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今日上奏,除了還要繼續新增兩名妃嬪之外,另外一件事就是新增官員的事情,按照兩漢時期的規則,朝廷選用官員,是依靠察舉製。
所謂察舉製,就是通過舉薦向朝廷推薦人才。
當然並非只要有人舉薦,你就能馬上走馬上任去做官。
漢武帝時,察舉是走上仕途的主要通道,通過舉薦,然後再通過朝廷的考核就可以獲得朝廷的任免,去做官。
不過兩漢時期,察舉製是有人數限制的。
到了東漢和帝時,舉孝廉為了公平起見,各郡人口每滿二十萬,可舉孝廉一人,人口滿四十萬,可舉孝廉倆人,以此類推。
當然也有對於邊郡或者少數民族地區,有寬優政策,如滿十萬人口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人口,兩年舉薦一人,五萬人口以下的郡國,三年可舉一人。
這個政策,一直延續到劉禪所在的大漢。
如今大漢初得關中,急需補充一些官員,所以這徐庶剛上任不久,就開始琢磨這事兒,今兒的第二件事,就是舉孝廉選官。
“徐愛卿!”劉禪將奏折放於禦案之上,故作疑惑的問道:“通過察舉選錄官員的方式,真的合理乎?”
徐庶聞言一愣,察舉製已經施行四百余年,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選擇官員都是通過這種方法。
陛下怎會問是否合理?
“陛下!”
徐庶正想說話,可是劉禪卻搖了搖頭:“朕以為這察舉製,並不能察舉到天下賢士,只能是一部分人的特權,這並不合理。”
“普通百姓當中,難道就沒有有能力之人?”劉禪故意問道:“他們又由何人去察舉他們呢?”
“陛下!”徐庶若有所思後,道:“察舉製,已施行四百余年。”
“嗯,朕知道。”劉禪笑道:“愛卿可知,時代在變,有些制度也不能停滯不前,停滯不前,就會使人落後。”
徐庶頓時愣住。
陛下說的是什麽話。
微臣怎麽有些聽不懂。
徐庶的疑惑,劉禪知道他應該是沒有聽懂,畢竟這是後世的話術,於是笑著又道:“徐愛卿,朕有一法,可使天下有才之人,盡歸朝廷所用。”
“哦???”
“但請陛下明言。”
徐庶有些驚訝,讓天下有才之人,盡歸朝廷所用。
如果真有這樣的好辦法,對於眼下的大漢,自然是極好的事情。
“科舉製!”
劉禪隨口便道,這是從隋唐開始,一直持續到晚清,歷朝歷代的官員選拔制度,科舉製相比於察舉製,自然是更加公平一些。
因為即便是平民百姓,只要努力,也是可以進入仕途,為國出力的。
“陛下!”
“何為科舉製?”
徐庶急忙問道,這個詞匯他可是第一回聽說。
“科舉製。”劉禪隨後滔滔不絕的說道:“科舉製就是不再需要舉薦,人人都可以通過考試,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設置為縣試、郡試、最後是殿試,然後分設不同的科目,對參考學子進行考核。”
“想做文官,可參加文科考試,想要做武將,可參加武科考試。”
“最後根據考核的名次,分為狀元、榜眼、探花等等”
說道最後,劉禪笑道:“如果科舉製得以實施,從此以後我大漢就不在缺乏文臣武將,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入朝廷,”說著他頓了一下,補充說道:“如此平民百姓,也可以通過讀書學習,然後走上仕途,給底層百姓,一個晉升的通道。”
劉禪雖然說得很熱鬧,但是卻還是有些擔心。
擔心這事兒不會被徐庶認可。
畢竟推行科舉製,這會嚴重的破壞世家大族的地位,因為在此之前的察舉制度,那是世家大族的權利。
如果真的推行科舉製,底層百姓也能走上仕途,這就將原來世家大族的權利給削弱,徐庶會同意嗎?
“陛下!”徐庶卻是有些激動的道:“用科舉製選拔官員,比起察舉製,更加公平,而且選材面也將會被擴大。”只是他說著說著,卻又道:“不過陛下的人人皆可參加科舉,微臣以為不妥。”
“哦???”
“愛卿以為,那裡不妥?”
徐庶認可科舉制度,卻不認可人人皆可參加科舉。
莫不是只允許世家大族參考?
若是如此,這科舉考試,還有必要嗎?
“微臣以為;”徐庶說道:“應是除工商者,人人皆可參考,凡做工者,經商者,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唉——
重農抑商。
聽徐庶說完,劉禪卻也是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除工商者,人人皆可參考。”
封建時代,一直都是重農抑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因為經商者,做工者,他們很容易收獲財富,當他們獲得了財富,心思也就多了,對於統治者來說,卻沒那麽好管理了。
“陛下英明!”
得到劉禪的肯定,徐庶當即表示:“微臣下去便與丞相商議,用科舉制度替換察舉製選拔官員。”
“好!”
“朕等著愛卿的好消息。”
劉禪很滿意,這科舉制度,他也早就在琢磨。
只是一直以來,大漢的朝政在丞相的治理下,安穩平順,而且這兩年大漢又在關中戰事不斷,他也不想給丞相添亂。
現在徐庶來了。
相比較起來,徐庶的思維更加開闊,而丞相相對保守嚴謹。
看著徐庶離開,劉禪長舒一口氣。
“大漢提速從朕開始。”
“曹叡、孫權?”
“你倆就再撲騰撲騰吧。”
說著話,他也覺得有些累了,昨晚一個人睡在宣室殿,又不斷琢磨曹綾行刺之事,他根本就沒怎麽睡,一早起來,又與徐庶折騰了這麽久。
還有就是,他有些擔心后宮。
畢竟現在的后宮,可是有三個女人。
張鴛還帶著娃,他有此不放心。
於是稍作整理, 就朝椒房殿去了。
椒房殿——
劉禪進來的時候,曹綾與王元姬已經離開,張鴛正在屋裡哄小金豆說話。
此時小金豆已經半歲多,她好像聽得懂母親的話一般,不時咿咿呀呀,手舞足蹈回應。
就在說話間,卻看見劉禪從外面進來。
“咦,陛下您怎麽回來了!”
“小金豆,快看看,父皇回來了。”
至從生了小金豆,每次劉禪回宮,張鴛就不用在忙著行禮什麽的,這是劉禪特別要求的。
此時看見劉禪回來,她一邊待輕輕搖晃著搖籃,一邊向劉禪打著招呼:“陛下怎麽不在元姬妹妹那裡,多待一會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