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
攻打武昌的漢軍,隻給孫權留了三天時間,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是選擇拚死抵抗玉石俱焚,還是宣布東吳正式滅亡,完全都在東吳大帝孫權的一念之間。
論國力,東吳完全無法與大漢相比。
論兵力,大漢僅算益雍涼並四州,現有步、騎、水三種兵種總兵力接近六十萬,而東吳受製體制依然是依靠氏族,東吳僅有水陸兩種兵種,在漢吳之戰前,也只有二十余萬。
如今戰鬥打到現在,漢軍雖然也受到了不少的損失,但是比起東吳來說,就顯得不值一提,而東吳現在全國加起來,總兵力也只剩十幾萬人,而且還全部安排在關鍵位置。
最後,最為致命的,就是漢軍擁有領先時代的先進武器。
看上去,孫權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
即使他選擇拚死抵抗,最後的結果也不會改變,東吳王國已經是難以改變。
但是,孫權卻遲遲做不了這個決定。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裡,他一直待在禦書房,沒有去過前面的朝堂,沒有寵幸一個他深愛的後妃。
至漢末黃巾起義開始,父兄三代歷盡艱辛開創的江東基業,僅僅幾十年,如今卻要亡於他之手,他當然是不甘心的。
想當年,他從兄長孫策手裡接過這份基業時,江東那是何其風光,文有賢臣周瑜、陸遜、魯肅、張昭等;武有良將呂蒙、甘寧、黃蓋、太史慈等等。
可是僅僅幾十年過去,如今東吳早已獨立建國,可是能堪大用的文臣良將,卻是屈指可數。
赤壁之戰時,遇到左右為難時,還可以采用兄長臨終的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現在,漢軍兵臨國都武昌,大吳到了亡國的危急關頭。
可是卻無一人為其出謀劃策,為其排憂解難。
可悲。
可歎。
...
三日後。
公元252年,大吳赤烏十三年,9月6日清晨。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因為從今天開始,大吳將正式退出歷史的舞台,經過三日的艱難的抉擇,孫權做出了他的決定。
獻城投降——
公元229年6月18日,吳王孫權在武昌登基稱帝,公元252年9月6日,東吳大帝孫權,不願武昌城軍民再遭兵災,決定正式向漢軍投降。
從孫權登基稱帝開始算,共計立國23年的吳國,終於走完了它的歷史使命。
巳時初刻。
武昌北門緩緩打開,城外三百步外,大漢秦王劉譚此刻是意氣風發,一身銀白亮甲分外耀眼。
劉譚仰望蒼穹。
虔誠的敬告說道:“皇孫劉譚,敬告先帝,皇孫劉譚今日將完成了您未了的夙願,東吳——今日投降。”
建安二十四年,先帝劉備拜大將關羽為前將軍,節製荊州軍政,同年前將軍關羽兵圍樊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而就在這個時候東吳背棄盟約,派遣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最後更是讓關羽敗走麥城,後被吳軍俘殺。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逼使獻帝禪讓皇位,建立大魏政權;建安二十六年,先帝劉備在成都武擔山之南登基即皇帝位,續延大漢國祚,改元章武元年。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先帝決定出兵伐吳,以報前將軍關羽被東吳殺害之仇,就在出兵之前,車騎將軍張飛,又被部將范強張達殺害,此二賊更是割下張飛的頭顱去降了東吳。
雖然很快東吳就派遣了使者入成都求和,先帝大怒不允,隨後親率大軍東征伐吳。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秋,
吳將陸遜火燒連營,先帝遭遇慘敗,退居白帝城,於次年病逝於白帝城永安宮。作為大漢皇長子,這些史實,他當然是銘記於心。
三十年。
整整三十年。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大漢伐吳,先帝被東吳陸遜擊敗,三十年後,作為劉備的皇長孫,他這一次完成了皇祖父未完成的事業。
滅亡東吳。
咚,咚,咚。
三聲清脆的鼓聲敲響,將劉譚從思緒中拽了回來,武昌的城門已經打開,城頭的吳軍也已經放下了武器。
城頭上原本的東吳旌旗,此時已經全部換作了白旗隨風飄揚。
城門洞裡,數百人正緩緩向外走來,為首的是一位身著素衣,脖掛白綾的老者,他手裡端著一個精致的木盤。
在那老者的身後,這是一輛馬車,馬車上赫然停放著一口嶄新的棺材。
孫仲謀!
劉譚自然知道,這位老者,就是與先帝征伐天下的東吳孫權。
與劉譚的得意不同,此時正領著東吳百官徒步出城的孫權,卻是眉頭緊鎖,臉上看不到一絲表情。
大吳,沒了。
大吳,沒了。
孫權愧對父兄信任,將父兄歷經艱辛創立的江山,就這麽給弄丟了。
雖然他很不甘心。
但是,他也無法扭轉吳國滅亡的局勢。
三日前,漢軍炮擊武昌北城,導致武昌城內軍民人心惶惶,次日深夜,南境三線傳來急報。
也就在劉譚炮擊武昌時,南境三路漢軍同時向吳軍發起了猛攻。
本來南境三路吳軍,人數上就不佔有,加上三路漢軍都是步騎配製,突然強攻三路吳軍,雖然吳軍將士頑強抵抗,但還是遭到了漢軍毀滅性打擊。
攻打建安郡的大將軍諸葛恪,已被漢將馬岱擊敗,正率殘部向武昌敗退。
鎮守廬陵郡的左將軍朱據,被漢軍的三弓床弩射殺,廬陵城被漢將關索攻佔。
最後一路是在零陵牽製大漢丞相諸葛亮的驃騎大將軍丁奉,此前幾個月裡,諸葛亮也曾發動過數十次進攻,但是每次都是無功而返,最後退守零陵城。
可是這一次,諸葛亮兵分三路合擊丁奉,丁奉苦戰一日一夜最終還是兵敗被俘。
原本想著三路大軍擋住南境的三路漢軍,武昌現在有七萬余兵馬,或許還能與劉譚這一路漢軍抵抗一陣。
可是現在。
南境三路大軍全部戰敗,大將軍諸葛恪敗退,左將軍當場陣亡,驃騎大將軍丁奉兵敗被俘。
如此一來,即使武昌的七萬兵馬繼續堅守武昌,不出十日,南境的三路漢軍將齊聚武昌城,加上劉譚手上可怕的火箭炮。
經過艱難的抉擇後,孫權自知繼續頑抗,只能讓武昌城血流成河,軍民死傷殆盡。
投降——
投降只是朕一人受辱,但大吳軍民卻可以得到保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