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三國:這個阿鬥不用扶》第三百零七章:大漢危矣
被徐庶譽為大才,這人必然不是一般人,而且看徐庶的意思就是這人就在這二十份答卷中。

 對於人才的渴望,劉禪從穿越過來那一刻,就非常在意。

 畢竟這三國亂世,沒有牛叉的人才輔佐,想要成功, 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當得知有大才入圍,劉禪自然是非常的激動。

 從徐庶手裡接過答卷,快速翻閱起來。

 只是,連續翻閱了好幾份,雖然也都是按照劉禪出的題目, 指出大漢王朝現在的不足, 然後給出一些解決辦法。

 總的來說吧,這些答卷相對平庸, 並未讓劉禪眼前一亮,倒是丞相府長史蔣琬的兒子蔣顯的答卷,相對還行。

 沒錯,只是還行。

 蔣顯指出的問題,是大漢現在依靠氏族,氏族之間互相爭鬥,長此以往不利於大漢的發展。

 嗯——

 這算是一個問題,劉禪早就知道了,雖然這些年大漢發展迅猛,但是內部派系爭鬥也越發明顯。

 蔣顯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平衡氏族之間的實力,盡可能的做到不讓某一方獨大,比如荊州派、東州派。

 雖然關中之戰之後,諸葛亮逐漸給了益州派、關中派這些人一些建功立業的機會, 但是相對而言,諸葛亮也好,還是劉禪也罷, 他們還是更加信任跟隨先主入蜀的荊州人士,其次是東州派的人。

 這一點,從歷次戰爭征伐將領就能看出。

 關中之戰,主要衝鋒在前的是趙雲、魏延、張苞、關興這些人,至於其他的更多的是輔助。

 即便是後來的西南之戰,大宛之戰,還是並州之戰,大漢的主要領兵將領,依然是他們。

 比如關中派的代表郭淮與郝昭,雖然倆人一個跟著諸葛亮西征唐旄國,最後留守唐旄做了西南都護府;郭淮也是跟著劉禪出征大宛,最後劉禪將他留在西域,擔任西域都護府。

 倆人看上去都得到了重用,但是他們現在也都遠離朝廷中樞。

 至於晉中之戰,建立奇功的是前將軍魏延,還有趙雲父子。

 還有就是,目前大漢朝堂上,掌握話語權的人, 是丞相諸葛亮還有禦史大夫徐庶,他們都是屬於荊州派。

 蔣顯的建議很直接, 那就是平衡各派的勢力。

 雖然指出了朝廷的問題, 但是,卻並未讓劉禪眼前一亮,主要這個問題,已經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何須你在這裡嘰嘰喳喳呢?

 接下來又翻閱了幾份答卷,內容與蔣顯也差不多,雖然指出了一些弊端,也給出了解決的辦法。

 不過,在劉禪看來,都有點紙上談兵的意思。

 包括蔣顯在內。

 突然——

 劉禪突然頓住,他被一篇文章的標題吸引。

 【大漢危矣】

 沒錯,這篇文章的標題,就只有四個字——大漢危矣。

 眼下大漢王朝疆域是魏吳總和還多,人口總數雖然與曹魏都還有一點差距,那是因為曹魏地處中原,據此前調查了解,目前曹魏在冊人口是五百三十幾萬人。

 五百三十萬人,這還只是在冊人口,相信大漢有氏族隱瞞戶數,曹魏必然也會同理,這個時代這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

 若是加上隱藏人口,劉禪覺得,曹魏的總人口,估摸著也能接近千萬。

 至於東吳,在冊人口是兩百萬,算上隱藏人口,估計應該也得有四五百萬人,因為大漢在冊人口是接近三百萬,但是隱藏人口也有近三百萬,東吳應該差不多。

 對於軍事實力對比,大漢因為劉禪打造的一些先進武器,諸如三弓床弩、馬鐙、馬鞍、馬刀、騎士弩等等這些東西,已經極大的縮小了人口數量的不足。

 這十幾年漢魏吳之間發生過的歷次戰爭,大漢能夠成為最終的勝利者,也是因為大漢擁有這些領先的武器。

 還有就是,因為大漢現在佔據了益雍涼並四州,特別是佔據了養馬地涼州,同時開拓了西域,大漢也因此擁有了大量的馬匹。

 有了足夠的戰馬,大漢也不在像關中之戰前那樣,沒有足夠的騎兵,所以難以硬抗曹魏。

 現在可不同了,大漢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擁有十萬鐵騎,此前大宛之戰,還是晉中之戰,都得益於大漢擁有了裝備精良的騎兵,才能一戰而勝。

 可是——

 這人卻說,大漢危矣。

 雖說現在大漢確實有各種各樣的危機,但是還真不至於用危矣來形容大漢。

 不過,劉禪還是有些好奇的看了下去。

 開考之前,劉禪曾說過,別寫馬屁文章,他不需要有人拍他馬屁,他要聽到真實的聲音。

 標題就已經讓劉禪眼前一亮,直接大漢危矣,這還不算什麽,人家開頭第一句便是:‘現在的大漢,看上去是三國當中最強大的存在,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幅員疆域,皆可算作三國當中最強者。’

 ‘但是,眼下的大漢,實則是內憂外患,危機四伏。’

 劉禪震驚到了,內憂外患危機四伏,說得好像現在的大漢,還不如關中之戰前的大漢一樣。

 劉禪剛想到這裡,可是人家接下來就說了:‘眼下的大漢危局,比關中之戰前更甚。’

 ‘尼瑪——’

 劉禪看到這句,差點沒有爆起粗口,同時抬眼看了一眼徐庶,徐庶則是微微點頭,意思他說的大才,就是這人。

 得到徐庶的肯定,劉禪繼續往下看。

 此人說現在大漢是內憂外患,然後就分開做了說明,首先是關於內憂,他說相比關中之戰前,那時候大漢的實力雖然是三國當中最弱,但是蜀中地處盆地,四周皆是崇山峻嶺,自保是足以應付的。

 不過,即使是大漢在蜀中時,內憂也依然存在,就是氏族派系明爭暗鬥,不過解決起來相對容易,就是可以通過向曹魏用兵轉移這份矛盾。

 相比較起來,那時候更多的是內憂,外患相對少一些。

 如今卻不同了,大漢佔據益雍涼並四州,同時還有西域、西南等地,現在的大漢是疆域擴大了,但是危機也同時出現。

 他接著指出,現在雖然大漢疆域擴大,實力變強,但是潛在的內在憂患,依然未能得到解決,朝廷依然是派系明顯,太依靠世家大族。

 對於解決辦法,他在這裡小小的捧了一下劉禪,他說如今天子推行科舉制度,又在蜀中開辦官辦書院,相信數年之後,來自底層的百姓,也將會有一部分人,通過科考進入朝廷。

 但是——

 如果這一部人分進入朝廷之後,無法擔起朝廷的各種重任,朝廷的主要話語權,還是掌握在世家大族手裡的話,這個危局依然很難得到解決。

 說到這裡,他還提到,若是朝廷不解決這個問題,即便是最後大漢一統天下,或許用不了多久,大漢又會重走桓靈二帝之後的局面。

 因為——

 氏族實力過大,想要天下安寧,還是水中望月。

 內憂的解決辦法,只能是通過科考,然後平衡氏族在朝堂的的話語地位,否則大漢必危。

 說完內憂,又說了外患。

 他提到,現在看上去大漢實力在三國當中,是最強的存在,即使魏吳聯合攻打大漢,大漢也能夠從容應對。

 但是,他話鋒一轉,卻明確指出,所謂魏吳聯盟,只不過各懷心思,他們並未真正的聯合在一起。

 這一點,劉禪也非常認可。

 別說魏吳聯盟十分不牢固,即使此前漢吳聯盟,也是隨時都可能崩潰,三國之間相互聯盟,然後相互掣肘,這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

 接著他說到,若是大漢不斷強勢,很有可能逼著魏吳真心實意的走到一起,原因很簡單,大漢太強從而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這——

 劉禪看到這裡,不由感到後背有些發涼。

 逼著他們真心聯盟。

 這好像還真的可能出現,三國之間來回折騰,無論是現在,還是歷史上的三國,可不都是這樣嗎?

 比如歷史上的三國,曹魏強勢,漢吳需要生存,隻得聯合在一起對抗曹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讓大漢又苟延殘喘了幾十年,東吳更是存活到了280年,才被司馬炎的晉朝滅亡,最後統一三國。

 現在也是一樣,大漢隨著劉禪穿越而來,先是贏得關中之戰,進而吞並涼州,佔據河套地區等等。

 這些年來,魏吳時常聯合在一起,向大漢發難。

 總之就是一個道理,誰強,剩余兩方就會聯合起來抵抗,歷史上是漢吳聯盟抗魏,現在就變成了魏吳聯盟抗漢。

 如果...如果大漢強大到隨時可能一統天下,魏吳難道還願意視若無睹嗎?

 不會——

 他繼續說到,眼下大漢雖然疆域遼闊,但是相同的是大漢現在如同關中之戰前的曹魏,戰線拉得過長,南起交州,北至並州代郡,如此長的一條戰線,若是魏吳傾其所有聯軍來襲。

 大漢何以擋之?

 說實話,劉禪此前還真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畢竟這些年大漢一直是逢戰必勝,所以很多時候,劉禪根本就不在懼怕曹魏東吳聯盟。

 但是這人算是給他敲響了警鍾。

 大漢現在雖然強大,但是曹魏、東吳依然佔據著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他們之間的人口總和是大漢不能比擬的,大漢也就是勝在武器先進,還有幾處險關。

 還有就是魏吳聯盟不夠密切。

 他們的聯盟有縫隙,彼此並不完全信任,所以明面上他們是聯合在一起,共同抵抗崛起的大漢,實則各懷鬼胎。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除了要防止大漢的進攻,同時也會調出大量的兵力,防禦彼此。

 但是——

 若大漢的實力強大到,隨時可能威脅他們的國家,或者說大漢隨時可能發起統一戰爭。

 一個大漢的考生都能想到的事情,東吳曹魏的人,就不能想到嗎?

 若是大漢太強了,他們或許會為了自保,從而緊緊的聯合在一起,然後傾盡所有向大漢發動進攻。

 嘶——

 看到這裡,劉禪不敢繼續往下看了,因為這事兒是很有可能發生的,若是孫權曹叡有一天摒棄前嫌,要徹底重挫大漢。

 哦,不敢想象。

 “徐愛卿!”劉禪放下答卷,有些焦急的問道:“殿試何時舉行,朕想見見這人。”

 看天子如此心急,徐庶也是感歎,他看到這篇文章時,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現在大漢戰線太長,若是魏吳分兵進攻大漢,大漢還真不一定能夠防得住,畢竟疆域擴大,需要的兵馬也越來越多。

 時至今日,大漢的總兵力,也就是三十萬人,其中騎兵十萬步兵二十萬,但是需要防守的地方,可是有很多。

 三十萬兵力,說實話現在大漢也有一些捉襟見拙。

 目前這三十萬人,其中兩萬人分別駐守在西域和西南,然後就是交州有五萬駐軍,用於防禦東吳南下;秭歸有三萬人,其中兩萬為水軍,防守長江防線。

 接著是武關、潼關各兩萬人,河東兩萬、上黨一萬五千,代郡三萬步騎,南中兩萬人,河套地區還有兩萬五千步騎。

 這些防線上的總兵力算起來,已經達到二十五人,在算上蜀中、涼州、晉中部署的兵力,現在大漢能用的機動兵力,也只有駐守在長安附近的三四萬精騎。

 但是魏吳呢?

 此前有過調查,曹魏雖然經歷了幾次大敗,但是他們現在依然也還有三十余萬總兵力,東吳也還有二十余萬人。

 只不過魏吳在長江防線,雙方也都部署了十萬余兵馬防禦彼此,若是他們達成某種協議,撤出部分長江防線的兵力,然後集中兵力攻擊大漢。

 怎麽辦?

 三弓床弩雖然厲害,但是也很難抵擋數倍於己的敵軍,若是讓魏吳攻入大漢腹地,大漢王朝,還真的很難抵擋,主要各處邊防駐軍,現在大漢一個都不敢動。

 “回陛下!”徐庶道:“若是陛下沒有意見,明日即可舉行殿試。”

 “好!”劉禪肯定的道:“那就明日!”

 劉禪第一次如此擔心,此前他真的沒有想過這些,或許只是覺得魏吳聯盟不可能鐵板一塊,所以他們很難再對大漢形成較大的威脅。

 可是現在不同了,一個普通的考生都能想到的問題,曹叡孫權他們可能想不到嗎?

 不——

 他們一定能夠想到。

 翌日上午。

 未央宮。

 大漢王朝第一次科舉殿試,正式舉行。

 大殿的兩側,是朝廷的文武百官,位於中間站著二十人,他們年齡最小的約莫十八九歲,年長的也就三十來歲。

 今天是殿試答辯。

 剛開始,劉禪隨意問了幾個問題,然後隨機點了一些考生回答,因為問題不是很難,他們的回答也算過得去。

 突然,劉禪掃視了一圈整個大殿,然後朗聲喚道:“曾書!”

 這可讓整個大殿,頓時安靜了下來,因為在此之前,劉禪考察考生,都是先提出問題,然後再點名某人回答。

 這次是先點名。

 就在劉禪話音剛落,只見一位約莫三十歲,身材適中,皮膚略黑的人,緩緩出列。

 “學生在!”曾書出列應道。

 進入第二輪考試的人,就自動成為天子門生,那這進入殿試的人,自然也就是天子的學生。

 劉禪看到曾書,不由愣了一下,他記得這人。

 第一輪考試結束時,劉禪在街頭見過他,他那天與蔣顯正與考生們說話,當時他就提醒落榜考生,說不用那麽沮喪,這一次沒考中,下次再接著考就是是了。

 “大漢危矣——”劉禪故意問道:“可是汝說的?”

 “回陛下!”曾書不慌不忙,躬身說道:“是學生說的。”

 其他人除了諸葛亮與徐庶,大部分人都為曾書捏了一把冷汗,他們並沒有看過曾書的考卷,因為這是大漢第一次科考,閱卷的人只有丞相諸葛亮,還有禦史大夫徐庶。

 因此他的答卷,諸葛亮徐庶都看過的。

 他們兩人閱卷時,都將曾書的這一份答卷,選在了第一位。

 其他人可是很擔心的,他們只知道,現在大漢非常強大,一統天下也就是時間問題。

 可是眼前這人,居然在這個時候,說大漢危矣?

 這是找死嗎?

 “那汝說說看,大漢如何危矣?”劉禪故意沉聲問道。

 或許聽出了劉禪語氣不太對,其他大臣都是愣住,沒人敢於開口說話,然後緊盯著曾書,看他到底該如何說。

 曾書卻並未懼怕,反而是顯得很淡定,他先是向劉禪行了一個禮,然後又向大殿上的文武大臣行禮,最後才緩緩問道:“諸位,大漢有危否?大漢強盛否?”

 “當然!”費禕當即肯定的道,然後又向劉禪行了個禮恭維的說道:“我大漢王朝,在陛下的統治之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現在已是三國最為強盛的國家。”

 “嗯!”曾書也是點點頭,道:“費公所言不假,我大漢表面上來看,現在確實是三國當中,最為強盛的國家。 ”

 等等——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費禕在內,都是不解的盯著曾書。

 表面上來看,大漢很強盛。

 難道內在的大漢,並不強盛嗎?

 “諸位!”曾書又一次躬身,然後笑著說道:“諸位一定是很好奇,在下為何會說,只是表面上看,大漢是最為強盛的國家,對否?”

 廢話!

 所有人都是冷冷的看著他,因為在他們眼裡,現在的大漢,無論是內在還是表面,都是最強的國家。

 曾書,你要好好說話。

 否則——

 哼!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