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崇禎遺囑:我祖宗朱元璋沒死!》第117章 大明皇帝,入山海關!(2合1)
問完話之後,朱元璋便讓崇禎先好好處理戰後的事情。

盡管闖軍俘虜當下已經全部收攏,並且被太祖施法轉化成了新軍精銳,但是並不是收攏完降軍便一切結束的。

別的不說,換裝總是要的吧?

當下,新附闖軍盡管已經全都在內核上變成了與之前幾批降軍一樣的新軍將士,但是,他們身上的軍裝仍然是闖軍的啊。

如今整座京城內,兩萬士卒身著大明鴛鴦襖,三萬士卒全身闖軍的衣袍,要是讓那些不知情的看見,還以為是大明降了闖賊!

但凡是要調動新附的軍隊出戰或者駐守,那換裝換旗這件事情都是必須完成的,不然其他人看見了哪裡像話?甚至拉到其他城池去,別人還以為闖軍又打來了呢。

除此之外,賊首李自成帶人逃竄被新軍發現,大營之中的物資自然也沒有搬乾淨,只是帶走了些許糧草,剩下的軍需甚至都來不及放火燒掉。

這肯定是要派人去搬進京城,填充國庫的。

還有,京城外的闖軍已經趕走,那麽京畿一塊,宣府一塊是不是該派兵將城中的闖賊殘余給清理掉?

接手山海關是肯定要做的,但是這又不是什麽大戰,哪裡用得到五萬士卒。

除了到時候隨行的兵馬之外,剩下的軍隊肯定要派出去收攏各處城池了,否則,拖久了說不得糧庫等重地就被闖賊離開前給清毀了。

而一旦需要做的工作還包含了派出軍隊收復城池,那麽人員的安排,城池順序的規劃等等便成了必須商議的大事。

也就是現在有山海關這個急事兒要去處理,否則,打完闖賊,收復城池之外,政治民生也得重建。

當前各處城池的官吏如何處置,執法的程度,派何人前往治理......

全都是問題,而且全都是必須處理的重要問題。甚至可以說,初期階段新的大明如何治國,如何施政,都要自此開始。

當然,就現在來說,隻用規劃下來如何將周邊的城池收復,便要趕往山海關收復北面大軍了。

“......諸將當依此定計,祛除闖賊!”

“喏!”

崇禎講完安排,諸將紛紛應諾。

按理來說,其實太祖完全可以自行帶兵前往山海關收復,將崇禎留在京城處理事務即可。

但是朱元璋的目的本來就不僅僅是收復山海關,否則哪裡還需要等到闖賊被打掉再動身?

當下,崇禎在軍事政治上的表現,都屬於基準線以上,屬於他覺得可以培養的種子。

於是,收復山海關這件事情,自然要帶著崇禎一同去完成。

而又由於朝中沒有可信賴之臣,事關重大之下,崇禎只能親手完成,於是時間一拖就是一天半。

此時,軍政安排終於完成,崇禎交代完事情,便隨著隊伍,匆匆趕往城門。

城門之外,三千新軍騎兵將士並徐允禎恭候於外,而太祖則已在車馬中等候。

“出發!”

一聲令下,打著皇家旗號的三千兵馬,當即開拔!

————————————

從山海關到京城,王永吉部用了七天時間抵達京城外兩百裡外的盤山。

崇禎一行雖然行軍速度明顯更快,但是也不是一兩天能夠抵達。

估摸著緊趕慢趕,也得三四天才能到。

而在此時,久未得到京城消息,甚至連李自成的勸降消息都好些時日沒有見到的山海關眾將,聯合滿清對抗闖軍的主張日益高漲。

作為當下這支孤軍唯一能夠聯系得到的一方勢力,清朝盡管皆是韃子,且與關寧軍與關外軍民都是血海深仇,

但是書信來往如今已愈發密切。山海關既然早已收到李自成攻克京師的消息,滿清朝廷又怎麽可能不知道?

在這般局勢下,只是聯合攻闖,顯然不夠符合滿清的心意,更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

山海關的軍議上,氣氛自然不會多好。

“清國那邊,仍然是那個態度?”

王永吉居於次首,衝吳三桂問話。

隨著京城被克,大明皇家久久不見撤離的身影,王永吉這位軍中軍職最高的將領,也便潛移默化地落座在了真正掌領大軍的吳三桂之下。

不過,軍議上的內容,卻和之前沒有什麽變化。

“又無新的情況出現,清國那邊能有什麽轉變?仍然是虎視眈眈試圖讓我等歸降。要說不同,也就是封賞稍稍加了些許。”

吳三桂面上並無什麽表情,淡淡地講著。

闖賊李自成一直不曾出現,看似讓山海關無甚壓力,但是實際上在談判上對他們反而是壞處更多。

叫價這種事情,永遠都是人多才能競爭,競爭才能出高價。

只有一方買一方賣的情況下,價碼自然不可能迅速提高,只能如同水磨一般慢慢地往上加。

畢竟,此時誰更急,自然就越被動。

山海關當下還沒有闖賊進攻的威脅,看似並不急,但是問題在與,無論是從闖賊一方考慮,還是從道義生存的方向考慮,山海關軍眾,與這大順都必然有戰。

從他們認為的李自成角度來看,打下京城之後,南下自然更加富裕,但是就在頭頂之上,便有數萬不屬於自己的大軍,他們能不打嗎?只要這支軍隊沒有死,沒有降,那麽大戰便不可避免。

再從道義和生存的角度來看,他們無論如何都是大明的軍隊,每一個將領世受皇恩不說,軍隊的補給軍餉也都是大明給的。

如今京城失陷,他們一時不出兵肯定可以,但要是一直不出兵,除非他們自立,否則道義上一定說不過去,屆時他們如何自處?底下的軍民如何思慮?到時候士氣不戰便衰落得不要不要了。

此外,當下的軍糧物資肯定是足夠的,但是只有這麽一小塊地盤的他們,肯定不能自給自足,那麽猶豫得越久,他們便越發坐吃山空。

可以說,短時間內,他們可以拖,但是時間一長,他們便是必敗的危局!

而滿清呢?拿下山海關固然是相當重要,甚至關乎國運之事,可是一兩年,三五年拿不下都不是事兒。

而且,滿清大軍存在本身就是對山海關明軍的壓迫。

這般情況下,又怎麽可能開出讓山海關,讓關寧軍,讓吳三桂滿意的籌碼?

對於山海關的眾人來說,聯合清軍抗擊闖賊,保持自身的獨立以及對軍隊的掌控,這才是最好的結果。

只是小恩小惠的所謂賞賜,以及毫無實際價值可言的封賞,顯然不足以讓他們做出獻關的決定。

如今的山海關眾將,沒了京城需要支援,所需做的唯一一件事情,便是為變成孤兒的自己找個爸爸。

既然滿清誠意不夠,那麽,今日的軍議,又注定徒勞無功。

但是,臨近軍議結束,突然有傳令兵火急火燎地趕到了門口,吳三桂經提醒看去,來人還是他關寧軍的人。

正好當前軍議也沒什麽要事,索性揮手讓他進來,問道:

“有何軍情要報?”

傳令兵直達他這個將領,顯然是軍情。

果不其然,一進大門,衝著吳三桂行禮之後,傳令兵急速開口:

“將軍,南面探馬發現三千騎兵朝著山海關飛馳而來!”

三千騎兵?

這是......闖軍的先頭部隊?

吳三桂眉頭一緊,便聽傳令兵接著講:“根據我方探馬所見,這三千騎兵皆是明軍打扮,所樹的旗號為徐字旗!”

三千大明騎兵?徐姓將軍統帥?

“將軍這其中必有問題,怕不是闖軍假扮!”

軍議之中,關寧軍的將領當即開口提醒。

徐姓將領且不說,三千騎兵,這哪裡是京城明軍能夠拿得出來的?

在闖軍攻打到京城之前,京畿地區的情況,他們都有情報了解,闖軍圍困京城之時,京城中的騎兵,滿打滿算恐怕也就一兩千人罷了。

此刻一支單獨的兵馬便有三千騎兵,這明顯不是京城的隊伍!

“京城沉淪,武備庫自然也落入闖賊之手,三千套騎兵裝束並不難得。以這副裝束前來,闖軍這是想要詐城?”

“依我看來,必是闖軍見我軍久不增援,以為我軍還不知道京城失陷之事,準備突襲我軍!”

“會不會是前來招降?身穿明軍裝束,至少沿途不會引起我軍衝突。”

......

吳三桂不開口,其他將領自然相繼說出自己的看法。

而聽了這些軍中將領的想法,吳三桂心中也有了構想:

“那支隊伍當前離山海關還有多遠,什麽時候到?”

“回將軍,這支騎兵疾馳不停,當下已經在山海關外百裡處,應當半天就到!”

————————————

一路的疾馳,山海關已經出現在地平線的另一端,巍峨的關隘上,仍然掛著大明的旗號。

“呼,還好,山海關的大軍,現在還是大明的軍隊!”

崇禎騎在馬上,舒氣感歎。

太祖已經給他講過,只要是大明旗下的軍隊,那他便可以直接將其加持變成精兵良將。

而若是已經造反,亦或其他勢力的軍隊,那就必須打敗俘虜之後,才能轉化。

既然還是大明的軍隊,那麽只要太祖入城,輕描淡寫一揮手,就能讓整個山海關變色,變成全新大明的顏色!

“太祖,您能控制的距離有多遠?在這個距離下,能夠直接將山海關中的軍將全都變成新軍嗎?”

自從親自宣告大明終了,卸下過大明皇帝的重擔之後,崇禎便明顯變得更加跳脫了很多,仿佛有些像要回到登基前的十六歲一樣。

體現在朱元璋的觀感上,就是這孩子有時候總會顯得有點傻,比如現在。

於是,太祖朱元璋並沒有回應崇禎的問題,直接當做沒有聽見。

三千兵馬繼續疾馳,轉眼之間,就到了接近山海關關隘之處。

此時,山海關關門緊閉,城頭上將士林立,張弓搭箭,完全是一副戒備森嚴的架勢。

新軍騎兵在靠近城門時,速度便降了下來,慢慢停在了城門一箭之地外。

“城下來者何人?”

城頭之上,有人喊話。

新軍中,當即有人出列,大聲回喊:

“此乃大明皇帝所在!城內守將速速開門!”

崇禎本就是來憑借太祖之力直接將山海關以及將士們全部收下,只要進城,城內的一乾人等便立刻都能變成自己人。

既然如此,有三千騎兵相伴,崇禎又有什麽不敢表露行蹤?

但是,這個回話,直接讓城頭上的將士們懵了,傳話傳到吳三桂耳中,吳三桂同樣瞬間一臉懵逼。

大明皇帝?

崇禎?

城下明軍衣甲儼然,士氣高昂,一點都不像敗軍。

而且整整三千騎兵,這怎麽會是崇禎皇帝?

(大明皇帝全都是一個年號用到死,崇禎是朱由檢上位之後確立的年號,不是死後的諡號。)

(包括洪武建文永樂、景泰宣德正德、嘉靖萬歷天啟,這些都是皇帝上位之後就定下來的,所以洪武大帝、永樂大帝、嘉靖帝、萬歷帝,都是生前就可以稱呼。)

“這,不會是李自成打下京城之後,直接當了大明的皇上吧?”

有人甚至提出了這麽一個離譜的猜想。

相較於大明皇帝當真在京城破了半個月之後,還能帶著三千騎兵在周邊晃蕩,李自成一時腦抽,進了京城之後繼承大明皇位的可能性都要更大。

吳三桂本來構想的那些應對措施,也在這個消息面前直接失效,想了好一會,還是下令再探:

“派人下去看看,弄清楚來者到底是何人!”

盡管城中主要是關寧軍,但是有幸面見過大明皇上的還是有些人的。

派一兩個下去看看,倒也不礙事。

這樣的試探盡管有些不敬,但是反正城內的將領只要給不出他滿意的結果,肯定都得被崇禎處死,他自然也就大大方方面見了來將。

於是,滿心猜疑下來的將領,當即屁股著火似地趕回了城內。

底下當真是崇禎皇帝,這個驚人且震撼的消息,瞬間讓整個山海關都震動了。

只要皇帝沒死,那麽大明就還在,而且皇帝還帶著這麽多兵馬,分明表示著闖賊的威勢遠沒有他們想象的強悍!

這樣一來,他們豈不是可以繼續當大明的大官,手掌大軍,當一方土皇帝了?!

吳三桂傳令城中做好防范萬一的準備之後,所有人等便匆匆朝著崇禎所在的城門口趕去。

然後,山海關的大門,當即為崇禎大開。

王永吉與吳三桂打頭,一乾將領排在其後,身側則是威武的親兵將士,所有人一同前來山海關門口,迎接大明皇帝入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