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他們奮鬥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又或是因為出身的關系,有些事情想不乾都不行。
所以,朱棣到底要不要造反?根本輪不到呂陽去鼓動了。
“燕王將如何,想必已有盤算?我所言……”呂陽沒有多麽的侃侃而談,有的就是一些實事求是。
當然,什麽不造反就要死全家,類似的話很不好聽,講了也遭忌諱。
呂陽不過是著重闡述了塞外草原的威脅,利用一些話術來埋汰建文一系。
老瓶裝新酒的那些話並不能讓朱棣滿意。他現在更多是想求個心安,再從呂陽這裡窺知更多的未來。
呂陽看到朱棣眉頭皺了起來,知道需要講到一些實際上的步驟了,便說道:“今上逼迫諸王過甚,實乃不智之舉。當如何做,想來道衍大師與燕王已有溝通?”
朱棣點頭。
“些許事無需我言,燕王早有定計。起事之始在北平,靖難能否成事則在能否借得寧王手中兵馬。”呂陽對這事是不可能忘記的。
果然,朱棣皺著的眉頭松開。
他們商量的造反計劃中,重新控制北平肯定是第一步,奪回北平也就等於再次掌握了之前的兵馬,能夠獲得寧王的支持,起碼有更雄厚的資本跟中樞朝廷抗衡了。
朱棣想道:“且先不論這個人是否有神鬼之能,三言兩句切中要害便是能人。”
現在建文派來的人將燕王府看得非常緊,一些跟燕王交好的人也在被監視之列。
按照朱棣原先的想法,一再憋屈的忍耐著,等建文將一幫叔叔逼得夠狠,給逼到牆角不反則死,再聯絡諸王一起清君側,肯定是能夠獲得諸王支持的。
控制住北平當然是燕王一系造反的首要目標,先拿回自己的封地,招兵買馬有了本錢,怎麽可能忽視掉周邊的諸王,尤其是在大寧都司坐擁八萬兵馬的寧王朱權呢?
有那麽一件事情卻是很重要,起事之後朱棣也就佔了朱元璋眾多活著的兒子中“第一順位”的優勢,比拚兵強馬壯不但輸給了寧王,跟其余“塞王”在兵力的對比上可能也不佔優勢,朱棣不得不思考怎麽將“帶頭大哥”給坐實了,不給哪個兄弟給摘了桃子。
所謂的“塞王”就是鎮守邊疆的藩王,他們除了“三護衛”的兵馬之外,還能掌控或多或少的衛所駐軍。
“以先生看,我如何方能使諸王追隨?”朱棣問道。
不自稱小王啦?好事呀!
呂陽真心不想給未來老板在心裡留下芥蒂,立刻答道:“今上無有親情,幽禁諸王,逼迫湘王攜家自焚;先帝駕崩拒諸子嗣入京奔喪,亦為無有人主之德;得位便戕害宗親,尤甚秦二世故事,實為大明之難;燕王以靖難號召,諸王必從,不從亦不會與燕王為難。”
“靖難?”朱棣品味了一下下,覺得造反的事用上這個詞,一下子變成在乾‘挽傾廈之將覆,解萬民於倒懸’的偉大事業,不是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更不是為了爭奪皇位啦。
朱棣心中激動,表面上極力保持平靜,問道:“道衍需有寺廟,先生可需道觀?”
什麽?
道觀是道士住的吧?哪隻眼睛看到我像個道士。
呂陽納悶造反事業還沒有辦成,怎麽朱棣就想著要卸磨殺驢了。
“在下非道士,亦非僧人、法師,一點‘清真’也無。”呂陽說道。
朱棣聽不懂‘清真’是什麽意思。
僧人和法師為什麽分開了來講,
懂的都懂,不懂也是一些平時用不到的知識。 事實上,朱棣是個很實在的人,剛才那句話不是在試探什麽,更不是想卸磨殺驢,純粹就是想知道呂陽事成之後要些什麽。
呂陽看到朱棣沉著臉不說話,忍著心裡的五味雜陳,說道:“我既來到此界,如何不品味人間?”
哥……,不對,叔啊,咱要的東西很俗,高官厚祿免了,主要是沒那本事牧民;兵權什麽的,估計叔也不敢給;給個世襲罔替的侯爵,金銀珠寶什麽的再給足,咱就滿足啦。
“如此……”朱棣沉吟了一下下才繼續說道:“先生方才提及寧王,可否為我前往說服?”
歷史上朱棣是怎麽搞定寧王朱權的?呂陽並不知道啊!
剛才呂陽已經一再提醒朱棣,自個兒現在還有奇異手段,等“靈力”消耗乾淨就是個普通人了。
呂陽為什麽要打那些預防針?那是因為他真的沒有排山倒海或召喚隕石的本事,以其某天被拆穿,不如自己先“爆料”出來。
說服寧王應該是朱棣對呂陽的一道考驗?另一方面也說明朱棣面臨何等窘境,到了不奮起就要一家老小領盒飯的地步,願意什麽都冒險試一試了。
至於說寧王告密?現在是建文帝要一幫藩王死,寧王哪怕不答應也不會玩什麽告密,關於這點朱棣還是有相當把握的。
呂陽一瞬間想了非常多,嘴巴也沒有閑著,說道:“我需重金,亦需向導、護衛。”
餐風露宿什麽的,肯定是不行的呀。
東南西北的坐標不變,國道、路標什麽的別想,沒有向導就是瞎雞兒亂逛,呂陽又沒有想過要玩一去不回。
主動要求護衛隨行就更現實了。朱棣哪可能讓呂陽孤身一人去大寧都司,再來是呂陽沿途總是需要有人來保護,免得被野獸啊、路霸呀、土匪什麽的給弄了。
至於說重金?說服寧王也許不用花錢, 想要奪得那八萬兵馬就不能沒有花錢。
朱棣走了。
哪怕有那些安排,三言兩語有了決斷,真正做事卻不是一拍腦袋,玩什麽說走就走的旅行。
三天之後,呂陽等來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兩兄弟,不免心裡感到詫異,想道:“老朱這是整什麽,不怕朱允炆從這哥倆順藤摸瓜,發現我的存在?”
“見過先生。”朱高燧現在就想跟呂陽化解恩怨,該有的禮儀不可能缺的。
朱高煦則是火急火燎,喊道:“諸多繁雜禮節便不必了,我等速速出發。”
呂陽有些事不得不了解,問起了朱棣為什麽讓兩兄弟一塊去。
“便是有父王信物,取信寧王如何能比我倆現身?如若事成,我便留於寧王處為質,屆時二哥隨先生返回。”朱高燧說道。
也對,有這哥倆一起去,會省了信任度方面的很多麻煩。
現在是什麽月份來著?
另外,朱棣起兵是什麽時候。
現在是秋季中旬,更精細一些就是公元1398年,農歷十月十二。
歷史上的朱棣在公1399年七月起兵。
快馬加鞭太過於引人矚目,呂陽一夥人有相關的路引,用正常速度從北平到大寧都司怎麽都要耗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趕路上。
到了寧王那邊,什麽時候能夠見到寧王很是相當不好說。
這樣一來的話,哪怕有呂陽來“攪局”,一些事件進行的步驟可能出現變動,某些事情的時間線則是能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