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國的內亂,有些愈演愈烈的趨勢,但在帝國內部分析,清河帝國想要打下明帝國,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明帝國看起來內亂,但軍隊還是有著極強的戰鬥力,而且這些年新開辟的幾個行省還是穩定。
那些叛亂雖然會給明帝國國力帶來巨大的削弱,但明帝國還能保證帝國的戰鬥力,數百萬獵裝了蒸汽坦克,蒸汽機甲,蒸汽飛艇,還有蒸汽高壓步槍。
而且在和清河帝國接觸後,明帝國的科研人員也看到了清河帝國內部的燃油發動機。
之後,在看著明帝國獨有的燃料液化技術,這不正是源源不斷的液體燃料嗎,那麽還費什麽功夫用來燒開水,直接當做燃料不就行了。
於是,有了這個思路轉換,明帝國內部也從蒸汽發動機向著內燃機轉變,並且已經出現了內燃機坦克,汽車等產品。
正因為有著數百萬軍隊,還有帝國皇室統帥的大量強者,那些叛亂在清河帝國來看,遲早是會覆滅。
畢竟四周有著一個個龐大帝國,本身就給明帝國塑造了一個外敵,一定程度上讓明帝國上下一心。
不過內部混亂,在清河帝國高層分析之後,發現雖然能夠解決,但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
至少是能夠持續一兩年時間,之後因為這一場混亂,明帝國不斷發展的勢頭會下降,和清河帝國的差距是越來越大。
雖然明面上清河帝國不會出動軍隊趁機進攻明帝國,但暗地裡,狄風通過忍軍的情報人員趁此混亂滲透進入明帝國。
這一次災難對於清河帝國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大量的流民分散到了各地,而且因為叛亂,農民起義,明帝國顧不上這些散亂的流民。
如此一來,這些年忍軍培養的一些情報人員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明帝國內部,並且根據內亂,混入流民隊伍,四散到明帝國各行省。
一些間諜還打入官府,和工廠主內部,或者是趁機取代一些地主,招募流民,培養孤兒,擴大自身勢力,等待帝國和明帝國開戰。
不過按照清河帝國計劃,在十年內,帝國不會進攻明帝國,這樣一來,這些間諜就需要靠著自己的本事在明帝國內部發展。
在明面上,清河帝國還是一片歌舞太平,每一天帝國都在不斷的發展,每一天幾乎都是日新月異。
幾乎隔幾天,帝國報刊上就會公布帝國在某某技術上取得了突破。而且隨著電視機開始普及,在除去新聞之外,清河帝國發展出來了電視劇和娛樂類型的節目,讓帝國文化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了。
而且,隨著帝國發展,在清河城內,已經有了數十家電影院,這些電影院在清河城內賺取到了利潤,也開始向著其他道郡縣擴張。
這在無形中又為帝國帶來了一些新的行業和經濟發展。
明帝國的混亂沒有影響到清河帝國內部的生活,在今年,清河帝國高層的大事件就是萬族海域海軍總部的建立。
不過因為萬族海域距離帝國太遠了,內部還有大片的未開發土地,內部百姓隻關注著自己的生活在一天天的變好。
隨著時間推移,自從上一次擴張之後,十年規劃結束了,這些年之中,清河帝國發展都達到了預定的規劃。
僅僅是人口,根據最後的人口統計,清河帝國如今總人口為三億七千萬,特別是最後幾年,每一年都是兩千萬多的新生兒,讓帝國人口飛速增長。
而且這十年的發展,清河帝國大量的青年成年,參與工作,如今每一年都有著過千萬的成年人參與工作,讓帝國各項發展都變得更加迅速。
不過如今來說,帝國三億七千萬的總人口之中,有著一半以上的未成年人,人口解構還不算完善,因此帝國還是以內部發展最好。
除去人口增長,其次的各種工業門類變得更加齊全,而且隨著技術的提升,以及一些的改變,帝國內部變得更加的繁榮了。
比如說,現在電視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開始大規模普及,汽車也開始有更多的人開始購買。
除此之外,計算機和手機也都發展到了新一個層次。根據帝國政務廳匯總,整個清河帝國預計會有五十萬台電腦,以後每一年會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長。
隨著電腦的增加,清河帝國的互聯網開始發展,根據其他世界的智能手機,電腦的借鑒,一些軟件開始發展。
而因為電子行業的進步,新一代浮空平台新增了許多的設備,並且增加了對地的攝像機,還能通過網絡傳輸圖片和視頻,這對於戰爭,以及各方面都有著巨大的發展。
如今清河帝國內部浮空平台數量已經是突破了十台,分布在帝國各處偏僻地區和邊境,保證了邊境通訊。
並且通過浮空平台的攝像,清河帝國內部一些地理也開始研究,比如說一張關於清河帝國細致的地形圖被繪製出來,成為了帝國的機密。
而除去技術發展,清河帝國的軍隊除去空軍新增了一些新一代戰機,海軍增加了一批戰艦。
陸軍保持規模,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而且人員也沒有新增,只是隨著十個守備師的輪訓,現在陸軍內部數百萬陸軍士兵幾乎是輪替百分之八十。
可以說新兵取代了征戰了十多年的老兵,讓這些老兵退役回家,也算得上給第一歐內部注入了一批新的高質量人才。
每一位老兵在帝國之中都是人才,這對於正在大擴張的帝國來說,馬上就全部分配了工作,成為了社會有用的一員。
十年發展,清河帝國進一步強盛,但狄風環顧四周,明帝國混亂在兩年前結束了,明帝國總人口下降了上千萬,內部發展停頓,現在正在梳理前兩年因為混亂造成的破壞。
而南方精靈帝國,隨著貿易往來雙方關系逐漸的密切了許多,貿易數量增加,在精靈帝國和清河帝國的談判,雙方都開辟了數個港口城市,擴大了雙方的貿易。
而且隨著和精靈帝國相處很好,而且精靈帝國並沒有什麽海權意識,清河帝國的海軍艦隊在清河帝國海岸線外三百多公裡外的海域發現了一片群島。
這一片群島面積有著十萬平方公裡,分別是由三個面積在兩三萬的大島和上千的小島組成。
島嶼上並沒有發現新勢力,只有一些野獸和土著野人,於是東海海軍總部就佔據了這裡。
並且把這裡發展成了一個中轉基地,通過這一片群島,向更南方探索。
因為有著之前遊歷巫師的海圖,清河帝國和精靈帝國南部的幾個靠海的王國接觸,並且成功建立了貿易往來。
不過這樣的貿易往來也不是一帆風順,幾個王國看到了清河帝國的商船財富,想要搶劫,和清河帝國東海海軍總部發生了海戰。
這一戰,這幾個王國的艦隊被清河帝國東海海軍總部一支艦隊擊敗,幾個王國被迫簽訂了協議,被清河帝國奪下幾個沿海島嶼建立港口,並且進行貿易。
如此以來,清河帝國每一年賺取到的財富就更多了。並且通過這個距離藍海道兩千公裡外的群島作基地。
清河帝國的艦隊向著更南方以及東部海域搜索,為了保證那一片地區的通訊,清河帝國一座浮空平台以及運行到了那片群島上方。
並且除去海軍艦隊,島嶼上還有著四個海軍陸戰師,以及三個空軍基地,兩百多架各式戰機,以及一個新修建的導彈基地。
而且根據那一片島嶼的位置,狄風思索著是不是要在那裡在設立一個海軍總部。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清河帝國在南方海洋和陸地都是十分的平穩,短時間不會發動戰爭。
而在北方,因為紅龍卷族四周接觸的勢力增加,而且在更北方也有著廣闊的空間,那一頭勢力強悍的紅龍也在沉睡,沒有親自發動戰爭。
因此這些年北方的紅龍卷族的各種族怪物們都沒有發生大規模戰役,只有不斷的小規模戰役。
這些年這些戰役下來,總計也殲滅了千萬規模的怪物,並且隨著一個個哨所,營地,堡壘,陣地的擴張,北方戰線向北方延伸已經達到了三百公裡,可以說為帝國佔據了大量的領地。
而且一片地區的擴張,北方的大部分邊防師和軍團都進行了向前推進,為此,負責北方遼東軍區的總指揮,瑟莊妮還向狄風申請了要擴編幾個邊防師的編制。
不過因為那邊的情況,帝國的戰爭放在了海軍的擴張,遼東軍區還是保持原樣。
至於在帝國東部,是遼闊的海洋,因為清河帝國的海軍還不夠強大,而且海洋內各種族,各種巨大海怪數量龐大,可以說每前進一段距離就會進入到一個新勢力或者是一頭海洋霸主的領地。
如此以來,清河帝國的海軍就要和這個勢力和海洋怪物作戰,如此一來,清河帝國的發展自然是慢了許多。
不過隨著這些年的戰爭,海軍方面也誕生出來許多新的海戰武器,並且還有專門針對各種情況的戰艦方桉。
比如說,清河帝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就完成了建造,現在正在進行實驗,還有針對巨大海怪的重裝戰艦,針對海洋法術專門設計出穩定海洋的魔法戰艦。
不過因為這些新型戰艦都是剛剛設計出來,或者是還在建造,因此清河帝國的海軍還是在發展。
反倒是和七國聯盟那邊的海域打通,通過沿途的一座座島嶼作為補給點,雙方互通貿易,再加上相隔較遠,並且還有著共同的敵人,因此雙方貿易密切,這對於兩個勢力來說,都有著巨大的好處。
在狄風環顧四周的勢力,發現除非是發動大規模戰役,那麽清河帝國沒有大規模擴張領土的可能。
再加上內部地區,江南道和江北道的蛇群還沒有清理乾淨,南部山林還有超過一半的土地無人開發。
還有新增的地幽道,還有更為廣闊的南嶽道都沒有得到開發,如今清河帝國的三億七千萬的人口分到這遼闊的國土上,還真的是地廣人稀。
如此一看,這個十年過去,帝國還是對內繼續發展比較好。
於是,狄風召集政務內閣和軍事內閣的所有人員, 開了一場內部小會議,商討接下來清河帝國的發展。
“和平對於帝國來說,也是十分的珍貴。”張秀第一個發言。
“現在趁著我們四周的勢力都沒有大動作,繼續發展國內比較好。如今帝國各項技術都在飛速發展,新的工廠,還有更多的畢業生,讓帝國一年的經濟增長超過了百分之二十。
當初佔據帝國收入百分之五十的軍費現在已經下降到了百分之十,因此,我建議如果能夠和平發展,那麽就繼續和平發展,如果能夠再來一個十年是最好的。”
“帝國南部地區大都是荒蕪土地,而且地幽道同樣是有著大片的土地,而且地幽道連接其他地區的通道還有很多,如果帝國想要擴張,我覺得開發地下世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現在各軍團都在加強訓練,軍隊隨時可以戰爭,不過陸軍,空軍和海軍的各式武器都在更新換代,如果能夠晚幾年是最好的。
並且我們四周都是大勢力,東西南北不論是哪個方向一開戰都是帝國級別的戰役,帝國正在突飛猛進的發展突然打斷,實在是不好。”
“這樣嗎。”
看著下屬所有人都表示可以繼續發展最好,狄風看到了下屬的一致意見,那麽就不必要選擇其他的選項了。
雖然以狄風的威望,選擇戰爭的話,也沒有人會抗拒,但畢竟現在不是帝國危機,狄風聽取下邊的意見是最好的的選擇。
“既然如此。”狄風最後總結道。“那麽,就按照大家的意見,繼續發展,期限,先發展五年,如果沒有問題,在進行五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