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宦》第32章 送你前程
  “九月二十六日,蘇州府。”唐旭略沉思片刻,萬歷四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的蘇州府,可曾發生過什麽大事?唐旭在腦海裡來回轉了幾圈,也絲毫沒有找到丁點痕跡。

  不過,適才莫國用把“空倉”兩個字咬得極重。空倉,唐旭再在心裡仔細冥想一番,心裡忽然一動。

  京杭大運河從京城外的通州渡到南直隸的蘇州府,約莫是三千裡左右的水道。八九月裡,起的已經大多是東北風,船隻若是空倉,順水南下日行百余裡不是什麽問題。

  也就是說,從京師到蘇州府,正常情況下至多只要二十多天。可是從八月初十到九月二十六,實際上卻足足用去了近四十天。

  出現這樣的情況,一般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在路上遇見了意外耽誤了。另一種情況,則是這十九條船,其實並非都是空倉,所以才走得慢。想到這裡,唐旭猛得抬起了頭。

  見唐旭似乎想要說話,莫國用略抬下手止住:“你且聽我說完。”

  “二十八日,又報漕運總督衙門,十九條船中有五條滲漏,似是不堪載馭,漕運總督衙門回書,命在蘇州府就地修繕,另發蒼山舟五隻補用。”

  “十一月二十一,船隻回抵京師,據戶部記,共有蒼山舟二十四艘,載糧兩千三百石,收入太倉。”

  “只有兩千三百石?”唐旭頓時忍不住念出聲來,莫國用聽在耳裡,只是會心一笑。

  大明朝的船隻,一般來說,一料就是長寬各一尺的容量,若裝的是糧食,便差不多正好是一石左右的分量。所以兩百料的蒼山舟,排水量也就是兩百石左右。即便隻算十九條船,除去護衛的一百名軍士和船工,再加上些雜物的分量和路上的折耗,一條蒼山舟起碼也可以載回一百五十石左右的糧食,十九條船就是兩千八百石。

  但是事實上,即使隻算十九條船,每條船載回來的也只有一百二十石左右。還有那五條號稱發生滲透的船隻,十九條船中居然有五條漏水,原本就不是個合理的比例。況且既然損壞的船只需要修繕,漕運總督衙門也發了船隻增補,為何卻也跟著回來了。

  “不知從蘇州府同船回轉的,除了護衛的軍士,可還有其他人?”又是沉思片刻之後,唐旭方才是開了口。

  “有。”莫國用頗有些讚賞的看著唐旭點了點頭,一口回道,“其中便就有余姚孫氏的管事。”

  “若是屬下猜得不錯的話,去時十九條船,來時二十四條船,其實都是滿倉。”一時間,唐旭心裡也是豁然亮堂起來。

  如今這前堂裡,隻坐了自己和莫國用兩人,倒也不虞隔牆有耳。

  “孺子可教。”莫國用嘴角微揚,提起酒壺親自為唐旭杯中斟滿。

  莫國用說的雖然只是余姚孫氏,可是唐旭卻也知道,如今朝廷裡出身浙江余姚,又是孫姓的京中大員,恰好有一位,就是禮部侍郎孫如遊。再仔細回憶,似乎從前莫國用也確實隱約提起過,與孫侍郎家有些交情,想來莫國用結識的,就是這位孫如遊孫侍郎家的公子。

  借著為朝廷轉運糧草賦稅的理由,夾帶些買賣的私貨,向來是漕運中慣使的伎倆。這樣不但免了一路上的商稅不說,若是交情好,便連運費也都省去了,反正這來回的船只和人手,都有朝廷來買單。

  只不過,既然是慣用的伎倆,想來漕運衙門裡的內幕才是最多,偏偏這周永春隻盯上了興武衛。難道即便是莫國用,也並非周永春最終的目標,只不過是打兔子順便摟把草的結果。

  周永春身為齊黨魁首之一,親手向一個小小的衛指揮使出手,原本是個和讓人費解的事情,說是殺雞用牛刀也不為過,可是如果參了莫國用,興許能把孫如遊也給牽連出來,這就很好理解了。

  孫如遊雖然是浙江余姚人,卻是不折不扣的東林乾將,再加上禮部侍郎這個頭銜夠高,確實足以讓周永春出手。

  其實如今的漕運總督王紀,也是東林黨人。六年以後,已經是權傾天下的九千歲魏公公,曾經派人做過一份關於東林黨大臣的名單,名字相當的響亮,叫做《東林點將錄》,仿造水滸故事裡的梁山聚義,整出一份一百零八人的名單。其中就有當時已經升任刑部尚書的王紀,稱作天慧星拚命三郎刑部尚書王紀。

  只是不知道製造出那份名單的王紹徽是和孫如遊有過幾分交情還是為何,裡頭居然沒有孫如遊的名字,讓唐旭有些費解。

  周永春攻莫國用而不攻王紀,想來一是因為漕運總督這個目標太大,二是因為自家一派人裡,做過同樣事情的人絕不會沒有。若是火力太猛導致誤傷,那可就不是周大主事樂見的事情了。

  只是一個小小的興武衛和莫國用,並不會引起朝廷裡太大的反應,若是運氣好,還能揪出隱藏在背後的孫如遊。看來周大主事也是深通兵法,朝廷裡有這麽多能人,為什麽要讓一個楊鎬去領軍和努爾哈赤大戰,唐大人心裡很為朝廷的用人之策感到著急。

  “那孫公子這回來……”其實不用向莫國用多問,唐旭也能猜到幾分其中的內幕。

  “事已至此,莫某何必牽連他人,無非罷官免職,某家一力承下便是。”莫國用面上雖然看起來堅毅,嘴唇卻是微微顫抖起來。

  一時間,唐旭也是默然無語,牽扯到朝廷大局,一個小小的衛指揮使,只怕是難逃棄子的命運。

  “早知今日,莫某何不也多夾帶些私貨,總好上今日一無所獲。”莫國用沉寂許久,又幽幽的冒出句話來,唐旭聽到耳裡,隻覺得是哭笑不得。

  莫國用的感慨,看起來確實是實話,若不然,這等事情做了幾年下來,莫家也不會只有幾千兩的家產,其中最多隻掙了些運費,沒準大半還被分潤了出去。

  “這興武衛裡,你是如今第一個敢登我莫某門的。”莫國用感慨一番之後,又轉回頭來,看著唐旭,“如今你既有意詩書文章,我便送一份前程給你。”

  唐旭口中正含著口酒,差點便就要嗆在喉嚨裡。如今莫國用尚且自身難保,又如何送前程給自己。

  “我已經答應了那孫應本,此事絕不會再牽扯上他。”莫國用一本正經的繼續說著話,“他要做的,無非是另尋幾個言官為我抗辯一番,保一份平安。”

  “引而不發方是上策,屬下覺得,莫大人還是自辯的好。”唐大人有了不同的意見。

  “引而不發?”莫國用微微一愣,不過他雖是武官,對朝廷官場上的門道也是清楚,很快便想了個明白。

  “不錯,引而不發方才是上策。”莫國用尋思片刻,眼前也是一亮,“這一回我仍是信你,稍後我便修書一份,送去孫家。”

  唐旭的話雖然說得隱晦,實際上聯系上眼下的事情也就容易明白了。

  孫應本答應莫國用幫他上疏抗辯,目的當然是想要為他開脫幾分。可是萬一操作不好,很可能會引起一番論戰,那麽也許最後定下的調調,莫國用非但不能被從寬,反而可能會被從嚴。

  而周永春選擇攻莫國用而不是攻王紀,正是想要減少誤傷自身的概率。莫國用被從嚴處理,其實對周永春等人來說,未必就是件好事,走這條財路的也並不是只有孫如遊和莫國用兩個人。

  所以無論從哪邊說,周永春等人不會也不敢把事情鬧得太大。這時候只要有人出來說幾句話,不需要也不能真的去上疏,出於自保的目的,周永春等人很可能便會選擇直接退兵。

  “適才我說的那份前程,便在這孫家的身上。”想明白了唐旭的計策,莫國用也跟著心寬了許多,“莫某為他孫氏攬下事來,他孫家便多少也欠了莫某幾分人情。”

  “這份人情,莫某日後只怕是再用不著,便轉送給賢侄罷了。”莫國用擺了擺手,豪爽的說道。

  莫國用由一軍中小卒起家,最後竟然坐到了正三品的衛指揮使,在莫氏一族中已經算得上是極為顯赫。唯一的遺憾是,雖有兩個女兒,卻沒能生出個兒子來。如果放在四百年後,並不是什麽大事,可是在這如今的大明朝,尋常女子不但做不了官,就是平日裡拋頭露面也多有不便,多少讓莫大人有些後繼無人的遺憾。

  而正如莫國用自己所想,就算自己一力承受下了後果,孫家保得平安,卻多少仍有些把柄被莫國用拿捏在手上。孫家想要解脫,如果沒有膽子敢去殺人滅口的話,也就只能日後拿一份大大的人情來換了。

  興許,莫國用日後也不是沒有再起複的希望,什麽異地為官,帶罪起複,四百年後這些常見的把戲,在如今早就是被玩得熟練無比。

  賴著如今戶籍制度尚且不完善,據說還有改名為官的,只是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完全扯不上關系罷了,據說後來的魏公公就曾經玩過這套。

  唐旭記得,魏公公的原名當是叫做李進忠,後來因為站錯過隊,才改了個名字叫魏忠賢。

  李進忠?想到這個名字,不知道為什麽,唐旭心裡突然泛起一絲異樣的感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