純若沒有個正當理由解釋自己“擅離職守”,罪責肯定是輕不了。

  雖然,就算按照劉順的路子說,也得挨罰,但罰得肯定要輕上許多。

  更重要的是,這事兒還能往張炳身上潑髒水。

  即便朝廷高層中絕對有人知道中山國販馬之事,甚至天子也可能清楚,也不妨礙這事兒被拿上台面後,張炳要被當做替罪羊而受到治罪。

  “哈哈哈!”張純的笑聲極為滲人,“這法子不會是你小子想出來的吧?”

  劉順微微一笑,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再指向自己的嘴,最後擺擺手。

  “裝神弄鬼!”

  張純明白劉順的意思,但卻對此嗤之以鼻。

  “既如此,小子便告退了。”

  張純並未開口回答,思索片刻後方道:“這個情,我張致一記下了。”

  劉順對著張純一拱手,隨後便出了牢房。

  張純又躺回被窩,但困意全無。

  “這小子,還敢利用起老子了!有趣,有趣!”

  兗州,泰山郡,豐高縣。

  劉堅帶著自己傾盡家資募集到的四百泰山健兒從縣城出發,一路往西北而去。

  天子劉宏準許劉堅設立一營千人兵士,資糧全部從中山國賦稅中出。

  通常來說,家底子夠厚的軍官上任,肯定要帶足家丁,比如朱儁,私兵好幾千。

  劉堅可沒朱儁那本事,這四百泰山兵都是他散盡家財,向父輩好友,以及母家借貸而來。

  騎在馬上的劉堅,意氣奮發,自覺大好前程就在眼前。

  他看著漸漸遠去的豐高縣縣城,心中感慨良多道:“伯珍啊,此去中山,還需伯珍鼎力相助!”

  “請少康(劉堅字)放心,伯珍必不負所托!”

  伯珍本名冥琛,乃泰山郡梁甫人。

  其高祖冥都師從潁川堂溪惠,學習《公羊春秋》,並於族中代代相傳。

  而堂溪惠的老師則是西漢時期大名鼎鼎的貢禹,貢公!

  只是到了最近幾代,由於連年災疫不斷,家中人口凋零,幾乎滅門,冥氏也由此衰落。

  冥琛在郡中任鄉嗇夫一職,若無劉堅征召其為都尉長史, 他這輩子恐怕都只能是個嗇夫。

  劉堅招攬冥琛當然是看重其才學、能力,但根本原因在於其父冥會曾與劉洪並肩作戰。

  後來冥會在冥琛五歲時病亡,母親也很快病亡。

  冥琛由其叔父撫養,但其叔父也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裡病亡。

  唯獨冥琛在一次次病疫之中存活下來,劉洪認為此子有福氣,便收養在劉堅身邊,希望能讓劉堅沾一沾其身上之“福氣”。

  冥琛今年剛剛加冠,卻已經有著三年治理“地方”的經驗。得益於家傳“絕學”,冥琛對於處理各項事宜非常拿手。

  劉堅也因此認為長史之位,非其莫屬。

  聽到冥琛如此誠懇的回答,劉堅也是信心滿滿,“有伯珍主政,子敬叔掌兵,實乃堅之大幸也!”

  劉堅口中的“子敬叔”,乃當年與劉洪共同截擊起義軍的於謙。

  於謙出身泰山钜平縣,以武傳家,世代修習《司馬法》以及數卷家祖所書的漢律書簡。

  其家祖正是東海郡郯縣人,西漢丞相,西平侯於定國。

  於定國後人中有一支脈,因在泰山郡為官便就此定居下來。

  改朝換代後,於定國的影響力不再,於氏到了於謙這一代已經沒落。

  若非當年於謙仗著勇武,帶領鄉人逃進梁甫,挺身而出協助劉洪擊敗叛軍,於謙可能一輩子都會是個白身。

  如今,他一躍成為秩比千石的司馬,心中激動萬分。

  於謙在劉堅側後方深深一拜,“劉都尉放心,謙與二犬子必將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