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是不會有錯的。
知道什麽叫大儒嗎?知不知道經義的解釋權……也就是經籍的義理是由誰來解釋的?就是大儒啊!
哪怕大儒的某處被指出錯誤,信不信大儒引經據典一波,再讓眾多馬仔趕緊洗地,明明是錯的在“眾口鑠金”之下也能變成正確,有誰還認為是錯的,那人一定是不學無術的敗類。
不學無術的家夥還不承認是自己錯了?逼老夫學孔聖人誅少正卯啊!!!
皇帝就更不可能有做出錯誤決定的時候,哪怕什麽錯了一定是領導班子裡面文武官員的錯。
所以了,應天在接到加急快報,知道雄縣丟了,後來潘忠、楊松雙雙中伏被俘,再有張保向朱棣投降,等等一些事情,一幫人傻了眼的同時,一致認定是耿炳文的錯。
在朝廷派出天使要訓斥耿炳文時,朱棣已經率軍逼近到了滹沱河。
“我欲放歸張保,使之傳播雄縣、莫州慘敗景象。”朱棣是一個很有主意的人,講出來不是尋求誰的意見,只是想看看有沒有人會反駁並說出另外的道理。
沒人吭聲。
一幫部將就不用說了,他們誰的戰功都沒有朱棣多,論作戰能力也自認不如朱棣,肯定是朱棣有什麽決定都支持。
張玉說道:“我部已在準備舟船,可趁敵軍退卻之時渡河追擊。”
靖難之役發起之後,燕軍一路打一路勝,暫時還沒有嘗過敗績,再有那麽多朝廷的軍隊投降,越打越強之下正處在軍心士氣極高的狀態。
在幾次與朝廷的交戰中,張玉一直擔負起作為先鋒的重任,他也沒有辜負朱棣的信任,一次次用勝利來進行回報。
朱棣先對張玉點頭,又看向呂陽,問道:“輜重調度如何安排?”
呂陽自然要回答了。
燕軍連戰連捷,進軍的速度太快,著實是讓後勤安排起來非常困難,沒有足夠先見之明的話,必然會出現供給不及時的情況,續而拖慢了燕軍的進軍速度。
朱棣後來就琢磨明白一件事情了,往往是決定要攻打哪裡,會讓呂陽早早安排輜重隊向某處運輸供給,差不多是敵軍被消滅,輜重最多隔兩天就會運抵。
那是什麽情況?不怕燕軍敗了,運去的輜重成了資敵的行為,連帶負責運輸的軍余和民伕也成了過去送人頭嗎?
偏偏呂陽安排後勤補給一次錯都沒有出現!
從某種角度來說,正是因為呂陽調度後勤的速度之快,才有了燕軍的進軍速度能夠那麽迅速,尤其難得的是後勤上沒有短缺了軍隊什麽物資。
朱棣什麽時候打過這麽舒服的仗?哪怕是由戶部和工部一起來負責大軍的後勤輜重,出現延滯都是尋常,更不用說應該到的物資不是少了斤兩便是缺了種類,每每搞得前線將領恨得咬牙,士兵一片哀聲哉道了。
這個固然有呂陽調度的關系,更多其實是享受朱元璋的余蔭。
大明的衛所制度往遠了說有弊端。
以明初的情況而言,衛所制度給大明帶來的就是高超的組織度,尤其是朱元璋搞“社學”普及教育,沒有教育出一幫大儒不算什麽,培養出一大幫識字的人才才是關鍵。
當然,目前的社學跟衛所制度一樣還沒有潰爛,不止呂陽現在能享受到社學以及衛所制度帶來的好處,往後朱棣肯定也能享受到,大明的第四任、五任、六任皇帝能不能享受到,只有老天才曉得了。
呂陽唯一可以確認的是由朱高熾繼承帝位,
不但衛所制度和社學會潰爛,連帶朱棣一生引以為傲的很多功績也將被推翻。 兒子坐在皇帝寶座上,說自家老子發起靖難是個錯誤,幫靖難之役中一些被殺的文武平反,什麽操作嘛這是!屁股下的座椅不會燙的嗎???
不光朱高熾和朱瞻基那麽做了,他們後面的子孫也會有樣學樣,甚至連朱棣的諡號都能改。
能說點什麽?只能說老朱家就是會玩。
同樣的便利,要看是誰來進行使用。
朱棣認為戶部和工部官員加起來還沒有呂陽厲害,好像是一種實情,現實是怎麽一回事只有呂陽心裡清楚。
呂陽就是認定朱棣起兵前期會無往不利外加贏得摧枯拉朽,調度上就敢大膽地讓運輸隊帶著各種輜重早早地運上去。
戶部那邊負責調度物資,他們哪敢篤定不會敗,肯定要先等待確實的消息,再次得到確認之後還要等前線部隊通知需要多少糧秣和其余物資種類,才會往前線運,時間上肯定就快不了。
因此由呂陽來當後勤總管不止朱棣滿意,一幫將校也是極度認可。
眾部將得到任務一一離去,呂陽正要走時被朱棣喊住了。
“此役若勝,建文必易帥,我料想當是已故曹國公之子。 ”朱棣說道。
講實話,呂陽知道中樞朝廷會換掉統兵大將,只是不知道已故曹國公是誰。
朱棣繼續說道:“長興侯善守,再敗定退入城中。我軍士氣雖高,不可強攻城池徒有傷亡,予朝廷後續援軍有可乘之機。”
說來講去,燕軍雖然一直獲勝,兵馬也因為收降了敗兵而有所壯大,物資哪怕有所繳獲也是用一點就少一些。
“以一隅而敵全國,時日越久越是凶險,當取速戰。”呂陽說道。
朱棣點頭,說道:“李景隆素來交好文官,屢屢宴請大儒,建文換帥必有大臣推薦於他。”
講李景隆這個名字?呂陽就知道是誰了。
那可是初代的“大明戰神”啊!知道李景隆為後世提供了多少段子嗎?
呂陽知道下一戰又穩了,立刻說道:“我已知王爺之意,糧秣、兵甲、余下物資可先調往保定,不使王爺得勝之師進軍河間府有輜重短缺之憂。”
那是初代“大明戰神”呀,是第二代“大明戰神”……也就是還有另一個“叫門天子”諢號朱祁鎮的前輩。
朱棣明顯愣了一下,想到了什麽似得笑得很暢快,指著呂陽說道:“此役你便隨我,與我左右策馬殺敵。”
這位可是當王爺時會衝鋒在前,成為皇帝後依然屢屢親自率軍衝陣的猛人。
呂陽近期有空就在學怎麽使刀,騎馬則是在去大寧都司時學會,後面沒有少練習,得到朱棣的邀請怎麽能認慫?
他大聲應:“諾!”
這一下,朱棣笑得更暢快了。