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讓大漢再度偉大》第二十七章 天人之感應(io老鐵1人撐起半邊天)
  劉順確實是在裝模作樣,但是,在場之人誰能辨別呢?

  一個八歲的孩童懷揣著三十年“肥皂劇”經驗,與兩名漢朝人演戲,任憑諸葛當面也難辨真偽。

  甄舉怒氣不減,對劉順大聲道:“你從他身上下來!”

  劉順眼神堅定道:“不下!”

  “你!好,好,好!全都與老夫作對!”

  甄舉走到地上二人近前,伸手抓向劉順。

  甄平被踹得不輕,但還是強忍痛楚對劉順道:“賢弟快躲開!”

  劉志見狀,連滾帶爬衝到甄舉身旁,將其拽住。

  “國相,國相!不可傷及無辜啊!”

  劉順心中大罵劉志:什麽“不可傷及無辜”?合著您還想看甄平挨揍不成?您倒是勸勸國相別再動手了啊!

  “唉!”

  甄舉松開劉順衣領,甩開劉志雙手,一屁股坐在了另一側的案幾之上。

  “我甄舉這是造了什麽孽啊!”甄舉抱著頭,憤懣道:“張氏之人本就瞧不起我甄家,你這小子還不用心讀書!真是氣煞我也!”

  說完,他一掌劈在案幾之上。

  聽甄舉之言,原來是在張氏那裡受了氣......

  甄平純屬遭受無妄之災,白白挨了頓打。

  劉順將甄平從地上扶起,關切道:“平兄可還好?”

  甄平勉力露出笑容,“當無大礙,就是有些疼。”

  “疼就對了!讓你小子長記性!”

  甄舉隔著一段距離罵道。

  甄平被嚇了一跳,以為甄舉又要揍他,連忙跪倒在地。

  “孩兒知錯了!請父親饒恕!”

  “哼哼!”甄舉冷笑一聲,“明日鄚縣張氏就會抵達。為父將於晚間設宴招待,元氏縣張氏提出讓已經到來的冀州後輩一同出席。”

  說到此處,甄舉眼角明顯抽搐了一下,繼續道:“聽聞那鄚縣張氏有一青年才俊,名曰張超。此人賦、頌、碑、薦、檄、箋、書、謁、嘲樣樣精通,必定會於宴席上大展風采!”

  聽到這,劉順算是明白了。

  張氏想要借著大禮之機,讓自家傑出子弟揚名。

  這本就為常見之事,東漢時期文士在聚會上宴飲賦詩,投壺作對本就為常態。

  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佳作,借著一眾名仕在場的時機“一戰成名”,此世家大族之套路也。

  只不過,張氏有張超,作為大禮的另一位主角,甄氏卻沒有拿得出手的人選,總不能讓新郎官甄逸親自下場吧?

  不是合不合規矩這麽簡單,而是甄家丟不起這個人!

  可甄平就是這麽副德行,能奈他何?

  甄舉也意識到這點,歎氣看向劉順,說道:“明日晚宴,你隨這逆子一同出席,免得他在席間受辱,沒了我甄氏顏面。”

  劉順點頭應喏,應承下來。

  甄舉站起身,看了看被自己摔散架的書簡,又看向自己兒子那畏畏縮縮的樣子,長歎一聲,出了書房。

  “平兄,起來了吧。”

  劉順將甄平手臂架在自己脖頸上站起。

  “讓賢弟見笑了......”

  甄平的話語中滿是苦澀。

  劉順淡淡道:“平兄,雷霆雨露,莫非父愛。”

  甄平聞言更覺苦澀,劉志倒是對劉順這句“雷霆雨露,莫非父愛”頗感興趣。

  他問劉順:“此句可有出處?”

  劉順答:“《韓非子·主道》載:是故明君之行賞也,暖乎如時雨,百姓利其澤;其行罰也,畏乎如雷霆,神聖不能解也。故明君無偷賞,無赦罰。父者君也,君者父也,故曰:雷霆雨露,莫非父愛。亦可言:雷霆雨露,莫非君恩。”

  劉志閉目沉思,細細品味,忽然大叫出聲:“妙哉,妙哉!”

  經這麽一遭,經書是學不進去了。

  劉順攙扶甄平回房休息,之後便尋到甄香,與之一同前往劉洪府邸。

  在路上,甄香問及兄長早退緣由,劉順答道:“是為習武乏身,不可久持之故。”

  後來,甄香回家後又與兄長相詢,甄平坦言相告,甄香遂知劉順雖年幼,亦可守口如瓶。

  且說二人來到長史府時,劉洪已將《七曜術》編纂完畢,正在仔細審核。

  劉順見《七曜術》中多為日、月、五星運動之理,其中多為探究日食之根源所作設論,如:“日首,隱行不見,日月相蝕,朔望逢之必蝕。蝕則有災,或隱覆不通,為厄甚重。凡常逆行於天者,必行無徐疾也。”

  “師尊可是要辯‘天人感應’之說?”

  劉洪未曾料到劉順會有此問,一時難以作答。

  頃之,劉洪緩緩開口:“順兒對‘天人感應’是何見解?”

  劉順並未正面回答,“徒兒不曾親見天人,故不知天人有何感應,自無見解。”

  甄香噗嗤笑出聲來,“天人住在天宮之中,師兄當然見不到。”

  劉順順勢問道:“既如此,可曾有人進入天宮之中一探究竟?”

  甄香撇嘴道:“想來是沒有的。”

  “故,我等凡夫俗子與天人相隔萬裡,談何交感相應?”

  劉洪聽出劉順的態度,笑道:“‘天人相感,陰陽相和’,此論古來有之。夫天子者,無不從之,今上亦然。”

  “天人感應”之說傳至今日,已經完全成為束縛天子的枷鎖。

  天子當然不是愚蠢之人,他們想出以三公代罰的方式來避免被天人感應束縛手腳。

  只是,一直以來,掌握“輿論話語權”的士大夫集團都是“天人感應”的忠實擁護者,且無另一新論出現,這才沿用至今。

  劉洪的《七曜術》一旦上呈聖聽,必然引起軒然大波。

  正所謂“效歷之要,要在日蝕;歷法疏密,驗在交食”,古代新編歷法準確與否也要與日食時間掛鉤。

  聽師尊這麽一說,劉順心中大驚:這《七曜術》難不成是大朝天子委托劉洪編纂的?!

  劉順仿佛找到了富貴險中求的機會。

  他深吸一口,拱手向劉洪道:“請師尊隨徒兒至院內。”

  說完,劉順轉身出了書房來到院中等候。

  劉洪與甄香面面相覷,一同來到院內。

  劉順向老仆要來燒火棍,在地上畫出三個大小不一的圓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