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三國:這個阿鬥不用扶》第一百一十二章:遷都長安(二)
或許真是應了那句俗話吧,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原本打算出奇兵,到關中打遊擊搗亂,從而給兵出祁山的丞相諸葛亮,爭取更多的時間去攻佔隴右。

 不想到了關中,劉禪就改變了主意。

 就是因為他擔心即使丞相佔了隴右,大漢也不一定能夠守得住隴右,於是便有了冒險搶佔潼關、武關、蒲阪津之舉。

 結果當然是,劉禪賭贏了。

 如今第二次從蜀地來到長安城外,劉禪其實還是有些心有余悸的,若是上一次稍有差池,或許他現在已經不在人間。

 嗚,嗚,嗚——

 就在劉禪沉思之間,幾聲悠長的號角聲響起,將他從回憶中拉回到現實。

 咚,咚,咚咚——

 緊接著,又是幾聲鼓聲響起。

 張鴛似乎有些激動,旁邊奶娘抱著的小金豆,咿咿呀呀的在奶娘的懷裡不知在說些什麽。

 “公主殿下!”

 “回京了!”

 聽著奶娘笑呵呵低聲與小金豆說著話,讓鑾駕上的劉禪張鴛,不由得相視一笑。

 也就在這時,走在前面的隊伍,緩緩向兩邊散開,留出一條寬闊的通道,在道路的前方,恭恭敬敬的站立著一隊朝廷文武官員。

 而在這些文武官員的身後,還有官道兩側,則是近萬名長安城附近的百姓,此時沒有一人敢於說話,他們神色肅然,緊緊的盯著官道上那一隊豪華車隊。

 少時——

 隨著馬車緩緩停下,當伺候的宮女輕輕掀開車簾,大漢皇帝劉禪,皇后張鴛這才攜手走出馬車。

 “臣等恭迎陛下!”

 以丞相諸葛亮為首,率領近百位文武官員,恭恭敬敬的向馬車上的劉禪行了一禮。

 “眾卿平生!”

 隨著劉禪一聲高喝,眾文武這才謝恩站定,下一瞬圍觀的長安百姓,立時高聲齊喝道:

 “大漢萬年!”

 “大漢萬年!”

 “大漢萬年!”

 聽著這震耳欲聾的吼聲,劉禪隻感覺渾身熱血沸騰,他很享受這種感覺,這是一個帝王應有的場面。

 就在百姓的大漢萬年聲中,劉禪突然大手一揮。

 “入城!”

 劉禪話音剛畢,迎接的官員立時向兩邊散開,留出通道讓鑾駕通過,此時馬車走得相對緩慢,即使劉禪與張鴛就站立於車頭平台之上,也感覺不到一絲顛簸。

 當然,這也是因為進入長安城的官道,比較平整的緣故。

 長長的通道,兩邊都是站著圍觀的長安百姓。

 皇帝鑾駕所到之處,兩邊的百姓均會高聲齊喝。

 “大漢萬年!”

 “大漢萬年!”

 “...”

 這聲音從長安城外,一直延續到長安城內的大漢皇宮。

 經過差不多小半個時辰,劉禪所乘坐的鑾駕,這才來到一座高大巍峨的宮城門前。

 大漢未央宮。

 這是西漢時期的皇宮,只是到了東漢時,因為都城遷到了洛陽,後來又經過東漢末年,數十年的戰亂。

 未央宮其實已經大不如前。

 早在劉禪上次進入長安城時,他其實來過這座皇宮。

 那時候的皇宮,雖然宮城依然還在,但是相對就顯得有些破敗。

 但是現在——

 高大巍峨的宮城,已然煥然一新。

 城頭正中是一面碩大的“漢”字大旗,兩邊的城郭之上則是布滿鑲龍旌旗,還有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的禁衛士兵。

 在那宮門的前方,則是整齊列隊近百位金甲武士,他們一個個神色肅然,威風凜凜,待到皇帝的鑾駕來到宮城的前方。

 “大漢萬年!”

 “大漢萬年!”

 “大漢萬年!”

 三聲大漢萬年過後,宮城之上頓時響起三聲鼓聲。

 咚,咚,咚。

 “恭迎陛下回宮!”

 “陛下萬歲!”

 “陛下萬歲!”

 “陛下萬歲!”

 隨著一名禮官的唱喝後,宮門前、宮城之上的禁衛武士,全部整齊的單膝跪地,起身高喝陛下萬歲。

 伴隨著武士們整齊的山呼萬歲,劉禪的鑾駕浩浩蕩蕩的抵進宮門。

 入宮——

 車隊緩緩進入宮門,身前身後依然在高喝:“大漢萬年,陛下萬歲。”坐在鑾車上的劉禪一臉的肅然,此時他雖然也是熱血激昂,但是卻也知道,他的人生將從這裡,徹底的改變。

 鑾車進入皇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漢未央宮前殿,由三座高大宮殿組成。

 前殿長約三百步,寬約一百步。

 殿前有一塊長百步,寬五十步的大廣場,此刻的廣場之上,一對金甲武士整齊排列,劉禪所乘坐的鑾駕從武士的中間穿過,所過之處武士們無不肅然起敬,並起身高喝:“大漢萬年。”

 按照流程,劉禪入宮並不會立即到前殿升殿,而是先回后宮稍作休整,再到前殿來召開進入長安的第一次朝會。

 鑾車繞過前殿,便進入到后宮的第一座大殿——宣室殿。

 在西漢時,宣室殿就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地方。

 如今這座宮殿,也迎來了它新的主人——劉禪。

 劉禪進入宣室殿,皇后張鴛則在宮女的引領之下,帶著小公主劉蓉玥前往椒房殿,因為椒房殿是西漢時皇后所住的宮殿。

 先說進入宣室殿的劉禪。

 上一次他到長安的時候,其實也到過這裡,而且還是在丞相諸葛亮的陪同之下,參觀了一圈西漢王朝的這座龐大宮殿,只是那時候各宮陳色已經老舊。

 但是這一次不同。

 “丞相有心了!”

 剛進入宣室殿,劉禪不由得暗自在心裡感激說道。

 當初丞相讓劉禪暫回成都時,他就表示要重新修葺宮室,經過這一路進來,劉禪仔細的看過,沿路各宮各殿,並未做出大的改變,應該說只是做了翻新處理。

 宮牆之上的漆料是新塗上去的,宮室內的陳色換了一批新的家具擺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宮殿內,多出了桌椅板凳。

 比如在宣室殿內,一張寬大的書案,還一把雕龍的木椅。

 上一次劉禪進來時,桌案還是低矮的桌案,皇帝想要在此禦覽奏章,閱讀書籍,隻得采用跪坐的方式。

 不過後來劉禪讓木匠在成都研製出桌椅後,丞相諸葛亮便將這座低矮的桌案,全部換成了桌椅。

 除了一張禦案和龍椅,旁邊則是兩排書櫃,以及各種陶器瓷器。

 “福安!”

 劉禪在禦案後面的龍椅上坐下,叫了一聲福安。

 福安是他的貼身太監,在成都他便是后宮大總管,此時遷都到了長安,他自然也跟著劉禪來到了這裡。

 福安今年四十六歲,一向憨厚老實,劉禪很喜歡他,因為他非常聽話老實,交代給他的事情,基本他都能夠辦得很好。

 “陛下!”

 福安欠身應了一聲。

 “如今遷都未央宮,宮城要比成都大很多;”劉禪說道:“宮中管理之事,汝可要多上些心。”

 “奴婢遵旨!”

 福安很高興,畢竟此前在成都,皇宮本就不大,后宮的宮女太監全部加起來,也就是三五百人。

 現在到了未央宮,別說整個未央宮,其實就說這宣室殿,就要比成都的興漢宮還要大,未來宮內的太監宮女必然也要翻翻。

 福安是后宮總管,這些宮女太監自然得由他來管理。

 劉禪在安排福安,皇后張鴛卻很是輕松,她來到椒房殿時,當即被這座皇后的寢宮給驚到。

 此前在成都,她所住的宮殿,也是取名為椒房殿。

 只是此椒房殿而非彼椒房殿可比。

 僅僅是正殿,就比成都的寢宮要大兩三倍,旁邊還有兩座配殿,除了她從成都帶來的五名宮女,五名太監之外,椒房殿這裡,又給她準備了十幾個宮女,婆子、太監。

 入宮之後,隨行的太監宮女,先是忙著收拾寢宮,而皇后張鴛則是忙著重新梳洗,裝扮,因為一個時辰之後,她將要隨同皇帝劉禪一起參加進入未央宮的第一次朝會。

 梳妝打扮的,當然還有皇帝劉禪。

 進入宣室殿,短暫休息之後,劉禪就在一眾宮女太監的幫助下,重新穿戴冕服,等著第一次在未央宮的朝會。

 未時初刻——

 未央宮前殿廣場之上,隨著三通鼓敲響,早已等候在宮門外的大漢文武百官,在丞相諸葛亮的引領之下,緩緩進入宮門。

 第一次在未央宮舉辦朝會,禮節儀式十分繁瑣,從宮門到前殿大殿,僅僅三百步的距離,數百名文武官員,愣是花了近半個時辰,才終於進入到前殿的大殿之上。

 當然,真正進入大殿的官員,只有不到百人,他們都是朝廷重臣,其余的官員則在大殿之外的平台之上站立。

 也就在眾文武進入大殿之時,在宣室殿等候多時的劉禪,還有早有從椒房殿過來的皇后張鴛,倆人在一眾宮女太監的簇擁引領之下,緩步來到前殿門口。

 “陛下駕到!”

 隨著宣禮太監的一聲高喝,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立時整頓官服衣帽。

 少時——

 皇帝劉禪,皇后張鴛緩步走進大殿。

 見到劉禪進來,文武百官立時站得筆直,劉禪一臉輕松的模樣,看著這些站在大殿上的文武官員,他很滿意。

 這是他在成都新改的規矩。

 但凡上朝,文武大臣均不在設座,這事兒後來蔣琬與丞相諸葛亮說過一遍,不想丞相並未覺得皇帝所做有什麽過分,反而覺得劉禪的做法更加妥帖。

 天朝,就得有天朝的威嚴。

 前殿的大殿,成長方形,坐北朝南,整個大殿長約五十步,寬約三十步,在正北方的中間位置,是一座九尺高台,台上正中間置有一張禦案,一把雕龍座椅,在龍椅旁邊則是一把鳯椅。

 劉禪攜手張鴛緩步登上高台,分別落座於龍椅鳯椅之上。

 “拜!”

 等待劉禪與張鴛坐定,宣禮太監當即高喝,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立時躬身向劉禪行禮道。

 “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等到眾文武大禮參拜之後,接著便是丞相諸葛亮宣讀,大漢王朝正式遷都長安雲雲,然後便又是朝臣們向皇帝道賀。

 差不多也是小半個時辰吧,這番禮儀也才算結束。

 當然,遷都大喜。

 在諸葛亮的請奏之下,便對關中之戰的有功之臣,進行了封賞。

 其中趙雲鎮守武關有功,加封為武功候,這也是這一次北伐戰爭中,唯一一位晉封為侯爵的將領。

 其余的諸如魏延等人,皆是官升一級。

 還有就是新晉歸降的郭淮,被冊封為護軍將軍;郝昭為右護軍將軍,薑維則為丞相府參軍。

 然後便是劉禪所領的新軍幾位將領。

 郭衛為丞相府參軍,楊同山封為驍騎校尉,呂芃則為禁衛軍都統,其余諸將皆有封賞。

 對於這個封賞,劉禪特別滿意。

 當然,特別是對於呂芃的封賞,因為原來在成都時,禁衛軍的統領是費禕,雖然劉禪知道這人也是一位忠臣,但是無論怎麽說,他必定更聽命與丞相諸葛亮。

 可是現在,丞相直接任命劉禪的親兵呂芃,為禁衛軍都統,也就是說原來在成都的時候,劉禪的一舉一動,丞相諸葛亮都是知根知底,畢竟費禕是禁衛軍統領,若是諸葛亮想知道劉禪的一些事情,費禕必然會告知於他。

 但是經過關中一戰,諸葛亮其實已經發現。

 陛下長大了。

 雖然兵出子午道,有些冒險。

 但是畢竟是冒險成功了,原本隻想要奪得隴右五郡,如今正是因為陛下的這一次冒險,大漢不但奪得隴右五郡,而且還佔據了整個關中。

 還有就是,在他率軍趕到潼關時,劉禪居然用五千新軍,愣是將曹魏大將張郃的五萬精銳,擋在了潼關之外。

 除此之外,劉禪又研製出水泥,石灰、三弓床弩等等。

 繼續讓陛下安坐於深宮,必然不在現實。

 倒不如給予陛下一些成長的空間。

 畢竟皇帝越來越出息,這對於大漢來說,也是好事情,諸葛亮自然是很高興的。

 遷都儀式、封賞儀式結束。

 劉禪已經有些累了,畢竟舟車勞頓早上才趕到長安,現在又折騰了這麽久,想著這次朝會,咱們應該結束了吧。

 可是——

 就在劉禪欣喜,未央宮第一次朝會應該結束的時候。

 尚書郎譙周,突然出班。

 譙周原為大漢勸學從事,此番遷都長安,譙周晉升為尚書郎。

 “啟奏陛下!”

 譙周高聲說道:“今日我大漢正式入主長安,皆乃陛下親征之功,若不是陛下兵出子午道,我大漢必然難以進駐長安。”

 譙周的話音剛落,整個大殿頓時雅雀無聲,就連那高台之上的劉禪,也是不由得一緊。

 心道,譙老,您老要幹什麽?

 “先前是因為陛下年少,我大漢才置丞相府治理國事。”

 嘶——

 譙周這話一出,更是讓所有人都是一愣,當然除了部分人有些驚訝,還有一些官員卻在暗自得意。

 劉禪卻很想開口製止,因為他又不是傻子,這老頭如此說,接下來的話,還用去想嗎?

 “現在我大漢已經還於舊都,老臣以為,丞相應立即歸政於陛下。”

 未出意外,譙周還是說了出來。

 劉禪不由得暗自搖頭,譙周就是譙周。

 即使是歷史上的他,也是這個性格,什麽都敢說。

 就在譙周的話音剛落,又有幾位大臣跟著附和,比如官升一級的鎮北將軍魏延等人。

 丞相歸政於陛下。

 這話有些刺耳。

 一旁的丞相諸葛亮,並未因此驚訝,隻待幾人剛一說完,諸葛亮便出班奏道:“啟奏陛下,臣附議。”

 諸葛亮的話語雖短,卻讓滿朝文武皆是一驚。

 比如像譙周等益州派人士,他們本以為此番遷都長安,大漢政局稍穩,短時間大漢不再會主動向曹魏用兵,休養生息,是大漢王朝眼下最正確的選擇。

 既然不用主動出兵打仗,那麽就可以趁機讓諸葛亮歸政。

 但是,他們都沒有想到。

 諸葛亮居然同意了。

 他居然願意放棄權利?

 劉禪卻並不覺得意外,因為歷史對於丞相的記載有很多,而且即使他治理蜀中十幾年,最後病死於五丈原時,其名下也並無多余田產。

 而且如果他真的是如曹操那等奸相,在他死後,也並未將他的位置傳給他的子嗣。

 丞相高風亮節,這些大臣們不確定。

 但是劉禪卻深信不疑。

 此時讓丞相歸政?

 就在諸葛亮剛說完話,劉禪突然從龍椅上站起,先是向眾臣擺了擺手,才緩緩說道:“譙卿此言詫異,關中之戰並非朕之功,若不是丞相即時趕到潼關,我大漢也不可能取得關中之戰的勝利。”

 劉禪先將功勞推給諸葛丞相,然後又說道:“至於愛卿所言歸政於朕,這話從何說起?”

 “丞相開府治世,為朕分憂,此乃朕之允事;”說著他笑了笑,才有說道:“況且丞相但凡大事,皆是先奏與朕知,獲朕許可方才施行,何談歸政一說?卿是要讓丞相歸何政於朕?”

 劉禪的話,讓一眾大臣頓時一愣。

 因為他的話,並無虛假。

 雖然丞相開府治世,很多國政方針,均出於丞相府。

 但是正如劉禪所言,但凡大事,諸葛亮都有先向劉禪奏報,雖然在很多人眼裡,所謂的奏報,也只是一個形式罷了,最終都會按照諸葛亮的意思去施行。

 但是劉禪很清楚。

 比如歷史上的劉禪與諸葛亮。

 別的不說,就說第一次北伐。

 原本是諸葛亮上奏,請命領兵北伐,但是劉禪卻以曹魏勢強,同時大漢剛經歷了南征平亂的戰爭,覺得此時應該休養生息。

 但是諸葛亮很明白,那時候曹丕病逝不久,曹叡剛剛登基為帝,而且那時候關中空虛,是大漢北伐的良機,若是錯失,恐再難獲得這麽好的機會。

 於是乎,才有了諸葛亮聞名於世的出師表。

 若是丞相諸葛亮擅權專政,即使劉禪不同意,他也會領兵出征,用得著寫什麽出師表?

 寫出師表的目的,無非是因為皇帝劉禪不同意出兵,但是諸葛亮覺得此時是北伐的大好良機,不可錯失,於是陳說事情厲害,希望得到劉禪的應允嗎?

 就鑒於此,劉禪並非是一位被架空的皇帝。

 他說的話,還是有一定的分量。

 至於後世所謂的諸葛亮擅權,直接將劉禪圈養在后宮,其實這只是陰謀論看得多了,於是便自以為的覺得,掌握大漢政權的諸葛亮,也是像曹操那樣的權臣。

 但是現在劉禪已經穿越到這個時代,經過他這些年的了解,和親生經歷,他也更加了解大漢的這位丞相。

 “相父!”劉禪隨後向諸葛亮說道:“朝政之事,還是由相父節製,治國理政本不是朕的長相,相父切不可推脫。”

 劉禪說得很真切。

 大殿上的諸葛亮,甚為感動。

 他並不看重這些所謂的權利,他隻想盡忠職守,通過他的努力,可以完成先帝複興漢室之大業。

 如今看到陛下逐漸成長起來,他是真的很高興。

 若是陛下真的能夠獨擋一面,願意親自治理國政,他是非常願意卸下重擔,從旁輔佐,如同當年輔佐先帝一樣。

 可是現在,劉禪如此真切的話語。

 他沒有推脫。

 “老臣領旨!”

 皇帝都已經發話,關於歸政的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即使譙周在內,也沒人願意在出來繼續爭取。

 因為人家皇帝都不在意,他們再怎麽爭取,又有何用。

 同時也都更加清楚,皇帝對於丞相的信任,可不是他們可以比擬。

 這是劉禪希望看到的。

 大漢王朝想要長治久安,短時間內,或者說在丞相還在世的時間內,他不會做出任何改變,因為他更相信,諸葛亮治國理政的才能,必然比他要高明得多。

 當然——

 即使他相信歷史的記載,還有這些年與諸葛亮的相處,確信諸葛亮就是如同歷史記載那般高風亮節,忠貞不二。

 但是眼下大漢王朝,已經不在是歷史上偏居一隅的蜀漢小朝廷,所以剛才故意提及,但凡大事,丞相皆是先奏於朕知,然後才會去施行。

 這話其實也是留了一手。

 不做皇帝,或許不會想這麽多。

 縱使知道丞相是忠臣,但是皇帝可是一個危險的職業,多少留一手免得自己以後沒了後路。

 當然,這並非是不相信丞相。

 只是因為作為皇帝,多少得為自己考慮一些而已。

 朝政之事解決。

 現在該散朝了吧。

 休想——

 “啟奏陛下!”諸葛亮此時又行一禮奏道:“國祚延續,關乎國家的命運,老臣深知陛下仁厚,登基至今,后宮僅皇后一人。”

 話到此處,皇后張鴛不由一愣。

 丞相要幹什麽?

 “為了更好的延續大漢國祚,老臣恭請陛下,擇日增選妃嬪,以延皇室香火。”

 “丞相!”劉禪急忙說道:“朕有皇后即可,國祚延續,不急於一時,如今朕已得一女,況且朕與皇后尚且年輕,將來必然還會有更多的皇子降生。”

 “增選妃嬪之事,朕看還是免了吧。”

 劉禪現在還真沒想過增加后宮,與張鴛相處這麽多年下來,他已經非常滿足,還有前世看多了后宮亂鬥。

 他是有些害怕的。

 正所謂三個女人一台戲,這后宮的女人要是多了,說不定就整得是烏煙瘴氣,現在大漢王朝,可還未到太平盛世之際。

 更何況,在他骨子裡,早就根深蒂固的覺得,一夫一妻製,這才是最好的制度,什麽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他是真的不想。

 但是——

 諸葛亮突然噗通一聲跪匐在地,這可把劉禪嚇了大跳,這可還是諸葛亮第一次向他下跪,因為這個時代,人們並不習慣下跪,只有在過些年或者幾百年,具體多久,劉禪也不記得了。

 反正下跪這事兒,並不是漢朝的慣例。

 “陛下!”諸葛亮跪匐說道:“帝王后宮規製,乃是祖上制定,陛下是大漢皇帝,后宮怎可只有一人,請陛下應允,增選后宮嬪妃。”

 “請陛下以大漢為重,增選后宮妃嬪。”

 諸葛亮話音剛落,大殿上所有的大臣,盡皆跪匐於地,同時齊聲請求說道:“請陛下以大漢為重,增選后宮妃嬪。”

 “請陛下以大漢為重,增選后宮妃嬪。”

 “請陛下以大漢為重,增選后宮妃嬪。”

 “......”

 我的個天——

 看著滿朝文武,齊刷刷的跪了一地,就連大殿之外的低階官員,也是跟著都跪在地上,請求皇帝增選妃嬪。

 劉禪徹底懵了。

 朕不好色,難道不好嗎?

 你們這些人,居然逼著朕增選后宮妃嬪。

 當然,他也知道,這些大臣如此懇求。

 也是為了國家著想。

 特別是這種封建王朝,國祚延續,這可是大事情,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歷朝歷代的皇帝們,才會擁有那麽多的後妃,無外乎就是想讓皇帝多生一些孩子。

 如此皇帝百年之後,或者英年早逝,至少還有人可以繼承他的帝位,要不然沒有人繼承皇位,這國家豈不大亂。

 只是劉禪很疼愛張鴛,曾經多次與張鴛說過,他不會增選後妃,因為他隻愛張鴛一人。

 張鴛深受感動,覺得自己是有史以來,最幸運的皇后。

 但是現在——

 看著滿朝文武請求,張鴛先是有些驚訝,但是隨著大臣們全部跪匐在地請求,張鴛知道,陛下疼愛自己,那是自己的命好。

 但是她不能如此自私,於是就在大臣們全部跪匐請命時,她也從鳯椅上起身,緩步走向台階,立於朝臣們的前方。

 然後也跟著噗通跪下,說道:“請陛下以大漢為重,增選后宮妃嬪,以延國祚。”

 “......”

 霎時間,整個大殿之上,除了伺候的宮女太監,其余的朝廷大臣還有皇后張鴛,全部跪在大殿上,請求劉禪同意增選後妃。

 而且——

 他們給出的理由,讓劉禪根本無法拒絕。

 為了延續大漢國祚。

 這可就不是小事情了,即使劉禪貴為大漢天子,也不能不顧大漢王朝國祚的延續。

 無奈——

 “相父快起!”劉禪快步走下台階,扶起丞相諸葛亮說道:“朕應了相父便是。”

 “多謝陛下!”

 諸葛亮很高興,這事兒在成都他提出過一次,那時候劉禪剛登基不久,不過被劉禪以先以國事為重為由推脫。

 但是現在,他必須讓劉禪趕緊選一些妃嬪。

 因為劉禪登基也已經好幾年了,到現在為止,皇后張鴛也才誕下一位公主,這可不是什麽好事情。

 多增加一些妃嬪,或許很快就會誕生一些皇子出來。

 畢竟皇后一人,肯定不如多一些妃嬪幫忙,這事兒來得更快。

 得到劉禪的應允之後,諸葛亮認真的說道:“陛下,老臣與諸位大臣已經商議過,此次將為陛下增選妃嬪十二人。”

 “多少?”劉禪聞言大驚。

 “十二人;”諸葛亮隨口說道:“若是陛下覺得人數不夠,也可增加為二十四人。”

 諸葛亮的話音剛落,劉禪差點就笑了出來。

 在他的記憶裡,諸葛丞相是一位長輩,此時說出這番話來,卻讓劉禪頓時一驚。

 當然最讓他驚訝的,還是一次性要給他選十二位妃嬪。

 “不可!”劉禪趕忙搖晃著腦袋,拒絕道:“並非朕嫌人少,而是十二人太多了;”說著他看了一眼一旁的張鴛,認真的道:“朕以為,即使要增加妃嬪,最多可增加倆人。”

 倆人?

 所有人都是一愣。

 陛下,您是不是傻?

 那個男人,會嫌棄妻妾人數太多的?

 就說在場的這些大臣們,那個又不是擁有三妻四妾,就算是一向高風亮節的丞相諸葛亮,除了正妻黃氏,依然也還有兩名妾侍。

 劉禪貴為天子,現在居然只有一個皇后。

 “陛下不可!”諸葛亮拒絕道:“若是陛下不嫌人多,就定下十二位妃嬪,擇日老臣便會安排官員,為陛下選妃。”

 “相父!”劉禪雖然一向敬重丞相,但是這一刻,他不得不第一次反駁道:“相父若允,可增兩名妃嬪,如若相父不允,朕即刻禪位與相父,相父可自選無數妃嬪以延國祚,朕亦不過問。”

 噗通——

 劉禪這話殺傷力太大。

 諸葛亮聞言當即噗通又跪了下去。

 “陛下!”諸葛亮惶恐說道:“老臣不敢,選妃之事,就依陛下旨意為準。”

 劉禪暗自得意。

 他是很敬重丞相的,但是增選妃嬪,他確實不願一次性增加這麽多,十二個女子,這還得把他累死。

 而且這麽多女人跑到后宮裡來,那還不得翻了天。

 選擇兩位,加上張鴛也就三個人,憑借他這些年對張鴛的了解,張鴛一定能夠與新增的兩位妃嬪搞好關系,而且即使三人鬧出些什麽小別扭啥的,需要劉禪這個皇帝從中調節,他也能夠從容應對。

 若是十二人,他可真的忙不過來。

 想要拒絕諸葛丞相的好心,劉禪自知僅靠好言相勸,必然難以說服,倒不如耍一個小無賴,來的實際。

 反正劉禪本就是丞相看著長大的,晚輩在長輩面前,有時候耍耍無賴,使使小性子,只要他不作,倒也無傷大雅。

 用禪位一說,特別管用。

 諸葛丞相是大忠之人,聽到這話,他還不得乖乖妥協,總不能說好啊,你禪位一個看看。

 當然,就算真的讓劉禪禪位於諸葛亮。

 他也非常願意。

 畢竟劉禪作為穿越者,他深知古代帝王,本就是最危險的一個職業,只是他的命好,身邊有這麽一位大忠大賢的諸葛丞相。

 若是他穿越成為了漢獻帝,或者曹奐等,身邊要麽是曹丕,要麽是司馬炎這種奸臣,即使不願意禪位,最後也得逼著你禪位。

 況且劉禪前世還是一個超級諸葛粉,如果可以的話,他還真的願意把這個皇位,禪讓給諸葛亮。

 或許禪讓給諸葛亮,大漢可能會走得更遠。

 當然這只是說說而已,先不說即使劉禪願意這麽做,然後可以去過逍遙快活的日子,但是他很清楚,縱使他願意,諸葛亮也不願意。

 所以,他今天也是為了拒絕選妃人數太多,故意使使小性子而已。

 但是——

 劉禪也知道,這種話自然不能經常使用。

 用得多了,或許會讓丞相以為,劉禪是在懷疑他的忠心,這對於一向忠賢的諸葛丞相,或許就是一種傷害。

 其實說完這話,看見諸葛亮噗通一聲跪匐在地,劉禪就有些後悔了,他覺得自己的玩笑可能開得有些大。

 只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想收已經收不回來了。

 只能提醒自己,以後可別再開這種玩笑了。

 散朝之後,劉禪回到后宮,腦子裡還想著這事兒。

 因為他依稀記得,至從開了這個玩笑之後,諸葛丞相的臉色就有些僵硬,或許已經傷到了丞相。

 “陛下!”

 張鴛看出了劉禪的不悅,於是問道:“陛下何事煩憂?”

 “唉!”劉禪歎息一聲,說道:“剛才朕一時妄言,似乎傷害了丞相...”

 “嘻嘻!”張鴛聞言笑道:“陛下是說,若丞相不允選妃之事,就要禪位於丞相嗎?”

 “嗯!”劉禪微微點頭。

 張鴛卻笑著說道:“陛下此言,確實說得過了,不過梓潼以為,丞相既是長輩,自然知道陛下只是戲言,必不會耿耿於懷,陛下切勿多心。”

 看劉禪並未因此緩和,張鴛於是又說道:“陛下若是憂心,不妨親自登門,與丞相解釋一二,即可解除丞相與陛下之間的嫌隙。”

 張鴛話音剛落,劉禪頓時眉頭一展,笑著說道:“梓潼此言甚善,朕這就去趟丞相府,朕還有很多話想要與丞相說呢。”

 劉禪的擔心並未多余,散朝之後,諸葛亮一路返回丞相府,但是一直卻是愁眉不展。

 他是大漢的丞相,皇帝突然說出禪位一詞。

 這事兒恐怕有些嚴重。

 況且這兩年下來,皇帝的改變太大,早已不是他熟悉的那個恭順的阿鬥,陛下現在更加有主見。

 而且做事從不拘於小節。

 兵出子午道等等,都不是一個文弱的人,能夠做得出來的。

 還有就是,陛下訓練的新軍。

 諸葛亮一路上,想了很多很多。

 現在的大漢,剛剛佔據關中,朝廷可容不得紛亂,特別是君臣之間若是產生嫌隙,那對大漢王朝,可將是滅頂之災。

 只是,讓諸葛亮意外的是。

 就在他剛剛回到丞相府不久。

 “丞相!”

 一個小廝急匆匆的從外面跑了進來,說道:“陛下駕到。”

 “陛下?”

 諸葛亮頓時一驚,這才剛剛散朝不到半個時辰,雖說皇宮距離丞相府並不遠,僅僅一街之隔。

 但是陛下怎麽突然跑到丞相府來?

 只是皇帝已經來了,他也顧不得多想,趕忙出門前去迎接,只是他剛從內堂出來,劉禪已經從外面走了進來。

 “相父!”

 剛一見面,劉禪便呵呵笑道,然後向諸葛亮行了一禮。

 此時的劉禪,與諸葛亮熟悉的劉禪無二,頓時讓諸葛亮放松了許多,他恭敬的回了一禮:“老臣見過陛下。”

 “相父快些免禮!”

 “謝陛下!”

 諸葛亮謝恩後,便將劉禪迎入內堂。

 “相父!”劉禪剛一坐下,便笑著說道:“今日朕在朝堂之上一時戲言,望請相父切勿多心,朕真的只是一時戲言耳。”

 正所謂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生出嫌隙。

 但是只要把話說開了,也就沒什麽大不了的。

 況且劉禪是諸葛亮看著長大的,多少還是了解他的脾性,小時候他時不時也會使使小性子。

 此時專程跑到相府來解釋,諸葛亮心中的困惑,頓時也就化解了。

 因為他知道,劉禪一直視他為長輩, 對他很是尊重。

 作為長輩,又是臣下,自然不能與晚輩還有君主去過多計較。

 只要陛下不懷疑老臣即可。

 解開了諸葛亮的心結,劉禪自然是大喜不以,作為大漢的皇帝,他現在還有很多事情,還需這位忠賢的丞相盡心輔佐。

 也只有丞相安心的治理大漢,他這個皇位,也才能安安穩穩的坐得更加久遠,可不能沒事給丞相製造一些不必要的負擔,讓丞相因此分心。

 大漢王朝,現在可經不起任何的折騰。

 當然,劉禪親自來到相府,除了為化解自己一時失言的誤會之外,他這次來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與丞相諸葛亮交流。

 ......

 ......

 ps:此前有書友嫌棄在下的章節太短,今兒特別為各位奉上一個萬字大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